七年下第一次月考试卷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开创科举制 B.灭掉陈朝 C.三次征辽东 D.修建长城和驰道
2.唐朝的建立者是( )
A.大禹 B.嬴政 C.刘邦 D.李渊
3.唐太宗广纳贤才,当时善于谋略的宰相是( )
A.李斯 B.姚崇 C.房玄龄 D.宋璟
4.唐朝时,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
A.蜀锦 B.壮锦 C.云锦 D.湘锦
5.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的是( )
A.涿郡 B.长安 C.江都 D.余杭
6.唐初,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
A.突厥 B.吐蕃 C.匈奴 D.犬戎
7.诗人王建《宫词》描写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优伶等也能参与体育活动。这体现了唐朝( )
A.男女关系完全平等 B.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C.绘画艺术成就高超 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8.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9.下列政权中割据太原的是( )
A.吴越 B.北汉 C.后周 D.南平
10.“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它指的是( )
A.五代十国 B.春秋战国 C.魏晋南北朝 D.三国鼎立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列举隋朝大运河连接了哪五大水系?
12.请写出唐代的著名画家两位。
1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
(2)581年隋朝定都在——
(3)李白被誉为——
14.请写出五代十国时期“五代”涉及的五个政权名称。
三、材料分析题(共20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的建立者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等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文章等的优劣定去留。
材料二: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根据需要进一步挑选人才,这有利于巩固统治根基。
(1)材料一中的“隋朝的建立者”指的是谁?“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的“她”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请写出唐太宗对科举制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一例。
(3)你认为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对今天的人才选拔制度有什么借鉴意义?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如下表)。
方式 事例
对少数民族的骚扰进行反击 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
设立管理机构 ①设置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②唐玄宗时对渤海国首领、回纥首领、南诏首领进行册封
和亲 ③641年,一位唐朝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中①处涉及的机构有哪些?(写出一例)②处三个少数民族首领得到的封号分别是什么?
(3)材料二中③处的“一位唐朝公主”是谁?唐蕃和亲有什么影响?
(4)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朝大运河全长27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之一。唯一“存活的”隋朝大运河遗址在安徽省泗县境内,全长约25公里,遗址基本保持了隋朝大运河通济渠的原貌,功能已经发生改变,但仍可发挥灌溉、分洪的水利作用。
材料二:唐代,某瓷窑烧制的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可以用如冰如玉来形容,在工艺美术领域里开创了一个新的世界。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八棱净水瓶是唐代青瓷的精品。
(1)材料一中的“隋朝大运河”是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它的中心在哪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它的开通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的“某瓷窑”指的是什么?唐代陶瓷器中,类雪似银的白瓷是哪个瓷窑生产的?唐三彩有什么特点?
(3)请对保护文物古迹提出你的建议。
四、综合探究题(共15分)
18.某班同学以“唐朝的盛衰”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史称什么?他为了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了哪一制度?
(2)唐玄宗在位前期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写出两点)他统治前期出现的局面史称什么?
(3)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的起义是什么?
(4)从以上探究中你获得了哪些历史感悟?
19.对外交往既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沟通和人员往来,也包括经济、科技、思想、文化间的交流。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唐朝时,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唐朝时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高僧是谁?
(2)玄奘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哪里?他曾游学的佛学最高学府是什么?根据他的游历写成的《大唐西域记》有什么影响?
