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汽开区初中毕业班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钻、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多种类型。这说明北京人( )
A. 能直立行走 B. 学会使用火
C. 会制作并使用工具 D. 大量使用磨制石器
2.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此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以上内容说明夏王朝( )
A. 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历法 B. 长期对外征战耗费国力
C. 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明显 D. 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
3. 春秋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韩非 C. 孔子 D. 墨子
4. 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料,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以“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A. 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
B. 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
C. 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
D.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5. 以下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秦汉时期的边疆治理 B.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C.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D.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6. 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主要说明( )
A. 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 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 北魏政权建立后基本统一全中国 D. 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7.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浑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句旨在反映北宋( )
A. 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 已经打破市坊分区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8. 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中曾经涌现出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是( )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忽必烈 D. 努尔哈赤
9.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而当时,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成功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导致西方彻底结束商品输出
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完全恢复 D. 将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10. 右图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 )
1宋教仁案 2二次革命 3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4护法运动
A. 军阀派系之争 B. 民主专制之争 C. 欧美列强之争 D. 政党派系之争
11.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工作时, “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 党中心任务确立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12.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农村的举措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农民交租交息 C. 耕者有其田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13. “本次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战败。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描述的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4. 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事件结果相对应的是( )
A.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B. 华北全境获得解放
C.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15. 铁人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这种时代精神主要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艰苦创业,忘我拼搏
C.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 D.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16.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四大
17.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且享有“国之利器”之称的军种是( )
A. 海军舰队 B. 空降兵部队 C. 武警部队 D. 火箭军部队
18.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可见,这两大事件推动了( )
A.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 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C. 第三世界国家完全崛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广泛认可
19. 关于古埃及文明,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大河流域 B. 一直延续不曾中断
C. 诞生了哈拉帕文明 D. 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20. 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 侵犯领主利益会受到处罚 B. 必须每周耕种“共用地”
C. 定期参加庄园法庭的审理 D. 领主可以随意没收“份地”
21.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22. 如图是近代以来陆上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出( )
马车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A. 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 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23.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特权。”这一条约的签订( )
A. 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体现了各国间国际地位的平等
C. 缓和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 D. 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
24. “1944年6月5日夜间,大批英美等国的盟军从英国南部海岸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次日凌晨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成功登陆。”材料反映的事件( )
A. 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B.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25. “联合国建立后,先后开展了50多项维和行动,维和开支超过190亿美元,参与维和行动人员共计80多万人。”这说明联合国( )
