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历史(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 人类最初的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 )
A. 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B. 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C. 始终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 都具有广大众民的特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这些文明虽然都产生在大江大河流域,但它们各自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文字系统等,显示出多元特征。它们之间并非始终紧密联系共同发展,而是各自独立发展,有时会通过贸易、战争等方式有所交流,B项正确;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文明产生于沿海地区,排除A项;在文明发展初期,各个文明呈现出独立性,各个文明的联系有限,排除C项;欧洲爱琴海地区文明地狭人稀,不具备广大众民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2. 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宗教哲学的原始性 B. 动物崇拜较为兴盛 C. 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国王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展现对国王对神的崇拜”,反映了王权与神权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宗教问题,排除A项。国王崇拜阿匹斯神牛是为了神化王权,不能体现动物崇拜的兴盛,排除B项。埃及国王对神的崇拜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3. 《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
A. 西亚的君主制度 B. 埃及的法老制度 C. 印度的种姓制度 D. 雅典的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亚洲)。根据材料“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与刹帝利等是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划分,C项正确;西亚的君主制度体现为君主专制制度,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埃及的法老制度持续到公元前1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雅典的民主制度结束于公元前33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4. 如图所体现的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 )
A. 移民建立殖民地 B. 输出技术和武器 C. 广泛的商品交换 D. 各地实行行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可知,古希腊人建立一系列重要殖民地,可知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就是通过海洋进行,主要方式是移民和建立海外殖民地,A项正确;图中没有输出技术和武器的信息,排除B项;图所体现的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移民建立殖民地,不是商品交换,排除C项;行省制是波斯和中国元朝的行政管理制度,希腊没有行省制,排除D项。故选A项。
5. 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而中国《魏略》中载:“(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这些记载( )
A. 体现了当时海上商路的发达 B. 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
C. 表明了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 D. 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推断题。时空是古代(东西方)。据材料“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等信息可知,古罗马和中国的记载中,都存在对双方的介绍,说明其为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力证据,即这些记载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B项正确;从古罗马的记载中,并不能看出海上商路的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并不是强调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排除C项;“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其展示的是某些信息,不能代表实情,排除D项。故选B项。
6. 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宣称:“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的命令,他们都执行;凡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
A. 推行君主专制制度 B. 官方文书适用范围广泛
C. 地方权力大于中央 D. 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洲)。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大流士一世的宣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波斯帝国的绝对统治权,以及各地对他的命令和法律的服从。这符合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即君主拥有最高权力,并通过法令、政策等手段来统治国家,A项正确;虽然大流士一世提到了他制定的法律,但这并不足以说明波斯帝国的官方文书适用范围有多广泛,排除B项;从大流士一世的宣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各地的统治和管理,而不是地方权力大于中央,实际上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时期实行了较为严格的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虽然大流士一世的宣称表明波斯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有效的统治和管理,但这并不足以说明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排除D项。故选A项。
7.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 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 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 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 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答案】D
【解析】
【详解】“条条大路通罗马”处处有路透长安”都体现了罗马和长安的重要性,换而言之,罗马和长安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的中心,D项正确;长安城的设计和罗马城市的布局不存在借鉴关系,排除A项;两句谚语无法看出当时两城之间的联系,排除B项;条条大路不等于是商路,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8. 查士丁尼曾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 皇帝的权威来自法律 D.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拜占庭)。根据材料“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可知,查士丁尼强调法律对于维护统治者权威、治理国家方面的重要作用,因此法律在治理国家、巩固统治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法律在维护皇帝威严中的作用,无法说明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排除A项;查士丁尼在位时期处于人治阶段,因此皇帝权威并不是来自法律,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法律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但没有具体提到社会矛盾问题,而且社会矛盾也不可能消除,排除D项。故选B项。
9. 《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使日本( )
A. 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 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
C.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以锁国抵御西方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日本。根据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可知,这是指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1192年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锁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黑船叩关为止,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0. 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自治制度 D. 农奴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进入封建社会后的西欧,领主提供土地,其家族和亲兵受封后,履行服从和提供军事服务等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世袭的贵族阶层,反映了封君封臣制度内容,B项正确;种姓制度是印度而非西欧的制度,排除A项;城市自治制度与各级封建主通过土地和相关义务组成贵族阶层不符,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并非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农奴制度,且农奴制度是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役农奴的经济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1. 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削弱地方势力 B. 避免权臣乱政
