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湖北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生活在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人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项正确;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不能作为证据,排除A项;
神农尝草的传说属于传说,真实性有待考究,排除C项;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没有体现“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农业的出现的相关史实。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答案】A
【知识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根据材料“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北京人会制作工具。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懂得人工取火,掌握磨光技术。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荀子》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知周公建国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答案】A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根据题干“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可知,分封制巩固了疆土,扩大了统治范围,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
题干强调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
分封制的作用是巩固疆土,保证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
题干中看不出民族交融,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认识。
4.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虽是三个继起的王朝,但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他们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都继承了华夏文明的主脉。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以华夏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意识源远流长
D.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根据题干“共同的文化根源、是黄帝族的后裔,都继承了华夏文明的主脉”和结合所学可知,黄帝和炎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可见都认同中华文明,说明以华夏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意识源远流长,C项正确;
夏商时期还没有“无为而治”的理念,排除A项;
夏商周是三个相继的王朝,不是区域间的交流,排除B项;
题干中没有提到“君权神授”,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华夏文明的认识。
5.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指南针 D.火药
【答案】A
【知识点】造纸术的发明及影响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变废为宝”、“文化的交流和保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这种技术原料容易找到,又便宜,纸的质量也很高,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就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纸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保存,A项正确;
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运用科学手段来测定地震方向的器具,与材料“变废为宝”、“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不符,排除B项;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与材料“变废为宝”、“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不符,排除C项;
火药,又被称为黑火药,由硝酸钾、木炭和硫磺机械混合而成,在军事上主要用作枪弹、炮弹的发射药和火箭、导弹的推进剂及其他驱动装置的能源,是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材料“变废为宝”、“文化的交流和保存”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造纸术的认识。
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其中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答案】D
【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齐民要术、圆周率、水经注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千年,D项正确;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排除A项;
贾思勰是农学家,排除B项;
王羲之是书法家,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祖冲之相关知识的掌握。
7.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唐太宗注重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用富有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还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C项正确;
文景之治是西汉时期的盛世,排除A项;
光武中兴是东汉刘秀缔造的盛世,排除B项;
开元盛世是唐朝玄宗缔造的盛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准确识记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8.小明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答案】D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盛唐经济的繁荣;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词,“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都发生在唐朝,而隋唐时期的特点就是繁荣与开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体现了唐朝的繁荣;唐政府对外实行开放政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体现了唐朝的开放。故王小刚研究的课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项正确;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属于辽宋夏金元时期,排除A项;
中华文明的起源属于夏商周时期,排除B项;
统一国家的建立属于秦汉时期,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9.《中国通史》中记载:“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该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宣政院
【答案】D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宣政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D符合题意;
西域都护是汉代设立管理西域地区的机构,排除A;
安西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置管理新疆地区机构,排除B;
北庭都护府是唐朝时期设置的管理新疆地区的机构,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对边疆的地区的管辖。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元朝对西藏地区进行管辖设置的机构是宣政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比较分封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行省制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时间的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西汉早期,已出现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毕昇发明的。按照朝代的先后顺序。所以答案是C。
11. “该船队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与该材料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张骞通西域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郑和下西洋 D.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C
【知识点】郑和下西洋
【解析】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405年开始至1433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所以答案是C。
12.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建立清朝,统一中国
C.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答案】D
【知识点】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统一女真各部。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八旗劲旅击败明末农民军,进占北京,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开始了对中国的统治,D符合题意;
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排除A;
建立清朝,统一中国的是皇太极、顺治皇帝,排除B;
修建北京城并迁都的是明成祖朱棣,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满清兴起和清兵入关。难度较低,掌握努尔哈赤的基本史实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三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里“沉重的震撼”主要是指(  )
A.中国的主权被进一步侵害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中国的领土被大规模侵占 D.内地被迫大量对列强开放
【答案】A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根据题干“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A符合题意;
英法美和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B;
“中国的领土被大规模侵占”与沙皇俄国有关,不符合主旨,排除C;
“内地被迫大量对列强开放”与第二次鸦片争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分析可知,这情形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1900年6月,英美俄日等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在北京城烧杀抢掠,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有关知识。题干中的“太后、皇帝和侍从”、“惶惶然向西逃亡”、“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等关键词是重要的答题提示。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至西安。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的(  )
A.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B.确立了国徽
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答案】B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确立了国徽,B项符合题意;
