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据《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记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此处的“战争”和“条件”分别是指( )
A.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 《黄埔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望厦条约》
2.“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关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这一文件的空想性质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残酷程度都决定了其用心规划的土地制度只能是一纸空文。它的价值是为近代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农民的大同模式。“这一文件”指( )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民报》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有人在分析太平天国爆发的原因时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
B.清政府官员为抵抗英军侵略,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
C.民众为了反抗英国侵略,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中清政府的卖国行为,引发了爆发太平天国运动
5.抓关键词来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收复新疆”两个关键词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曾国藩 B.奕 C.左宗棠 D.张之洞
6.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直接史料是
A.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B.影视作品中的公车上书片段
C.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D.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8.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这里“遭遇的极大困难”准确的说法是
A.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 B.洋务运动昙花一现以失败而告终
C.西方列强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D.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
9.通商口岸是近代中国的特殊产物。如图是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简图,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商口岸的不断开放反映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B.通商口岸是由内地向沿海逐步开放的
C.重庆是在《南京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D.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关税主权
10.下表是“义和团基本信息归纳表”。据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
宣传文告 “保护中原,驱逐洋寇”“上能保国,下能安民”
斗争目标 “扶清灭洋”
斗争方法 焚毁教堂,仇杀教民
A.反帝色彩浓厚 B.斗争方式多样 C.地域分布广泛 D.群众基础深厚
11.有学者说:“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一桩扣人心弦的事件。在当时世界上还到处是皇帝、沙皇、苏丹和国王的时候,古老的中华帝国在短短几周之内成为欧亚大陆上继法国之后的第二个共和国。”该学者重点强调( )
A.欧亚大陆的联系 B.封建帝制的危害
C.法国大革命影响 D.辛亥革命的意义
12.孙中山先生在革命生涯中“坚定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下列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兴中会 B.组织黄花岗起义、萍浏醴起义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发动“二次革命”
13.《全球通史》中写道:“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之所以这样说的主要原因( )
A.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B.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C.官僚地主,争权夺利 D.列强争霸,相互残杀
1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5.“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16.《绝密档案:第一次国共合作内幕》获得极高的点击率,使得人们再次关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上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的标志是( )
A.中共三大召开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黄埔军校建立 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17.《毛泽东选集》中写道:“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二次革命
18.“近代中国的‘沉沦’中有‘上升’,……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其中“上升因素”起的作用是( )
A.推动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C.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D.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和发展
19.“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材料中这场“人民运动”( )
A.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B.是一场并不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没有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参与 D.旋即失败所以未能产生太大影响
20.对下面《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早 B.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C.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21.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发动的某战役以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并举的方法取得了完全胜利,使北平这个文化古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这场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2.据记载,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000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山东解放区农民获得土地得益于( )
A.实行耕者有其田 B.打土豪、分田地
C.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23.弘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下列口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4.有学者认为“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长征之所以被称为“分界线”,是因为长征( )
A.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B.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C.开启了工农革命的道路 D.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5.会议重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赋予这支新型人民军队强大的军魂,是人民军队建设史上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三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 D.遵义会议
二、综合题
26.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诸多建立不朽功勋的伟人和英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并指出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中的主要领导人。
材料二 孙中山早年从 “医人”转向“医国”,从要求改革到投身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成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创建革命团体,建立政党,确立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这一系列活动,让他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2)请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先生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确立的重要革命思想是什么?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有何作用?
材料三 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节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列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和抗日英雄各一例,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27.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先进的中国人民不断探索正确的发展道路,并一步步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欺凌。
——周熙明《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战争印证了“30年内……后者必将受前者欺凌”?并结合这次改革相关知识,分析造成这些战争结局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马勇《中国近代史》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请你谈谈对“一缕新生的曙光”的认识。
材料三 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 “俄国之火” 的思想精髓。并结合史实分析 “俄国之火”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 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
板块一
1927年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1935年 遵义会议
板块二
1936年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1945年 中共七大召开
(4)材料四中“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一条什么道路?