C. 实现军政统一 D. 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材料“ 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宰执制度下,相权被分化和削弱,避免权臣乱政,皇权得到加强,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官制,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军政统一,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相权的分散,皇权的加强,无法得出政府行政效率高低,排除D项。故选B项。
12. 有学者认为:在12世纪至13世纪,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
①推动了科学和知识的传播 ②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③奠定了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④模仿工商业行会组建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2世纪至13世纪地西欧。中世纪大量新知识涌入西欧,能够推动知识的传播,①正确,大学兴建能够促进巴黎等城市经济的发展,②正确,欧洲大学组成学术行会,是模仿经济领域手工业、商业行会的组建形式,④正确,C项正确;中世纪(材料中13世纪)的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和修道院的束缚,促进思想解放,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思想基础,而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
【点睛】
13. 如表是阿拉伯帝国部分文化成果简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成果名称 地位 作者
《医典》 12至17世纪,一直被看作西方医学指南 伊本西那(波斯人)
《音乐大全》 被誉为东方最有权威的音乐著作 法拉比(突厥人)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在12世纪翻译成拉丁文后,直至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数学教科书 花拉子密(生于中亚的花剌子模)
《医学集成》 医学百科全书,影响欧洲医学长达数百年 拉齐(波斯人)
A. 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B. 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C. 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 D. 总结本民族科技成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本题材料表格信息可知,阿拉伯帝国既有突厥人著作的《音乐大全》,也有来自中亚花拉子模的作者编著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还有波斯人编著的《医典》和《医学集成》,这些文化成果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通过阿拉伯帝国得以传播和交流,对欧洲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表明阿拉伯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阿拉伯帝国的民族政策的信息,不能表明其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排除B项;表格没有与其他地区的文化进行比较,不能得出其文化成就世界领先,排除C项;这些文化成果来自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不属于总结本民族科技成就,排除D项。故选A项。
14.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说明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①正确;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说明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也说明古代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②③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 如图为“古代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选项与图中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阿兹特克文明②印加文明③玛雅文明
B. ①阿拉伯文明②阿兹特克文明③马里文明
C. ①玛雅文明②阿兹特克文明③印加文明
D. ①马里文明②印加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美洲)。根据所学可知,玛雅人种植玉米,被称为“玉米文明”,①是玛雅文明,阿兹特克人通过建造“浮动园地”来扩大耕地面积,②是阿兹特克文明,印加帝国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中央、地方),③是印加文明,与图中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C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 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 10月22日:我整天都待在这里。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 11月6日: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
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
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
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
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得出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根据“我整天都待在这里。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得出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根据“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的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得出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①②④B项正确;哥伦布远航到达了美洲,没有到泉州与杭州,③错误。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7. “全球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以上内容属于( )
A. 历史结果阐释 B. 历史事件的概括 C.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历史过程的描述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这些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开辟了众多重要的新航线,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体现了对新航路开辟结果的阐释,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概括新航路开辟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新航路开辟过程的描述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8. 16世纪,在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了155%,而工资只提高了30%;在法国,商品价格提高了120%,而工资只提高了24%,这一现象( )
A. 削弱欧洲资产阶级的实力 B. 提高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
C. 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 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英国、法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6世纪的西欧,商品价格不断提高,而工资却提高的很少,这样的现象就会加剧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原有体制的解体,C项正确;商品价格平均提高会增强商业资产阶级的实力,A项表述有误,排除A项;商品价格平均提高会降低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B项表述有误,排除B项;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转移,与材料的不符合,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不是商业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19.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九章算术》 ③《梦溪笔谈》 ④《千金方》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要求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②《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③《梦溪笔谈》是宋朝沈括的作品;④《千金方》是唐朝孙思邈的著作。故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
