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3-2024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史;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
②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③河姆渡人骨耜
④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⑤半坡彩纹陶盆
A.④①③②⑤ B.②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①⑤ D.②④①③⑤
2.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 D.西学传入中国
3.历史推论离不开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瓦解
B.王与马共天下﹣﹣反应了东周初期的政治格局
C.八王之乱﹣﹣标志着西晋由盛转衰
D.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法国启蒙思想家魁奈说:“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他所评价的是中国的(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监察制度 D.科举制度
5.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一部难得的好书……中国有两部大书,一曰《史记》,一曰《资治通鉴》……”下列史实不能在《资治通鉴》中查阅的是( )
A.千古一帝秦始皇 B.一代明君唐太宗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6.“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这就是,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诸族同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由此可以推断,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 )
A.中央集权制度的连续不断 B.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
C.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 D.复杂地理环境的影响
7.这一文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没有付诸实施的客观环境和条件,未产生显著作用。“这一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天工开物》
D.《梦溪笔谈》
8.《湘江夜话》中林则徐有言:“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20年后,“君”完成了林的重托,实现了林的愿望。“君”指的是( )
A.陈化成 B.曾国藩 C.左宗棠 D.邓世昌
9.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两次重大斗争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维新变法运动
③义和团运动
④辛亥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0.中国近代史上,一批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探索民族救亡图存之路而不懈努力。下列对其介绍正确的是
A.严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者
B.陈天华——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C.康有为——“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
D.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
11.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所体现的共同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近代化的探索
C.侵略与反抗 D.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2.“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
A.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解放战争的进程
C.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解放战争的影响
13.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合理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4.表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你根据表格信息,为其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A.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15.“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窖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邓小平的这一席话总结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教训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D.三大改造的教训
16.“沐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春风,徐叔华成了农业专业户,他还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材料所述不能说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受农民欢迎
B.徐叔华走出了一条专业化发展道路
C.农村改革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D.农业改革是农民的致富之路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18.张小华同学将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中国的甲骨文归纳为一个共同的主题,最恰当的是
A.海洋文明
B.古代亚非文明
C.古代欧洲文明
D.东西方文明
19.日本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军事封建制度
B.地方实行郡县制
C.有条件的土地封赐
D.建立中央集权制
20.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1883年德国通过了《医疗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事故保险法》,1889年通过了《残疾和养老保险法》。这使德国( )
A.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B.社会矛盾得以缓和
C.摆脱外来殖民压迫 D.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1.“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这是对哪一发明的描述
A.织布机
B.纺纱机
C.电动机
D.蒸汽机
22.1851年,英国在业女性283万余人,30年后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女工约占工业劳动力的25%,分布在纺织、服装、采矿、金属、帮佣、造纸、印刷、食品等行业。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是(  )
A.技术发展进步,妇女角色转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社会分工细化,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男性远离故乡
23.1919年1月,巴黎和会召开,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是
A.山东主权问题悬而难决
B.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
C.战败国人民的强烈抗议
D.法西斯残余势力的破坏
24.拂去岁月的尘埃,二战时期反法西斯经典漫画依旧熠熠生辉、光彩夺目。一幅题为《胜利》的漫画(如图)在当时蜚声于欧洲。这种联合局面开始于
A.《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B.巴黎和会召开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联合国的成立
25.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B.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填空题
26.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 (人物) 撰写的《齐民要术》,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明代科学家徐光启撰写的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27.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1912年, 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
28.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 (机构)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其中联合国 (机构)担负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29. 年,《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 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0.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 》,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1862年,林肯发表了《 》,宣布1863年,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三、综合题
31.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不同于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人心)为主。唐太宗非常反对历史上某些“贵中华,贱夷狄”的陈腐观念,他把“抚九夷以仁”当作“君之体”,宣称“我今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材料二 边境贸易是宋朝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所以只要战争一结束,双方的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又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宋朝通过管理榷场贸易,促进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材料三 中华大地上的各民族在长期的互动交融中构建了文化多样、国家一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确认识这一格局对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四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采取的民族政策与汉代的不同。结合唐朝历史说说唐在处理与吐蕃的关系上如何贯彻这一政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与周边政权发展边境贸易的原因。并根据材料概括宋代边境贸易的影响。
(3)以下表述是根据以上材料得出的,与材料表达相符合的请写正确;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写错误;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写未涉及。
①唐、宋、元各朝都对边疆管理做出贡献。
②唐、宋、元时期民族间交流方式比较单一。
(4)综上,你认为当今应树立怎样的民族观念?
