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 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
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 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2.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禹建立夏朝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3.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名家辈出。关于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人物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① 孟子 “兼爱” “非攻”
② 墨子 “中央” “集权”
③ 庄子 “逍遥” “自由”
④ 韩非子 “仁政” “无为”
A.① B.② C.③ D.④
4.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 )
A.尊王攘夷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王与马,共天下
5.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6.下列三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有何特点( )
A.分封制发展到顶峰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公正民主 D.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加强
7.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时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据以上史实可知( )
A.元朝奠定了当今疆域版图的雏形 B.清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开始建立
C.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 D.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8.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如图。此图不能说明( )
A.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9.把握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主权丧失、遗患至今”“巨额赔款、口岸设厂”“列强瓜分、山河破碎”,以上三组关键词反映的是( )
A.《尼布楚条约》的影响 B.《南京条约》的签订背景
C.《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D.《马关条约》的严重危害
10.据载,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批复新政建议的上谕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新政上谕或说“看不懂”,“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维护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体
C.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1.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维新变法运动期间维新派( )
活动 内容
建立学堂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创办报刊 《国闻报》《知新报》《时务报》
组织学会 强学会、南学会、农学会
A.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抨击了封建道德
C.促进了思想启蒙 D.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
12.在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下图为某条约的规定。据此推知,该条约使( )
第10款: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A.中国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C.科举考试的规则被迫改变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14.下列建筑见证了( )
中共一大上海会址 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遵义会议会址
A.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低潮到胜利
15.在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长卷中不难找到一座大山的名字,它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千里,直插入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它就是大别山。大山无言,却在1947年见证了( )
A.解放战争的打响 B.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战略决战的开始 D.人民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6.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不仅在筹建期间曾借用公款,而且开厂以后还依仗清政府,取得了“二十年之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1904年,上海纺织业资本家朱畴拟在祟明增设大有公司,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由此可见( )
A.清政府大力支持洋务派创办工业 B.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
C.民族资本家之间的自由竞争日趋激烈 D.近代民族工业没有摆脱外来势力控制
17.下列一组漫画选自1911年10月13日出版的《神州日报》,对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革命党之轰击 新军之哗变 官场之逃避 上海报馆之忙碌
A.辛亥革命获得民众广泛支持 B.辛亥革命以上海为领导中心
C.武昌起义没有推翻清朝统治 D.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
18.下图反映了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其中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开通的突出作用是( )
A.保障了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 B.带动了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C.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 D.加速了长江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19.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几个佃户被控告对领主运草的任务没有完成,而他们坚持自己没有违反义务规定,于是向法庭申诉,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佃农有义务在草地里或领主院中将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终领主败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B.佃户有时也可以利用法庭维护自己的权益
C.庄园法庭的实质是维护领主经济利益的工具
D.庄园法庭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机构
20.1453年,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盛极一时的帝国灭亡的教训启示我们( )
A.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
B.要以排外心理对待外来文化
C.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
D.只有扩张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21.某班正在排练历史剧《大航海时代》,扮演哥伦布的男生说了四句台词,语意恰当的只有一句,即( )
A.我横渡大西洋到达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
B.我的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C.我已经完成了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
D.我绕过好望角终于到达印度
22.1880年,恩格斯写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后,这一著作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这说明,当时欧洲( )
A.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 B.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C.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 D.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
23.农民为了人身自由和获得份地必须向地主缴纳赎买金。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材料主要说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A.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 B.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使农民获得了人身自由 D.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24.1861年改革虽然是在农奴主主持下进行的,但就其内容而言,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地主对农民的封建统治权力,使2100多万农民从农奴制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材料中的“改革”( )
A.宗旨是维护农民的利益 B.推动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废除了俄国土地私有制 D.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25.19世纪上半叶,俄国参加工业生产的劳动者中近40%是农奴,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这表明当时俄国( )
A.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 B.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C.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 D.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26.霍布斯鲍姆说:“战争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等少数几国外,全欧洲几乎都加入了这场战争……然而,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而俄国人的退出,则催生了新世界。”文中提到的“催生了新世界”是指( )
A.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繁荣
C.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D.战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