20. 莎士比亚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世的英才,朝廷人士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对这句话评价正确的是( )
A. 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
C. 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传播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据本题材料,莎士比亚认为哈姆雷特是英才、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等,可见,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B项正确;理想化思维方式有逻辑推理 、科学抽象 、运用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抓事物性质的主要方面,剔除次要方面 ,材料未体现理性,排除A项;莎士比亚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没有宣扬民主政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人人平等,排除D项。故选B项。
21.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提出:“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不靠赎罪券,也有权获得罪咎与刑罚的总赦。”马丁·路德认为( )
A. 天主教会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B. 应该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C. 需要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D. 基督徒在信仰领域是自由平等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德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都可以信仰《圣经》得到上帝的总赦。结合所学可见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特权,主张基督徒在信仰领域是自由平等的,D项正确;A项是教会的观点,不是马丁·路德的,排除A项;B项与材料的主要结论不符合,排除B项;C项是马丁·路德的主张,但与材料的主要结论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D项。
22.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材料中的“他们”( )
A. 开辟全球航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开展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思想大旗
C. 进行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D.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欧洲封建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制度,反对教权、王权和特权,倡导“理性”,构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C项正确;开辟全球航路指的是新航路开辟,航海家没有批判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等,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主要是要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它没有对当时的国家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排除B项;材料中的“他们”进行的是思想启蒙,没有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3. 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文献是( )
A. 英国《大宪章》 B. 英国《权利法案》 C. 《王位继承法》 D. 1875年法国宪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对国王权力的限制,确立的是议会主权,这主要和《权利法案》有关,B项正确;英国《大宪章》主要内容是保障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特权及骑士、市民的某些利益,限制王权,排除A项;《王位继承法》规定此后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限制国王的王位继承权,排除C项;法国1875年宪法确立的是议会制共和制政体,没有国王,排除D项。故选B项。
24. 如图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示意图,这一政治体制采用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示意图”的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是孟德斯鸠的主张,C项正确;伏尔泰主旨“自然权利学说”,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卢梭主张“人民主权”,由人民参与政府治理,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康德的学说主要涉及哲学领域,没有涉及政治,排除D项。故选C项。
25. 18世纪后半期,拉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拉美研究存在许多谬误及偏见。在这种背景下,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这( )
A. 促使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 B. 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
C. 说明科学发展民族独立前提 D. 推动拉美反殖民斗争胜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后半期(拉美)。据材料可知,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促进民族国家的出现,B项正确;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说法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美洲的科学所起的作用,而非科学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中描述的是拉美民族意识的增强,没有描述反殖民斗争,排除D项。故选B项。
26. 179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共和国都废除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得到了被征服民众支持
C.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 D.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拿破仑远征意大利后,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传播到其征服的地区,推动意大利共和国的建立、废除封建贵族特权、实行公民一律平等,C项正确;材料强调法国革命思想的传播,无法体现反对外来侵略的民族意识的觉醒,排除A项;拿破仑战争是非正义侵略战争,不可能得到被征服民众的支持,排除B项;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D项因果颠倒,排除D项。故选C项。
27. 某学者指出:“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作者旨在说明( )
①煤炭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②英国是当时欧洲交通条件最便利的国家
③英国具备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优势条件
④木材资源已完全被人类生产生活所抛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可以看出煤炭资源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英国具备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优势条件,①③B项正确;“欧洲交通条件最便利的国家”表述错误,“木材资源已完全”表述绝对,排除ACD项。故选B项。
28. 1830年,学徒出身的凯瑟林顿创办《人民便士报》,猛烈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深受工人欢迎。1830-1836年,伦敦和各地共出现此类报纸近600种。这些报纸的出版表明( )
A. 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B. 工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日益成熟 D. 工人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30年代英国。根据材料可知,《人民便士报》等报刊猛烈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深受工人欢迎,反映了工人阶级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这说明工人阶级斗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日益成熟,C项正确;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欧洲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工人阶级对待报纸的态度,未涉及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排除BD两项。故选C项。
2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下列对各国重大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影响
A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废除沙皇专制,彻底解放农奴。
B 日本明治维新 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自由。
