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下期期中试卷八年级历史
(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注:闭卷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这则材料说明( )
A.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 B.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卫生防疫体系已经完备 D.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进
3.我国农村改革是从调整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开启的。在建国之初,我国进行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4.如表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领域的成就。其主要反映了“一五计划”的开展( )
领域 事件
政治 新中国成立,大陆地区得到全面解放
经济 上地改革完成
军事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
外交 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A.缺乏稳定的外部环境 B.拥有良好的实施环境
C.缺少良好的工业基础 D.得到苏联等国的支持
5.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1953年发行的部分分币样币。该图的主题体现了( )
A.“一五”计划已经取得成就巨大 B.发展汽车制造的决心勇气
C.国民经济工农比例的严重失调 D.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
6.“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一宪法条文的首次出现表明( )
A.政治协商制度建立 B.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
C.国内主要矛盾转变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7.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建立
C.“一五”计划任务实现超额完成 D.我国汽车实现全部自主创新
8.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 )
A.主要体现农民的意志 B.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C.坚持了政治协商的原则 D.保证了参与主体的广泛性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10.这是1960年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该作品旨在强调( )
A.一五计划时期的昂扬斗志 B.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
C.改革开放的新风貌 D.参加农业合作化的热情
11.1962年秋,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大跃进”极大地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
D.党和政府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12.不同时代的宣传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下面的两幅图“火车拉玉米”、“萝卜千斤重,毛驴拉不动”出现在( )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3.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其共同特征是( )
A.独立自主 B.执政为民 C.无私奉献 D.科学探索
1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 )
A.大庆油田投产 B.土地改革成功 C.西藏和平解放 D.深圳特区建立
15.在1978年的中国面临着抉择,将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定这一决策的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16.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着现代农业转化,这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材料所述的“制度”( )
A.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 B.让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
C.有利于农民集体劳作 D.使得土地收归国家所有
17.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根据80年代初山西太谷县乡镇企业的相关资料,整理绘制了如下数据统计表。你认为出现如表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企业数量/个 从业人数/人 总产值/万元
3263 22000 7176.72
3950 26500 12000
4393 27900 14100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生产力 B.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
C.山西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8.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
A.按劳分配 B.股份制改革
C.政企分开 D.多种所有制并存
19.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 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被“逼向”市场。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发展历程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B.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
C.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 D.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
20.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背景 B.性质 C.进程 D.作用
21.中国经济中的周期性变化并非是线性单调的趋势。通过下面的中国经济GDP增长率变化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曾几次出现了短暂的触底反弹后重新高速增长。出现第二个快速增长期(1990—1993年)的原因是( )
A.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B.实行国有企业改革
C.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22.中共十四大召开后不久,有外媒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此评论主要着眼于这次会议( )
A.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B.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C.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
D.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3.下图中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主要是由于(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4.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这说明( )
A.我国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有利于发展经济
25.年夜饭是中国人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禽等渐渐丰富。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
A.改革开放的推进 B.互联网的发展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中国梦的实现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图1 土改纪念章 图2 一五计划纪念邮票
材料二 新解放区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中图1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内在联系?
(2)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都提到“分”字,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什么?
(3)综合以上,你能从新中国农业经济政策的调整中得到哪些启示?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末,民主人士张元济在南海勤政殿感慨道:“想不到(我)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
材料二 “代表们走进了会场,……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量着国家的大事。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各个民主党派、各个民主阶层的代表者,他们是六亿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表达者。”
——摘编自《六亿人民心花开》(195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个会议”的名称。这次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二、概括相关大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次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57年的主要任务有两点,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工业化建设方面,选择了与苏联类似的工业化道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此外,新政权急需发展的国防工业也需要重工业的支持。同时,国家通过三大改造把私有经济纳入计划轨道,支持和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
——《第一个五年计划》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2)材料二中,由发行粮票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这反映出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经济体制发生变化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图2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材料二 下表是某同学在历史学习笔记中制作的一张大事年表
1980年中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 1985年把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材料三 A.“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开一条血路来。”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B.21世纪初,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加入WTO,将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带入全球贸易体系,标志着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加入世贸组织,有助于中国商品进入国际市场。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图1、图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图2会议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并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3)对比材料四中A、B两段文字,指出从经济特区建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外开放有什么变化?