28.回望过往,眺望前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1)材料一所述 “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领导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两只小鸡”,这两只 “小鸡”分别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大革命失败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两次生死考验。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共产党人愈加坚毅与成熟,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愈加深刻,走向了独立自主的革命新阶段,实现了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高中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两次生死考验中走出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的著名论断是什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哪次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材料四 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4)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了争取一切可能争取民主与和平,参加了与国民党的哪次谈判。内战爆发后,哪一历史事件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带领中国人民在应变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5)从材料五中任选一个板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材料六 《中国共产党简史》记述了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6)将下列章节名称填入材料六中的相应位置。(写序号)
①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②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③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战争”和“条件”分别指的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结束,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由英法为扩大侵略权益而发动,与禁烟无关,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由日本发起,与禁烟无关,排除C项;八国联军侵华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根据材料“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10月,英法联军一路烧杀,闯进圆明园,为掩人耳目抢劫后放火烧毁,C项正确;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排除B项;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推翻清政府的武装起义,排除D项。故选C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空想性质”“土地制度”“农民的大同模式”说明这一文件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这种平均分配土地和社会财富的制度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难以施行,A项正确;《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制定的文件,内容是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与土地制度无关,排除B项;《民报》是同盟会的机关报刊,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也不是农民阶级关于土地制度的文件,排除D项。故选A项。
4.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增加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从这个意义上讲,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A项正确;农民阶级而不是清政府官员领导了太平天国运动,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的关系,不是说民众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鸦片战争的关系,而不是说清政府卖国行为和太平天国运动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
5.C
【详解】根据所学,左宗棠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同时,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C项正确;ABD项与“收复新疆”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是直接史料,A项正确;影视作品中的公车上书片段、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是间接史料,排除BCD项。故选A项。
7.D
【详解】根据题干“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和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与题干信息“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相符,D项正确;“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经济负担,排除A项;“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便利了列强对清政府进行军事控制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排除B项;“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使“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可以看出中国人是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开始反思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使中国遭遇到了崛起的困难,C项正确;闭关锁国局面被西方殖民者打破不是当时中国“遭遇的极大困难”,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掀起是为了救亡图存,不是当时“遭遇的极大困难”,排除B项;英法 联军打进北京城火烧圆明园是当时“遭遇的极大困难”的其中一小部分,排除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的通商口岸越开越多,反映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A项正确;中国的通商口岸是由沿海向内地逐步开放的,排除B项;重庆是《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排除C项;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得不出中国丧失了更多的关税主权,排除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据题干材料“驱逐洋寇”“灭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斗争的矛头主要是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反帝色彩浓厚,A项正确;斗争方式多样没有反映“斗争目标”等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域分布广泛,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群众基础并不深厚,排除D项。故选A项。
11.D
【详解】材料中说明中国的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国,世界影响较大。显然材料中强调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D项正确;材料不是分析欧亚大陆的联系和封建帝制的危害,排除A和B项;材料分析的是辛亥革命的意义,不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D项正确;孙中山成立中国同盟会、兴中会和组织黄花岗起义、萍浏醴起义发生在中华民国建立之前,目的是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排除AB项;袁世凯为复辟帝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据“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这么说,其主要原因是军阀割据,连年混战。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矛盾开始暴露出来,在帝国主义各国的分别收买和互相争夺下,分裂成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是直、皖、奉三系,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B项正确;民国初期已经没有农民起义,排除A项;官僚地主,争权夺利不是导致当时黑暗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列强没有在中国进行直接的争霸和残杀,排除D项。故选B项。
14.D
【详解】根据题干“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解放了人们的思想,D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属于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排除A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了只学习器物的主张,属于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排除BC项。故选D项。
15.C
【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是指抗战胜利,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可知,结合所学抗日战争胜利是在1945年,50年前是1895年,14年前是1931年,因此中国五十年的大耻是指《马关条约》,东北十四年的大耻是指九一八事变,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南京解放是1949,打败国民党统治,是内部矛盾,与“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不符,排除AB项;七七事变是在北京爆发的,不是“东北”,排除D项。故选C项。
16.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B项正确;中共三大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排除A项;黄埔军校建立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排除C项;1927年四一二事变的发生标志着国共合作的破裂,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24-1927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在这一时期,国共两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意在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的北伐战争,B正确;护国战争发生在1915年,A错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1-1945年,C错误;二次革命发生于1913年,D错误。综上故选B。
18.D
【详解】根据材料“由于有新的阶级、新的政党、新的经济力量、人民群众的普遍觉醒这样的上升因素在起作用,终于制止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滑向殖民地的企图。”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因此“上升因素”起的作用是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和发展,D项正确;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则是对政治制度变革的探索,排除A项;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排除B项;二七惨案使中共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