C 意大利统一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共和政体。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德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D项正确;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但是改革不彻底,没有废除沙皇专制与彻底解放农奴,排除A项;日本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没有废除等级制度,排除B项;意大利统一后,实行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选D项。
30. 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工业发展时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
A.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D. 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根据材料“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以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就是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项正确;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是在二战以后,排除A项;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的标志是17世纪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排除C项;发明创造多源自于劳动实践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
31. 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人们更愿意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逐渐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后( )
A. 公民政治地位获得提升 B. 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C. 贵族的特权被彻底废除 D. 国民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人们更愿意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等休闲娱乐,贵族享受的休闲生活也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物质生活不断充实,民众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B项正确;“公民政治地位获得提升”的表现是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与取得社会政治权力,如参与选举等,而材料主要涉及社会生活,排除A项;“贵族的特权被彻底废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述了工业革命后民众生活水平的改善,而不是文化素养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
32. 如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与所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学习笔记( )
1、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2.采取了一系列革命举措。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光荣革命” B. 巴黎公社 C. 辛亥革命 D. 十月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71年(法国)。据材料“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项正确;光荣革命是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一次政变,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现实的伟大历史性飞跃,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3.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针对英德矛盾的尖锐化,写道:“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这段话的意图是( )
A. 鼓动英国准备对德作战 B.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落实对非洲的瓜分决议 D. 严惩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通过夸大英国因德国商业竞争所受影响,并暗示如果德国消失,英国将会变得更加富裕,来煽动英国公众对德国的敌意。它暗含的信息是,鉴于如此巨大的经济利益,国家之间的战争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言论在当时可能旨在为英国对德国采取更加敌对的政策制造舆论支持,A项正确;“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可知,其目的是打压德国人,排除B项;材料主旨“鼓动英国”,而“落实对非洲的瓜分决议”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严惩作为战败国的德国”发生于一战之后,排除D项。故选A项。
34. 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苏俄为巩固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选择了妥协,签下《布列斯特和约》。此后,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苏联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所以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再次对现实妥协,推行了新经济政策,在农业上采取固定粮食税的做法,从而再次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综上两件事情可以看出,苏维埃政权通过妥协让步维护了革命的根本利益,故选C。由材料“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可知,苏维埃政权注重维护工农联盟,将运用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农民的问题,排除AB;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情出发,找到的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而不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新道路,排除D。
35. 据统计,1913年沙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3.7%。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20世纪30年代(沙俄、苏俄、苏联)。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苏联模式”推动。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D项正确;俄国农奴制的废除时间是1861年,排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是1921年之前,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的实行是1921年,排除C项。故选D项。
36. 联合国于2007年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此举可能是为了纪念( )
A. 卡德纳斯 B. 甘地 C. 札格鲁尔 D. 桑地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代表人民,主张“非暴力不合作”,为纪念他联合国于2007年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B项正确;卡德纳斯是拉丁美洲的政治家,主张拉美独立,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札格鲁尔是埃及独立运动领袖,华夫脱党创始人,主张埃及独立,他没有得到联合国纪念,排除C项;桑地诺是尼加拉瓜的一位民族英雄,是尼加拉瓜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其领导尼加拉瓜反抗其殖民政府的游击战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7. 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有一份带有四位国家领袖签名的文件副本,该文件曾经被欧洲人寄予厚望,称它“承担欧洲和平重任”。但文件签署7个月后,德国坦克就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批评它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失败”。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
A. 《国际联盟盟约》 B. 《凡尔赛条约》
C. 《慕尼黑协定》 D. 《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30年代(欧洲)。据材料可知,1938年,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和德国元首希特勒、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签署了所谓的《慕尼黑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出卖给德国,C项正确;《国际联盟盟约》是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一部分,排除A项;《凡尔赛条约》是一战结束后签订的条约,排除B项;《联合国家宣言》是1942年签署的文件,排除D项。故选C项。
38. 关于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会议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控制 B. 都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