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决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法国大革命的相关史实。
16.“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3月29日,深圳市卫健委一条打疫苗宣传标语在微博、朋友圏等平台“刷屏”,冲上了热搜。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她的口号标语,请你按时间顺序为下列口号标语排序(  )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打倒四人帮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方位外交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无罪,造反有理”与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有关;“打倒四人帮”与1976年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有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出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①②③④。
ABC顺序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历史事件的顺序。难度适中,掌握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史实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的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和平解决,不符合题意;
B.民主改革,不符合题意;
C.“一国两制”,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8.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B
【知识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971年11月8日、中国人来了和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信息可知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重返联合国。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与意义。
1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大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答案】D
【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国家开始富起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
D符合题意;ABC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的变化。难度不大,理解生活发生根本变化是由社会生产力发生变化引起的即可作答。
20.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答案】D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A表述正确;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B表述正确;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盛行氏族部落的多神崇拜。穆罕默德阐述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C表述正确;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基督教产生于1世纪,伊斯兰教产生于7世纪,D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知识。难度适中,对世界三大宗教进行对比归纳,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以下关于庄园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农奴
B.庄园的土地均为领主的“直领地”
C.庄园具有司法权,选举权
D.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 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农奴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B.庄园的土地均为领主的“直领地”,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庄园具有司法权,选举权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是对课本基础知识理解识记。
2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古代印度人,经过古代阿拉伯人的改进和传播,传向世界,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C.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3.如表反映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答案】C
【知识点】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早期的殖民掠夺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早期殖民掠夺”,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和社会进步发展,为文艺复兴创造了物质条件,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精神动力,新航路开辟促使世界连与一个整体,早期殖民掠夺,积累了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西欧社会走向近代化,故选C项。
材料事件反映了西欧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封建时代的欧洲与单元主题内容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描述的主题是走向近代社会的欧洲,与封建时代的亚洲不相关联,排除B项。
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初步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欧洲的近代化进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欧洲近代化进程的相关史实。
24.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促进社会发展 D.推动城市化进程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地纪中期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需要有素质、有能力、有技术的劳动者,而想要劳动力的素质提高,就必须全面普及教育,所以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故选B项。
缓和社会矛盾是大众教育发展的影响,不是目的,排除A项。
大众教育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不合题意,排除C项。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与大众教育没有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2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依据所学,三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南北战争、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中期后,工业革命向世界范围内推广,为适应工业的需要,19世纪60﹣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出现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等重大历史事件。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迅速扩展和加强。因此B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B。
【点评】 本题以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6.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苏联 B.德国、苏联 C.法国、日本 D.苏联、中国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 据题干“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德国和苏联,德国为了争夺殖民地和脱经济危机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严重威胁。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 B 。
【点评】 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7.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选项C正确;
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莫斯科战役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柏林战役德国战败投降,所以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首先是根据时间判断出这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事件,由此排除A项,不定项不属于二战时期转折意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既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8.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美国发展与日本崛起
③社会保障制度出现 ④万隆会议 ⑤拉美人民维护主权斗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日本的崛起;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拉美人民为了维护主权,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发起了民族解放运动,④⑤均不属于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以排除有④⑤的选项,只有A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不符合,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统一币制、国家垄断铸币权,主要包括: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
——摘自王应琪《试论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适应国家治理的方案和架构。例如,董仲舒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先后发展了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同时摒弃了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等。……因而,“大一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百家思想为辅助的体系,这一体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廖春庚《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从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作用。(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3分)
【答案】(1)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2)特点:国家统一币制且垄断铸币权(行政命令与经济手段并存);作用:加强中央对经济的控制,改善了国家财政状况。(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3)政治:完成国家的统一(结束分裂,建立统一政权);不断完善行政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推动经济发展;思想:中央加强思想统一,儒学居于正统(实现思想上大一统);加强对边疆的有效管辖和治理,处理好民族关系。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1)过程:根据材料“周初示意图和秦朝疆域图”可知,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是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
