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2022级八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 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所规定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本堂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分值各为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 卷(选择题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0分。)
1.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规定反映出当时( )
A.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C.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3.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
B.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5.关于下面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 B.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
C.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D.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
6.1949年10月1日,当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人民首都的晴空里徐徐开起。参加庆典的王金风激动地说道:“你说多少年了吧?109年!就是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啊,是不是啊?我想这个红旗真正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与该场景相关的史事是( )
A.重庆谈判 B.渡江战役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7.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第二个“天安门”,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南昌起义 D.新中国成立
8.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全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
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其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 )
A.全境解放 B.社会主义 C.国家富强 D.民族独立
10.流行词汇是时代的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D.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1.1952年12月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称赞他是“中国好儿女”。这篇报道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
B.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C.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D.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
12.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 )
A.英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美国和朝鲜 D.美国和越南
13.“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的变化是组织和心理上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高潮的到来
C.人民公社的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14.下表是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问题,由此可知
军事方面 新解放区农村 城市经济 党建方面 国际关系
追歼华南、西南国民党残余,解放台湾、西藏 完成土地改革 银元之战、米棉之战,稳定物价 反贪污腐败 抗美援朝
A.新中国面临形势依然严峻 B.美国是我国最大安全威胁
C.必须照搬苏联经验搞建设 D.首要任务是完成三大改造
15.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决定这两次调整的根本因素是( )
A.配合工业结构转型 B.文化生活的丰富
C.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D.科学技术的进步
16.新中国建立初期,一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该言论相关的史事是(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7.下面为中国“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由图可见,“一五”计划( )
“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

A.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 B.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
C.注重于优先发展重工业 D.着眼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18.1956年7月19日,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19.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中共八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次重要探索
④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21.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22.1958年5月,在省委向中共中央提出的“二五”计划的建议中,钢的指标为45万吨,平均每年9万吨(1957年产量为2600吨)。6月,省钢铁工业会议在清远举行。会议要求1958年内全省建设炼铁炉1659座,产钢100万吨……使广东成为生产钢铁工业基地。这表明( )
A.“左”倾错误泛滥 B.工业化取得重大成就
C.广东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 D.广东钢铁工业发展落后
23.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24.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邓稼先》 D.某同学的课堂笔记提纲
25.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背景 B.性质 C.进程 D.作用
26.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27.阅读图《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下列选项对图片信息的解读,不符合史实的是( )
A.A~B点城镇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一五”计划的推动
B.C点城镇人口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全面调整,生产恢复发展
C.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是由“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所致
D.E~F点城镇人口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方针政策的调整
28.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驱车来到这个地方,下麦田、进农家,总书记感慨的说“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这个地方”应该是( )
A.上海浦东 B.广东深圳 C.海南省 D.安徽凤阳小岗村
29.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某合作学习小组围绕主题收集了以下资料,请判断该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
资料类型 名称
传记 《邓小平时代》
图片 《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领导人讲话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歌谣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 ,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0.20世纪80年代,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二、综合题(3小题,共40分)
31.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某军队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到 1953 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材料一的"70 年前的今天"具体指哪天 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哪三座大山
(2)材料二中图片里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这支军队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 举出一位这支军队里的战斗英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 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试卷第8页,共9页
1.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材料中的举动主要是为了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C项正确;1949年,毛泽东与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干净、彻底全部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新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D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才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排除B项;材料内容仅说明《共同纲领》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并不能体现它的广泛性,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即“有什么用”的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的描述,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解释,D项正确;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即“是什么”的问题,A、B、C项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
4.B
【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没有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B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可知,如图三部法律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5.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片“开国大典”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图片“西藏和平解放协议签字仪式”反映的是西藏和平解放。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国民党残余部队。为了实现全国统一,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后,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央人民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经过新中国的努力争取,1951年,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由此分析,两图内在联系的论述最准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主要前提,D项正确;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是在1959年,与两幅图无关,排除A项;国家至今没有实现统一,“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国家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西藏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与题干两幅图都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题干“1949年10月1日”可知与之相关的事件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赢得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C项正确;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进行了重庆谈判,排除A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攻克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排除B项;1953-1956年,新中国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
7.D
【详解】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个“天安门”是指1919年北京学生率先发起了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第二个“天安门”是指1949年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D项正确;1898年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皇帝开展戊戌变法,1911年武昌起义揭开辛亥革命的序幕,但是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大事件,排除AB项;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是与“天安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依据图中年代尺中的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我国人民进行民主革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民族抗战开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所以年代尺展示的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全过程。C项正确;AB项描述不完整,排除;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D表述不完整,项排除。故选C项。