(3)唐朝时,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请谈谈你对国家间交流交往的认识。
试卷第2页,共3页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军灭掉陈,统一全国,B项正确;隋炀帝时开创科举制,不是隋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排除A项;隋朝统一全国的是隋文帝,三次征辽东的是隋炀帝,排除C项;修建长城和驰道的是秦始皇,排除D项。故选B项。
2.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李渊趁机起兵反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D项正确;大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排除A项;嬴政建立了秦朝,排除B项;刘邦建立西汉,排除C项。故选D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任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善于谋略的房玄龄、敢于决断的杜如晦等,C项正确;李斯是秦朝丞相,排除A项;姚崇、宋璟是唐玄宗时期的贤相,排除BD项。故选C项。
4.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唐朝的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A项正确;壮锦,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锦,云锦在宋代较为出名,排除BC项;湘锦不是四大名锦,不符合题干,排除D项。故选A项。
5.B
【详解】由题干“唐朝时,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并结合所学可知,唐朝都城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B项正确;隋朝大运河北抵涿郡,不是唐朝政治中心,排除A项;江都即扬州不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排除B项;余杭即杭州不是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A项正确;吐蕃占据的是青藏高原,排除B项;汉初控制着西域广大地区的民族是匈奴,排除C项;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排除D项。故选A项。
7.D
【详解】由题干材料“唐朝宫廷妇女的游艺生活,项目涉及乐舞、打球、竞渡、狩猎等方面,当时的平民妇女、优伶等也能参与体育活动”可知,材料主要说明了当时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D项正确;男女关系完全平等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唐朝社会经济高度繁荣,但是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唐朝的绘画题材和类型广泛,绘画艺术成就高超,材料没有涉及绘画艺术的成就,排除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D项正确;秦汉时期的文学形式主要是辞赋,排除AB项;隋朝不是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代十国中五代是指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大约在同一时期,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南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被统称为十国,北汉是十国中唯一在北方的政权,割据太原,B项正确;吴越政权定都杭州,排除A项;后周的都城是开封,排除C项;南平都城为荆州,排除D项。故选B项。
10.A
【详解】据题干材料“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和所学可知,907年,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它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南方地区,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这一时期,虽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A项正确;春秋战国是西周以后分裂的局面,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是在东汉以后出现的分裂局面,排除C项;东汉末年分三国,排除D项。故选A项。
11.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605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北到涿郡,南达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2.阎立本、吴道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唐朝两位著名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阎立本以画帝王画著称,其代表作《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13.(1)北周
(2)大兴
(3)诗仙
【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北朝(386年—581年),指中国南北朝时期存在于北方五个朝代的总称。北朝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北朝历史结束。
(2)结合所学可知,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是为隋文帝,国号隋,定都大兴(今西安),北周覆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白被誉为诗仙。
14.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
15.(1)隋文帝(杨坚)。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武则天。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一例即可)
(3)要有广泛的选拔对象、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要择优录取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建立者:结合所学可知,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标志:结合所学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人物:由题干材料“她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她”指的是武则天;贡献:结合所学额裤子,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3)借鉴意义:结合所学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今天选拔人才要有广泛的选拔对象、公开公正的选拔方式,要择优录取等。
16.(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一例即可)渤海郡王、怀仁可
汗、云南王。
(3)文成公主。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实行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民族政策:由题干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可知,自古以来,世人都将中华的礼仪与习俗视为高尚与尊贵,低贱的胡人伦理制度与习俗十分混乱,而朕却不分汉胡两者的区别,将二者视为同等,反映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机构:结合所学可知,唐朝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的机构;封号: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3)公主:结合所学可知,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松赞干布;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4)怎样做: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今天要实行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
17.(1)皇帝:隋炀帝。
中心:洛阳。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某瓷窑:越窑。
瓷窑:邢窑。
特点: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建议: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保护文物的资金投入;制定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等。
【详解】(1)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在位时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达余杭。
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2)某瓷窑:根据材料二“唐代,某瓷窑烧制的青瓷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可以用如冰如玉来形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某瓷窑”是指越窑。越窑的青瓷,工艺水平高超,如冰如玉。
瓷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生产水平也很高。
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是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3)建议:结合文化古迹的特点,从资金投入和政府政策等角度分析,例如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强保护文物的资金投入;制定保护文物古迹的法律法规等。
18.(1)贞观之治。三省六部制。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两点即可)开元盛世。
(3)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4)统治者应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励精图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局面: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制度:他为了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2)措施:结合所学可知,唐玄宗在位前期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的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3)事件:结合所学可知,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起义: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4)感悟:通过以上探究认识到统治者应爱护百姓,施行仁政,励精图治;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等。
19.(1)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鉴真。
(2)天竺。那烂陀寺。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新罗。
(4)国家间的交流交往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开展对外交流交往,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成分等。(符合题意即可)
【详解】(1)目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为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吸收先进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团来华,以便更好的吸取唐朝文化;高僧;唐朝时期经过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的高僧是鉴真。
(2)目的地:结合所学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最高学府: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影响: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3)国家:唐朝时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4)认识:综合上述探究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家间的交流交往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开展对外交流交往,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成分等。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5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