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距今约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图2所示为距今约7000多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 B.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
C.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 D.我国水稻种植技术领先世界
2.如题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3.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地区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不利的自然条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
A.朝廷重视农业 B.农民辛勤劳动
C.生产工具改进 D.自然环境优越
4.据史载,大运河开通后,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5.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③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④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生产了大量武器、子弹、火药,为军队提供了许多先进武器装备。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运动( )
A.促进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传播 B.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C.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使中国军事实力提升
7.《申报》表现出对台湾命运极大的担忧,其文章写道,“身可灭,家可毁,而台湾尺寸之土,断不能畀(给)之于日人”,而“台民之义声适足以震动天下”。《申报》这段评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8.我国在2001年进出口总值达4.22万亿元,到2023年进出口总值高达41.76万亿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内地城市
9.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都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见下图)。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是( )
A.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B.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
C.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 D.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
10.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逝世。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前往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王毅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为中美关系……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里“历史性贡献”主要指的是 ( )
A.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C.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亚非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下列可用于研究亚非文明古国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B.《中华文明五千年通史》图书
C.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 D.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12.麦哲伦船队历时近三年,完成了环球探险旅行,最终将西欧到美洲、再到亚洲和非洲的航路连接成一条线,彻底改变了以前海上航路分散孤立、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状态。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 )
A.背景 B.过程 C.条件 D.影响
13.对如图呈现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英国申请专利数量统计图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工业革命的开展
1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D.卡德纳斯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15.如表所示的现象( )
2019年和2023年各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表(部分)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2019年 129家 121家 52家 29家 31家 17家 4家
2023年 142家 136家 41家 30家 24家 15家 3家
A.刺激美国加大遏制中国力度 B.开启了中美争霸的局面
C.促使中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削弱了联合国权威地位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1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西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开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英国人可以继续贩卖鸦片,而中国不得不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甚至被迫开放口岸,与西方国家通商。……此后不久,1860年,羸弱的中国又被蛮横的英国夺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与香港岛合并。1898年,中国清朝不断衰落,毫无起色,不得不将新界也割让(租借)给贪婪的英国。
——摘编自【泰】劳塔玛塔《香港,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香港是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象征,因而主张把它交还中国。此时中国已跻身大国之列,当然希望消除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多次主张把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国际自由港。但……由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及战胜国间的利益关系,香港归属问题始终没有在国际会议上提出。
——摘编自高添强等编著《香港日占时期(1941年12月—1945年8月)》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述香港一步步沦陷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香港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圣经》中的耶稣说:“凯撒的物当归凯撒,上帝的物当归上帝”。城市与王权结盟……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材料二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中世纪西欧王权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并分析其对英国近代政体的确立有何影响。(6分)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共3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枚邮票进行解读。(4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三、图四中任选一项,撰写一份解说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到的共同精神品质是什么?(2分)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
(本试卷满分7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距今约8000多年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图2所示为距今约7000多年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 B.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
C.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 D.我国水稻种植技术领先世界
【答案】A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和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说明在不同地区都出现了稻作农业,说明我国稻作农业栽培地呈现多元化的特点,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稻作农业栽培地河南舞阳贾湖和长江流域河姆渡,体现不出贾湖先民农业出现社会分工,排除B项;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早于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长江流域稻作农业已传播到北方”与题干不符,排除C项;题干强调的是稻作农业栽培地,没有涉及水稻种植技术,排除D项。故选A项。
