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0分)
1.《尚书》中有“尧让舜”“舜让禹”的记载。文献反映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A:根据题干“尧让舜”“舜让禹”和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禅让”,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A项符合题意;
B: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分封制( )
A.避免了分裂割据 B.开始于东周时期
C.以分封同姓为主 D.使周公成为皇帝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A:避免了分裂割据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开始于东周时期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分封制以分封同姓为主,C项符合题意;
D:使周公成为皇帝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3.“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中外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加强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军阀割据出现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A:根据题干“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外文明交流,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民族融合加强,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大一统局面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军阀割据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相关知识。
4.220年,汉献帝被废掉,魏国建立。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司马炎 C.司马睿 D.曹丕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A: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A项不符合题意;
B: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B项不符合题意;
C: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时期,曹操死后,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
5.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图所示生产工具的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C.除草 D.耕田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 据图示可知,此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其用途是用来耕田。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心情喜悦与我国古代的( )密切相关。
A.世袭制度 B.察举制 C.科举制度 D.禅让制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登科后》”及其诗句内容,联系所学可知,科举考试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B.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C.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D.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中“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置了管理西藏地区的宣政院,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的管辖,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法直接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法律文件,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结合西藏历史史实去分析即可得出准确答案。
8.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这里的“倭寇”是( )
A.英国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日本人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依据题干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及所学可判断出“倭寇”未日本人,因为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时英国人没来骚扰我国,葡萄牙人明朝攫取澳门居住权,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戚继光”,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准确答案。
9.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 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获得大量赔款 D.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 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是在《天津条约》中规定的,不符合题意;
B.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没有显示对文化的损害,不符合题意;
C.获得大量赔款,赔款没有显示对文化的损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对中国文化的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0. 下列是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其中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青春》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青春》,是歌颂青春的,不符合题意;
C.《庶民的胜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D.《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11. 1937 年 9 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 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 了”。这一修改的时代背景是( )
A.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此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还没有正式形成,因此歌词只显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之后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于是歌词改为全国武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是在1934年10月,不符合题意;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937年9月, 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没有建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D.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1937年9月”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时代背景回答。
12.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
A.“三不”政策 B.八项主张
C.两岸“三通” D.“九二共识”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三不”政策,1987年前台湾当局实行的对大陆政策,不符合题意;
B.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对对台主张,不符合题意;
C.两岸“三通”,2008年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识记。
14.1977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扫除文盲教育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A符合题意;
B是在建国初,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不符合题意;
C是在198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不符合题意;
D是在196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7年”。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到20世纪末,中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15.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非凡成就”是指中国( )
A.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B.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C.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不符合题意;
B. 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不符合题意;
D. 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贫困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此次会议是( )
A.联合国大会 B.八七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又称为亚非会议,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联合国大会,不符合题意;
B.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7.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重要的仪式。封臣要对封君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A.都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 B.都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C.都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 D.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封君与封臣
【解析】依据题干“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和“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可以看出两种制度在本质上都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A项都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错误,种姓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项都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错误,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没有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错误,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没有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的相关知识。
18.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的设置( )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D.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项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学的兴起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计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9.“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反映了( )
A.基督宗教的价值观 B.资产阶级的财富观
C.封建领主的统治观 D.封建贵族的等级观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人,肯定人性,强调人们追求现世幸福,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兴起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由此可知,该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财富观。
A项基督宗教的价值观理解错误,基督教倡导追求灵魂得救的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不符合题意;
B项资产阶级的财富观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在封建社会里,封建领主、封建贵族都是统治阶级,他们奉行封建等级制度与特权观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材料的“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1.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时间:19世纪初,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经过:北部地区在1819年打败西班牙军队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由圣马丁领导。
A.北美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起义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 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熟记知识点即可
22.某班举行辩论会,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斯大林模式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掌握相关知识,学会从正反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
