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高考历史押题-押第2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高考历史押题-押第2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两汉文化 2023辽宁卷2 利用文献、图片等史料创设情境考查汉代政治、经济等变化 重点关注:秦汉政治制度沿革;两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两汉社会治理;两汉经济发展等。
两汉政治 2022辽宁卷2
东汉衰亡 2021辽宁卷2
1.(2023·辽宁卷)《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可知,该学者认为对《史记》的研究,不能只看一些注解,还要看考古学家的注解,由此得出,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排除A项;B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2·辽宁卷)《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歌颂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代重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四海之内”等表述并未体现边疆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有所发展,排除B项;“四海之内”等说法并未强调“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1·辽宁卷)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
【答案】B
【解析】东汉后期,世家大族崛起,注重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强调门第,其本质是为了追求政治上的垄断,维护自己的政治利益,B项正确;修家谱并未涉及道德修养,排除A项;辨别大小宗不是实质,排除C项;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与经济特权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精准解密1 家国情怀——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大一统”的观念认同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逐渐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 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实施
“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 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到逐渐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的理想,而且汉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被用作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
精准解密2 历史解释——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
1.(2024·湖南益阳·三模)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对处在混乱状态的州郡加以强力控制,即“以重臣镇有乱诸州”。这一举措使( )
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
C.地方治理走向完备 D.地方豪强并起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汉光武帝刘秀恢复了刺史的监察官职能,有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但是在汉灵帝时期,“罢刺史置州牧”,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赋予他们军政大权,以达到快速平乱的目的,但是此举最终又造成地方豪强并起,军阀割据现象,为东汉灭亡埋下隐患,D项正确;刺史职能变化不能体现当时地方行政效率是否提高,排除A项;古代监察制度并没有趋于军事化,排除B项;C项“完备”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2024·湖南益阳·三模)汉朝起规定各级官阶的薪俸,即所谓工资。到了汉代,“禄”改称为“俸”,仍发粮食,以“石”或“斛”为计算单位。但那时不是按月发给,而是按年结算,即所谓“年俸”。这主要是( )
A.受先秦以来食邑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政府防止腐败的重要方式 D.官僚政治的显著特征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朝起规定各级官阶的薪俸,按年进行结算,此时官员有俸禄无封地,成为专业化的官员,体现了官僚政治的显著特征,D项正确;官员的俸禄制与食邑制无关,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官僚政治的显著特征,与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无关,排除B项;政府规定各级官阶的薪俸并不能防止腐败,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4·陕西·二模)董仲舒认为,人君的言行举止与“五行”之运行构成了互为因果关系,“五行灾异”是人君言行举止的错误或恶政造成的,帝王在“五行灾异”观念之下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
A.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B.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
C.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D.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君的言行举止与“五行”之运行构成了互为因果关系,帝王在“五行灾异”观念之下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天人感应思想,而非民本思想,并且董仲舒新儒学背离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对君权的限制,而非灾害的救治,排除B项;人君的言行举止与“五行”之运行构成了互为因果关系,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吸收,而非否定,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广东茂名·二模)《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 )
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 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