(4)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对外开放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试卷第8页,共8页
1.B
【详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有国内和世界意义两方面,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项正确;ACD项是国内方面的意义,排除。故选B项。
2.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麻子的孩子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老大爷的话反映出人民对新中国政权满意度高,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A项正确;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题干涉及的“天花”不符,排除B项;仅从对种痘运动无法得出新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已经完备,排除C项;种痘运动涉及的是医疗卫生领域,与民主政治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B项正确;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排除A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C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临时宪法的作用,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根据材料中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成就可以得出国家政治上政权建立并得到巩固、经济得到发展、拥有良好的国际环境,为“一五计划”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实施环境,B项正确;抗美援朝为国内发展赢得了稳定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提供了和平的政治环境,排除A项;表格中的事件没有体现工业基础方面的问题,排除C项;表格虽然有提到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但没有体现苏联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
5.D
【详解】据题干1953年发行的人民币上的“汽车”“轮船”的图案和所学知识可知,……这都属于交通运输工具,由此可见这体现了改善交通运输的美好愿景,D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才开始实施,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A项;题干图案不仅涉及汽车制造,也涉及轮船运输,排除B项;1958年“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与题干“1953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6.B
【详解】根据题干“第二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形成,B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A项;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之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为保障城市工业人口的吃饭问题,1954年,我国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1956年7月,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体现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具有的优越性。建国初期为了有计划的进行工业化建设,国家对对粮食、油料、棉布等实行凭票计划供应,推动了一五计划的顺利开展,A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全部”一词说法过于绝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汽车制造业开始起步,排除D项。故选A项。
8.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无论是在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还是在初稿的讨论中,参与人员既有政治精英和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和农民”和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草案的起草过程中,反映了不同阶层民众参与了宪法的制定,可见其参与主体的广泛性,D项正确;宪法的制定体现的是人民的意志,不止是农民,排除A项;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原则,与题干强调的宪法起草过程中参与的主体不符,排除B项;政治协商是人民政协三大主要职能之一,与题干涉及的宪法草案起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伴随着“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我们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已经取得绝对胜利,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对立的阶级已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大地上开始扎根发芽,社会主要矛盾也由此发生改变。在八大召开之前,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在理论上为党的八大正确分析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起了导向性作用。八大在党史上是一次重要的会议,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突出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基本国情,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明确了当前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据此可知,提出题干论断的主要依据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与题干“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不符,排除AB项;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与题干“中共八大(1956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是1960年的宣传画,画中一位妇女驾驶着拖拉机,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可得出这一时期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倡导乐观奋斗的社会风尚,B项正确;1957年底,一五计划完成,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C项;参加农业合作化是在三大改造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62年秋,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之类的失误,给国家造成了严重的困难。为此在1961年党和政府迅速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并取得明显成效,D项正确;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大跃进”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的一次严重的错误,“促进了粮食产量增长”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两幅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的玉米和萝卜严重脱离实际,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跃进”运动的开展,农业生产中严重浮夸的表现,D项正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图片无关,排除A项;“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指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指的是1966——1976年,与题干反映的事件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精神的共同特征是无私奉献,C项正确;独立自主属于外交领域,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A项;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执政为民,但执政为民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排除B项;“两弹一星”精神体现了科学探索,但科学探索不是他们的共同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4.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指1956年到1966年。1959年9月,我国勘探发现松辽盆地第一个油田,正式命名为大庆油田。到1963年底,大庆油田结束试验性开发,进入全面开发建设,A项正确;到1952年底,我国土地改革取得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特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5.A
【详解】据材料“在1978年的中国面临着抉择,将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党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A项正确;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根据题干“促进农业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我国农民自发的伟大创造”可得出,材料所述的“制度”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民获得经营自主权,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是归集体所有,排除AD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劳作,排除C项。故选B项。
17.A
【详解】1984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效,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山西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排除B项;山西属于内陆城市,全方位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央推进的,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从1992年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A项。
18.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85年,城市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题文中的“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C。
19.A