(2)特点:根据材料“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可得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是国家垄断,统一铸造,专人负责;根据材料“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可得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是币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统一;根据材料“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可得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精美,不易仿造。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币制改革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抑制商贾兼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中国的货币制度。
(3)因素:本小题相对开放,符合题意即可,根据材料“周初示意图和秦朝疆域图”可得出,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有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汉武帝币制改革、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可得出,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有皇帝雄才大略、经济文化交流等。
故答案为:
(1)过程:从西周的分封制到秦朝的郡县制。
(2)特点:国家垄断,统一铸造,专人负责;币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统一;制作工艺精美,不易仿造。作用:削弱地方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抑制商贾兼并势力,维护社会稳定;方便了流通,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深刻影响中国的货币制度。
(3)因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雄才大略、经济文化交流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认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认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认识。
3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材料二

材料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1)将材料一的改革图中①、②补充完整。(2分)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哪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指出这朝政治制度最重大的变革之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什么样的政策?(3分)
(4)综合以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3分)
【答案】(1)①三省六部制;②设军机处
(2)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3)“重文轻武”。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知识点】重文轻武的政策;行省制度及其影响;军机处的设立;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解析】(1)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和军机处。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同为中央机构,军政大事先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通过门下省审核,经皇帝御批,然后交尚书省执行。清朝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故材料一的改革图中①是三省六部制、②是军机处。
(2)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根据材料二“中书省、行中书省、御史台、枢密院”可知,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为了统治辽阔的疆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和枢密院,分别掌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事务,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即行省。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本题考查重文轻武政策。根据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4)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综合以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的演变趋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故答案为:(1) ①三省六部制;②设军机处。
(2)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
(3)“重文轻武”。
(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或君权不断加强,或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点评】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军机处、行省制度、重文轻武政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根据题干中的朝代、机构等关键词,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新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归纳五四运动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3分)
(4)根据材料四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2分)
【答案】(1)贡献: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等。
(2)表现: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特点:运动范围广泛,有群众基础(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
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
【知识点】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
(1)贡献:根据材料一“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此得出李大钊通过撰写文章,宣传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根据材料一“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由此可知,李大钊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根据材料一“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材料表明李大钊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为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组织条件。
(2)新表现:根据材料二“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反映了五四后,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根据材料二“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特点:根据材料三“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材料体现了五四运动范围广泛,有群众基础(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意义:根据材料四“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
故答案为:
(1)贡献: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或: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建立早期共产党组织等。
(2)表现:知识分子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3)特点:运动范围广泛,有群众基础(各界群众的联合斗争)
意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4)意义: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等。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李大钊的革命贡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相关历史知识。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五四运动的特点与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历史知识。
32.材料一:“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材料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为冲破“两个凡是”方针束缚,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该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什么?分别指出,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发生的重大转变。(3分)
(3)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成是什么?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3分)
【答案】(1)真理标准大讨论
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时代主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冲破“两个凡是”方针束缚,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该历史事件是真理标准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2)根据材料二“ 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可知,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根据材料三“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可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成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真理问题大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33.大国崛起道路各具特色,其经验教训启迪今天,影响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据点
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82年技师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国成功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
材料三:《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指出英国崛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能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一个民族要崛起……是政治制度的改变”,请以美国为例,完成美国权力运行示意图。(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共同因素。(3分)
【答案】(1)英国崛起:政治因素: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经济因素: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英国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
(2)通过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发展科学技术。
(3)①行政;②立法;③司法。