2.如题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答案】C
【详解】据题干“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主张施行‘仁政’”“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观点各异,有批判仁与礼的,有主张仁政的,还有主张法治的,这正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只有《韩非子》一家强调法治,不能说明法治理念在战国时期盛行,排除A项;“仁”成为主流思想:虽然《孟子》强调仁政,但《庄子》与《韩非子》都对“仁”持批判态度,因此不能断定“仁”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教育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3.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地区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不利的自然条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这表明江南农业发展得益于( )
A.朝廷重视农业 B.农民辛勤劳动
C.生产工具改进 D.自然环境优越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东晋初年,江南粮荒严重,但南北地区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用无比坚韧的力量战胜了不利的自然条件,使江南农业发展迈进一大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重点强调了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南北劳动人民两支生产大军的辛勤劳动,B项正确;朝廷重视农业、生产工具改进和自然环境优越是东晋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但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CD项。故选B项。
4.据史载,大运河开通后,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这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实现了国家大一统 B.有利于中外经济的交流
C.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大运河开通后,每年从南方运到北方的粮食高达五六百万石,大运河几乎成为唯一的南粮北运的水路通道,运河沿岸兴起了二十余座繁华的都市”可知,大运河开通后,大量南方粮食运到北方,并且运河沿岸都市发展起来,说明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交流,D项正确;开通大运河时期国家已经统一,排除A项;大运河有利于加强南北经济交流,不通往国外,不能加强中外经济交流,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方经济交流,没有强调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5.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 )
①在东南地区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②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
③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④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在东南地区,元朝在澎湖岛设置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②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③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④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因此,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④说法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6.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等,生产了大量武器、子弹、火药,为军队提供了许多先进武器装备。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说明洋务运动( )
A.促进西方先进思想在中国传播 B.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
C.使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 D.使中国军事实力提升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生产了大量武器、子弹、火药,为军队提供了许多先进武器装备”可知,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办军事工业,为军队提供了先进武器装备,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D项正确;题干信息反映的是洋务运动促进军事工业的发展,未涉及西方先进思想的传播,排除A项;题干信息主要反映了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军事实力,未体现推动了中国经济发展,排除B项;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材料主要反映的是洋务运动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排除C项。故选D项。
7.《申报》表现出对台湾命运极大的担忧,其文章写道,“身可灭,家可毁,而台湾尺寸之土,断不能畀(给)之于日人”,而“台民之义声适足以震动天下”。《申报》这段评述的背景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身可灭,家可毁,而台湾尺寸之土,断不能畀(给)之于日人”可知,题干评论的是《马关条约》的签订,《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C项正确;《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均与割让台湾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
8.我国在2001年进出口总值达4.22万亿元,到2023年进出口总值高达41.76万亿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设立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城市
C.加入世贸组织 D.开放内地城市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我国在2001年进出口总值达4.22万亿元,到2023年进出口总值高达41.76万亿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助于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贸联系,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扩展新的空间。因此,我国进出口总值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项正确;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开放沿海城市是在1984年,开放内地城市是在1992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9.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都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见下图)。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是( )
A.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B.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
C.与历史发展同频共振 D.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1941年迁往重庆”1947年迁回上海”“1951年迁往北京”"风雨历程”可知,商务印书馆总部的历次搬迁分别与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相关,如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新中国成立等,C项正确;题干没有商务印书馆总部与其他出版机构的对比,无从体现最有影响的出版机构,排除A项;追求文化与学术价值没有体现商务印书馆的风雨历程,排除B项;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与风雨历程折射出商务印书馆的价值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0.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逝世。12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办主任、外交部部长王毅前往美国驻华使馆吊唁。王毅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为中美关系……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里“历史性贡献”主要指的是 ( )
A.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B.基辛格访华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