【详解】据题干“1994年,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第一次资产重组,打乱厂际界限,根据生产要求各分厂统一调配设备和人员、自负盈亏……各分厂由此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可知,重庆大江车辆总厂的改革使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这说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A项正确;题干材料介绍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能说明国有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不能体现政企分开是改革的被迫举措,也不能体现资产重组扰乱了市场的规律,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比方,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1988年海南福建,并开辟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因此题干信息,““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材料论述了改革开放的过程,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项正确;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排除B项;到1983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排除C项;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排除D项。故选A项。
22.C
【详解】据题干“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上众多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确立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中国改革的深入和“加速和外国接轨”,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A项;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但并非中共十四大召开形成了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项;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C项。
23.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是在2001年之后。主要得益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业方面的举措,与对外贸易无关,排除B项;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的设立时间是1980年,但1980年之后的几年,对外贸易增长并不属于高速增长,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材料“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部署;邓小平南方视察后,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都是我国的思想解放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B正确,ACD项与题干描述不符,排除。故选B。
25.A
【详解】根据材料中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吃得“一清(水清)二白(指仅仅是大白菜)”可知,生活水平较为低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因此,进入八十年代,年夜饭里肉、蛋、禽等渐渐丰富。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和推进,九十年代,海外食品引进国内,菜肴也变得丰富多彩。因此,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推进,A项正确;互联网的发展对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但互联网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内容,时间上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为1956年底,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习近平提出“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目前,我们还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探索和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6.(1)联系: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不同: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 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 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详解】(1)联系:根据材料一“图1土改纪念章”,“图2一五计划纪念邮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土改纪念章”可知这是反映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 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开始土地改革,到 1952年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图2"一五计划”反映的是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我国编制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因此图1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是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不同:根据材料二,可知是1950~ 1952年的土地改革,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根据材料三,可知指的是1978年开始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前者是农民有土地的所有权,后者的农民只有承包权、经营权,没有所有权。因此这两次“分地”最本质的不同是土地所有权。土地改革的“分地”是农民获得了土地,是土地的主人,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土地是农民私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分地”是农民获得 了土地的生产经营权, 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土地是集体公有。
(3)启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27.(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2)特点:广泛性、人民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解】(1)会议:1949年9月,全国各党派和各界人士齐聚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材料“20世纪40年代末”“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诞生……自己能够参加这个会议,真是荣誉极了,高兴极了”,可知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度:结合所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2)特点:由材料“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可得出广泛性;由材料“他们是六亿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表达者”,可得出人民性。文件:由材料“1954年”“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可知指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次会议制定了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28.(1)特点: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3)原因: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详解】(1)主要特点:由材料“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二是加快推进各经济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可得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由材料“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模式”,可得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供应不足,需要凭票供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海市粮票”反映了上海市当年属于计划经济体制,而“琳琅满目的商品”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活跃。所以,材料反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来看,经济体制发生变化深刻反映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从政策调整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必然会逐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29.(1)联系: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伟大决策:改革开放。
(2)步骤: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格局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逐步推进。
(3)变化:从注重引进到注重输出;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共赢。
(4)变化: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详解】(1)联系:图1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图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盛行的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冲击了“两个凡是”的“左”倾束缚,起到思想解放作用,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
伟大决策:结合所学,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步骤:由材料“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地域向纵深推进”,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的步骤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格局特点:全方位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多层次: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进行的。宽领域:我国的对外开放不仅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开放,还涉及到保险、邮电通信等服务贸易以及环保、科技、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开放。逐步深化:指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3)变化:由材料“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可得出从注重引进到注重输出;由材料“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可得出在扩大开放中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合作共赢。
(4)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发展;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不断改善。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