32.世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就有互相灌输的。《汉书·西域传》说,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国人教他们的。这件事对于西域的开发大有关系。在中国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外国输入,又有木棉来自南洋……至于佛教的输入,则其关系之大,更无待于言了。
——张荫麟、吕思勉《秦汉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 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签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之做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以唐都长安为模型,日本人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为了探究近代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青岛市某中学举办了专题展览。以下为展览中的部分图片。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炮厂 《公车上书记》 《新青年》
材料四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签的前提。各种人类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都各有千秋,也各有不足。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人民日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时期的中外交流有何特点?这些交流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文明的传入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什么变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元朝 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1624年 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1943年 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1945年 《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闽、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26所书院。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1624-1662年、1895-1945年先后侵占我国台湾的两个国家的名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从中得出的历史结论。
34.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各国实力此消彼长,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欧美崛起篇]
材料一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850年英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英国出口商品中工业消费品和工业生产资料占85%以上。...英国占据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余建华《世界市场和科技革名命:经济腾飞的两个巨轮》
(1)哪一事件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经济条件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美国独立后,建立起了联邦制,由资产阶级与种植园奴隶主联合执政。这个政权只是两种力量的暂时联合,南北方依旧各行其道....两种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碰撞、矛盾与冲突,最终导致....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更为美国的迅速崛起作好了铺垫。
——唐晋《大国崛起》
(2)美国通过什么文献建立起联邦制 该文献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怎样的原则 哪一事件“促进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全国的推行” 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什么?
[世界大战篇]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序。——摘编自黄安年《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
(3)写出图中“突发事件”的名称。材料中所说的“新的国际秩序”是指什么
材料四 美国利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其竞争对手被削弱的时机,其资本已渗透到世界的许多国.....美国正在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向,集中反动力量对苏联进行包围,美国已成为苏联的对手。美国正运用着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妄图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刘子奎《二十世纪东西方关系》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什么 “资本和军事这两种武器”有何具体表现 材料反映了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政治格局
[和平发展篇]
材料五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中国社科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5)材料中“碎片化”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图一、图二所示的国际组织在当今世界发展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35.工业革命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社会变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的原因。
材料二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发展的行业。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4年半的“总体”战所造成的人口损失是巨大的。在实际战斗中死亡人数大约是800万,另外有700万人永远成了残疾人,还有1500万人“伤得或重或轻”。
…这场战争的物质损失也是空前的,总消耗实际上高得叫人无法想象。事实上。有2600亿美元左右。据估算,这个数字“相当于从18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整个世界所有国家债务总和的6.5倍。”
——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二: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反法西斯同盟举行会议的会期
开罗会议 1943年11月22一26日
雅尔塔会议 1945年2月4-11日
波茨坦会议 1945年7月17一8月2日
——摘编自《20世纪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包括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8个东欧国家和中国、蒙古等4个亚洲国家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材料一体现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哪两方面的破坏?
(2)根据材料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就“人类如何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谈谈你的想法。
37.欧洲西与美国隔大西洋相望,东与欧亚大陆东端的中国遥对。中欧积极发展伙伴关系,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他们共同维系着欧洲的稳定、和平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
——摘编自姜宪明、何苗《国际关系与大国战略》
材料二 1999年元旦,欧元正式启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霸权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3月24日起,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空军轰炸南联盟长达78天,大量资金从动荡的欧洲撤离到美国.欧元一路暴跌。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借地区紧张局势向欧洲盟友渲染“俄罗斯威胁论”。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多国宣布提高国防预算。纷纷向美国军火巨头“下订单”。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并将能源需求转向美国.趁机发“能源财”。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美国借俄乌冲突大肆劫掠世界》等资料整理
材料三 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继续扩大,中欧班列继续保持高位运行。截至2021年12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运送货物443.2万标箱,累计运送防疫物资1362万件,共计10.5万吨。
——摘编自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实录(2022.1.18)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什么组织?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发生变化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请你写一封信给欧盟委员会。要求:据材料二、三,指出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中欧关系的建议。(注意:①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只需写信的正文,字数200以内;信的其他部分已为你写好,不计入字数。③信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1.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①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②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③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⑤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六千年。所以文物所存在的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④①③⑤,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被称为百家争鸣。所以答案选B。
3.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王与马,共天下”中的“王”和“马”分别指王导和司马睿。317年,司马懿的曾孙司马睿建立政权,定都建康,史称东晋。东晋是以王导为首的北方南下官僚贵族和南方大地主为支柱建立的政权。司马睿在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王氏子弟都作了高官,当时流传到“王与马共天下”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东晋初年的政治状况,所以下列推论错误的是B,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推论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4.D