27.俄罗斯人米罗诺夫指出“沉重的战争负担超出了人民的忍耐力和控制力,人民还不需要西欧式的民主。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这一切得到实现是在( )
A.农奴制改革后 B.二月革命后
C.十月革命后 D.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28.读下面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
B.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C.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D.标志着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
29.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30.下图反映了20世纪中叶到90年代初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对此图信息解读有误的是( )
A.西欧经济得到持续发展 B.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形成 D.日本工业发展增速显著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商鞅被任命为左庶长,以颁布《垦草令》为起端,先后两次推行变法。变法内容主要包括: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推行小家庭制度,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实行连坐制度,轻罪重刑;统一度量衡制等。
——《商鞅变法:不为人关注的另一面》
(1)分析材料,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商鞅变法中相对应的措施。(用材料原文)(10分)
①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
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
③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措施:
④损害了旧贵族利益的措施:
⑤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的措施: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分)
(3)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2.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某校历史学习小组以“涵养情怀砥砺前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活动。请你运用所学参与其中。(14分)
【传承创新篇】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人物是毕昇,他的重大发明是什么?(1分)图二人物是《本草纲目》的作者,他生活在哪个朝代?(1分)图三人物编写的哪一部著作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1分)
【早期探索篇】
领导阶级 事件名称 主张或口号 结 果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① 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 变法图强 失败
② 三民主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新文化运动 ③ 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运用所学,将表格内①、②、③处填写完整。(3分)
【奋发实干篇】
(3)请运用所学完成时间轴上史实的梳理。中共一大召开于哪座城市?(1分)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什么?(1分)写出A处的具体时间。(1分)列举一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战斗英雄。(1分)B处会议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处会议的名称是什么?(1分)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
【勾画蓝图篇】
(4)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什么?(1分)
【现实感悟篇】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怎样的感悟?(1分)
33.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挚领,研读目录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全球通史》有关目录(部分)
第三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1914年
第十章 科学革命—1914年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
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
第十三章 俄国
第十四章 中东
第十五章 印度
第十六章 中国和日本
第十七章 非洲第十八章南北美洲和英国自治领
——节选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一书的目录(部分)
第四章(近)现代
一、更新:现代西方是怎么来的?
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
三、裂教:宗教改革有没有摧毁基督教?
四、扩张:大航海只有血与火?
五、宪章:自由和强国何以兼容?
六、蜕变:英国凭什么成了世界第一?
七、生意:荷兰为什么输给了英国?
八、假象:太阳王路易十四真的风光无限?
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
十、革命:天地从此焕然一新了吗?
十一、独立:美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十二、扩展:美国凭什么成为世界霸主?
(1)材料一中目录反映的“西方据优势地位”的原因是什么?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两个标题自拟一个主题,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简要论述。(8分)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届毕业生历史适应性预测卷(三)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B A B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D C B B D C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A B A C C C C C
1.【答案】B【解析】据题意可知,当今中国常见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和黄帝姓氏的占99%,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炎帝黄帝是华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中国常见的姓氏都出自炎帝和黄帝,说明中华姓氏,源远流长,故选B项;百家姓氏,皆自炎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拓土开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说法夸大,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禹死后,其子启破坏禅让制,启即位使国家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公天下变为家天下,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故选B项;建立夏朝的是禹,不是伯益,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建立夏朝的是禹,但材料反映的是启破坏禅让制,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禹是夏朝第一代君主,启是夏朝的第二代君主,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逍遥”“自由”,故选C项;“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不是孟子的思想,排除A项;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是韩非子的主张,不是墨子的思想,排除B项;“仁政”“无为”分别是孟子和庄子的思想主张,不是韩非子的思想,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故选B项;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时间不符,排除A项;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出现的,排除C项;王与马,共天下是东晋时期出现的政治特点,时间不符,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可知,唐朝与多个国家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的交流,中外交往繁盛,故选A项;政治制度完善、南北交流加强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D项;民族关系和睦是唐朝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材料反映的是中外关系,排除C项。
6.【答案】B【解析】根据分析图片信息:从秦朝的三公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废除丞相,设置直属皇帝的六部,体现了君主权利越来越集中,也就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选B项。
7.【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清朝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并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管辖,故选C项;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远远大于当今的疆域版图,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在秦朝,排除B项;元朝设立行省制度,但管辖西藏的是宣政院,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关键信息为“西方列强”“清政府”“太平天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由“西方列强”联合“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天国”,可知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也可推知西方列强之所以与清政府联合镇压太平天国主要是利用清政府来达到他们侵略中国的目的;“太平天国”对抗“西方列强”,具有反侵略性质;“太平天国”对抗“清政府”,具有反封建性质;故此图能说明A.B.C。而此图没有涉及到“鸦片战争”,所以不能说明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故选D。