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 D.加剧了郡国间的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汉朝建立之初,地方诸侯自主性较强,可以自主任命一套官僚系统,汉景帝时期,天子任命王国的相,这有利于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国官吏的变化,并非中枢权力机构的变化,排除A项;汉景帝的措施与汉初相比,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排除C项;汉景帝削弱王国势力,加剧了中央与王国的矛盾,而非郡国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5.(2024·山东青岛·一模)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 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汉朝(中国)。据材料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需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才能变好,就像茧需要经过热水煮后才能变成丝一样,这表明他主张通过社会教化来引导和塑造人的品性,B项正确;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而董仲舒认为人性有三品,且需要通过教化才能为善,与孟子的观点不同,排除A项;汉武帝的尊儒举措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排
除C项;董仲舒的观点主要是关于人性和教化的,没有直接论证封建统治的合理性,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4·陕西榆林·三模)秦汉时期,以“立嫡立长”为核心的太子制度已基本确立,但太子被废黜的风波却层出不穷。秦始皇嫡长子扶苏自杀而亡;西汉10个皇帝中,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只有4人;东汉10个皇帝中,为嫡长子身份的仅有2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
A.宗法制度的崩溃 B.儒家思想未贯彻实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秦汉时期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皇权至上。由于太子的“皇储”身份,是未来国家的权力中心,在专制主义不断加强之下,必然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觊觎,也成为皇帝重点防范的对象,因而废立太子的风波层出不穷,C项正确;秦汉以后,以“嫡长子继承”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在皇位继承中得以延续,排除A项;儒家思想在两汉时期被奉为正统并得到实施,排除B项;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只是导致太子废黜的一部分具体原因,并非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
7.(2024·陕西商洛·三模)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
A.编户齐民在基层得到推行 B.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得益于赋役政策
C.庄园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 D.庄园为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在汉代庄园中,庄园主的商业经营和实力,而他们交纳的赋税则与其商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且以货币形式缴纳,这表明庄园与外部市场密切联系,庄园自给自足后的剩余拿到外部市场出售,以获取经营利润,C项正确;在土地兼并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逃至庄园,隐匿其中,他们不再是国家的编户齐民,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出庄园需要缴纳赋役,而未说明赋役对其势力扩张产生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经济财富向豪强地主聚集,这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4·新疆·二模)东汉中期以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三大集团是官僚士大夫、外戚和宦官。细察当时的政局,不仅发生了宦官打击官僚士大夫的“党锢之祸”,也发生了皇权打击外戚、宦官的“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由此可知当时( )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权尚能控制政局 D.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后期,发生了宦官打击官僚士大夫的“党
锢之祸”,同时,也发生了皇权打击外戚、宦官的“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这就表明当时皇权还能控制国家政局,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皇权与外戚、宦官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豪强地主势力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对外戚、宦官的打压,没有涉及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排除B项;国家政权名存实亡发生在东汉末年,是在军阀割据和农民起义打击下出现的,排除D项。故选C项。
9.(2024·江西抚州·二模)下表是《史记》与《汉书》中有关列传的比较。据此判断,影响史学著述的主要因素是( )
史书 《史记》 《汉书》
标准 不拘社会之阶级﹑贤与不肖﹐只限对历史发展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刺客﹑侠客、滑稽等 西汉人臣之传记,重视上层有影响力的人物。加人外戚、皇后、宗室,删去刺客﹑侠客、滑稽
体例 体例、编次、传目自由,根据历史发展之变化而展开 体例严谨,突出名礼,遵守儒家正统思想,将贰臣贬于最后
A.主流观念 B.史家素养 C.政治形势 D.史料多寡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中国)。对比二者不同可知,《史记》记载不拘社会之阶级﹑贤与不肖﹐只限对历史发展有影响力的人物,《汉书》的取材标准重视上层有影响力的人物,编排体例突出名礼,遵守儒家正统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A项正确;司马迁和班固都是伟大的史学家,史家素养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二者所处时代虽有差异,但整体上政治形势没有显著不同,排除C项;史料多寡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0.(2024·江苏南通·二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重创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 )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使匈奴人大量内迁中原