23.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 “新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对工业的调整 B.对金融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4.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根据关键词“1945年”“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郭建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等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B选项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A选项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成立,C选项错误;
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联合国的成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 25题 25 分,第 26题12分,第 27题 15 分,共 52分)
25.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都江堰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农业发展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材料二图一、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三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6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6分)
【答案】(1)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李冰。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2)名称:“文景之治”。措施:减免田租、减徭役、减赋税。
(3)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4)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船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农业发展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图一、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根据图三和结合所学可知,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 “天府之国”。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可知,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历史上称“文景之治”。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5)综上所述,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故答案为:
(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影响: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主持:李冰。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3)名称:“文景之治”。措施:减免田租、减徭役、减赋税。
(4)原因: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5)因素: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点评】本题以四则文字图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都江堰、“文景之治”、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 … … 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也不
是 …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 以民众的总动员 ,去抗日救国 。”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 , 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1945 年 4 月 … …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 大会确 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摘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写出了红 军的哪些精神?(至少举出两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 意义时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毛泽东思想” (2分)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至少举出两种)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知识点】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攻长征即这里的“远征”;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精神;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要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
故答案为:(1)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至少举出两种)
(2)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4)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红军长征,再结合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西安事变,再结合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7.英、美、法三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无疑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关绍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1) 材料一中,英国人通过哪一法律文献“限制国王权力”?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创新”?依据材料,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有怎样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3分)
(4)综合上述,从欧美国家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4分)
【答案】(1)《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反专制独裁;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4)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力,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信息“ 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可以看出, 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 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无疑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 ”,可以看出, 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三体现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故答案为:(1)《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 反专制独裁;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4) 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2024年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0分)
1.《尚书》中有“尧让舜”“舜让禹”的记载。文献反映当时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实行(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A
【知识点】禅让制
【解析】A:根据题干“尧让舜”“舜让禹”和结合所学可知,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禅让”,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A项符合题意;
B: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后,将君王的位置转给自己子孙的传承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
C:分封制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C项不符合题意;
D:郡县制是在中央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的流官任期制,使地方处在中央的管辖之下,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统一。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再经秦始皇的改革,正式成为秦汉以后的地方政治体制,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禅让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2.“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表明分封制( )
A.避免了分裂割据 B.开始于东周时期
C.以分封同姓为主 D.使周公成为皇帝
【答案】C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
【解析】A:避免了分裂割据与题干无关,A项不符合题意;
B:开始于东周时期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根据题干“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知,分封制以分封同姓为主,C项符合题意;
D:使周公成为皇帝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分封制的相关知识。
3.“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促进了( )
A.中外文明交流 B.民族融合加强
C.大一统局面形成 D.军阀割据出现
【答案】A
【知识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A:根据题干“中国的丝绸、造纸、火药、印刷术等传到西方,佛教、伊斯兰教、阿拉伯的音乐舞蹈也来到中国。”和结合所学可知,中外文明交流,A项符合题意;
B:题干未体现民族融合加强,B项不符合题意;
C:题干未体现大一统局面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
D:题干未体现军阀割据出现,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掌握丝绸之路开通的相关知识。
4.220年,汉献帝被废掉,魏国建立。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司马炎 C.司马睿 D.曹丕
【答案】D
【知识点】三国鼎立
【解析】A: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A项不符合题意;
B: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B项不符合题意;
C: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随后,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C项不符合题意;
D:根据所学可知,曹操生活在东汉时期,曹操死后,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
5.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如图所示生产工具的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C.除草 D.耕田
【答案】D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 据图示可知,此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造了曲辕犁,其用途是用来耕田。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排除ABC,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6.唐代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到“……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人心情喜悦与我国古代的( )密切相关。
A.世袭制度 B.察举制 C.科举制度 D.禅让制
【答案】C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登科后》”及其诗句内容,联系所学可知,科举考试不重家世门第,一律取决于考试成绩,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科举制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7.邓小平同志说:“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容否定,西藏独立不行,半独立不行,变相独立也不行。”下列史实能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 B.元朝通过宣政院管辖西藏
C.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 D.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答案】B
【知识点】元朝的疆域及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解析】依据题干中“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等信息联系所学可知,元朝时期在中央设置了管理西藏地区的宣政院,标志着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的管辖,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B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无法直接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了中国领土的一部分A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清朝时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C不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钦定藏内善后章程》是清朝治理西藏的重要法律文件,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证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结合西藏历史史实去分析即可得出准确答案。