A. 消除了地区矛盾。 B. 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C. 改变了国际格局 D. 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1)结合所学写出与材料一中先秦时期饮食特色相关社会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饮食特色出现的变化。写出秦汉时期外来食物能够传入中原的著名道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士人举办“烧尾宴”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划线部分呈现出的盛唐气象。综上,总结影响我国古代饮食特色变化的因素。(1点即可)
材料二
资料一 1795年,拿破仑担任法国陆军统帅,(急需)解决军队口粮供应问题。他悬重赏向民间企业征求保存食物方案。巴黎的糕饼商人阿佩特为此潜心研究。他注意到自己贩卖的果浆等食品中,有些玻璃罐密封的食品不易变质。经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后,他在1804年向法国军方提出罐头研究心得。现代罐头雏形于是出现。 ——摘编自周惠民《没有拿破仑,就没有罐头》 资料二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肉又陈又硬……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被资本家)卖给了他们……(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3)根据资料一、概括罐头成功研制的原因。
(4)根据资料二、分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要目的。(2点即可)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并写出这一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改变工人阶级状况形成的科学理论。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纪50年代后,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5)写出材料三中“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当时美国扶持并救济日本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救济政策,对于日本家庭饮食结构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下表为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奶类消费增幅(节选)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增幅
禽类 3.42 5.44 13 280%
水产品 7.69 11.74 16.6 116%
奶类 4.63 9.94 17.3 274%
(6)对材料四中的图表进行解读。
材料五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古语有“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当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结合材料五及所知,请你为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的确立(民主化),人民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化)等。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与传导型。前者指从传统到现代的自然过渡,后者则是自身内部条件不成熟,受外界冲击而走上现代化的类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填写下列表格中A、B、C、D处相对应内容。
国家代表 涉及领域 具体史实 所属类型
A 工业化 瓦特改良蒸汽机 原发型
美国 B 实行三权分立 原发型
法国 理性化 C 原发型
日本 多领域 明治维新 D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过三种不同模式。第一种模式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多是截取或搬用西方既有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模式,因此称为西方模式;第二种模式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多汲取苏联的建设经验,以确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称苏联模式;第三种模式即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渐形成的中国模式,它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大潮,是独创的中国式现代化……
——摘编自《漫谈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三种模式、三大里程碑》
(2)围绕不同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用共4例史实对材料二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写出在第三种模式实践和接力探索阶段,党开辟的道路名称及指导思想。(思想理论1例即可)2024年汽开区初中毕业班摸底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25分)
1.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钻、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多种类型。这说明北京人( )
A. 能直立行走 B. 学会使用火
C. 会制作并使用工具 D. 大量使用磨制石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考古学家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可知,北京人可能会制作工具,C项正确;北京人可以直立行走,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A项;北京人会使用火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而不是磨制石器,排除D项。故选C项。
2. 二里头遗址的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在此遗址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此外还有中、小型地面房基,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以上内容说明夏王朝( )
A. 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历法 B. 长期对外征战耗费国力
C. 社会等级差别十分明显 D. 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发现了前所未见的大型宫殿式建筑基址……以及更多的陷入地下的半地穴、地穴式房屋,面积最小的勉强可供二三人栖息”可知,从考古发现的夏朝建筑差异上,可以推测夏朝出现了明显的社会等级分化,他们的差别十分明显,C项正确;夏朝的确制定了比较成熟的历法,被称为夏历,但材料未体现这一成就,排除A项;长期对外征战耗费了国力的是商朝晚期,实行分封制以巩固疆土的是西周初期,均与夏朝历史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3. 春秋时期有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位思想家是( )
A. 老子 B. 韩非 C. 孔子 D. 墨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为政以德,臂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C项正确;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道法自然”,提倡“无为而治”,排除A项;韩非主张法治,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故选C项。
4. 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料,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
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以“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同时废除其他异体字。铜钱统一为圆形方孔,以半两为单位。
A. 郑樵:诗书之焚,非秦皇之过也。
B. 贾谊:秦王怀贪鄙之心,以暴虐为天下始。
C. 柳翼谋:始皇时代之法制,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
D. 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六国以后,通过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以及推行郡县制等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干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C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秦朝的“暴虐”,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秦朝统一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的统一措施,而不是对“秦王扫六合”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
5. 以下示意图反映的主题是( )
A. 秦汉时期的边疆治理 B. 隋唐时期的民族交融
