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小明在微信朋友圈发布消息说:“我正在参观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猜猜我在哪?”你的回复应该是( )
A.云南 B.北京 C.浙江 D.陕西
2.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20世纪2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了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直立人遗址。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 )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陕西西安半坡遗址 D.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3.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火的使用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4.我国是农业大国,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下列作物中,是我国最早开始培植的有( )
①棉花②粟③水稻④玉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②③
5.现代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选贤与能”,相近于中国古代制度中的 (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 D.宗法制
6.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下列朝代顺序表①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夏→①西周→②战国→秦朝→……
A.商、春秋 B.商、东周 C.周、春秋 D.周、三国
7.“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鼎”有丰富的政治含义,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古代烹煮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 B.立国礼器,身份地位与权力象征
C.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 D.象征三方并立、鼎峙或鼎足之势
8.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9.2019年3月19日,“纪念司母戊鼎出土80周年暨殷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安阳市殷都区武宣村举行。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下列哪一文物是司母戊鼎( )
A. B.
C. D.
10.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社会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的出现 B.百家争鸣的形成
C.商鞅变法的成功 D.铁农具与牛耕的出现
11.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并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
A.晋文公 B.秦穆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2.七年级历史老师为了让同学更好地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特意让学生自主收集和学习有关这段历史的成语,某组同学收集到以下这些:问鼎中原、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退避三舍等。根据以上成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 )
A.民不聊生 B.封建制度正式确立 C.生产力在飞速发展 D.诸侯争霸兼并不断
13.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灵渠
1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以下直接导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的措施是
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建立县制
C.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D.统一度量衡
15.创新是一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是勤劳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是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民族。下列历史人物的事迹中能体现出创新精神的有( )
①大禹②周幽王 ③商鞅④李冰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孔子的是( )
A.“以法治国” B.“顺应自然” C.“兼爱”“非攻” D.“仁者爱人”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所蕴含的哲理与下面哪位思想家的思想最接近(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
18.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国政府已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位法定假日。下列法定假日中,既是传统节日,又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的是( )
A.国庆节 B.端午节
C.元旦节 D.中秋节
19.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0.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汉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诸侯国林立的事实
B.文字不统一的事实
C.实行郡县制的事实
D.修筑长城的事实
22.古代王朝都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其中秦朝担任此职责的是( )
A.御史大夫 B.太尉 C.丞相 D.郡守
23.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他应该用什么字书写呢?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24.我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这个故事反映了当时数十万劳工筑长城的艰辛,开山凿石的苦难和牺牲。下列关于秦长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东起临洮,西到辽东 B.修筑的目的是抵御匈奴
C.秦朝大将蒙恬负责修筑了“万里长城” D.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
25.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国人暴动 D.陈胜、吴广起义
二、综合题
26.2018年4月18日上午,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代表聚集中原大地,祭拜我们共同的祖先——轩辕。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实践中形成了独有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
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农氏)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白虎通》
材料二:(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史记·夏本纪》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1)材料一中的“神农”是谁?
(2)据材料二指出“他”是谁以及他的重要贡献。
(3)据材料三分析华夏民族形成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说说中华民族具有的民族精神。
三、识图题
27.读图,请回答:
(1)图(1)中的人物是谁?请你说出他统一全国的时间及都城。
(2)图(2)、(3)、(4)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施?