(4)共同因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抓住科技革命契机。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独立宣言》
【解析】
政治因素:根据材料一“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崛起提供了政治前提。
经济因素:根据材料一“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据点”,结合所学可知,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英国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根据材料一“1782年技师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结合所学可知,英国最先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为英国崛起奠定了物质基础。
对华影响:根据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材料,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导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2)原因:根据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国成功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后期,美国通过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二“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美国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根据材料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材料反映了美国充分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3)举例:根据所学可知, 美国独立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共和国,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
(4)共同因素:综合上述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共同因素主要表现在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重视科技革命发展,充分采用科技革命成果。
故答案为:
(1)英国崛起:政治因素: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光荣革命后,颁布《权利法案》,逐渐形成了君主立宪制。经济因素:早期殖民扩张促进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英国获得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为打开中国市场,1840年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
(2)通过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实现国家独立,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通过南北战争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契机,发展科学技术。
(3)①行政;②立法;③司法。
(4)共同因素: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抓住科技革命契机。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崛起原因与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2)本题考查的是美国的崛起。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三权分立体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美崛起的共同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相关的史实。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那么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什么?(3分)
(2)“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英国是在什么事件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什么?(3分)
(3)在英、法、美、俄、日五国的近代化历程中,从资产阶级斗争的对象上讲,采用了什么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有何共同之处?(3分)
(4)这些大国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面?(3分)
【答案】(1)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2)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强调自由、平等。
(4)国家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1)分析题干“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联系所学知识,地理大发现是指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文艺复兴运动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
(2)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经济强国,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进一步加强,很快成为世界霸主。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和德国领先一步。美国更多的采用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新技术、新设备,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强国。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3)在英、法、美、俄、日五国的近代化历程中,从资产阶级斗争的对象上讲,英国、法国和美国采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俄国和日本虽然都是通过资产阶级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提倡自由、平等、民主。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要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要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成果,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走自主创新之路;要重视引进和发展高科技,要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
故答案为:
(1)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
(2)第一次工业革命;俄国1861年改革。
(3)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日本——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强调自由、平等。
(4) 国家应该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制定相应的方针和政策。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资本主义产生、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崛起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崛起事件的主要内容与影响。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农耕经济的发展是文明进步的基本条件。如果要考证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最可靠的证据是(  )
A.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B.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神农尝草的传说 D.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鼎
2.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这些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这表明北京人(  )
A.会制作工具 B.有爱美意识
C.懂得人工取火 D.掌握磨光技术
3.《荀子》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由此可知周公建国以同姓为枝干,是家天下政治的再一步成长和扩大,这说明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是(  )
A.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确立了等级制度
C.实现了富国强兵 D.促进了民族交融
4.据古文献记述,夏、商、周虽是三个继起的王朝,但有着共同的文化根源。他们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都继承了华夏文明的主脉。这表明(  )
A.夏、商、周均秉承“无为而治”理念
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比较频繁
C.以华夏为核心的文化认同意识源远流长
D.推崇“君权神授”是先秦政治特点
5.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中,既在发明过程中体现“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又对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条件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 B.地动仪 C.指南针 D.火药
6.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其中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的是(  )
A.张仲景 B.贾思勰 C.王羲之 D.祖冲之
7.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小明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9.《中国通史》中记载:“元朝设立的一个特殊的机构,既是管理全国佛教事务的机关,又直接统领吐蕃的政务和军事”。该机构是(  )
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宣政院
1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有(  )
①造纸术 ②行省制 ③活字印刷 ④分封制
A.②①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12.鸿篇巨制《太祖秘史》展现了一代君王努尔哈赤史诗般波澜壮阔的一生。在这部剧中,大家可以看到努尔哈赤建立的宏图伟业是(  )
A.攻占北京,推翻明朝 B.建立清朝,统一中国
C.修建北京城并迁都 D.统一女真族各部,建立后金政权
1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三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这里“沉重的震撼”主要是指(  )
A.中国的主权被进一步侵害 B.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C.中国的领土被大规模侵占 D.内地被迫大量对列强开放
14.太后、皇帝和侍从“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10月23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这情形出现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开。1949年9月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政协会议”确立的(  )
A.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B.确立了国徽
C.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16.“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3月29日,深圳市卫健委一条打疫苗宣传标语在微博、朋友圏等平台“刷屏”,冲上了热搜。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她的口号标语,请你按时间顺序为下列口号标语排序(  )