8.明朝中期,倭寇疯狂进犯浙东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这里的“倭寇”是( )
A.英国人 B.葡萄牙人 C.荷兰人 D.日本人
【答案】D
【知识点】戚继光抗倭
【解析】依据题干中“民族英雄戚继光率军九战九捷,荡平当地倭寇”及所学可判断出“倭寇”未日本人,因为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D符合题意;
依据已学可知,明朝时英国人没来骚扰我国,葡萄牙人明朝攫取澳门居住权,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略台湾,ABC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需要紧扣题干中“戚继光”,然后联系所学即可判断准确答案。
9. 有人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扩张”,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 的损失。下面说法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C.获得大量赔款 D.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答案】D
【知识点】火烧圆明园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 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是在《天津条约》中规定的,不符合题意;
B.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不平等条约没有显示对文化的损害,不符合题意;
C.获得大量赔款,赔款没有显示对文化的损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对中国文化的人类文化造成的损失”,拿它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0. 下列是李大钊发表的文章,其中比较全面、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是( )
A.《青春》 B.《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庶民的胜利》 D.《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故选项B符合题意;
A.《青春》,是歌颂青春的,不符合题意;
C.《庶民的胜利》,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D.《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没有什么技巧。
11. 1937 年 9 月,《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词作者麦新修改了两个多月前为卢沟桥抗战创作 的歌词,将“二十九军的将士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 了”。这一修改的时代背景是( )
A.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D.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此时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还没有正式形成,因此歌词只显示国民党军队的抗战,之后国共合作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起来,于是歌词改为全国武装,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红军主力胜利到达陕北 ,是在1934年10月,不符合题意;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937年9月, 敌后抗日根据地还没有建立起来,不符合题意;
D.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 , 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是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1937年9月”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时代背景回答。
12.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 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 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 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B.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答案】A
【知识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 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激烈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D. 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题干中没有显示出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 )
A.“三不”政策 B.八项主张
C.两岸“三通” D.“九二共识”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11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就是“九二共识”,故选项D符合题意;
A.“三不”政策,1987年前台湾当局实行的对大陆政策,不符合题意;
B.八项主张,1995年,江泽民提出对对台主张,不符合题意;
C.两岸“三通”,2008年实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识记。
14.1977年,国家开始对教育工作进行拨乱反正。其中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的是( )
A.恢复高考制度 B.扫除文盲教育
C.通过《义务教育法》 D.建立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A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A符合题意;
B是在建国初,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B不符合题意;
C是在198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C不符合题意;
D是在1965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1977年”。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到20世纪末,中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15.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2021年指出“中国取得的非凡成就为整个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提供了激励。这一成就证明,政府的政治承诺和政策稳定性对改善最贫困和最脆弱人群的境况至关重要”。“非凡成就”是指中国( )
A.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B.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C.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D.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答案】C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提高了人均住房面积 ,不符合题意;
B. 改变了通信落后方式 ,不符合题意;
D. 取得了医疗长足进步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特别是其中的时间、贫困等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16.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在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此次会议是( )
A.联合国大会 B.八七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亚非会议
【答案】D
【知识点】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又称为亚非会议,故选项D符合题意;
A.联合国大会,不符合题意;
B.八七会议,不符合题意;
C.日内瓦会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7.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下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 )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重要的仪式。封臣要对封君忠诚,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
A.都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 B.都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C.都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 D.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答案】B
【知识点】种姓制度;封君与封臣
【解析】依据题干“封君和封臣关系的形成有明确和规范的仪式,行‘臣服礼’和‘授职礼’是最重要的仪式”和“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可以看出两种制度在本质上都具有严格的等级性。
A项都维护封建贵族的统治错误,种姓制度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不符合题意;
B项,符合题意;
C项都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错误,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没有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D项都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错误,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制度,没有体现广大人民的需要,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和封君封臣制的相关知识。
18.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课程的设置( )
A.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C.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D.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A项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不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体现了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注重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学的兴起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计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9.“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反映了( )
A.基督宗教的价值观 B.资产阶级的财富观
C.封建领主的统治观 D.封建贵族的等级观
【答案】B
【知识点】文艺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可以看出材料强调人,肯定人性,强调人们追求现世幸福,鼓励人们追求财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兴起于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追求。由此可知,该观点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财富观。
A项基督宗教的价值观理解错误,基督教倡导追求灵魂得救的价值观和对来世的信仰,不符合题意;
B项资产阶级的财富观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D两项与题干材料不符,在封建社会里,封建领主、封建贵族都是统治阶级,他们奉行封建等级制度与特权观念,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的相关史实,材料的“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0.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21.知识提纲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记忆、理解历史知识。下图是某同学在整理课堂笔记后提炼出的部分要点,据此判断他正在学习的主题是( )
时间:19世纪初,掀起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范围: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经过:北部地区在1819年打败西班牙军队后成立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南部地区的独立运动由圣马丁领导。
A.北美独立运动 B.印度民族起义
C.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解析】根据材料中“ 反抗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 北起墨西哥、南到阿根廷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熟记知识点即可
22.某班举行辩论会,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辩论会的主题是( )
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工业化
反方:它使该国经济发展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罗斯福新政的利弊
C.马歇尔计划的利弊 D.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答案】D
【知识点】斯大林模式的影响及弊端
【解析】斯大林模式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短时间内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忽视了农业、轻工业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点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掌握相关知识,学会从正反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解题
