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
1.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位于太湖平原上,其外围庞大复杂的水利系统,修建于距今5000—4850年,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千米,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由材料可知该水利系统( )
A. 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B. 造福周边农田,使该地成为“天府之国”
C. 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利用、改造的创造性和科学性
D. 见证长江中下游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可知,材料说明该水利系统对自然环境利用、改造的创造性和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与其他水利工程的对比,排除A项;秦国都江堰造福周边农田,使该地成为“天府之国”,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良渚古城遗址水利系统的组成,未体现出长江中下游已经进入文明社会,排除D项。故选C项。
2. 实物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从下列实物资料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原始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B. 畜力取代人力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中图片所反映的内容“石器”、“青铜铲”、“铁农具”可知,这些实物史料都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有关,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从石器到铁犁牛耕这一过程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项正确;铁农具已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是奴隶社会,不能说原始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畜力取代人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生产工具,不能体现手工业水平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C项。
3.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 )
A. 原因 B. 影响 C. 内容 D. 背景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和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的实行,适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影响,B项正确;郡县制的原因秦始皇巩固秦朝的统治,排除A项;郡县制的内容是全国分为36郡,郡守由国君直接任免,排除C项;郡县制的背景是吸取分封制的教训、采纳李斯的建议等,排除D项。故选B项。
4.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秦与西晋这两次统一相距的年份是( )
A. 500年 B. 501年 C. 59年 D. 502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公元纪年法可知,一百年一个世纪,十年一个年代,公元前后相距时间是两个数字相加减1,因而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秦与西晋这两次统一相距221+280-1=500年,A项正确;B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5. “元朝置,秩从二品,设置年代不详,管辖吐蕃朵甘思之地及四川黎、雅地区”,史书记载的政府机构是( )
A.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驻藏大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元朝置,秩从二品,设置年代不详,管辖吐蕃朵甘思之地及四川黎、雅地区”和所学可知,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西藏设的机构,A项正确;澎湖巡检司是元朝在台湾设置的管理机构,排除B项;北庭都元帅府是元朝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排除C项;驻藏大臣是清朝在西藏设置的管理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
6. 清嘉庆《汉中府志》记载:“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这反映出当时汉中地区( )
A. 坚持种植传统作物 B. 缓解了粮食短缺危机
C. 耕地的利用率降低 D. 高产作物种植较广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可知,材料说明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高产作物种植较广泛,D项正确;由大量种植粟谷改为广泛种植包谷,排除A项;缓解了粮食短缺危机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高产作物种植较广泛,与耕地的利用率降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 下图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主要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剧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开放东南沿海的五处通商口岸
C. 进出口货物关税需要双方协定 D. 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前后我国主要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和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造成税率剧烈下降,C项正确;五口通商导致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排除A项;开放东南沿海的五处通商口岸导致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排除B项;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与税率下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 甲午战争后,外资企业已经伸入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我国民族工业( )
A. 应运而生的背景 B. 逐步壮大的过程
C. 艰难发展的原因 D. 迅速凋零的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和所学可知,材料说明甲午战争后,我国民族工业受到外资企业的严重排挤,反映出艰难发展的原因,C项正确;我国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之前已经产生,排除A项;逐步壮大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明的是我国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与影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9.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材料中的“分水岭”指的是(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三湾改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这是分水岭”“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和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B项正确;八七会议提出了“枪杆子出政权”的主张,排除A项;古田会议确定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排除C项;1927年,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80年,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这表明当时(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D. 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我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题干表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不能体现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排除C项;1980年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表述不准确,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这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 民族地区资源分布不均
C. 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D. 参考别国的制度经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和所学可知,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基于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来制定的,符合我国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未体现出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排除A项;民族地区资源分布不均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两副图片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因此,南方谈话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共同点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项正确;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排除A项;1978年,掀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79年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排除B项;南方谈话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不能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具木乃伊的棺木,从棺木上的象形文字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卡纳克阿发神庙的大祭司。据此判断这件文物发掘自(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台伯河畔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具木乃伊的棺木,从棺木上的象形文字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卡纳克阿发神庙的大祭司”和所学可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A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楔形文字,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与“象形文字”没有联系,排除B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是佛教、种姓制度等,与“象形文字”没有联系,排除C项;台伯河畔与罗马共和国相关,与“象形文字”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14.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 基督教会 B. 西欧庄园 C. 自由城市 D. 垄断组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是西欧庄园。B正确;基督教会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世界。A错误;自由城市与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符合。C错误;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D错误。综上故选B。
15. 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明确地确定了公法和私法的概念,15、16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拿破仑法典》的部分条款也能从《罗马民法大全》中找到原始依据或详细规定。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 B. 符合尚法价值和法律精神
C.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D.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5、16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拿破仑法典》的部分条款也能从《罗马民法大全》中找到原始依据或详细规定”和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罗马法对近代法律具有借鉴作用,奠定了近代法律的基础,D项正确;《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有利于遏制贵族滥用法律,排除A项;现代社会追求尚法价值和法律精神,排除B项;题干材料说明罗马法奠定了近代法律的基础,不能说明罗马法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A项。