C.推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C
【详解】据题干“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为中美关系……作出历史性贡献,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和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两国领导人搭建了沟通的桥梁,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C项正确;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排除A项;中美正式建交是1979年,排除B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基辛格访华没有关系,是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提高取得的外交成就,排除D项。故选C项。
11.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亚非许多古老民族最先告别了野蛮与蒙昧,创造了辉煌的东方文明。下列可用于研究亚非文明古国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B.《中华文明五千年通史》图书
C.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 D.古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想象图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史料),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是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史料,属于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A项正确;图书、想象图,均是后人的创作,属于第二手史料,可信度没有第一手史料高,排除BD项;传说带有许多夸张虚构的成分,可信度不高,排除C项。故选A项。
12.麦哲伦船队历时近三年,完成了环球探险旅行,最终将西欧到美洲、再到亚洲和非洲的航路连接成一条线,彻底改变了以前海上航路分散孤立、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状态。以上材料主要表述的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 )
A.背景 B.过程 C.条件 D.影响
【答案】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最终将西欧到美洲、再到亚洲和非洲的航路连接成一条线,彻底改变了以前海上航路分散孤立、彼此之间毫无联系的状态”可知描述的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D项正确;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背景为哥伦布虽然没有给西班牙带来预想中的财富,但是向西航行寻找到达亚洲航线的梦想依然激励着欧洲人继续探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过程为:1519年,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继续寻找盛产黄金和香料的亚洲。经过3年的航行,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条件为王室的支持、造船技术的改进、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等,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对如图呈现的数据变化的原因,判断正确的是( )
英国申请专利数量统计图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殖民体系的瓦解 D.工业革命的开展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1760--1825年英国申请专利数量统计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1760--1825年间英国申请专利数量持续上升,D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A项;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而材料强调的是1760--1825年间英国申请专利数量,世界市场的形成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英国申请专利数量持续上升不能说明殖民体系的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
14.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C.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D.卡德纳斯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是对华夫脱运动的客观的认识和评判,属于历史解释,C项正确;“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是对埃及历史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项;“卡德纳斯推行土地改革,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是对卡德纳斯改革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如表所示的现象( )
2019年和2023年各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表(部分)
国家 中国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俄罗斯
2019年 129家 121家 52家 29家 31家 17家 4家
2023年 142家 136家 41家 30家 24家 15家 3家
A.刺激美国加大遏制中国力度 B.开启了中美争霸的局面
C.促使中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D.削弱了联合国权威地位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表格中“2019年和2023年各国世界500强企业数量表”可知,当时中国的世界五百强企业数量超过美国,刺激了美国遏制中国力度,A项正确;中国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决不会争霸,排除B项;表格显示了中国的强大经济实力,只会刺激美国遏制中国力度,不能说明中美两极格局正式形成,排除C项;表格内容不会对联合国的权威地位产生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第Ⅱ卷
二、辨析改错(共8分)
16.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卷”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 】(1)西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物学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开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分);“西汉”改为“东汉”(1分)
(2)【×】(1分);“生物学奖”改为“生理学或医学奖”(1分)
(3)【×】(1分);“蒸汽时代”改为“铁路时代”(1分)
(4)【√】(2分)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用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植物纤维为原料造纸,纸的质量大大提高。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西汉”改为“东汉”。
(2)根据所学可知,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生物学奖”改为“生理学或医学奖”。
(3)根据所学可知,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故题干表述错误,应把“蒸汽时代”改为“铁路时代”。
(4)根据所学可知,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故题干表述正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3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英国人可以继续贩卖鸦片,而中国不得不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甚至被迫开放口岸,与西方国家通商。……此后不久,1860年,羸弱的中国又被蛮横的英国夺去了九龙司地方一区,与香港岛合并。1898年,中国清朝不断衰落,毫无起色,不得不将新界也割让(租借)给贪婪的英国。
——摘编自【泰】劳塔玛塔《香港,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香港是帝国主义及殖民主义的象征,因而主张把它交还中国。此时中国已跻身大国之列,当然希望消除不平等条约和治外法权。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多次主张把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国际自由港。但……由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及战胜国间的利益关系,香港归属问题始终没有在国际会议上提出。
——摘编自高添强等编著《香港日占时期(1941年12月—1945年8月)》
材料三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述香港一步步沦陷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香港问题为什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港回归祖国的原因。(2分)
【答案】
