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因此,材料中的“消息”是指西藏和平解放,D项正确;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与题干“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不符,排除A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与题干“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不符,排除B项;抗日战争胜利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与题干“祖国大陆获得统一”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这句话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 )
A. 历史背景 B. 具体内容 C. 历史意义 D. 社会性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因此材料“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C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新中国成立的原因或者条件,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新中国成立时的具体情景,排除B项;材料无法反映社会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3. 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下是某位英雄人物生平的梳理,据此判断他是( )
1931年1月 1949年11月 1951年3月 1952年4月 1952年10月
出生在四川省中江县 被评为民兵模范 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用身躯堵住敌人机 枪射口,英勇牺牲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52年10月”“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英勇牺牲”等信息可知,这与黄继光有关。黄继光是上甘岭战役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敌人占领的高地,当冲锋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自己英勇牺牲,B项正确;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部队担负攻击金化以西391高地的任务,为缩短冲锋距离,部队决定提前潜伏。10月11日晚,邱少云和500多名战友潜伏在高地下的草丛中,第二天中午,敌人发射燃烧弹,正好落在他身旁,为不暴露目标,任凭烈火焚身,始终未动,直至壮烈牺牲,排除A项;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在坚守长津湖畔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斗中,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排除C项;罗盛教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为救朝鲜落水儿童,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排除D项。故选B项。
4.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可知,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民族威望,中国参加的抗美援朝战争,打败了美国,维护了中朝两国的民族利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5.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3年 D. 1956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收入、工业产值、商品销售等各方面均超过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结合所学知识,1956年的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49年未开始三大改造,排除A项;1951年未开始三大改造,排除B项;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排除C项。故选D项。
6. 小乐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部分成就,不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是( )
A.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B. 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C.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D. 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一五计划取得成就的掌握。首先学生要注意的是否定式选择题,要选择不正确的。A“鞍山轧钢开红花”指的是1953年建成投产的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1956年我国建成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批汽车是解放牌的所以说“解放汽车跑中华” ;B“喷气飞机翔蓝天”指的是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件喷气式飞机;“长江大桥武汉架”指的是1957年时期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C“川藏公路到屋脊”指修到“世界屋脊”的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沈阳机床成绩大”指建成投产的沈阳第一机床厂。这些都是一五计划时期所取得的成绩。D葛洲坝水利工程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取得成就,故答案选D。
7.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可知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定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A项正确;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B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C项;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开端,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8. 如图所示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体现出( )
A. 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起步
D. 改革开放得到人民热烈的拥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农民的神情表现了对农业化道路的认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和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B项正确;土地革命1952年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是合作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化无关,排除C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之后,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是合作化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9.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正是这样的信仰,铸就了他的“铁人”品格,他是(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可知,此人是王进喜,王进喜是我国著名石油工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我国的石油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铸就了著名的大庆精神,被誉为“铁人”,B项正确;焦裕禄是原河南兰考县委书记,领导全县人民同自然灾害进行了艰苦的斗争,被誉为“党的好干部”,排除A项;屠呦呦是生物学家发现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C项;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多快好省”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②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③是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是1978年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因此①③②④正确,D项正确;其余三项不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广泛的关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讨论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
A.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B. 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C. 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讨论最深远的意义在于”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B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B项。
1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体现的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敢于勇敢的尝试推进,反映的是核心理念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的核心是阶级斗争,A项排除;材料与共同富裕及合作共赢的说法无关,CD项排除。故选B。
13.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向经济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以得出,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向经济,C项正确;1984年10月国企改革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排除B项;1980年我国开始设立经济特区,与材料中“1979年10月”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如图反映是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结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
项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A. 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从1978年到1990年中国农业结构发生变化,种植业占比下降,但仍占主要位置,粮食作物占比下降,经济作物占比增加,牧林渔业占比增加,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生产自主权扩大,农民从事更多产值高的行业,满足市场需要,C项正确;土地使用制度带有根本性的改革,打破了土地长期无偿、无限期、无流动、单一行政手段的划拨制度,创立了以市场手段配置土地的新制度,没有造成农业结构的变化,排除A项;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排除B项;1997年,我国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15.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这两次开放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 开放的城市和数量不同 B. 外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C. 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D. 开放的前提和目的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南京条约》的开放是在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进行的,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目的是为了便利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掠夺,而1980年中国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是中国主动进行的改革开放决策,目的是为了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D项正确;虽然两次开放涉及的城市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是主要的不同之处,没有深入分析两次开放的本质区别,排除A项;在不同的时期,外商的地位和作用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这也不是主要的区别,排除B项;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不同也是一个方面,不是最关键的不同之处,第二次开放是中国自主做出的战略选择,是为了实现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排除C项。故选D项。