【详解】据材料“中国无世袭贵族,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工匠的子弟也能当上总督。”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科举制,依靠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局面,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流动,D项正确;分封制度下诸侯在其领地享有世袭统治权,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材料“官爵仅靠功绩与才能获得”不符,排除B项;监察制度是服务于皇权的官员监督管理制度,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5.D
【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的目的非常明确:“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即是总结历史经验,面对社会现实,使当朝执政者能够借鉴历史,解决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重大问题,使北宋封建统治能够长期巩固下去。而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夺权方式,这是为当权者所诟病的,D项正确;《资治通鉴》叙述的是自战国至五代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排除A项;唐朝是战国至五代期间的历史王朝,排除B项;黄巢起义是唐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诸族同为一家”“许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民族之间不断融合交融,奠定了中国疆域,即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强调了多民族之间的不断交融和融合对我国疆域的影响,没有强调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并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而历代政府的民族政策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我国地理环境对国家疆域的作用,无法得出相关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7.B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 1859年洪仁玕洪秀全提出了一个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符合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具有进步性,但它没有同太平天国当时的现实斗争联系起来,只字未提农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因此得不到太平天国广大将士的拥护,对太平天国的现实斗争没有起任何积极作用,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C
【详解】据材料“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20年后,‘君’完成了林的重托,实现了林的愿望。”并结合所学可知,左宗棠收复新疆,C项正确;陈化成是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排除A项;曾国藩与“西定新疆”无关,排除B项;邓世昌是甲午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9.D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结合课本所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主张学习政治制度,变法图强。1898年光绪帝在维新派推动下发表了变法诏令,领导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1853——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①错误,AB两项不合题意;19世纪末义和团在山东、直隶一带兴起,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③错误,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大钊第一个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到中国,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宣传维新思想,而不是革命思想,A项不符合题意;陈天华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宣传者,而不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B项不符合题意;康有为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代表人物,“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张謇,C项不符合题意。
11.A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中共一大、北伐战争、遵义会议”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故选项A符合题意;近代化的探索指的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等,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侵略与反抗指的是外国侵略本国反抗,材料没有体现,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渡江战役,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C
【详解】材料中“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反映了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障,由此可知材料最能说明的是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故选C。
1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一战期间中国社会特殊的环境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工业是不会得到健康发展的。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1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而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都是巩固政权的措施,因此A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三大改造的影响,排除B项;B项主要是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排除C项;D项是1956年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根据材料“最容易犯急性病”,“共产主义”可知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急于建成社会主义,强调一大二公,故选B;A发生在1933年9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江西南部、福建西部反对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的战役开始;C是1966年——1976年,D是1956年,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6.C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说的是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A项表述正确;依据“徐叔华成为了农业专业户,带领全村走上了致富之路”,可知,BD项表述正确;徐叔华是农业专业户而不是成为乡镇企业家,所以材料不能反映C项的内容,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材料体现的屙屎关于农业方面的内容,与乡镇企业无关,由此进行选择即可。
17.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故D符合题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三大改造是我国在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三个方面实行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采取的政策。所以ABC项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中国的甲骨文,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B符合题意;古埃及起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苏美尔人属于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起源于印度河流域,中国起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故都属于大河流域文明的文明成果,不属于海洋文明,A不符合题意;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性制度和中国的甲骨文都属于亚非地区文明成果,不属于欧洲文明,C不符合题意;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古代印度的种性制度和中国的甲骨文属于亚非地区文明成果,亚非地区被欧洲人划归为“东方文明”,不是东西方文明,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
19.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化改新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是: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故D符合题意。确立军事封建制度与大化改新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故B不符合题意。法兰克王国改革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封赐,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注意区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不同措施。
20.B
【详解】据材料可知,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了三大保险法以适应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早在19世纪末,德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并未使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A项不符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国统一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此时的德国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未涉及“摆脱外来殖民压迫”问题,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而不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依据题干“它提供了治理和利用热能,为机械供给动力的手段”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82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这是以燃烧煤炭产生蒸汽为动力的动力机器,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发明不是动力机器,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2.A