C.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 D. 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设辽东郡,加强了对东北的管理;设立象郡、桂林郡,加强了对岭南的管理;设立西域都护、班超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的管理。示意图体现出秦汉时期边疆治理的加强,A项正确;西汉而不是隋唐设立西域都护,排除B项;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不能体现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排除C项;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不能体现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A项。
6. 如图为山西大同博物馆馆藏品:北魏彩绘陶牛车。乘坐牛车本为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主要说明( )
A. 北魏农业生产普遍使用铁犁牛耕 B. 北魏民众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
C. 北魏政权建立后基本统一全中国 D. 民族交融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原士族风尚,后为北魏继承,但该牛车盖顶部隆起,形似帐篷,具有浓厚的草原民族风格,这是说社会生活受到了民族交融的影响,D项正确;普遍使用铁犁牛耕在材料中没有提及,主要反映的是民族交融,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出现民族交融,不是说北魏民众的出行方式以牛车为主,排除B项;北魏政权建立后统一了黄河流域,排除C项。故选D项。
7. “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浑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句旨在反映北宋( )
A. 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 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C. 已经打破市坊分区 D.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浑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和所学可知,北宋时期,城市有说书、唱戏、演杂剧的等,反映出市民生活丰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市民生活,对外贸易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已经打破市坊分区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排除D项。故选B项。
8. 中国古代北方各民族中曾经涌现出许多了不起的人物,其中完成了全国统一的是( )
A. 耶律阿保机 B. 完颜阿骨打 C. 忽必烈 D. 努尔哈赤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C项正确;契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排除A项;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排除B项;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排除D项。故选C项。
9. 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而当时,进口货值的下降( )
A. 成功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导致西方彻底结束商品输出
C. 促使传统手工业的完全恢复 D. 将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和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不能导致西方彻底结束商品输出,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项。
10. 右图事件反映的问题实质( )
1宋教仁案 2二次革命 3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 4护法运动
A. 军阀派系之争 B. 民主专制之争 C. 欧美列强之争 D. 政党派系之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建立独裁统治,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同盟会会员宋教仁联合其他几个政党,组成国民党,并在随后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占据了明显优势,使袁世凯大为惊恐,1913年春,准备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这就是民国初年震惊全国的“宋案”,宋案发生后,袁世凯决定以武力镇压国民党,下令罢免由国民党人担任的江西、广东、安徽三省都督,并派兵南下,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但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袁世凯镇压下去,1915年底,袁世凯准备元旦登基,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人民起来打倒中华民国的叛徒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度,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护国战争爆发,1916年3月,袁世凯在众叛亲离之下,被迫宣布取消帝制,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失败,可知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实质上反映了民主与专制之争,B项正确;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不是军阀派系之争,排除A项;题干信息不涉及欧美列强,排除C项;宋教仁案、二次革命、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不属于政党派系之争,排除D项。故选B项。
【点睛】
11.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 “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 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可知,中共一大通过的《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领导工人运动,对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任务、方针、政策和方法都提出了规定或要求,C项正确;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1922年中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实现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排除B项;在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毛泽东逐渐发展这种思想,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2. 土地革命时期,党在农村的举措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农民交租交息 C. 耕者有其田 D. 农业合作化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打土豪,分田地是土地革命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A项正确;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排除B项;耕者有其田是解放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排除C项;农业合作化运动与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本次会战时,美英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战败。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材料描述的会战是( )
A. 淞沪会战 B. 太原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本次会战时……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和所学可知,1941年12月,日军集结重兵约12万人第三次向长沙方向发动进攻。在中国军队的英勇搏杀下,歼灭大批日军,获得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D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A项;太原会战使华北全境完全解放,排除B项;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军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排除C项。故选D项。
14. 与下面示意图所反映的事件结果相对应的是( )
A. 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B. 华北全境获得解放