1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进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包产到户 C. 对外开放 D. 国企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结合所学可知,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改革,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端,D项正确;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不符题意,排除A项;包产到户是1978年底在农村实行改革的伟大创造,与城市改革不符,排除B项;对外开放与“打破大锅饭”的城市改革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7.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1992和1997年。下列属于1997年的是( )
A. 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D.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D项正确;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A项; 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提出并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8.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追求民族独立 B.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 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为人民服务”“我是人民的儿子”“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可知题干强调为人民服务、执政为民,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人民,未涉及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等相关内容,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人民,未涉及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19.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不同时期我国有不同的主张,说明我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D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与题干所述时间跨度不符,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与材料无关联,应排除;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继承、发展,不存在变化一说,故C项错误。故选择D。
20. 如图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如果要给图中的漫画配上恰当的说明性文字,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B.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漫画信息,可知打“老虎”拍“苍蝇”的意思是对于反腐零容忍,不管贪污多少,官有多大,都要依法进行处置。“老虎”者,位高权重,巨贪巨腐,力狂胆大,破坏力强;“苍蝇”者,量多面广,面向基层,深入群众,传播性强。老虎会咬人,苍蝇的危害性也不容小觑。反腐工作一方面要抓典型,杀鸡儆猴,下重拳打“老虎”,另一方面要使巧力,借力打力,用细心拍“苍蝇”,都体现了从严治党,依法治国,B项正确;深化改革开放在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现代化强国与漫画中的“巨贪”无关,排除C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反贪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30分。谢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 民主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
——摘自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式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答案】(1)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法律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用: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3)特点: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
认识: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制度:根据材料一“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会议:结合所学中国政党制度相关内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所以,它的建立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有关。
【小问2详解】
法律文献:根据材料二“有了这样广泛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并结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作用:结合所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可得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奠定基础。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可得出特点是民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根据材料三“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得出特点是经济体制改革与民主政治建设并举。
认识:根据上述材料涉及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政治、经济、现代化建设等角度分析,给我的认识是民主与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以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所以我们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法律制度等。
22.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藤,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衰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材料二 建立巩圆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来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工业建设。1952年8月,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对国防工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5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拨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 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速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重大任务。指出为实现 这一任务目标,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 计划完成的意义。
【答案】(1)发展状况:国家工业相当落后;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2)重大任务: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
措施:实行国防工业“一五”计划建设。
(3)特点: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解析】
【小问1详解】
发展状况:根据材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藤,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衰也制造不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工业相当落后;中国的工业水平与世界差距大。
【小问2详解】
任务:根据材料“建立巩圆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重大任务是加快国防现代化建设。
措施:根据材料“195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可知,为实现国防现代化建设,我国实行国防工业“一五”计划建设。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拨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速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是接受苏联援助;优先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改变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工业布局。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底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 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 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 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关键词》网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答案】(1)条件: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变化: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2)事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变化:由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
(3)特点:由农民自发创造到中央肯定到全国推广;循序渐进。
影响: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
【小问1详解】
条件:根据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并结合新中国成立的史实,分析可得出条件是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
变化:根据材料一“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并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可得出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小问2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二“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结合三大改造相关知识,可得出是指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变化:结合所学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分析可得出由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
小问3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三“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 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分析可得出特点是由农民自发创造到中央肯定到全国推广;根据材料三“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分析可得出特点是循序渐进。
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 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并结合所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相关知识,可得出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4. 新时期,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 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 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根据材料二提示信息,写出A、B 处的正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中国对外开放影响。(要求: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作答)
【答案】(1)原因:世界是开放的;经验证明闭关自守发展不起来。
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A:深圳;B:世界贸易组织。
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影响: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对世界而言,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可得出原因是世界是开放的;根据材料一“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可得出原因是,经验证明闭关自守发展不起来。
会议:结合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可得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小问2详解】
