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进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议时间为60分钟。
2.进择题答聚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非进择题答案用0.5毫来黑色墨水签宇笔书写在答
延卡指定区城内。
第I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
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平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最大的贡
款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C.开创了科举制度D.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2.有人认为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更重要,它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和长江流
域逐渐成为一体。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大运河的开凿()
A.满足了隋场帝游江都的愿望
B.巩固了北部边防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加速了隋朝统一
3.下图是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编制的中国古代经济发展指数图。图中②的年份,
处于我国古代的一个盛世时期,这一盛世时期是()
经
济发展数
18458075496012791360
年份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下列关于中因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描写武则天的是()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女皇治国有策略,无字之碑任评说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抱加身显威风
5.某校七年级一班的杉杉同学利用百度搜集整理了下面两幅图片。据此分析,杉杉同学想以
此来说明唐朝农业(
A,垦田面积扩大
B.粮食产量增加C.生产技术先进
D.水利设施完善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1夏(共6页)
6.
诗歌是历史的重要载体。“蕃人旧日不耕梨,相学如今中禾泰”“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
家家学胡乐”“切音胡附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诗句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民族交融融洽
B.中外交流友好
C.诗歌题材多样
D.社会生活繁荣
7.下列图片信息体现的是唐朝妇女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的情境。这反映了唐朝(
唐戴椎帽女子财马雕塑
《弈棋仕女图》局部
吹排萧乐伎壁画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繁荣的文学艺术C.开放的社会风气D.丰富的经济活动
8。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
竺名寺,研习佛法。10多年后回到长安。如果想了解玄奘西游途中的所见所闻,最值得查
阅的书籍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
D.《桂苑笔耕》
9.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因庐但蒿藜。我里百徐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
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赛妻。”造成诗中这种悲惨状况的是(
A.隋末农民起义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10。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一个客观
存在的必然趋势始终存在。这一“必然趋势”是()
·A.国家统一
B.民族交融
C.中外联系
D.社会危机
11.历史典故“陈桥兵支”、“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等,其故事的主人公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宋太粗
12.宋朝的《神通诗》中有“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这反映出宋朝的统治者实行()
A.重文轻武
B.以民为本
C.重农抑商
D.奖励耕战
13。下图是王安石变法主要措施。据此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
)
内容
目的
限制官使等的特仅。增加政调
幕校注
丝数投丝,用来底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根
设的宜像等,也屋交纳投辑
收人
方西均发法
植其土地,技士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在税
使亩植和大地主不发2具土地
速建以仪,量国家其以收人
安田水利结酰盟定和兴镜水利
餐进农业发展
起衣材人户编解松桌,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
加通对人民的控制,隐定统酒
保甲法
的人户,出一人为保丁:保丁平时种日,农
酰序,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闻练兵
A.
增加收入
B.缓和矛盾
C,富国强兵
D.抵御外族
七年级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