C.实现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 D.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河西走廊设置管理机构,并且派人屯田、设置校尉领护,这些都有利于加强西域与中原的联系,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并没有匈奴人大量内迁,排除B项;西汉实现对西域的行政管理,体现在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排除C项;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排除D项。故选A项。
11.(2024·重庆·二模)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
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 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 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及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政府在古滇国地区既推行郡县制,又封赐当地部族首领参与地方管理,体现出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C项正确;郡国并行并非在一个地方同时采取郡县和王国,排除A项;秦朝时期就在西南地区推行郡县,排除B项;据材料信息可知,考古成果不是“纠正”而是“补充”了文献记载,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4·山东·模拟预测)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
A.造纸技术普遍推广 B.五经被各险层认同
C.民众传承传统文化 D.儒学复兴运动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可知,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把部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这有利于当时民众传承传统文化,C项正确;材料中“刻在石碑上”无法说明汉代造纸技术推广的状况,排除A项;五经被各阶层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儒学复兴运动兴起是在唐朝,排除D项。故选C项。
13.(2024·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
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当时文字记录记录在简牍上,因简牍上面记录过关费用、慰问边地人员接待情况,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 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因此①② 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该简牍记录,反映的是河西走廊水金关的情况,不能研究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2024·湖南·二模)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 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 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材料“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体现的是部分贤良文学认为郡国的经营盐铁会与民争利,不利于民生的发展,说明这些贤良文学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贤良文学对盐铁政策的态度,没有涉及对其他经济政策的态度,不能得知“全盘否定”,排除B项;据材料“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可知,贤良文学在考虑盐铁政策时,也考虑了经济层面,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贤良文学看到了工商业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一面,但没有涉及是否忽略了工商业的其他积极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5.(2024·浙江·二模)史载,汉初曹参在接替萧何为相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日夜饮醇酒”,“不治事”。惠帝责之,曹参对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深以为然。下列举措,与材料折射的治国思想相吻合的是( )
A.郡国并行 B.三十税一 C.独尊儒术 D.行推恩令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材料所反映的是汉初的无为而治思想,汉初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为恢复发展经济,采取与民休息,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就是其中之一的表现,B项正确;郡国并行是汉承秦制的基础上,实行的一项地方管理制度,和无为而治无关,排除A项;独尊儒术是汉武帝时期有为政策表现,排除C项;推恩令是削弱诸侯王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为政策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4·浙江绍兴·二模)史载,西汉“侯(封侯)信坐(人名)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剥夺爵位),国除(收回封地)”;东汉“贫人负官重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劳作),债乃毕竟。”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A.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 D.借贷合约具备完整程序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两汉(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两汉规定不论是封侯还是贫民,欠债不还的都要受到处罚,反映了两汉时期国家注重保护私权,即维护债权人的利益,A项正确;贫民欠官府重债而不还的,要以人身劳作代为偿还,不能说明两汉时期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排除B项;材料强调两汉时期国家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说法不符合主旨,而且有些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两汉时期国家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未涉及借贷合约的程序,排除D项。故选A项。
17.(2024·北京·一模)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姓名 职业和活动
曹邴氏 冶铁、经商、放贷
刁闲 贩卖鱼、盐