23.1932年,罗斯福在获得总统提名时说:“我向你们保证,也向自己保证,为美国人民寻求一个新的政策。”这一 “新的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
A.对工业的调整 B.对金融业的调整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消除经济危机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为挽救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即《国家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同时在各个领域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新政的主要特点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过去资本主义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指导,使得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造成的冲击,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的先河,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知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24.某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为宗旨。据此判断,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联合国
C.亚太经合组织 D.欧洲联盟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与“安理会”
【解析】根据关键词“1945年”“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及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郭建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公民自由、政治自由等实现持久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B选项正确;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A选项错误;
亚太经合组织是1989年成立,C选项错误;
欧洲联盟成立于1993年,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联合国的成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 25题 25 分,第 26题12分,第 27题 15 分,共 52分)
25.古代农业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图二春秋末期穿有鼻环的牛尊 图三都江堰
材料三 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材料四 (东晋建立后)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土地……荆城(今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全吴之沃……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并谈谈农业发展对当时产生的影响。
(1)材料二图一、图二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图三都江堰由谁主持修建?该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7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初的治世统治局面的名称,并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6分)
(3)根据材料四,简述东晋建立后江南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原因。(6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6分)
【答案】(1)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李冰。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2)名称:“文景之治”。措施:减免田租、减徭役、减赋税。
(3)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4)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知识点】江南地区的开发;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李冰与都江堰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来、船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可知,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是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农业发展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图一、图二和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根据图三和结合所学可知,蜀郡守李冰总结了前人治水的经验,组织岷江两岸人民,修建都江堰。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成为 “天府之国”。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可知,文帝和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提倡以农为本,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历史上称“文景之治”。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5)综上所述,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有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故答案为:
(1)表现: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影响: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2)现象: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主持:李冰。作用: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
(3)名称:“文景之治”。措施:减免田租、减徭役、减赋税。
(4)原因:北方人南迁,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5)因素:政府的政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设施的修建;生产技术的提高;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点评】本题以四则文字图文材料为背景依托,考查原始农业的发展、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都江堰、“文景之治”、江南地区的开发,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结合回答。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 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 .长征》
材料二: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 … … 为争地盘吗? 不是 。为泄私愤吗?也不
是 … …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 , 以民众的总动员 ,去抗日救国 。”
——《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
材料三:2014 年 2 月 27 日下午 ,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 , 将 9 月 3 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 将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 祭日 ,悼念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1945 年 4 月 … …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 … 大会确 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摘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写出了红 军的哪些精神?(至少举出两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 意义时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毛泽东思想” (2分)
【答案】(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至少举出两种)
(2)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4)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知识点】红军长征;西安事变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攻长征即这里的“远征”;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这首诗写出了红军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精神;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即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就是要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
故答案为:(1)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不怕牺牲精神、不怕困难等。(至少举出两种)
(2)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从苦难的痛感中,让人们倍加珍视和平
(4)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红军长征,再结合对红军长征原因的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西安事变,再结合对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的理解识记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27.英、美、法三国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当时整个欧洲都在加强君主的权力,而英国人却在限制国王的权力。……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
——摘自唐晋主编《大国崛起》
材料二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无疑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1787年宪法,比《独立宣言》更符合美国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形势。
——关绍纪《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三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
——《拿破仑法典》
(1) 材料一中,英国人通过哪一法律文献“限制国王权力”?他们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重大创新”?依据材料,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有什么意义?(4分)
(2)据材料二,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有怎样的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独立宣言》颁布的历史意义?(4分)
(3)材料三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3分)
(4)综合上述,从欧美国家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你从中能够得到哪些认识?(4分)
【答案】(1)《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反专制独裁;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4)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独立宣言》;拿破仑与拿破仑帝国
【解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议会拥有最高权力,国王权利受到严格限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权利法案》,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信息“ 英国人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重大创新,使后来西方各国在步入民主政治的行列之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英国为榜样”,可以看出, 从欧洲近代化历程看,英国的制度创新 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依据材料二信息“ 三权分立,互相制衡,无疑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 ”,可以看出, 1787年美国宪法具有反专制独裁的历史进步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立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
(3)依据材料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三体现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故答案为:(1)《权利法案》;“限制国王权力”,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西方各国步入民主政治行列提供了榜样,推动了近代欧洲民主政治的进程。
(2) 反专制独裁;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3)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4) 政治制度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政治制度的建立要与具体国情相结合;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运行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理解识记回答;最后一问是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紧贴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四川省 中考仿真模拟 历史试卷(一)(教师版 学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