C.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 D.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华东野战军”“徐州、陈官庄、双堆集、淮河”和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反映的战役是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C项正确;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全境获得解放,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A项;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B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与题干图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5. 铁人王进喜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这种时代精神主要是( )
A.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艰苦创业,忘我拼搏
C. 忠贞报国,勇赴国难 D.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铁人王进喜身上体现出艰苦创业,忘我拼搏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B项正确;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使五四精神,排除A项;忠贞报国,勇赴国难是抗日精神,排除C项;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是改革开放精神,排除D项。故选B项。
16. 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政策,排除A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排除B项;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17. 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且享有“国之利器”之称的军种是( )
A. 海军舰队 B. 空降兵部队 C. 武警部队 D. 火箭军部队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由核导弹部队、常规导弹部队、作战保障部队等组成,装备了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2015年,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火箭军成立,它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和常规导弹精准打击任务,且享有“国之利器”之称,也是镇国之宝。D项正确;ABC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D项。
18. 20世纪50年代,亚洲发生了两大事件。“一件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一件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亚洲和非洲的政治家们连续来北京作友好访问。”可见,这两大事件推动了( )
A. 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 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
C. 第三世界国家完全崛起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广泛认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以东北亚的朝鲜为焦点”的事件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以东南亚印尼的避暑城镇万隆为中心”的事件是万隆会议,这是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国际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A项正确;亚洲成为新的世界政治中心说法错误,排除B项;抗美援朝不能反映第三世界国家纷纷崛起,且完全崛起过于绝对,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万隆会议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关于古埃及文明,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于大河流域 B. 一直延续不曾中断
C. 诞生了哈拉帕文明 D. 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产生于尼罗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A项正确;古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排除B项;古印度诞生了哈拉帕文明,排除C项;古希腊开西方民主政治先河,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下列符合庄园佃户生活情景的是( )
A. 侵犯领主利益会受到处罚 B. 必须每周耕种“共用地”
C. 定期参加庄园法庭的审理 D. 领主可以随意没收“份地”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侵犯领主利益会受到处罚,A项正确;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共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排除B项;庄园法庭一般是每隔一段时间为解决一批问题而开庭一次,排除C项;领主不能随意没收“份地”,排除D项。故选A项。
21.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宣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独立宣言》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C项正确;《权利法案》是英国于1689年颁布的,标志着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开始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权宣言》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2. 如图是近代以来陆上交通工具的演变,体现出( )
马车 蒸汽机车 早期汽车 动车
A. 科技进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B. 信息传递影响人们思想观念
C. 科技进步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D. 科技发展优化国家经济结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陆上交通工具从马拉车到高铁,从蓄力到电气动力,科技的进步使交通工具实现了由低级到高级的转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的演变,越来越舒适,C项正确;交通工具是一种生活方式,不代表居民收入、思想观念、国家经济结构,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23.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特权。”这一条约的签订( )
A. 使中国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B. 体现了各国间国际地位的平等
C. 缓和了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 D. 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材料“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可知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国际形势,D项正确。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才终于获得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该条约中中国处于被动地位,说明各国间国际地位并不平等,排除B项;《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的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美日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4. “1944年6月5日夜间,大批英美等国的盟军从英国南部海岸启航,横渡英吉利海峡,次日凌晨在法国北部的诺曼底半岛成功登陆。”材料反映的事件( )
A. 使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B.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 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6日,美、英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C项正确;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排除A项;1941年9月,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B项;1945年5月,苏军攻克柏林标志着欧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排除D项。故选C项。
25. “联合国建立后,先后开展了50多项维和行动,维和开支超过190亿美元,参与维和行动人员共计80多万人。”这说明联合国( )
A. 消除了地区矛盾。 B. 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