任氏 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
桥姚 牧养马、牛、羊
A.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
C.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盐铁官营”效果明显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根据表格中的职业和活动可知,这些人都是通过农业与畜牧业及一定的商业活动致富发家了,这体现出了汉代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为商业交易提供了大量剩余产品,从而推动了经济发展,A项正确;长途大额贸易在明清时期才得以迅速发展,排除B项;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盐铁官营是强调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与销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4·湖南·二模)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书》( )
A.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 B.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
C.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 D.推动了汉代学术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增加了疆域政区、文献目录等方面的内容,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A项正确;《史记》《汉书》的主要内容都是记述帝王将相、重要人物事迹的传记,
无法体现史学关注重点改变,排除B项;根据材料“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可知,《汉书》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十志”就是体例创新的表现,排除C项;材料主旨并非《汉书》的学术价值,而是其内容上的扩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9.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有相当部分都与庄园有关,包括农耕图、园圃图、采桑图、沤麻图、谷仓图、酿造图、果树图、网渔图、牧马图、牧羊图、牧牛图等。这反映出汉代庄园( )
A.租佃关系瓦解 B.组织管理严密 C.重视畜牧经济 D.生产自给自足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得出汉代的庄园中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生产与生活体系,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D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的是汉代庄园的经济生活,不能看出租佃关系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汉代庄园的管理制度,没有体现其管理严密,排除B项;材料中有各种经济种类,没有侧重反映哪类经济受到重视,排除C项。故选D项。
20.(2024·广东梅州·二模)史书记载:汉文帝时,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汉武帝时,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成帝时,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上述记载反映出汉朝( )
A.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B.朝廷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D.朝廷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贷谷息过律,免”可知,汉朝政府严肃处理诸侯王欠钱不还、借贷利息过高现象,体现的是政府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高利贷行为的规范,非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排除A项;材料针对的诸侯王借高利贷行为,非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政府对商业贸易行为的经营,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24·山东济南·一模)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 B.满足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
C.发展农耕促进国力恢复 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正常运转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在古代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目的在于将优秀的马匹资源集中于关中地区,保持中央对于地方的军事优势地位,A项正确;汉初实行“和亲政策”,对于匈奴采取防守政策,“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禁马出关政策主要是军事政策,不是农耕经
济政策,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汉初的禁马出关政策”,而“国家邮驿系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2.(2024·山东·一模)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五铢钱的铸造( )
A.降低了铸造货币的成本 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抑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改革币制前,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不良影响,汉武帝统一货币后,铸造的五铢钱,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而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C项正确;汉武帝币制改革后的货币“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没有降低铸造货币的成本,排除A项;汉武帝币制改革,收回封国的铸币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汉武帝的币制改革统一了货币,有利于民间贸易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23.(2024·河南周口·二模)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 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 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 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及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通过五行学说论证君臣伦理的合理性,其目的是为了强化封建伦理秩序,D项正确;天人感应思想强调的是天与人之间也存在相感相动关系,材料强调是君臣伦理,没有涉及天人感应思想,排除A项;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逐渐崩溃,排除B项;董仲舒确立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主要体现在“罢黜百家 尊崇儒术”上,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4.(2024·河北·模拟预测)下面为汉墓出土的《农作·养老图》,此图上部为双羊嘉禾图;中部左侧为一谷仓,旁边的大树下跪坐一持鸠杖的老人,正准备接受从房中走出者捧送的谷物;下部左侧为水田和水塘,田内长有稻禾,塘内有小船、鸭、鱼、莲荷等,右侧为一干栏式谷仓,仓前二人在踩碓加工谷物。这反映了汉代( )