【详解】从“1839年”,可知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劳动强度降低,妇女可以和男子一样从事工业劳动,社会角色转变,因此是材料中女工比例不断上升的根源,故A符合题意。女权意识增强是妇女在工业中地位重要产生的影响,不是材料现象出现的根源,故B不符合题意。社会分工细化和妇女思想解放有利于更多的妇女参与工业生产,但不是根源,故C不符合题意。男性远离故乡是妇女占工业劳动力比重上升的原因,但不属于根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3.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胜的协约国缔结合约,讨论战后安排。1919年1月~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巴黎和会。会议的操纵国是英、法、美,与会各国战略意图不同,所以他们经过长达5个月的争吵,最终签订了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故B符合题意;山东主权问题悬而难决不是争吵的主要原因,因为中国是弱国,巴黎和会无视中国的权利。故A不符合题意;战败国人民的强烈抗议和法西斯残余势力的破坏不是导致长时间“争吵”的主要原因,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巴黎和会与会各国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所以争吵不休,广大的弱小国家处于无权利的境地。
2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故A符合题意;巴黎和会召开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了1919年,故B不符合题意;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在1944年,使德国陷入东西夹击之中,故C不符合题意;联合国的成立是在1945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组织,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以漫画为切入点,考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掌握,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2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的结束,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1949年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便加强对西方国家的控制;针对北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苏联华沙条约组织成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项不存在因果关系,但符合题意,选择C项;。ABD均存在因果关系,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6. 贾思勰 《农政全书》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齐民要术》一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农政全书》也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故答案为①贾思勰、②《农政全书》。
27. 兴中会 宋教仁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成立的革命团体是兴中会,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所以①为兴中会,②为宋教仁。
28. 公民大会 安全理事会
【详解】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1945年10月,联合国正式成立,其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担负维护国际和平的主要责任,由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故分别填:公民大会、安全理事会。
29. 1848 1942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了商讨对策,拟定作战计划,提高国际声望,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可知填写1848;1942。
30. 独立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详解】根据所学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的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美国内战期间,林肯发表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31.(1)不同:汉:以战争征服为主 ;唐:以安抚为主;举例: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谊。
(2) 主要原因:宋朝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经济上的互补性;影响:促进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判断: ①正确②错误
(4)观念:如民族团结、民族平等。
【详解】(1)不同:依据材料一“不同于汉武帝以战争征服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人心)为主”可知汉:以战争征服为主;唐:以安抚为主;举例:结合唐朝历史可知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如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促进汉藏友谊。
(2)原因:依据材料二“边境贸易是宋朝民族政策的一部分……”、“宋、辽、西夏、金等之间在经济上存在着内在的互补性,所以只要战争一结束,双方的互惠互利的贸易关系又不可避免地发展起来”可得出宋朝的民族政策;各民族经济上的互补性;影响:依据材料二“宋朝通过管理榷场贸易,促进宋与各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从而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可得出促进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和平共处;有利于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3)判断:依据材料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宋朝虽然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但是也采取发展边境贸易的政策,元朝则采取设立行政机构等措施对边疆地区进行直接管理,由此可见。唐宋元各朝都对边疆管理作出贡献,故①说法正确;依据材料可知,唐朝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宋朝采取发展边境贸易的措施,元朝采取设立行政机构等措施,因此民族间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并非单一,故②说法错误。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等民族观念。
(4)民族观念: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历史上虽然民族之间有战有和,但是和平友好交往毕竟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是历史的重要趋势之一,由此可得出应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民族观念。
32.(1)特点: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交流;双向交流,互相借鉴;中国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农作物和佛教等。影响: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丰富了中原的生产和生活。
(2)影响: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
(3)变化: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4)做法:文明具有多样性,应交流互鉴;文明是平等的,没有优劣,应相互尊重;文明具有包容性,应友好相处,合作共赢。
【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交通既启,彼此的文明自然就有互相灌输的……”,可知,秦汉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是: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交流;双向交流,互相借鉴;根据材料一“……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国人教他们的……在中国方面,则葡萄、苜蓿、安石榴等,都自外国输入,又有木棉来自南洋……至于佛教的输入,则其关系之大,更无待于言了”,可知,秦汉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是:中国输出的是手工业技术,输入中国的主要是农作物和佛教等。影响:根据材料一“当时的西域人本来不大会制铁,铁器的制造都是中国人教他们的。这件事对于西域的开发大有关系……至于佛教的输入,则其关系之大,更无待于言了”,可知,秦汉时期中外交流产生的影响是:促进了西域的开发,丰富了中原的生产和生活。
(2)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转型等方面概括中国文明的传入对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3)变化:根据材料三图片内容可知,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制炮厂”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器物;从《公车上书记》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制度;从《新青年》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实行文化。由此可知,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的变化表现在: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具有多样性,应交流互鉴;文明是平等的,没有优劣,应相互尊重;文明具有包容性,应友好相处,合作共赢等方面谈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应该如何相处。
【点睛】
33.(1)两个国家的名称:荷兰、日本。
(2)原因:1683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人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任答其中3点即可)
(3)历史结论: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脉相承同宗同源;中国人民用鲜血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国际上承认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等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等。(任答其中3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可知,侵占台湾的国家是荷兰、日本。