C. 改变了国际格局 D. 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开展了50多项维和行动,维和开支超过190亿美元”可知,联合国是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D项正确;地区矛盾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加强了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排除B项;联合国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排除C项。故选D。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期 饮食特色
先秦时期 贵族饮食有“八珍”之说,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
秦汉时期 (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
隋唐时期 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
——摘编自王学奏《中国饮食文化史》
(1)结合所学写出与材料一中先秦时期饮食特色相关的社会等级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饮食特色出现的变化。写出秦汉时期外来食物能够传入中原的著名道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唐时期士人举办“烧尾宴”的原因。结合所学,写出划线部分呈现出的盛唐气象。综上,总结影响我国古代饮食特色变化的因素。(1点即可)
材料二
资料一 1795年,拿破仑担任法国陆军统帅,(急需)解决军队口粮供应问题。他悬重赏向民间企业征求保存食物方案。巴黎的糕饼商人阿佩特为此潜心研究。他注意到自己贩卖的果浆等食品中,有些玻璃罐密封的食品不易变质。经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后,他在1804年向法国军方提出罐头研究心得。现代罐头雏形于是出现。 ——摘编自周惠民《没有拿破仑,就没有罐头》 资料二 (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肉又陈又硬……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畜的肉。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被资本家)卖给了他们……(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我坚决认为: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3)根据资料一、概括罐头成功研制原因。
(4)根据资料二、分析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要目的。(2点即可)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并写出这一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改变工人阶级状况形成的科学理论。
材料三 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纪50年代后,专家在日本宣传“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摘编自徐振伟《二战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
(5)写出材料三中“战争”的名称。结合所学,写出当时美国扶持并救济日本的原因。根据材料三、指出美国的救济政策,对于日本家庭饮食结构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下表为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奶类消费增幅(节选)
指标 1990年 2000年 2020年 增幅
禽类 3.42 5.44 13 280%
水产品 7.69 11.74 16.6 116%
奶类 4.63 9.94 17.3 274%
(6)对材料四中图表进行解读。
材料五 第三十四条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7)古语有“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当今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结合材料五及所知,请你为食品安全问题建言献策。
【答案】(1)分封制;外来食物使得中原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都不断丰富(抄材料“黄瓜、菠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上国人餐桌,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亦可,意思对即可)丝绸之路;
(2)原因: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这与当时的科举制息息相关;气象:开放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盛唐经济繁荣等(1例即可)
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或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也可,1例即可)
(3)战争(军队口粮)的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拿破仑的重赏政策)民众的不懈探索(技术的进步)(3点即可)
(4)目:揭示(抨击)社会不公平现象;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本质;激发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任选2点即可)
历史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只答出工业革命亦可)
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
(5)二战;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或者冷战的需要)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只答出后半句向面包、牛排转变,或向西方饮食转变,也可)
(6)1990~202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奶类消费不断增加;这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推行、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息息相关;或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等等。(任选1点)
(7)如: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事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披露;深化市民认识,号召政府、市民参与其中,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等。(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等级制度:根据材料“对用料、烹饪、数量、餐具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士大夫之下‘不以鼎食’”和所学可知,与材料一中先秦时期饮食特色相关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分封制,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
变化:根据材料一“(外来食物)黄瓜、菠菜、茴香、芹菜、扁豆、大葱、大蒜登 上国人餐桌,芝麻糊、烧饼等受到热捧”可知,秦汉时期饮食特色出现的变化是外来食物使中原饮食结构和烹饪方法都不断丰富;
著名道路: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外来食物能够传入中原的著名道路是丝绸之路。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一“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意指‘鲤鱼跃龙门,烧鱼尾高升’。唐诗中还大 量提到西域胡家酒店和胡姬”和所学可知,隋唐时期士人举办“烧尾宴”的原因是士人任官或升迁举办“烧尾宴”招待亲朋同僚,这与当时的科举制息息相关;
盛唐气象:根据所学可知,划线部分呈现出的盛唐气象是开放的社会风气、社会风气兼容并包、盛唐经济繁荣等;
因素:综和上述材料可知,影响我国古代饮食特色变化的因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资料一“1795年,拿破仑担任法国陆军统帅,(急需)解决军队口粮供应问题。他悬重赏向民间企业征求保存食物方案。巴黎的糕饼商人阿佩特为此潜心研究。他注意到自己贩卖的果浆等食品中,有些玻璃罐密封的食品不易变质。经过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后,他在1804年向法国军方提出罐头研究心得。现代罐头雏形于是出现”可知,罐头成功研制的原因有战争(军队口粮)的迫切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拿破仑的重赏政策);民众的不懈探索(技术的进步)等。
【小问4详解】
主要目的:根据资料二“(英国)工人买的土豆多数都是质量很差的,……肉又陈又硬……甚至常常是病死或死 畜的肉。穷人即工人每花一文钱都得盘算一下,结果,所有这些掺假的甚至常常是有毒的食物都(被资本家)卖给了他们.....(英国)社会正是在自己的成员最需要它援助的时候抛弃了他们……我坚决认为: 现在已经间接地以个别小冲突的形式进行着的穷人反对富人的战争,并在英国成为全面的和公开的战争”可知,恩格斯描述当时英国食品安全状况的主要目的是揭示(抨击)社会不公平现象;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本质;激发工人阶级的斗争意识;
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英国食品安全状况堪忧的历史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