A.北方农耕生活精细化 B.已存在居家养老的模式
C.儒学渗透进农耕文明 D.庄园经济功能相对完善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农作·养老图》展现了汉代庄园经济的多个功能,如种植、养殖、加工等,且各个环节相互关联,这反映了汉代庄园经济功能相对完善,D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干栏式谷仓”“水田”“水塘”“稻禾”“鱼”等并联系所学可判断,此图反映的是南方的农耕生活,排除A项;老人持鸠杖接受捧送的谷物只是该画作中的一个细节,不能明确展示居家养老模式,排除B项;儒学渗透到农耕文明表现为儒家的价值观对于社会的影响,而图中只涉及尊老与汉朝的农村,排除C项。故选D项。
25.(2024·广西·二模)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往往幼年即位,“皇统屡绝,权归女主”,母后临朝时为一己权势计,就引用父兄掌权。如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其家族所出列侯、后妃、大将军及卿、将、尹、校成群接踵。这一现象( )
A.反映女子地位上升 B.表明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C.是皇权专制的恶果 D.说明察举制有严重弊端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可知,东汉中后期,由于皇帝年幼,无法行使权力,导致皇权旁落,朝政被外戚控制,这一现象从根本上看是皇权专制的恶果,C项正确;材料反映外戚干政的现象,无法得出女子地位上升,排除A项;材料反映外戚干政,与豪强地主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外戚干政,其主要原因是皇权强化,国家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当皇帝怠政或年幼时,大权就会旁落,出现外戚干政或宦官专权的现象,这与察举制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26.(2024·湖南常德·二模)时有疑狱日: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押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子,蝶嬴负之。《春秋》饮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据此可知,这一判决( )
A.创新了社会治理体制 B.体现司法公正清明
C.符合治国理念的变化 D.完成了律令儒家化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收养的弃子和亲生的儿子都是一样的,所以养父藏匿犯罪的养子是情有可原的,这体现了儒家伦理对法律判断的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朝,儒家成为正统思想后,其对于社会与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C项正确;汉朝的社会体制依然是封建社会体制,社会治理体制没有变动,排除A项;材料主要说明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不是司法公正,排除B项;唐朝《唐律疏议》的颁布完成了律令儒家化,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7.(2024·浙江嘉兴·二模)汉武帝继位后顺应时代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汉武帝在稳固边疆、开疆拓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是( )
A.颁布“推恩令”,大规模削藩 B.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治理
C.派兵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 D.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汉武帝在稳固边疆、开疆拓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是派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从根本上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C项正确;颁布“推恩令”,大规模削藩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不是稳固边疆、开疆拓土方面的措施,排除A项;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治理是隋朝的措施,不是汉武帝时期的措施,排除B项;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是汉宣帝时期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C项。2024年高考历史押题-押第2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两汉文化 2023辽宁卷2 利用文献、图片等史料创设情境考查汉代政治、经济等变化 重点关注:秦汉政治制度沿革;两汉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两汉社会治理;两汉经济发展等。
两汉政治 2022辽宁卷2
东汉衰亡 2021辽宁卷2
1.(2023·辽宁卷)《史记》注最有影响的是“三家注”,即南朝裴驷的《史记集解》、唐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和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今有学者认为,除“三家注”外,还应有第四家注,即考古学家的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史记》具有真实性和文学性 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必须得到出土文物的印证 D.考古资料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2022·辽宁卷)《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 )
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
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