C. 都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 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世界)。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会议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D项正确;根据所学,巴黎和会上英法美是主要操纵国,雅尔塔会议上美苏是操纵国,排除A项;联合国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排除B项;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了日本,雅尔塔会议上英美承认外蒙独立,都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
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帝国主义施行强权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从思想、经济、社会和组织诸方面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据此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促进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
C. 清除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D. 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材料可知,二战不但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还传播了新的思想,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二战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没有提及两极格局,排除A项;清除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二战对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的削弱,为民族解放运动做铺垫,没有体现国际关系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40. 教材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一结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是( )
①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②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选举
③中共代表团参加重庆谈判 ④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解放战争时期。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及所学可知,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在重庆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重庆谈判的举行和双十协定的签订,表明国民党方面承认了中共的地位,承认了各党派的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从而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改,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④符合题意;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①不符合题意;“三三制”体现的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的政治措施,②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部分共2小题。
41.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史料 ① ②
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①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②。……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底亚③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
说明 意大利庞贝城的罗马镶嵌画《伊苏之战》(部分),画中人物为身穿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伊苏之战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军与波斯军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 ①近卫军:由亚历山大的好友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 ②督办:总督。亚历山大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古代波斯人最初的所在地成为亚历山大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 ③米底亚:希腊人常用米底亚代指波斯。
(1)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
自先秦时起,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周、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极力吸收中国文化,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在高丽时大兴佛教,到末期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
——摘编自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朝鲜与中国交往的特点。
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3)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年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其中规定:“一、四国(美、英、中、苏)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二、四国同意采取措施,保证由战争迅速有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三、四国承认有必要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四、四国在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以前,将彼此磋商,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五、四国约定在战争终止后,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对战后军备管制达成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等。”
——摘编自《联合国50周年年鉴特刊》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四国普遍安全宣言》进行评析。
【答案】(1)类型:①图像史料;②文献史料
结论:亚历山大东征曾入侵波斯,采用波斯服饰、任用波斯人、学习波斯话、仿效波斯人作风,说明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融。(2点)
(2)特点: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途径多样,以中国影响朝鲜半岛为主。(任意2点)
(3)变化:瓷器从上层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用品;中外瓷器贸易的规模扩大;中国瓷器的外销市场拓展;参与其中的商人群体来源更加广泛。(任意3点)
原因: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金银;商业规模扩张,商品流通量增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中国制瓷业发达,瓷器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商品。(任意3点)
(4)示例:
《四国普遍安全条约》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下签订的。
宣言要求四国继续协同作战,直至彻底打败法西斯;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
此宣言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为维护世界和平,保证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作出贡献,也为联合国成立奠定基础。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第一小问类型,结合所学可知,①图像史料;②文献史料。第二小问结论,据史料内容得出结论,史料①的内容是亚历山大东征曾入侵波斯,采用波斯服饰,史料②任用波斯人、学习波斯话、仿效波斯人的作风,这些措施说明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东西方文化交融。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朝鲜。据材料“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可得出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据材料“自先秦时起”“从元朝引进”可得出历史悠久,持续时间长;据材料“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可得出途径多样,以中国影响朝鲜半岛为主。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6——18世纪的世界。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 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可得出瓷器从上层奢侈品变为日常生活用品;据材料“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可得出中外瓷器贸易的规模扩大;据材料“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可得出中国瓷器的外销市场拓展;据材料“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可得出参与其中的商人群体来源更加广泛。