19.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给日本”“19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人民运动”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中,先进青年知识分子发挥了先锋作用,A项正确;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排除B、C项;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根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较快,B项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起步时间较晚,不是较早,排除A项;抗战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民族工业发展较慢,排除C项;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不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
2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别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博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地保存下来,也使北平2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坏,C项正确;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排除A项;1948年11月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排除B项;1949年4月21日到23日,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排除D项。 故选C项。
22.A
【详解】根据题干“到1948年底山东解放区有2000万翻身农民从地主、富农手中获得了近3000万亩土地”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于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根据地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因此出现题干中山东解放区许多农民获得土地的现象,A项正确;国共十年内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在新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规定将地主的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23.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我党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属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口号,A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口号,排除B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属于改革开放后的口号,排除C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属于1956年“双百方针”的口号,排除D项。故选A项。
24.D
【详解】根据材料“长征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和所学可知,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会宁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项正确;1931年,在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在土地革命时期,找到了正确革命道路,排除B项;1926年,在北伐战争的同时开启了工农革命的道路,排除C项。故选D项。
25.C
【详解】根据题干“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12月,红军第四军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C项正确;中共三大召开于1923年,当时的红军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决定在秋收世界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排除B项;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咋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机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有关的转折点,排除D项。故选C项。
26.(1)图1:虎门销烟;图2: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任选一人);
(2)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 ”: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战场:正面战场: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大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敌后战场: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只要合符题意均可)抗日英雄:正面战场:张自忠、李宗仁等;敌后战场:彭德怀、左权、林彪、 杨靖宇等。(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详解】(1)历史事件:根据所学可知,1838年底,道光帝 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领导人:根据所学可知,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因此,黄花岗起义;孙中山、黄兴、赵声等(任选一人);
(2)思想:根据所学可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孙中山先生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历程中确立的重要革命思想是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 民生);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根据材料三“千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1937 年 9 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由此可知,“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
战役:根据材料“兄弟同心,共御外侮”结合所学可知,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等一系列战役;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的战役有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
抗日英雄:根据材料“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结合所学可知,正面战场:张自忠、李宗仁等;敌后战场:彭德怀、左权、林彪、 杨靖宇等。(只要符合题意均可)
27.(1)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言之有理即可)
(2)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行不通。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
(3)精髓:民主 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详解】(1)改革:根据题干“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可知是洋务运动。
战争:根据题干“1870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欺凌”可知是日本发起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900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只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没有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理解:根据材料二“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的走向了一条死胡同”可知,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改良道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行不通。
认识:根据材料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可知,是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
(3)精髓:根据材料三“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可知,“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的思想精髓是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以“俄国之火”的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思想基础。
(4)道路:根据材料四“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可知,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8.(1)依据: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原因: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论断: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会议:遵义会议;
(4)重庆谈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5)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或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6)A:②;B:①;C:③
【详解】(1)依据:据材料“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原因:据材料“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南昌起义:据材料“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据材料“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3)论断:据材料“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毛泽东提出了“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会议:据所学可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4)谈判: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共产党为了争取一切可能争取民主与和平,参加了与国民党举行的重庆谈判。
战略反攻序幕:据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序幕。
(5)据材料“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便带领中国人民在应变中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并结合所学可从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等方面回答。(或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共七大召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6)据材料“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可知,土地革命是指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在土地革命之前,即“大革命时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投身大革命的洪流”符合题意,即A:②;据材料“掀起土地革命的风暴”可知,B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之后,属于“抗日战争时期”,即B:①;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可知,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之前,因此“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符合,即C:③。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