科学理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的阶级矛盾激化,这一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改变工人阶级状况形成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
【小问5详解】
名称:根据材料三“《二战后国对日本的粮食战略及其影响》”可知,该战争的名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因:根据所学可知,当时美国扶持并救济日本的原因是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或冷战的需要);
影响:根据材料三“战争结束后,日本国内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美国占领当局向日本投放大量粮食、药品等。来自美国的‘亚洲救济同盟’也向日本提供了乳酪、大米、小麦、罐头等生活必需物资。20世纪50年代后,专家在日本宣传 ‘吃米饭会变得迟钝,容易得癌症,西方的伙食方法是进步的’。美国诱导日本政府达成协议,将大量农产品低价出口日本,……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 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可知,美国的救济政策对于日本家庭饮食结构产生的影响是日本家庭餐桌的食物由米饭、味噌汤、鱼类、咸菜等向面包、牛排等转变。
小问6详解】
解读:根据材料四中的图表和所学可知,1900-2020 年我国城镇居民对禽类、水产品、奶类消费不断增加,这与改革开放(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开放的推行、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等)息息相关;或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民饮食结构由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等。
【小问7详解】
建言献策: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和媒体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开展食品安全宣教工作,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对有关食品安全的生产经营、销售等事实情况进行实时监督、披露;深化市民认识,号召政府、市民参与其中,严厉打击不法行为等。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与近代化的意思相同。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的确立(民主化),人民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化)等。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与传导型。前者指从传统到现代的自然过渡,后者则是自身内部条件不成熟,受外界冲击而走上现代化的类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填写下列表格中A、B、C、D处相对应的内容。
国家代表 涉及的领域 具体史实 所属类型
A 工业化 瓦特改良蒸汽机 原发型
美国 B 实行三权分立 原发型
法国 理性化 C 原发型
日本 多领域 明治维新 D
材料二 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过三种不同模式。第一种模式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多是截取或搬用西方既有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模式,因此称为西方模式;第二种模式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多汲取苏联的建设经验,以确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称苏联模式;第三种模式即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渐形成的中国模式,它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大潮,是独创的中国式现代化……
——摘编自《漫谈中国现代化运动的三种模式、三大里程碑》
(2)围绕不同时期中国的现代化历程,用共4例史实对材料二中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200字左右。
(3)结合所学,写出在第三种模式实践和接力探索阶段,党开辟的道路名称及指导思想。(思想理论1例即可)
【答案】(1)A:英国;B:民主化(或民主政治确立)C:启蒙运动;D:传导型
(2)内容:第一种模式可写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加以说明;第二种模式可写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史实并加以说明;(两种模式都要涵盖,共写出4例史实并加以说明)
语言流畅,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或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例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填空:根据材料“具体史实:瓦特改良蒸汽机”和所学可知,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瓦特对蒸汽机作了一系列改进。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所以A是英国。
根据材料“美国、实行三权分立”“它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生产方式的改变(工业化),民主政治的确立(民主化),人民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化)等”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依据三权分立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1787年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B是民主化(或民主政治的确立)。
根据材料“人民思想意识的演变(理性化)”“法国、理性化”和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实施的加重税收等措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步思想家猛烈抨击法国的封建制度,称之为“旧制度”。他们著书立说,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以法国为中心,波及欧洲其他国家的反对旧制度的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C是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现代化有两种类型:原发型与传导型。前者指从传统到现代的自然过渡,后者则是自身内部条件不成熟,受外界冲击而走上现代化的类型。”和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在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遭遇西方列强侵略,国内的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恢复天皇权威,建立明治政府的背景下开展的,所以D是传导型。
【小问2详解】
论述:根据材料“第一种模式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这一时期的现代化多是截取或搬用西方既有的资产阶级现代化模式,因此称为西方模式;第二种模式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多汲取苏联的建设经验,以确立我国工业化的基础,故称苏联模式”和所学知识可知,运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一五计划等史实进行论述,如:近代中国各阶层为探索救亡图存而不断努力。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民用工业等,开展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戊戌变法,变法救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发动辛亥革命;以陈独秀等人代表的近代先进知识分子,以“民主、科学”为口号,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无论是通过创办企业学习西方技术,还是通过变法或革命学习西方制度,还是通过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它们的路径都是学习西方。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学习苏联工业化的模式,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同时使我国基本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随着时间的推移,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无论是学西方,还是学苏联,这些做法都没有与中国国情结合。
【小问3详解】
道路名称:根据材料“第三种模式即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逐渐形成的中国模式,它既符合中国国情, 又顺应世界大潮,是独创的中国式现代化”和所学可知,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是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端;
指导思想:根据所学可知,在新时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