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1500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同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通过殖民掠夺,获取大量金银;据材料“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可得出商业规模扩张,商品流通量增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据材料“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可得出中国制瓷业发达,瓷器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商品。
【小问4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43年的世界。从《四国普遍安全条约》签订的背景、内容、积极影响方面进行分析评价。首先,据材料“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1943年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可得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背景下签订的。其次,内容方面,据材料中的规定可知,宣言要求四国继续协同作战,直至彻底打败法西斯;并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战后国际和平与安全。再次,积极影响方面,据材料“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 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保证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作出贡献,也为联合国成立奠定基础。
42. 时代与个人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到达美洲的原因。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时代意义。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答案】(1)原因:
主观原因:哥伦布热衷航海,具有远洋航行的经验;刻苦钻研,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
客观原因: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西班牙王室支持。(任意4点)
(2)示例: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生产领域出现一系列变革。在此背景下,阿克莱特投身于工业浪潮。他进行技术创新,发明纺织机器,创办多家工厂,引进先进生产技术,创立近代工厂制度,推动了生产组织及管理的进步,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政治地位。
时代造就了阿克莱特的成功,他的成功又推动了时代发展。
(3)主张: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任意3点)
意义: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成为工人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4)示例:
个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舞台;个人的努力也能对时代的发展作出贡献。时代与个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的西欧。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思考即可。主观原因,据材料“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可得出哥伦布热衷航海,具有远洋航行的经验;刻苦钻研,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客观原因,从经济、思想、王室支持等角度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商品经济发展;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据材料“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可得出西班牙王室支持。
【小问2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出发,答出时代与个人的相互影响,首先时代对个人的影响方面,把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置于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之下可得出,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四十年代,是英国社会工业革命时代,在社会大变革的景下,阿克莱特抓住工业革命的有利时机,开设工厂,改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最终取得了成功,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较高的政治地位,得出时代造就了阿克莱特的成功。其次,个人对时代的影响方面,他创立近代工厂制度,推动了生产组织及管理的进步,影响力不断扩大,进一步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得出他的成功又推动了时代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第一小问主张,据材料“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可得出肯定了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作用;据材料“ 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得出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据材料“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可得出宣告了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建设者的伟大使命;据材料“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目的和策略原则。
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史实可知,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工人阶级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成为工人运动的重要思想武器。
【小问4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结合第一小问“哥伦布能够到达美洲”,第二小问“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第三小问“马克思主张的时代意义”可得出个人对时代的影响以及时代对个人的影响,二者相互影响。个人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个人发展提供舞台;个人的努力也能对时代的发展作出贡献。时代与个人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练习高一历史(A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 人类最初文明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这些文明( )
A. 都产生于大江大河流域 B. 呈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C. 始终紧密联系共同发展 D. 都具有广大众民特点
2. 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
A. 宗教哲学的原始性 B. 动物崇拜较为兴盛 C. 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 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3. 《大唐西域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商贾也。”“四曰戍陀罗,农人也。”书中记录的是( )
A. 西亚的君主制度 B. 埃及的法老制度 C. 印度的种姓制度 D. 雅典的民主制度
4. 如图所体现的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 )
A. 移民建立殖民地 B. 输出技术和武器 C. 广泛商品交换 D. 各地实行行省制
5. 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曾写道:“赛里斯国林中产丝,驰名宇内……今乃见凿通金山,远赴赛里斯国以取衣料。”而中国《魏略》中载:“(大秦)多璆琳、琅玕、神龟、明珠、夜光璧。东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异物。”这些记载( )
A. 体现了当时海上商路的发达 B. 佐证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往来
C. 表明了古罗马手工业的进步 D. 展示了东方养蚕缫丝的实情
6. 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在《贝希斯敦铭文》中宣称:“我统治他们,他们向我交纳贡赋,凡我对他们所下的命令,他们都执行;凡我制定的法律,他们也都遵守。”这表明当时的波斯帝国( )
A. 推行君主专制制度 B. 官方文书适用范围广泛
C. 地方权力大于中央 D. 国家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7. 西方有“条条大路通罗马”的说法,中国古代也有“处处有路透长安”的谚语。这两句话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 长安城的设计借鉴了罗马城市布局 B. 长安和罗马两地之间的交通网络密集
C. 古代商路便利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 D. 长安和罗马都曾经是帝国交通网络的中心
8. 查士丁尼曾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