(2)根据材料信息,“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并结合所学知识,1683年台湾回归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出现大力移民到台湾,台湾经济发展受到大陆文化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得出结论,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领土,台湾人民与大陆人民同宗同源,中国人民捍卫领土主权完整,国际上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等。
34.(1)事件:新航路开辟。
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经济: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文献:《1787年宪法》的颁布。
原则:三权分立或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事件:美国内战。
科技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
(3)事件:萨拉热窝事件。
新的国际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具体表现:资本—马歇尔计划推行。
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国际格局:美苏两极格局。
(5)趋势:世界走向多极化。
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
作用:图一是联合国,其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图二是世贸组织。其作用是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详解】(1)事件:据材料“ 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使欧洲的商业重心从原先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条件:据所学可知,英国占据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的政治条件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经济条件是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2)文献: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的颁布,美国确立了联邦制。
原则:据所学可知,《1787年宪法》颁布后,美国的政治机构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或权力制约与平衡原则。
事件:据所学可知,19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内战,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科技因素:据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使美国迅速崛起的科技因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3)事件:据图片“1914年奥匈帝国和德国的两位皇帝对1914年某突发事件的看法”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
新的国际秩序:据材料“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与会各国缔结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确定了新的国际秩”可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确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转折点:据所学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具体表现:据所学可知,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在上资本实行马歇尔计划;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国际格局:据所学可知二战后建立了美苏两极格局。
(5)趋势: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碎片化”反映出当今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趋势:据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明显。
作用:据所学可知,图一是联合国。结合所学可知,联合国的作用可从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所学可知,图二是世贸组织。结合所学可知,世贸组织的作用可从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等方面回答。
【点睛】
35.(1)原因: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影响: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工人收入差距不断增大;促进了工业产量的迅速增长。
(3)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行业:石油、钢铁、机械制造等。
【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可知原因是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积聚了数量极为庞大的财富;根据材料一“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时,社会和政治结构以及人们的价值标准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可知原因是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据材料一“到18世纪,手工工场内部有了比较精细的分工,生产工具实行了专门化,但产品仍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可知原因是英国的海外市场空前扩大。
(2)影响:根据材料二图2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使城市人口增加,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根据图3信息可知,导致了资产阶级和工人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根据图4信息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产量的迅速增长。
(3)特点:根据材料三“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于1831年成功地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提出发电机的理论基础,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之后,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可知特点是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行业:根据所学可知,汽车的发明可以带动石油、钢铁、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发展。
36.(1)造成了巨大的人口和物质损失
(2)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协同作战
(3)社会主义是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
(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要和平共处,加强合作与交流等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所造成的人口损失是巨大的……”“这场战争的物质损失也是空前的……”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成给人类带来了人口和物质两方面的破坏。
(2)依据材料二“美、苏、英、中等同盟国家协同作战,相继打败意大利、德国和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因素是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协同作战。
(3)依据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的理想变成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扩展到多国……”可见从1917年十月革命宣造社会主义有理想变为现实,到二战结束前后,社会主义从一国跨扩展到多国。体现了社会主义近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之一。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人类如何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谈谈想法,应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维护世界和平;要建立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常设机构,如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不同社会制度和形态的国家要和平共处,加强合作与交流等等。
37.(1)组织:欧洲共同体(欧洲联盟)。背景: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美国大量撤资以及美国撺掇欧洲国家切断与俄罗斯的能源联系等事实,表明欧美关系紧张;而中欧班列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48814列,防疫物资运送累计1362万件等事实,表明中欧友好往来。中欧之间相互援助和支持,在复工复产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擘画疫情后双方合作的蓝图。虽然美国因素的干扰会让中欧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欧在对华问题上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未来,中欧合作的机遇和潜力仍然巨大,欧洲寻求对华务实合作的动力依然强劲。
【详解】(1)第一小问,组织:材料中所说的“过去的50年”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50年。两个联盟指北约与欧洲经济的一体化组织,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是欧洲共同体;第二小问,时代背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政治上的北约与华约的对抗是主要的,但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局势的特点是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以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成为竞争的主要方式,所以经济发展是最重要的,所以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会发生变化。
(2)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把握好欧美、欧中交往的事实以及谈中欧关系的建议三个部分的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题关键信息抓住,如根据材料“在过去的50年里”和“经济领域”可以判断为欧洲共同体;第二问考查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当今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根据这三个知识点,结合起来分析,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的变化。开放性题目注意符合题干对内容、格式以及字数的要求,做到符合题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3-2024度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