9.【答案】D【解析】据材料关键词“巨额赔款、口岸设厂”“列强瓜分”等信息可知,这是《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 2 亿两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以此为契机,列强在中国掀起了抢夺利权、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中国狂潮,故选D项;《尼布楚条约》是1689 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南京条约》没有设厂的内容,背景是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北京条约》也没有设厂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0.【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军机大臣”“守旧官僚”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些群体属于顽固势力,而“偷梁换柱”“ 拒不执行”说明戊戌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故选C项;戊戌变法维护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利益,排除A项;戊戌变法虽然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并没有真正的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B项;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但材料所述内容无法体现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的启蒙作用,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维新派建学堂、办报刊、组织学会”,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建立学堂,宣传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促进了思想启蒙,故选C项;根据所学可知,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但是材料中并没有君主立宪的直接信息,并且百日维新中没有真正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抨击了封建道德,维新变法利用了儒家思想宣传变法,并没有抨击了封建道德,排除B项;表格信息中没有体现维新变法学习了西方科学技术,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军机大臣”“守旧官僚”“偷梁换柱”“拒不执行”可知,戊戌变法受到了军机大臣、守旧官僚等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故选C项;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排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变法诏令的拟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且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并没有真正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当时变法诏令的拟定和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提及变法的积极影响,排除D项。
13.【答案】D【解析】据材料“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并结合所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可知,这则规定出自《辛丑条约》,实质是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洋人的朝廷,故选D项;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剥削压迫,中国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但材料未体现该部分内容,排除A项; 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领土主权就遭到了严重破坏,但此材料没有体现领土主权遭受破坏的内容,排除B项; 材料中规定部分地区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但科举考试的规则整体没变,且表述片面,排除C项。
14.【答案】C【解析】分析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确定与其有关的历史事件。中共一大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此开始探索武装反抗国民党的道路;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故答案为C。中共一大没有武装斗争,A排除;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凿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B排除;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D排除。
15.【答案】B【解析】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B项;解放战争打响的标志是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撕毁“双十协定”,排除A项;战略决战开始于1948年—1949年的三大战役,排除C项;“彻底”说法错误,是人民解放军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不属于洋务企业,故A选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依仗清政府取得了……垄断权。……清政府商部竟出面替张謇加以阻止”可知,封建主义阻碍民族工业健康发展,故B选项正确。C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CD选项排除。
17.【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神州日报》对爆发于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义非常关注,一连用几个漫画介绍起义的过程,从“上海报馆之忙碌”可知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武昌起义,故选D项;题目信息不能反映人民对革命的支持,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武昌,不是以上海为领导中心,排除B项;根据漫画“官场之逃避”可知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政府在湖北的统治,未体现推翻清朝统治,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分析图片可知,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连接了四川、青海和新疆等地与西藏,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故选C项;从图片可知,这三条公路都在祖国的西部,不在祖国的东北、也不在沿海地区,更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无法保障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建设,也无法带动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更无法加速长江南北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排除A、B、D三项。
19.【答案】B【解析】根据“领主败诉”等信息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法庭在审理领主与佃户的纠纷时,并非完全偏袒封建主,佃户也能通过法律维护自身的利益,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法庭维护整个庄园的公共秩序,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表明法庭维护了佃户的利益,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经济利益的工具的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法庭本质上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但也兼顾佃户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领主特权,而不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机构,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封闭保守,看重对旧传统的保存,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亡,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要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外来文化,开放宽容才能繁荣,保守狭隘必将衰落,故选A项;对待外来文化要吸取精华,不能盲目排斥,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发展,以排外心理对待外来文化是错误的,排除B项;走向辉煌后必然走向灭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扩张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经济发展,但过度的扩张会加重政府财政负担等,不利于经济发展,排除D项。
21.【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起程,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哥伦布一直以为自己到达的是印度,所以历史剧中哥伦布的台词“我横渡大西洋到达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是恰当的,符合史实,故A正确;船队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完成史无前例的环球航行的为麦哲伦,哥伦布并未经过太平洋,不符合史实,故B、C错误;船队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是达·伽马,并非哥伦布,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综上,故选A项。
22.【答案】A【解析】据“《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陆续被译为法文、波兰文、意大利文、俄文等文字,在工人中得到了广泛传播”可知,其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故选A项;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后被广泛传播,与“各国无产阶级已经实现联合”无关,排除C项;十月革命使科学社会主义理想变成现实,排除D项。
2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据材料“当时农奴主分给农民的全部土地价值约6亿5千万卢布,而农民必须交给近9亿卢布。这笔钱农民须立即付20%--25%,其余75%--80%由政府垫付给地主,而农民则要在49年内每年向政府还本付息。截至1905年革命为止,农民所付赎金超过了20亿卢布。”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中,农民所获的土地交付的赎金,高出当时地价许多,是对农民的无耻掠夺,A正确;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与材料无关,B错误;材料主要是强调农民如何获得土地,材料未涉及农民的人身自由,C错误;材料未涉及此次改革的性质,D错误。