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里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指的是实现了民族独立,D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时,西藏没有解放,排除A项;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时,国家还没有实现富强,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人民路’‘人民广场’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C项正确;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A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项;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1952年12月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结合所学可知,这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救助朝鲜人民,体现了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B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符合事实,但在材料中未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中国未阐述朝鲜战争的局势,不能说明抗美援朝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排除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根据题干“1950年9月30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并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因此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美国和朝鲜,C项正确;英国没有出兵侵略朝鲜,排除A项;日本侵略朝鲜与题干时间“1950年9月30日”不符,排除B项;美国入侵越南与题干“1950年9月30日”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3.A
【详解】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与题干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的成立与题干的“捐税和地租的重担从穷人的背上移开了;拥有土地不再意味着拥有支配别人的权力。”不符,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是在1978年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14.A
【详解】材料反映新中国成立后,国内面临着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土地改革、城市经济发展稳定、党的建设等问题,国际上面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问题,国内外形势很严峻,A项正确;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必须照搬苏联经验搞建设”的信息,排除C项;1953年开始三大改造,材料没有涉及三大改造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5.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和改革开放新时期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都反映了新中国历史上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两次调整或变革的根本因素都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需要,C项正确;配合工业结构转型并不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的根本原因,排除A项;两次调整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与文化生活并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两次调整反映的是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是根本因素,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来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故材料说明了建国后民族资本家愿意接受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目的是保家卫国,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排除D项。故选C项。
17.C
【详解】根据图片数据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工业“投资比例”达36.1%,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结合所学可知,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这与表格数据相吻合,C项正确;“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轻工业“投资比例”达6.4%,有图片投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的工业布局不合理,排除A项;“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看不出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排除B项;“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投资比例图,体现出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能体现着眼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18.A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1956年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由于1953-1957年我国成功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向社会主工业化迈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就包括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建立,A项正确;1958年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排除C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事件使我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D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土地改革也没有改变社会性质,含义①②的选项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点睛】
20.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未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所以,①③④正确,D项符合题意。1954年制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与题意不符。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21.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C项符合题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和1953年抗美援朝的胜利,都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但是没有影响中国主要矛盾的变化。AB两项不合题意;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发生在中国八大之后,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2.A
【详解】根据材料“1958年5月”“会议要求1958年内全省建设炼铁炉1659座,产钢100万吨……使广东成为生产钢铁工业基地”可知,1958年,大跃进开始。在大跃进运动中,由于急于求成,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浮夸的目标,题目考查的是大跃进的浮夸风,大跃进运动是一场“左倾”错误,A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业化取得的 成就,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广东成为我国重要工业基地,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广东钢铁工业发展落后,排除D项。故选A项。
23.D
【详解】依据目录信息“1953-1976”结合所学可知,随着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并取得巨大成就。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我国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中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出现了1958年“大跃进”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失误和曲折,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因此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D项正确;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是1840—1949年,排除A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是在1978年后,排除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是1949—1953年,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或历史现场遗留下的历史材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属于当事人留下的遗物,是第一手史料,B项正确;第二手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ACD项都属于第二手资料,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25.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比方,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开放港口城市,1988年海南福建,并开辟经济特区,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阶段,因此题干信息,““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材料论述了改革开放的过程,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26.A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正确;改革开放的进行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排除B项;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排除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排除D项。故选A项。
27.C
【详解】题干中图片D点对应的年代是1965年,此时“文化大革命”还未爆发,此时城镇人口大幅减少的原因是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导致的,C项符合题意;ABD项解读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8.D
【详解】依据“当年18户农民拼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可知与安徽凤阳小岗村有关,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冒险实行分田到户,结果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项正确;1990年我国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又设立海南经济特区,这些都是对外开放的重大事件,与题干中“改革”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29.A
【详解】由材料信息“《邓小平时代》”“《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可知,其研究主题是关于农村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A正确;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故B错误;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在1978年,故C错误;材料和对外开放无关,故D错误。
30.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设立深圳为经济特区。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项正确;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是对外开放,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对农村的改革,排除C项;特别行政区目前只有香港和澳门,排除D项。故选B项。
31.(1)1949年10月1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或邱少云
(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如果出兵,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际和平。
(4)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中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
【详解】(1)依据材料一“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和所学知识可知,“70年前的今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即1949年10月1日。结合课本所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2)依据材料二“某军队鸭绿江”可知反映的是抗美援朝。结合课本所学,1950年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悍然派兵侵略朝鲜,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并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干涉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威胁到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军;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黄继光和邱少云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3)依据材料三“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由此得出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我们出兵,对中国、朝鲜、世界都有利,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际和平;不出兵让敌人压至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
(4)依据材料四“到1953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反映了中国农村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中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结合课本所学,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完成使农民获得土地和生产资料,获得了解放。
32.(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顺应全球化趋势;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
(2)(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之后):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详解】(1)根据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可知,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可知,改革开放顺应了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现实需要。
(2)面貌:根据材料二“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后,深圳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格局:结合所学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答案第10页,共10页
答案第9页,共10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实验中学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