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被设立为经济特区后,发展迅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格局:结合所学对外开放知识,可得出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小问3详解】
影响:根据材料三“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并结合改革开放的影响可得出是,对中国而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对世界而言,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学业水平监测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上填涂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 某记者在报道中写道:“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材料中的“消息”是( )
A. 渡江战役的胜利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抗日战争的胜利 D. 西藏和平解放
2. 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的巨册。”这句话反映了新中国成立的( )
A. 历史背景 B. 具体内容 C. 历史意义 D. 社会性质
3. 习近平总书记说:“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以下是某位英雄人物生平的梳理,据此判断他是( )
1931年1月 1949年11月 1951年3月 1952年4月 1952年10月
出生四川省中江县 被评为民兵模范 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作战勇敢,荣立三等功一次 用身躯堵住敌人机 枪射口,英勇牺牲
A. 邱少云 B. 黄继光 C. 杨根思 D. 罗盛教
4.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作者意在强调这次战争
A. 捍卫了中国领土完整 B. 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C. 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 D. 改变了中国落后面貌
5. 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
A. 1949年 B. 1951年 C. 1953年 D. 1956年
6. 小乐用歌谣形式总结了新中国部分成就,不是一五计划期间的是( )
A.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
B. 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
C.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
D. 神州再创千秋业,水利工程葛洲坝
7. 《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8. 如图所示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体现出( )
A. 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人民参与社会主义改造的热情
C. 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化起步
D. 改革开放得到人民热烈的拥护
9.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缺油是最大的矛盾。”正是这样的信仰,铸就了他的“铁人”品格,他是( )
A. 焦裕禄 B. 王进喜 C. 屠呦呦 D. 袁隆平
10.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下列口号、标语,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②“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多快好省” ④“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①②④ D. ①③②④
11.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广泛的关注,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场讨论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
A. 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B. 解放了人民的思想
C. 使得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人心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2.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其体现的思想理念是( )
A. 阶级斗争为纲 B.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实现共同富裕 D. 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
13.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向经济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14. 如图反映的是20世纪晚期中国农业结构变化趋势。造成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 )
项目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9.3 647
牧业 15.5 22.1 25.8
林业 3.6 5.2 4.3
渔业 1.6 3.5 5.4
A. 土地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 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D.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5. 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1980年我国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作为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这两次开放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
A. 开放的城市和数量不同 B. 外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C. 开放的范围和程度不同 D. 开放的前提和目的不同
16.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计划经济的固有弊端和激励机制的欠缺,国企中“铁饭碗”“大锅饭”等现象广泛存在,从而使企业生产运行效率低下,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进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包产到户 C. 对外开放 D. 国企改革
17. 《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1992和1997年。下列属于1997年的是( )
A. 正式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 明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8.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邓小平说“我是人民的儿子”,习近平提出“不负历史,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由此可见,他们所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 )
A. 追求民族独立 B. 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 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D. 凝聚了伟大的民族力量
19.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1958年,党中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20. 如图漫画往往是现实的艺术性再现。如果要给图中的漫画配上恰当的说明性文字,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
A. 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 B. 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
C. 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D.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1题8分,第22题7分,第23题7分,第24题8分。共30分。谢把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 民主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 有了这样广泛的代表性,这个代表大会会议所讨论和决定的一切,就将完满地表达全国人民的意志。恰当地照顾到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特点,照顾到不同阶级和不同阶层的特殊利益和要求。
——摘自1954年9月15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正在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式民主制度不断健全,民主形式日益丰富,人民充分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权利。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体现的是我国的哪一政治制度?它的建立与哪次会议的召开有关?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主要是因为该会议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 “这次会议”的召开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有何作用?
(3)材料三反映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法制的认识。
22. “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第三次工业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拉开了序藤,而中国还没有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飞机、汽车、拖拉机不能建造,就连一块手衰也制造不了。历史留给中华民族的时间不多了。
——《强国之梦的初起》
材料二 建立巩圆的现代化国防,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来保卫人民革命和国家建设的成果,是党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国防工业建设。1952年8月,主管国防工业的第二机械工业部成立。对国防工业实行集中统一管理。195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审定了国防工业“一五”建设计划的安排。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苏联拨建的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156项 工程全部是重工业,尤其是国防工业……“一五”计划期间速立的工矿企业有1万多个……这些新兴项目的先后投产,使中国原有的工业结构产生巨变,也使原有工业布局发生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旧中国偏重沿海、沿江地区,内地稀少的状况。
——摘编自陈争平、兰日旭《中国近现代经济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发展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出的重大任务。指出为实现 这一任务目标,我国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五” 计划完成的意义。
2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底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 潮。第二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 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 级下
材料三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 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关键词》网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件使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24. 新时期,中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以后,……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邓小平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在对外开放中展现大国担当,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 建“一带一路”,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作出重大贡献,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 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1)据材料一,归纳新时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对外开放”是党在哪次会议上做出的决策
(2)根据材料二提示信息,写出A、B 处正确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归纳当今中国对外开放的影响。(要求: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