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②打倒四人帮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17.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  )
A.和平解放 B.民主改革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
18.1971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以“The Chinese Are Coming(中国人来了)”作为封面标题,表明新中国将会在未来的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B.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大
C.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D.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20.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有关世界三大宗教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佛教的创立者是释迦牟尼
B.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C.伊斯兰教诞生于阿拉伯半岛
D.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先后顺序是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21.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以下关于庄园的表述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农奴
B.庄园的土地均为领主的“直领地”
C.庄园具有司法权,选举权
D.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2.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古代印度人、古代阿拉伯人 B.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23.如表反映是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第五单元的内容,最适合本单元的主题是(  )
A.封建时代的欧洲 B.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C.走向近代 D.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4.19世纪中期以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C.促进社会发展 D.推动城市化进程
25.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
A.无产阶级的斗争 B.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C.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26.20世纪有两个新兴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凭借它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两次公然挑战现存世界秩序;另一个则充当意识形态的挑战者,同时积蓄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挑战的实力。这两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
A.美国、苏联 B.德国、苏联 C.法国、日本 D.苏联、中国
27.有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在20世纪40年代,德国在拷打世界过程中的转折点是(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28.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  )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美国发展与日本崛起
③社会保障制度出现 ④万隆会议 ⑤拉美人民维护主权斗争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4分)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64分)
29.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与发展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之一。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于公元前113年统一币制、国家垄断铸币权,主要包括:禁止地方各郡国铸钱,统一由中央铸造,中央在上林苑设三官负责这项工作;社会上只准使用三官钱,其他钱一律不许使用;各地以前铸的钱,全部销毁,熔成铜料输送给三官;由于三官钱精美,民间仿照盗铸计算工费要赔本。
——摘自王应琪《试论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原因》
材料三: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大一统”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长的时期。诸子百家的学说经过相互融合、发展,形成了适应国家治理的方案和架构。例如,董仲舒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先后发展了法家思想中的中央集权和阴阳家的五行学说,同时摒弃了法家的严刑酷法思想、道家的消极避世思想等。……因而,“大一统”思想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以百家思想为辅助的体系,这一体系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文化。
——廖春庚《浅析“百家争鸣”与封建“大一统”的关系》
请在答题卡上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简述从西周到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过程。(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币制改革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作用。(3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动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因素。(3分)
30.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不断演变、不断创新。请回答:
材料一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行政机构)改革图
材料二

材料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北宋谚语
(1)将材料一的改革图中①、②补充完整。(2分)
(2)材料二是我国古代哪朝的中央行政机构?指出这朝政治制度最重大的变革之处。(3分)
(3)材料三反映了北宋什么样的政策?(3分)
(4)综合以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呈现出怎样的演变趋势?(3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时思想界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入比较系统的传播阶段。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并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领导建立北京的早期共产党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摘编自《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他们帮助工人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工人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 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四 历史证明,西方社会政治制度的“蓝本”无法在中国“复制”。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张乾元《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底气从何而来》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大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出了哪些贡献?(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新表现?(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归纳五四运动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3分)
(4)根据材料四概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2分)
32.材料一:“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材料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拨乱反正
材料三:“文化大革命”后,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1)为冲破“两个凡是”方针束缚,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该历史事件是什么?其历史意义是什么?(3分)
(2)材料二,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指的是什么?分别指出,其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发生的重大转变。(3分)
(3)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组成是什么?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3分)
33.大国崛起道路各具特色,其经验教训启迪今天,影响未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大事年表(部分)
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
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建立殖民据点
1600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
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1782年技师瓦特成功改良蒸汽机
1825年斯蒂芬森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材料二:18世纪后期,美国成功摆脱了殖民地的地位,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在19世纪后半期,美国首先集中解决了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个新兴的工业国家以重大科技发明为基础,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
材料三:《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国崛起的政治、经济原因。指出英国崛起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能在19世纪末迅速赶超欧洲强国的原因。(3分)
(3)材料三中“一个民族要崛起……是政治制度的改变”,请以美国为例,完成美国权力运行示意图。(3分)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英国和美国崛起的共同因素。(3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大国的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中所说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那么为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提供了思想文化基础的事件是什么?(3分)
(2)“九个世界性大国”在近代化的历程中,英国是在什么事件后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成为世界性大国的道路布满艰辛,俄国成为大国的里程碑式的事件是什么?(3分)
(3)在英、法、美、俄、日五国的近代化历程中,从资产阶级斗争的对象上讲,采用了什么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美国独立战争中发表的《独立宣言》和法国大革命中颁布的《人权宣言》有何共同之处?(3分)
(4)这些大国的崛起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可供借鉴的方面?(3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湖北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