24.【答案】B【解析】据“1861年改革”“农奴制”可知,其指的是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故选B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维护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实行土地私有制,排除C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是巴黎公社,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19世纪上半叶”“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结合所学可知,材料说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处境悲惨,农奴起义不断发生,威胁着沙皇的统治,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故选A项;农奴制的存在,导致工业发展缺乏自由劳动力,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的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没有体现沙皇专制进一步加强,排除C项;18世纪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俄国人的退出”可知,这场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因国内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俄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选C项;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俄国十月革命无关,排除A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与俄国十月革命无关,排除B项;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形成的,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7.【答案】C【解析】据材料“俄罗斯人”“农民需要土地,工人需要工厂,而其他人则要求结束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将大工业、铁路和银行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皇室和教会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满足了人民对土地、和平的需求,故选C项;1861年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人民的更大不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实施于1921年,而一战已经在1918年结束,此时,农民拥有土地,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8.【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柏林墙”和所学知识可知,柏林墙是民主德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人员之间的自由往来。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标志着欧洲冷战对峙局面的基本形成。故C项符合题意。A.1945年德国投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结束;B.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的正式形成;D.1991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综上故选C。
29.【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世界经济因战争和美国霸权造成巨大冲击,给世界经济复苏设置了障碍,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故选C项;题目旨在强调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而不是说明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没有提到对国际安全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材料强调的是对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
30.【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解读图示内容可知,从1950年到1991年,美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在逐渐降低,西欧、日本的比重则逐渐上升,这说明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多极化还没有完全形成,故C项解读有误,符合题意;从西欧工业占比逐渐提高可知,西欧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从美国所占比重逐渐降低可知,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从日本所占比重由1950年的1.6%到1991年的18.2%可知,日本工业发展增速显著,A、B、D三项解读正确,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
(1)①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②统一度量衡制;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世卿世禄制⑤推行县制;
(2)富国强兵。
(3)提高了秦国国力和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解析】
(1)①:据“变法性质”可知,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故而此措施应该直接与土地相关,即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②: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可知,社会经济发展要与之相适配的环境统一,即度量衡制的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即统一度量衡制。③据“提高军队战斗力”可知,士兵在战场上的积极性提高,战斗力就可以得到提升,而促进了士兵积极性的措施是奖励军功。④:据“损害了旧贵族利益”可知,旧贵族赖以生存的制度是世卿世禄制;而废除世卿世禄制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⑤:“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这种制度周天子对地方的管理并不紧密,而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大大加强了秦君对秦国地方的管理,进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继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县制仍被沿用,对后世行政管理制度有重大影响。
(2)目的:结合所学,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 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争霸战争不断,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秦国开始了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商鞅变法。
(3)影响:结合所学,商鞅变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秦国国力和战斗力,壮大了秦国的国力,后来的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32.【答案】
(1)活字印刷术(1分);明代(1分);《天工开物》(1分);
(2)①“自强”“求富”(1分);②辛亥革命(1分);③民主与科学(1分);
(3)上海(1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分);
A:1949年10月1日(1分);黄继光(或邱少云等)(1分);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分);
(4)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分);
(5)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③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答出以上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解析】
(1)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图一中的人物是毕昇,他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图二是撰写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他是明代的医药学家,图三是宋应星,他撰写的《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根据所学解读图表可知,洋务运动的口号是“自强”“求富”,以三民主义为革命主张的救亡运动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因此①处应填入“自强”“求富”,②处应填入“辛亥革命”,③处应填入“民主与科学”。
(3)根据所学解读时间轴可知,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上海,后因特务的破坏而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上完成了会议议程。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处代表的是新中国成立,其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代表有黄继光烈士和邱少云烈士。B处会议召开于1978年,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很明显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分析【早期探索篇】和【奋发实干篇】可知,早期探索中的失败经历表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中国共产党的奋发实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传承创新篇】向我们展示了我国古代的优秀发明,这启示我们,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能够推动社会进步;【奋发实干篇】和【勾画蓝图篇】 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奋斗目标,这鼓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历史发展历程证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33.【答案】
(1)原因: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
史实:科学革命——牛顿力学(达尔文进化论);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具体史实均可);政治革命——法国大革命(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
(2)示例:主题: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 第十章 科学革命—1914年”“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第十二章 政治革命”可得出原因是科学革命;工业革命;政治革命。
史实:科学革命:根据所学可知,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著作《物种起源》出版。在这本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工业革命:回答两次工业革命中的具体史实均可,如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改良蒸汽机、火车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等;
政治革命:如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等。
(2)本题在作答时,可以从材料二中任选两个标题,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确立主题,并围绕主题结合史实进行简要论述。如根据材料二中的“二、翻转:文艺复兴只是文艺?”“九、启蒙:什么是经典的现代性?”可将主题归纳为: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为: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启蒙运动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最后进行总结:因此,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中考历史适应性预测卷(三)(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