(1)背景: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分别割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英国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强硬,拒绝归还;战胜国间存在巨大的利益关系,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忽视中国香港问题。(4分,答出两点即可)
(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领导人的坚定决心和谈判艺术。(2分,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详解】
(1)背景:根据所学,结合西方国家对华的几次战争及产生的影响进行概括,可得出第一、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均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分别割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英国强租新界。
(2)原因:根据“但……由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及战胜国间的利益关系,香港归属问题始终没有在国际会议上提出。”可得出英国对于香港问题的态度强硬,拒绝归还;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多次主张把香港归还中国,使之成为国际自由港。”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战胜国间存在巨大的利益关系,为了追求各自的利益而忽视中国香港问题。
(3)原因:结合所学,可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中国领导人的坚定决心和谈判艺术等角度概括。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小题,共10分)
材料一 欧洲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圣经》中的耶稣说:“凯撒的物当归凯撒,上帝的物当归上帝”。城市与王权结盟……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
——摘编自黄健荣《中古西欧城市与王权的盟友关系》
材料二 如果英格兰历史可以作为世界历史的借鉴,那么,“中世纪”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中世纪西欧王权的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世纪”时期的英国国王为何“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并分析其对英国近代政体的确立有何影响。(6分)
【答案】
(1)特点: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王权软弱;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后期王权逐渐加强。(4分,答出两点即可)
(2)原因:1215年颁布《大宪章》;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原则。(4分)
影响:为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分)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可得出特点是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王权软弱;根据材料一“城市与王权结盟……这样的联盟也促进了王权的加强,促进了西欧各国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封建割据的历史进程”可得出特点是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又相互斗争,后期王权逐渐加强。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不仅不是一个黑暗的时代,也不是社会发展两峰间的低谷,它恰恰是必不可少的、承前启后的时代。以王权为例,这是一个王权从集中走向分散,又在更高层次上聚合为集中强大的王权的过程,而在后一个层面上即便出现过专制君主,也只可能是有限的专制君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原因是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维护教俗贵族的特权,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英国形成的这种有限的专制君主,为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四、活动与探究(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共3小题,共12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枚邮票进行解读。(4分)
材料二
(2)结合所学知识,从图三、图四中任选一项,撰写一份解说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从这些人物身上体会到的共同精神品质是什么?(2分)
【答案】
(1)图一: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断东地区的倭患;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图二: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迫使赤崁城荷军投降;1662年,台湾城荷兰守军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巩固了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4分,任选一个即可)
(2)图三解说词: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与清廷统治者的妥协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革命传统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图四解说词: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在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性。黄继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6分,任选一个即可)
(3)共同精神品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2分,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详解】
(1)图一:根据材料一图一“戚继光邮票”可知,其与戚继光抗倭有关,可结合所学的明朝时期戚继光抗倭的过程和影响进行分析。如:1561年,戚继光率“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断东地区的倭患;后又与其他抗倭将领带领军民消灭了福建、广东地区的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巩固了东南海防,保障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
图二:根据材料一图二“《郑成功收复台湾340周年》”可知,其与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可结合所学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事迹和影响进行分析。如:1661年,郑成功率军渡过台湾海峡,迫使赤崁城荷军投降;1662年,台湾城荷兰守军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捍卫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巩固了东南海防;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加速了台湾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他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图三解说词:根据材料二图三“三元里抗英纪念馆”可知,这一纪念馆纪念的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可结合所学的三元里人民抗英的过程和影响来撰写解说词。如: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风雷交加,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只得端起刺刀,排成方阵,作困兽之斗。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向四方炮台逃命。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与清廷统治者的妥协投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屈服的革命传统和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
图四解说词:根据材料二“黄继光纪念馆”可知,这一纪念馆纪念的是黄继光烈士,可结合所学的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和黄继光烈士的英雄事迹来撰写解说词。如:黄继光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位战斗英雄。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一个被敌人占领的高地。在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在已经受伤、手榴弹用尽的情况下,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性。黄继光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3)共同精神品质: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戚继光、郑成功、三元里人民抗英和黄继光的事迹,可从爱国情怀、民族气节、反侵略的决心等角度分析,例如主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中考历史押题预测卷01(安徽卷)(原卷版 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