16. 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该评价反映出1787年美国宪法( )
A. 宣告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 B.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 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指的是1787年宪法中保留了奴隶制,使来自非洲的黑人没有享受到同样的民主权利,这是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D项正确;《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排除A项;BC项是1787年宪法的积极影响,与题意不符,排除。故选D项。
17. 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构”进行大单元复习。下面对这一时期“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C. 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D. 苏俄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崛起,欧洲的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两极格局,更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后,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符合题意,C项正确;二战后,建立起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苏联解体后,美国也没有建立起单极世界,排除A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瓦解,排除B项;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排除D项。故选C项。
18. 世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共受理了成员间近600宗贸易争端,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 有利于遏制强权政治 B. 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环境
C. 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D.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共受理了成员间600多宗贸易争端,世界贸易组织有效维护了全球贸易环境,B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是经济组织,与极力遏制强权政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组织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且过于绝对,排除C项;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实力的国家联盟或国家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本题3小题,共44分)
19. 历史地图能直观反映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以“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为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古代:相对孤立,多元一体
图一
近代: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现代:战后格局,多方博弈
(1)世界古代各区域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并概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根据图二、图三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3)根据图四、图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答案】(1)代表: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重要标志: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聚落的形成和磨制工具的发展。
(2)过程: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年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侵略和商品输出,从而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及资本输出,从而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3)演变: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1991年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了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随着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发表,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形成;之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争霸,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代表:据所学可知,中国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是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重要标志:据所学可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重要标志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的饲养、聚落的形成和磨制工具的发展。
【小问2详解】
过程:据图二“新航路开辟”并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雏形出现;第二次工业,最终形成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便开始了早期的殖民掠夺,为争夺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地和世界市场,从17世纪下半年起,英国与荷兰、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通过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侵略和商品输出,从而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据材料“20世纪初期列强瓜分世界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电力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以及资本输出,从而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影响:据所学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国际关系的加强产生了推动作用,首先,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其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再次,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等方面回答。
【小问3详解】
演变:据图四“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1991年在巴黎召开了巴黎和会,签订了了对德和约《凡尔赛条约》;1921--1922年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召开,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据图五“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随着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冲突,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发表,标志着冷战局面的形成;之后美苏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争霸,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但是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一些具备较强综合国力的国家或国家联盟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0. 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世界上并存的几个大国中,东罗马帝国已经衰落,天竺仍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大食作为新兴的军事强国刚刚崛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看,唐王朝是最为兴盛强大的。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人类文明的一大中心。
——摘编自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史》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三: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何以成为“当时人类文明的一大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并分析此政策实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盛世中的“危机”有哪些表现?
【答案】(1)措施: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大力发展科举制,社会形成崇学风气;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
(2)政策: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3)表现:大兴文字狱;实行闭关锁国。
【解析】
【小问1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看,唐王朝是最为兴盛强大的”和所学可知,唐朝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在文化上大力发展科举制,社会形成崇学风气;在国家政策上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在经济上注重以民为本,重视农业生产。
【小问2详解】
政策及影响: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可知,这是因为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这一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小问3详解】
危机:根据材料“但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和所学可知,清政府大兴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实行闭关锁国,是中国落伍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21. 纵观历史,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张老师以“思想之光,引领潮流”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摘自赵宏宇《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相通之处。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并选择一代表人物的作品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在“革命”及“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
(4)根据以上探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答案】(1)相通之处: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影响:孔子的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
(2)原因:资产阶级的发展;
作品及评价:《蒙娜丽莎》;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写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
(3)举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井冈山道路),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
(4)观点: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论述: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兴起。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因而说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
【解析】
【小问1详解】