(3)此人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我正在参观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和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出土地点是云南省元谋县,A项正确;经上述分析,云南元谋人是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不在北京、浙江和陕西等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B
【详解】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B正确;云南元谋人遗址距今约170万年,陕西西安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ACD排除。故选B。
3.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业的产生,选项中B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4.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坐落于陕西西安半坡村,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②③符合题意,D项正确;玉米明代传入中国,排除A项;玉米明代传入中国,排除B项;玉米明代传入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5.A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对“现代民主政治所追求的“选贤与能”,相近于中国古代制度”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相近于中国古代制度中的禅让制,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
6.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我国的朝代更替中,距今约1600年,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前771年,西周灭亡,前770年,春秋开始,前475年,进入战国,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7.B
【详解】依据题干“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结合课本所学,西周崇尚礼制,青铜器以礼器鼎、簋为主,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B正确;依据题干不同身份不同鼎,鼎成为礼器,烹煮器物材料无法体现,A排除;“比喻帝王,鼎业代指帝王的大业”,题干中还涉及诸侯和卿大夫,C排除;根据题干中天子、诸侯、卿大夫所用鼎不同,不是三方并立,D排除;故选B。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ABCD项。故选A。
9.A
【详解】根据图A中青铜器的外在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A项正确;图B是西周利簋,图C是战国时期的铜冰鉴,图D是四羊方尊,三者都属于小型青铜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点睛】
1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上的变革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的变化是铁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D项正确;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变化,排除A项;百家争鸣是思想领域的变革,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政治领域的变革,排除C项。故选D项。
1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扩充疆界,公元前651年,齐桓公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C项正确;晋文公并未重用管仲为相,也不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排除A项;秦穆公并非春秋首霸,排除B项;楚庄王不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题干中的成语典故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之间的争霸或兼并战争,D项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提及对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A项排除;封建制度正式建立于秦朝统一,且题干成语均与封建制度确立无关,B项排除;同样,战争只会破坏生产发展,C项排除。故选D。
【点睛】解题时只要抓住涉及的成语典故的背景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有关即可,围绕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是为了争霸和兼并的目的,从而总结出时代特点。
13.C
【详解】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根据题意,C项正确;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排除A项;隋炀帝时,开凿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河漓江,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商鞅变法中,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没有军功者没有没有爵位和土地,这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宗室贵戚多怨望,C项正确;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这有利于建立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 建立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创新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成功,商鞅创新改革使秦国国力强大,李冰创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沃野一片,C项正确;周幽王昏庸无道使西周亡国,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ABD项。故选C项。
16.D
【详解】据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D项正确;“以法治国”是法家韩非的思想,排除A项; “顺应自然”是道家老子的思想,排除B项; “兼爱”“非攻”是墨家墨子的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7.A
【详解】根据材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反映了祸福相依,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应的,而且可以相互转化的。A项正确;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宣扬实行“仁政”,排除B项;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治统治,排除D项。故选A项。
18.B
【详解】战国时期,楚国都城被秦国占领,楚国诗人屈原无比绝望,于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屈原为国为民而死,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这天吃粽子、划龙舟。后来国家把这天定为端午节。故此题选择答案B。
19.A
【详解】B是商周时期的,C是秦朝的,D起源于秦朝,盛行于东汉。题目中有龟甲,兽骨等词语可知答案选A。故选A。
20.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D项正确;汉朝是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排除A项;商朝是奴隶制国家,排除B项;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是奴隶制国家,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排除C项。故选D项。
21.C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郡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可知,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实行郡县制的事实。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2.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可知秦朝担任此职责的是御史大夫。A项正确;太尉掌管军事,排除B项;丞相掌管行政,排除C项;郡守是地方行政长官,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灭六国后,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公元前210年属于秦朝时期,所以他应该用小篆给南方家乡的兄长写信,答案选D。
24.A
【详解】试题分析:关于秦长城,学生还要知道它是秦始皇为了防御匈奴进攻,征发大批人力和增补燕、赵、秦三国北边的旧长城,将其连为一体形成的。秦长城全长一万余里,被称为万里长城, 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秦帝国的灭亡。
25.D
【详解】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故选D项。刘邦、项羽起义均在大泽乡起义后,排除AB项;国人暴动不是农民起义,排除C项。故选D项。
26.(1)人物:炎帝。
(2)“他”:大禹。
重要贡献: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最终取得成功。
(3)特点: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4)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热爱和平、坚强不屈、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反侵略精神;具有敢于担当历史重任,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探索与奋斗精神等。
【详解】(1)人物:根据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神农”是指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教人们通商交换。
(2)“他”:根据材料二“(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可得出“他”是大禹。
重要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理洪水,最终取得成功。
(3)特点:根据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可得出特点是由各族交错杂居,在求大同去小异,相互交流、交融的过程中形成的。
(4)民族精神: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炎帝和大禹的功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具有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具有热爱和平、坚强不屈、不畏强暴、勇于抗争的反侵略精神;具有敢于担当历史重任,以民族兴亡为己任的探索与奋斗精神等。
27.(1)人物:秦始皇。
时间:前221年。
都城:咸阳。
(2)措施:图(2)是文化上统一文字(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图(3)是经济上,统一货币(或答以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
图(4)是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答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历史功绩: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详解】(1)人物:据所学可知,图(1)中的人物是秦始皇。
时间: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
都城:据所学可知,秦朝 都城是咸阳。
(2)措施:图(2):据所学可知,图(2)是文化上的措施,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
图(3):据所学可知,图(3)是经济上的措施,秦统一货币(或答以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货币)。
图(4):据所学可知,图(4)是政治上的措施,秦朝为巩固统一,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答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历史功绩:据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湖南省衡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