A. 皇帝的地位高于法律的地位 B.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C. 皇帝的权威来自法律 D. 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9. 《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文中“重要的改革”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使日本( )
A. 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 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
C.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 以锁国抵御西方影响
10. 8世纪后,西欧领主为其家族和亲兵提供土地作为给养,领取土地者对领主履行忠诚、服从、尊重、劝告、提供军事服务的义务,各级封建主构成了一个世袭的贵族阶层。这反映的是( )
A. 种姓制度 B. 封君封臣制度
C. 城市自治制度 D. 农奴制度
11. 北宋改进了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形成了宰执制度。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副宰相)和枢密使为执政,财权由三司负责,形成中书(宰相)行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的架构。这样做的目的是( )
A. 削弱地方势力 B. 避免权臣乱政
C. 实现军政统一 D. 提高行政效率
12. 有学者认为:在12世纪至13世纪,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中世纪的欧洲大学( )
①推动了科学和知识的传播 ②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
③奠定了启蒙运动思想基础 ④模仿工商业行会组建形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 如表是阿拉伯帝国部分文化成果简介,由此可知阿拉伯帝国( )
成果名称 地位 作者
《医典》 12至17世纪,一直被看作西方医学指南 伊本西那(波斯人)
《音乐大全》 被誉为东方最有权威的音乐著作 法拉比(突厥人)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 在12世纪翻译成拉丁文后,直至16世纪都是欧洲各大学的主要数学教科书 花拉子密(生于中亚的花剌子模)
《医学集成》 医学百科全书,影响欧洲医学长达数百年 拉齐(波斯人)
A. 促进东西方文明交流 B. 实行宽容的民族政策
C. 文化成就领先于世界 D. 总结本民族科技成就
14. 关于津巴布韦的巨石建筑群,19世纪欧洲殖民者主观地认为当地黑人根本不能修建这么宏伟的建筑。后来经过考古学家系统调查、发掘和综合研究,确认巨大的建筑群是该地黑人文化的典型代表。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①立场和偏见影响历史解释 ②考古成果为历史研究提供了证据
③非洲具有辉煌的文明成就 ④欧洲殖民侵略导致非洲文明衰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 如图为“古代美洲文明分布示意图”,下列各选项与图中各文明对应正确的是( )
A. ①阿兹特克文明②印加文明③玛雅文明
B. ①阿拉伯文明②阿兹特克文明③马里文明
C. ①玛雅文明②阿兹特克文明③印加文明
D. ①马里文明②印加文明③阿兹特克文明
16. 以下为哥伦布《航海日志》的摘录。据此,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陛下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径,专取海路西行。 10月22日:我整天都待在这里。看这里的国王或是其他人是否会带来黄金或是其他有价值的东西……11月1日:这是个大陆,而且我就快到达泉州和杭州…… 11月6日:如果他们能碰到懂自己语言的虔诚教徒,就会全部皈依基督教……
①哥伦布的航线受到地圆说影响
②哥伦布对金银的渴求促使他远洋航行
③哥伦布远航到达了泉州和杭州
④传播基督教是哥伦布探险的动因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7. “全球航路的开辟,进一步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以上内容属于( )
A. 历史结果的阐释 B. 历史事件的概括 C. 历史原因的分析 D. 历史过程的描述
18. 16世纪,在英国,商品价格平均提高了155%,而工资只提高了30%;在法国,商品价格提高了120%,而工资只提高了24%,这一现象( )
A. 削弱欧洲资产阶级的实力 B. 提高封建领主的经济地位
C. 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解体 D. 推动了世界贸易中心转移
19.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成就斐然,下列科技著作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本草纲目》 ②《九章算术》 ③《梦溪笔谈》 ④《千金方》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20. 莎士比亚认为哈姆雷特是“一世的英才,朝廷人士的眼睛,学者的舌头,军人的利剑,国家的期望和花朵,风流时尚的镜子,文雅的典范,举世瞩目的中心。”对这句话评价正确的是( )
A. 形成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 褒扬了人的地位和价值
C. 宣扬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D. 传播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21.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提出:“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使不靠赎罪券,也有权获得罪咎与刑罚的总赦。”马丁·路德认为( )
A. 天主教会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B. 应该采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C. 需要建立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 D. 基督徒在信仰领域是自由平等的
22. “他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材料中的“他们”( )
A. 开辟全球航路,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开展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思想大旗
C. 进行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
D. 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欧洲封建制度
23. 近代某一法律文献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该文献是( )
A. 英国《大宪章》 B. 英国《权利法案》 C. 《王位继承法》 D. 1875年法国宪法
24. 如图为美国1787年宪法所规定的政治体制示意图,这一政治体制采用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 伏尔泰 B. 卢梭 C. 孟德斯鸠 D. 康德
25. 18世纪后半期,拉美的科学家们意识到,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在人文社科领域,欧洲的拉美研究存在许多谬误及偏见。在这种背景下,拉美的科学家们提出“美洲的科学”以区别于欧洲的科学研究。这( )
A. 促使欧洲中心论退出历史舞台 B. 有利于增强拉美民族意识
C. 说明科学发展是民族独立前提 D. 推动拉美反殖民斗争胜利
26. 179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入侵意大利后,共和国像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这些共和国都废除封建贵族的特权,没收教会土地,实行公民一律平等。这反映出拿破仑战争( )
A. 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B. 得到了被征服民众支持
C. 传播了法国大革命原则 D. 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27. 某学者指出:“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且储藏在水路交通方便、毗邻商业中心和熟练工人密集的地方。储藏集中以及必要挖掘技术的具备,使煤炭成为木材的替代品。煤炭资源的优势支持了不断扩大的铁器制造和蒸汽机的应用”。作者旨在说明( )
①煤炭资源工业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②英国是当时欧洲交通条件最便利的国家
③英国具备首先进行工业革命的优势条件
④木材资源已完全被人类生产生活所抛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8. 1830年,学徒出身的凯瑟林顿创办《人民便士报》,猛烈抨击政治黑暗与社会不公,深受工人欢迎。1830-1836年,伦敦和各地共出现此类报纸近600种。这些报纸的出版表明( )
A. 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登上历史舞台 B. 工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条件日益成熟 D. 工人的经济状况有所改善
29.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下列对各国重大事件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影响
A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废除沙皇专制,彻底解放农奴。
B 日本明治维新 废除等级制度,实现民主自由。
C 意大利统一 实现国家统一、确立共和政体。
D 德意志帝国成立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
A. A B. B C. C D. D
30. 有学者在论述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工业发展时指出:“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个时期( )
A.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 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C. 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 D. 技术发明主要由工匠完成