相通之处:根据材料“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和所学可知,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相通之处有: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源头。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可知,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是资产阶级的发展;
作品及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如选择《蒙娜丽莎》;人物形象神态自若,嘴角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似乎又有写哀伤,富有生命的活力。
【小问3详解】
举例: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和所学可知,不同的历史时期,马克思都给共产党以思想和理论上的指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建人民军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个个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改革时期,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科学性和开放性,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改变了经济落后的局面,使中国人逐渐富起来。
【小问4详解】
小论文: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综合材料拟定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史论结合。围绕其主题提炼观点为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地经济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文艺复兴兴起。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最后总结得出结论,经济发展促进思想解放和文化繁荣。2024年3月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模拟考试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该选项的序号按要求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涂黑,每小题2分,共36分)
1.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良渚古城遗址位于太湖平原上,其外围庞大复杂的水利系统,修建于距今5000—4850年,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千米,由谷口高坝、平原低坝和山前长堤等11条人工坝体和天然山体、溢洪道构成。由材料可知该水利系统( )
A. 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B. 造福周边农田,使该地成“天府之国”
C. 体现了对自然环境利用、改造的创造性和科学性
D. 见证长江中下游已经进入文明社会
2. 实物资料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证据,从下列实物资料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A. 原始居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B. 畜力取代人力
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D. 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3.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材料反映了郡县制的( )
A. 原因 B. 影响 C. 内容 D. 背景
4.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秦与西晋这两次统一相距的年份是( )
A. 500年 B. 501年 C. 59年 D. 502年
5. “元朝置,秩从二品,设置年代不详,管辖吐蕃朵甘思之地及四川黎、雅地区”,史书记载的政府机构是( )
A.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B. 澎湖巡检司
C. 北庭都元帅府 D. 驻藏大臣
6. 清嘉庆《汉中府志》记载:“数十年前,山内秋收以粟谷为大宗,粟利不及包谷(玉米),近日遍山漫谷皆包谷矣。”这反映出当时汉中地区( )
A. 坚持种植传统作物 B. 缓解了粮食短缺危机
C. 耕地的利用率降低 D. 高产作物种植较广泛
7. 下图是《鸦片战争前后我国主要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统计表》。导致表中税率发生剧变主要原因是( )
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 开放东南沿海的五处通商口岸
C. 进出口货物关税需要双方协定 D. 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
8. 甲午战争后,外资企业已经伸入中国的各个经济部门。他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这段材料可用于研究我国民族工业( )
A. 应运而生的背景 B. 逐步壮大的过程
C. 艰难发展的原因 D. 迅速凋零的影响
9. 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材料中的“分水岭”指的是( )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古田会议 D. 三湾改编
10. 1980年,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这表明当时( )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 B. 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C.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D. 农村温饱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11.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这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B. 民族地区资源分布不均
C. 民族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 D. 参考别国的制度经验
12. 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面两副图片反映的相关历史事件共同之处是( )
A. 发展才是硬道理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3. 大英博物馆中保存着一具木乃伊的棺木,从棺木上的象形文字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卡纳克阿发神庙的大祭司。据此判断这件文物发掘自( )
A. 尼罗河流域 B.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D. 台伯河畔
14. “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A. 基督教会 B. 西欧庄园 C. 自由城市 D. 垄断组织
15. 查士丁尼主持编纂《罗马民法大全》明确地确定了公法和私法的概念,15、16世纪,西欧各国除英国外,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拿破仑法典》的部分条款也能从《罗马民法大全》中找到原始依据或详细规定。这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 使定罪量刑有文字依据 B. 符合尚法价值和法律精神
C. 维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D.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6. 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在评价1787年宪法时说:“一个向上帝要求赋予自由的民族,没有迈出同时给予非洲人自由的第一步是不应该的。”该评价反映出1787年美国宪法( )
A. 宣告北美殖民地摆脱英国统治 B. 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C.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D. 允许奴隶制度存在
17. 九年级(1)班同学们围绕“二战后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构”进行大单元复习。下面对这一时期“国际力量的分化与重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国建立起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B. 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步建立起来
C. 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D. 苏俄成为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18. 世界贸易组织自1995年成立以来,共受理了成员间近600宗贸易争端,在解决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 有利于遏制强权政治 B. 致力于维护全球贸易环境
C. 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D. 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写在答题卡上的对应位置,本题3小题,共44分)
19. 历史地图能直观反映特定时空下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九年级(1)班同学进行了以“历史地图上的世界格局”为题的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古代:相对孤立,多元一体
图一
近代: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现代:战后格局,多方博弈
(1)世界古代各区域文明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模式。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中国早期农耕文明的代表,并概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2)根据图二、图三概括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并分析世界市场形成产生的影响。
(3)根据图四、图五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20. 为巩固统治,有效治理国家,历代政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当时世界上并存的几个大国中,东罗马帝国已经衰落,天竺仍处于分裂状态之中,大食作为新兴的军事强国刚刚崛起,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看,唐王朝是最为兴盛强大的。它理所当然地成了当时人类文明的一大中心。
——摘编自孙昌武《隋唐五代文化史》
材料二: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摘编自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衰》
材料三:纵向比较,康乾盛世创造了中国政治、经济实力的空前高峰……建立起一个版图空前广大而且稳定的大一统帝国……但从横向比较,它却与当时世界最先进文明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侯杨方《盛世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朝何以成为“当时人类文明的一大中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并分析此政策实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盛世中的“危机”有哪些表现?
21. 纵观历史,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张老师以“思想之光,引领潮流”为主题,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的沿海城市。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为此,他们借用古典文化来表达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文艺复兴并非是对古典文化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主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克服重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最可靠的思想武器。
——摘自赵宏宇《从百年党史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诸子与古希腊先哲思想的相通之处。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分别对东西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并选择一代表人物的作品进行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在“革命”及“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实现新的突破、取得新的胜利”。
(4)根据以上探究,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体现材料主题;史论结合,论述条理清楚;字数150字左右)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内蒙古赤峰第三中学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