3.(2021·辽宁卷)东汉后期,世家大族日益重视家谱、别录、私传的修撰,“赞贤圣之后,班族类之祖,言氏姓之出”,如《崔氏家传》《李膺家录》等。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加强道德修养 B.追求政治利益 C.辨别大宗小宗 D.维护经济特权
精准解密1 家国情怀——秦汉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大一统”的观念认同 秦朝建立后,废分封行郡县,奠定了“大一统”中央政权的政治制度基础,“大一统”的观念逐渐形成。 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措施,使“大一统”得以巩固和发展。从此以后,“大一统”逐渐发展成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中央集权”的制度认同 秦汉时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时期。随着秦统一王朝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应运而生,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中央又高度集中于皇帝。与皇帝制度相适应的是一套完整的官僚机构和官僚体系,保障了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实施
“中华文明”的文化认同 秦汉时期是一个由文化多元到逐渐走向文化思想相对统一并确立社会主导思想的时期。 秦汉时期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仅很快实现了“书同文、行同伦”的理想,而且汉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被用作统一思想、道德和文化的武器。从此,统一的文化思想、统一的道德伦理和统一的心理素质,即统一的价值体系,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
精准解密2 历史解释——东汉后期威胁王朝统治的主要因素
1.(2024·湖南益阳·三模)光武帝刘秀“罢州牧置刺史”,刺史基本恢复了监察官职能;中平五年(188),
为镇压人民反抗,汉灵帝“罢刺史置州牧”,是利用自己信任的宗室成员和亲信重臣去当州牧,对处在混乱状态的州郡加以强力控制,即“以重臣镇有乱诸州”。这一举措使( )
A.地方行政效率提高 B.监察制度趋于军事化
C.地方治理走向完备 D.地方豪强并起
2.(2024·湖南益阳·三模)汉朝起规定各级官阶的薪俸,即所谓工资。到了汉代,“禄”改称为“俸”,仍发粮食,以“石”或“斛”为计算单位。但那时不是按月发给,而是按年结算,即所谓“年俸”。这主要是( )
A.受先秦以来食邑制的影响 B.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政府防止腐败的重要方式 D.官僚政治的显著特征
3.(2024·陕西·二模)董仲舒认为,人君的言行举止与“五行”之运行构成了互为因果关系,“五行灾异”是人君言行举止的错误或恶政造成的,帝王在“五行灾异”观念之下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由此可见,汉代新儒学( )
A.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B.重视自然灾害的救治
C.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权 D.否定了阴阳五行学说
4.(2024·广东茂名·二模)《汉书》载:高帝始置诸侯王,“掌治其国,有太傅辅王,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景帝时,“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这一变化( )
A.异化了中枢权力机构 B.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
C.形成了内轻外重局面 D.加剧了郡国间的矛盾
5.(2024·山东青岛·一模)董仲舒认为,人性分三品,大多数人持“中民之性”,“中民之性如茧如卵,卵待孵二十日而后能为雏,茧待缫以涫汤而后能为丝,性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其主张( )
A.宣扬了孟子人性善学说 B.强调了社会教化的重要性
C.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D.论证了封建统治的合理性
6.(2024·陕西榆林·三模)秦汉时期,以“立嫡立长”为核心的太子制度已基本确立,但太子被废黜的风波却层出不穷。秦始皇嫡长子扶苏自杀而亡;西汉10个皇帝中,以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只有4人;东汉10个皇帝中,为嫡长子身份的仅有2人。造成这些现象的根源是( )
A.宗法制度的崩溃 B.儒家思想未贯彻实施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外戚干政与宦官专权
7.(2024·陕西商洛·三模)据《仲长统传》记载,汉代庄园主“井田之变,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国……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而在“重人轻地”的政策下,他们以货币形式向国家交纳“赀算”(商贾以外居民的财产税)、酒税、盐铁税。据此可推断( )
A.编户齐民在基层得到推行 B.豪强地主势力扩张得益于赋役政策
C.庄园与外部市场联系密切 D.庄园为小农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8.(2024·新疆·二模)东汉中期以后,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三大集团是官僚士大夫、外戚和宦官。细察当时的政局,不仅发生了宦官打击官僚士大夫的“党锢之祸”,也发生了皇权打击外戚、宦官的“外戚之祸”和“宦官之祸”。由此可知当时( )
A.豪强地主势力膨胀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皇权尚能控制政局 D.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9.(2024·江西抚州·二模)下表是《史记》与《汉书》中有关列传的比较。据此判断,影响史学著述的主要因素是( )
史书 《史记》 《汉书》
标准 不拘社会之阶级﹑贤与不肖﹐只限对历史发展有影响力的人物,如刺客﹑侠客、滑稽等 西汉人臣之传记,重视上层有影响力的人物。加人外戚、皇后、宗室,删去刺客﹑侠客、滑稽
体例 体例、编次、传目自由,根据历史发展之变化而展开 体例严谨,突出名礼,遵守儒家正统思想,将贰臣贬于最后
A.主流观念 B.史家素养 C.政治形势 D.史料多寡
10.(2024·江苏南通·二模)据《汉书》记载:汉武帝重创匈奴后,在河西走廊设立了四郡,“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河西四郡的设置( )
A.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促使匈奴人大量内迁中原
C.实现了对西域的行政管理 D.开通了中国与欧亚的商路
11.(2024·重庆·二模)据《史记》记载:公元前109年,滇王尝羌归附汉朝,汉武帝在其属地置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昆明地区发现了汉代金质“滇王之印”以及“滇国相印”“滇池长印”等官印封泥。这说明( )
A.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体制 B.汉代是西南地区推行郡县之始
C.汉朝对古滇国管理实行双轨制 D.考古成果纠正了文献记载的错误