31. 工业革命后,英国民众的日常休闲逐渐远离宗教生活,与原来到教堂做祷告相比,人们更愿意到酒吧喝酒、观看体育比赛和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原来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的休闲生活也逐渐走进普通民众的日常。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后( )
A. 公民政治地位获得提升 B. 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改善
C. 贵族的特权被彻底废除 D. 国民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32. 如图为某同学的课堂笔记,与所记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学习笔记( )
1、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2.采取了一系列革命举措。 3.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光荣革命” B. 巴黎公社 C. 辛亥革命 D. 十月革命
33.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针对英德矛盾的尖锐化,写道:“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这段话的意图是( )
A. 鼓动英国准备对德作战 B. 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C. 落实对非洲的瓜分决议 D. 严惩作为战败国的德国
34. 1918年初,德军逼近彼得格勒。苏俄被迫接受德国提出的割地赔款条件,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大战,赢得了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时间。有历史学家借“布列斯特和约”的寓意,把新经济政策称为“农民的布列斯特”。这说明苏维埃政权
A. 已把农民视为当前最危险的敌人 B. 确定武装对抗是处理内政的方针
C. 通过妥协让步维护革命根本利益 D. 开辟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
35. 据统计,1913年沙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4%,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产值的13.7%。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A.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C.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D. 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6. 联合国于2007年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定为“国际非暴力日”,此举可能是为了纪念( )
A 卡德纳斯 B. 甘地 C. 札格鲁尔 D. 桑地诺
37. 英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有一份带有四位国家领袖签名的文件副本,该文件曾经被欧洲人寄予厚望,称它“承担欧洲和平重任”。但文件签署7个月后,德国坦克就开进了捷克斯洛伐克,丘吉尔批评它是“一个完全彻底的失败”。该文件最有可能是( )
A. 《国际联盟盟约》 B. 《凡尔赛条约》
C. 《慕尼黑协定》 D. 《联合国家宣言》
38. 关于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会议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控制 B. 都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
C. 都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D. 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39.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削弱帝国主义施行强权的物质力量的同时,也从思想、经济、社会和组织诸方面为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据此可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 )
A. 促进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 削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
C. 清除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 D. 促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40. 教材指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这一结论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具体体现是( )
①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②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选举
③中共代表团参加重庆谈判 ④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部分共2小题。
41. 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
史料 ① ②
亚历山大……正式任命近卫军①官朴塞斯塔斯为波斯督办②。……他当上波斯督办之后,立即换上米底亚③服装(其他马其顿人可不喜欢这样)和学习波斯话。在其他许多方面,也仿效波斯人的作风。对他在这方面的表现,亚历山大都是赞赏的。 ——【古希腊】阿里安著,李活译《亚历山大远征记》
说明 意大利庞贝城的罗马镶嵌画《伊苏之战》(部分),画中人物为身穿波斯服饰的亚历山大。伊苏之战是亚历山大东征过程中,马其顿军与波斯军进行的一次重要会战。 ①近卫军:由亚历山大的好友组成的一支军队,其中大多数是马其顿贵族。 ②督办:总督。亚历山大基本继承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度,古代波斯人最初的所在地成为亚历山大帝国治下的一个行省。 ③米底亚:希腊人常用米底亚代指波斯。
(1)指出两则史料的类型,并根据史料的内容进行互证,得出相关结论。
自先秦时起,中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传入朝鲜,对朝鲜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周、汉时期,中国的文字、典籍和礼仪已经传到朝鲜半岛;至隋唐时期,高句丽、百济、新罗极力吸收中国文化,除了儒学之外,在佛教、官吏制度、服饰、地名、姓氏等方面无不模仿中国;在高丽时大兴佛教,到末期从元朝引进宋代理学,孔子、朱子后裔的学说一并传入朝鲜。
——摘编自廉松心《十八世纪中朝文化交流研究》
中世纪期间,中国瓷器在欧洲受到珍视。1500年后,中西方贸易扩大,但中国瓷器仍然作为奢侈品主要为皇室和上层社会享用。到17世纪,瓷器已成为“普通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古代朝鲜与中国交往的特点。
18世纪,仅有记载的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销的中国瓷器就达3000万件,但当时的外销瓷器规模远不止于此:从市场看,除了欧洲,日本、东南亚和南亚也是中国瓷器外销的重要市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也把美洲市场纳入了世界瓷器贸易中;从贸易商看,除了荷兰商人外,还有中国海商,东印度公司、散商以及已逐渐衰落的葡、西两国商人。
——摘编自刘强《18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制瓷业的衰落:一个全球的视角》
(3)根据材料,概述16-18世纪中外瓷器贸易的变化,结合所学,说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1942年,一些国家开始思考和计划如何构建一个新的战后世界,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1943年10月,《四国普遍安全宣言》于莫斯科发表。其中规定:“一、四国(美、英、中、苏)对轴心国继续敌对行动,直至他们无条件投降;二、四国同意采取措施,保证由战争迅速有序地过渡到和平,并建立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三、四国承认有必要根据爱好和平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建立一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四、四国在普遍安全制度建立以前,将彼此磋商,代表国际社会采取共同行动,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五、四国约定在战争终止后,将不在其他国家领土内使用军事力量,并对战后军备管制达成一实际可行的普遍协议等。”
——摘编自《联合国50周年年鉴特刊》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对《四国普遍安全宣言》进行评析。
42. 时代与个人
1451年,哥伦布出生于意大利热那亚的纺织工家庭。自14岁起,他就开始航海,曾经远航至冰岛。1477年,他旅居里斯本,沉迷于研究制图学,认为西班牙的末端和印度的东端相距并不太远。之后,哥伦布相继游说葡萄牙、西班牙王室支持其西行,并于1492年获得西班牙国王的资助而成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哥伦布能够到达美洲的原因。
1732年,阿克莱特出生于兰开夏的贫困家庭。他曾是理发师和假发经销商,后来发明了水力纺纱机并于1769年获得专利。1771年,他建立了第一个水力纺纱厂,除女工、童工外,还专门招聘了技术工人。他获得大量投资,陆续兴建十多个纺纱厂,创制了统一的工厂标准化管理体系。1790年,他引进了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许多企业家向他购买生产纺纱机的许可权或机器,借鉴其成功经验。阿克莱特还曾受封为爵士,当选过德比郡郡长。
(2)从“时代与个人”关系的角度,解读阿克莱特的成功之路。
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与意图。他们公开公布:他们的目的只能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马克思的主张,并指出这些主张的时代意义。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时代与个人的关系。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高一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A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