12.(2024·山东·模拟预测)东汉时期,鉴于世人传抄的儒家经典多有讹误,议郎蔡邕奏请皇帝批准,把《易》《书》《诗》《礼》《春秋》等刻在石碑上,为人们提供经书的正确版本。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
A.造纸技术普遍推广 B.五经被各险层认同
C.民众传承传统文化 D.儒学复兴运动发展
13.(2024·北京朝阳·一模)下列图文是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的“新莽劳边使者过界中费册”。全册9简,简长23厘米,宽1厘米,完好无缺。内容是王莽派使者慰问边地更卒途经肩水金关(注:汉代烽塞关城,是当时进出河西的咽喉)时的费用记录。该册的出土可用于研究当时( )
①河西地区的商品物价 ②公务接待和劳边情况
③简牍书写和编联方式 ④中原地区的饮食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4.(2024·湖南·二模)西汉昭帝时期。霍光组织了一场有关经济政策的大辩论,史称盐铁会议、贤良文学在盐铁会议中说道:‘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这表明贤良文学( )
A.仍然秉持传统重本轻末的观念 B.对汉武帝经济政策的全盘否定
C.仅从道德层面反思了盐铁政策 D.完全忽略了工商业的积极作用
15.(2024·浙江·二模)史载,汉初曹参在接替萧何为相后,“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日夜饮醇酒”,“不治事”。惠帝责之,曹参对曰:“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深以为然。下列举措,与材料折射的治国思想相吻合的是( )
A.郡国并行 B.三十税一 C.独尊儒术 D.行推恩令
16.(2024·浙江绍兴·二模)史载,西汉“侯(封侯)信坐(人名)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剥夺爵位),国除(收回封地)”;东汉“贫人负官重债,贫无以偿,则身为官作(劳作),债乃毕竟。”由此可知,两汉时期( )
A.注重维护债权人的利益 B.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广泛具有契约平等观念 D.借贷合约具备完整程序
17.(2024·北京·一模)下表展示了西汉初期一系列致富职业和活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姓名 职业和活动
曹邴氏 冶铁、经商、放贷
刁闲 贩卖鱼、盐
任氏 储存、交易粮食、力田、畜田
桥姚 牧养马、牛、羊
A.休养生息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B.长途大额贸易发展迅速
C.此时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D.“盐铁官营”效果明显
18.(2024·湖南·二模)班固的《汉书》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扩展,形成“十志”,其中《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艺文志》是一部有极高学术价值的初具规模的史志目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汉书》( )
A.扩大了史学研究范围 B.改变了史学关注重点
C.沿袭了传统史书体例 D.推动了汉代学术发展
19.内蒙古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有相当部分都与庄园有关,包括农耕图、园圃图、采桑图、沤麻图、谷仓图、酿造图、果树图、网渔图、牧马图、牧羊图、牧牛图等。这反映出汉代庄园( )
A.租佃关系瓦解 B.组织管理严密 C.重视畜牧经济 D.生产自给自足
20.(2024·广东梅州·二模)史书记载:汉文帝时,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汉武帝时,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成帝时,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上述记载反映出汉朝( )
A.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B.朝廷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 D.朝廷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21.(2024·山东济南·一模)汉初在关中地区实行十分严格的禁马出关政策,“禁民毋得私买马以出扦关、陨关、函谷关、武关及诸河塞津关”。这一禁令的实施意在( )
A.保持中央军事优势地位 B.满足对匈奴作战的军备需要
C.发展农耕促进国力恢复 D.保障国家邮驿系统正常运转
22.(2024·山东·一模)武帝即位后,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铸造新的五铢钱,“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五铢钱的铸造( )
A.降低了铸造货币的成本 B.加强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抑制了民间贸易的发展
23.(2024·河南周口·二模)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对》中说:“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于土 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这一主张意在( )
A.重塑“天人感应”的思想 B.瓦解传统礼乐制度
C.确立儒家思想独尊地位 D.强化封建伦理秩序
24.(2024·河北·模拟预测)下面为汉墓出土的《农作·养老图》,此图上部为双羊嘉禾图;中部左侧为一谷仓,旁边的大树下跪坐一持鸠杖的老人,正准备接受从房中走出者捧送的谷物;下部左侧为水田和水塘,田内长有稻禾,塘内有小船、鸭、鱼、莲荷等,右侧为一干栏式谷仓,仓前二人在踩碓加工谷物。这反映
了汉代( )
A.北方农耕生活精细化 B.已存在居家养老的模式
C.儒学渗透进农耕文明 D.庄园经济功能相对完善
25.(2024·广西·二模)东汉和帝以后,皇帝往往幼年即位,“皇统屡绝,权归女主”,母后临朝时为一己权势计,就引用父兄掌权。如汉顺帝时外戚梁氏掌权,其家族所出列侯、后妃、大将军及卿、将、尹、校成群接踵。这一现象( )
A.反映女子地位上升 B.表明豪强地主势力强大
C.是皇权专制的恶果 D.说明察举制有严重弊端
26.(2024·湖南常德·二模)时有疑狱日: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藏乙。甲当何论?仲舒断曰:押无子,振活养乙,虽非所生,谁与易之。《诗》云:螟蛉子,蝶嬴负之。《春秋》饮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诏:不当坐。据此可知,这一判决( )
A.创新了社会治理体制 B.体现司法公正清明
C.符合治国理念的变化 D.完成了律令儒家化
27.(2024·浙江嘉兴·二模)汉武帝继位后顺应时代的需要,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汉武帝在稳固边疆、开疆拓土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的是( )
A.颁布“推恩令”,大规模削藩 B.册封冼夫人,加强对岭南治理
C.派兵北击匈奴,控制河西走廊 D.设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军政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高考历史押题-押第2题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