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56分)
1. 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中记载“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他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共七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可知,这是1949年9月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其中心任务是筹备新中国的成立,B项正确;1945年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和社会贤达共商国是,讨论和平建国方案,排除A项;1945年中共七大的召开,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排除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材料“政协组织法”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采用公元纪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采用公元纪年,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内容。1950年确定实行土地改革,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ACD项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B项。
3. 下列图片资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朝鲜战场
烈火中的邱少云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现场
A. 洗刷民族耻辱 B. 实现经济腾飞
C. 推动国家解放 D. 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同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了五次大规模的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邱少云: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 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同年,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综上所述,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政权,党和政府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和平解放西藏等一系列措施,维护了祖国统一,为新中国开展建设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内外部环境。D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4.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他们”指的是( )
A 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魏巍”,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被魏巍誉为“最可爱的人”。C项正确;1927年到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共产党的军队被称为红军,排除A项;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民族危机严重。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排除B项;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军队开始称为人民解放军,排除D项;故选C。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故④②③①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6.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时,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人民在庆祝( )
A.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指标超额完成
C. 出现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高潮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公私合营”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954年起,国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956年底,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工商业退出中国历史舞台,D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抗美援朝战争,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铺平了道路,排除A项;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排除B项;农业合作化主要形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化则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与图片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7. 《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该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三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可知,该会议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建立起了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C项正确;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内容不符,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内容不符,排除B项;1987 年,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与“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8.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 强制没收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居于主导地位。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9.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为归纳性选择题,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从“铁人” 王进喜,“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等人物的事迹中归纳时代特征。根据所学知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是我国创业的开始时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是当时的时代特征, 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C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②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成功
③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有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①符合题意。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成功,1960年,中国第一次自行设计导弹取得成功,②符合题意。1956-1966年,经过艰辛探索,我国经济建设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③符合题意。1965年,我国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1. 《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提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据此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 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
B. 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
C. 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D. 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毛泽东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经济上,“文化大革命”造成我国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77年12月,据李先念在全国计划会议上估计,“文革”十年在经济上仅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文革”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D选项符合题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经济取得成就有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A选项不符合题意;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B选项不符合题意;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属于干扰项。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 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大讨论的实质是( )
A. 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B. “两个凡是”的延续
C.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的思想解放是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其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C项正确;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主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进行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所述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利于解放人的思想,突破“两个凡是”,排除B项;改革开放的政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3. 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 十八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 电影《18个手印》
C. 村民口述 D. 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末,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家农户聚集在一起,在一份合同书上庄严留下了自己鲜红的手印,从而揭开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十八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A选项符合题意;电影《18个手印》,属于间接的史料。B选项不符合题意;村民口述,属于间接的史料。C选项不符合题意;小说《小岗村的故事》,属于间接的史料。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包括( )
A.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现代化建设为工作重心
C. 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D. 通过《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的内容是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以现代化建设为工作重心、 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ABC项都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符题意,排除。故选D项。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当时对农村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土地改革后吃大锅饭
B.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制
C. 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C项正确;土地改革后吃大锅饭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制这一说法与史实不符,废除人民公社,土地依然实行公有制,排除B项;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6.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有( )
①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 。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故①④符合题意,故D符合题意;遵义会议没有涉及发展经济问题,故②不符合题意,故AB不符合题意;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③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7. 读下表,你认为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是1952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是1976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1978年之后,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题文材料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和农村政策的调整有关,排除ABC,故选D。
18. 初二某班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A.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以这次全会为开端的。经济体制改革: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国有企业。对外开放,现在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特点)的对外开放格局。我国于2001年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1949年10月—1956年底的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土地改革为工业化准备了条件,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基本统一;抗美援朝胜利,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稳定的和平环境。A选项不符合题意;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也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十年探索时期或十年探索。B选项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 1979年,面对企业产销脱节的困境,四川宁江机床厂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一条“我们这里有机床卖”的广告,该厂积压的机床迅速成为畅销产品。这一事件说明了
A. 企业在逐步探索经营自主权
B. 质量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基
C. 宣传是国有企业改革核心
D.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一条‘我们这里有机床卖’的广告,该厂积压的机床迅速成为畅销产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积压的机床迅速成为畅销产品”,这一事件说明了企业在逐步探索经营自主权。选项A符合题意;企业质量、宣传、改革与题干内容不符;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 下面为“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其不能说明( )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 人们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题干“不能说明”,通过表格“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从1978年后,城市居民在肉类、禽类、奶类方面消费增多,吃的粮食变少了。说明人民的饮食消费品丰富了,主食(粮食)减少了,副食品消费增加了。反映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表格这涉及到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的变化,没有涉及到物价。不能说明“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D。
21. 下列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时期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时期是1949—1952年;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1982年提出的;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是1956-1966年;④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时间是1956年底;故排序是①④③②,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22. 1978年邓小平呼吁“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下列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 国有企业实行改革 B.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8年邓小平呼吁“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可得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思想,海南经济特区1988年4月13日成立,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一个重要战略意图,是根据中国对外开放发展的客观要求,利用海南特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地理特征,开辟一个能进行更高层次改革开放的大试验场,D项正确;国有企业改革无法体现对外开放,排除A项;实行分田包产到户就,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主要针对农村的改革措施,排除B项;“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排除C项。故选D项。
23. 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0.18亿美元跃升至43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这表明我国
A.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性胜利 B. 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
C. 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亚洲第一 D. 深圳跃升为南方最大的都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80 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号称“一夜崛起之城”,是经济特区的代表。材料中的数据反映了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B项正确;材料与脱贫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到深圳,不能反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亚洲第一,排除C项;材料不能证明深圳跃升为南方最大的都市,排除D项。故选B项。
24.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松绑”就是迫切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从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B项正确;1953-1957年进行的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项;建立现代企业制 度与“请给我们松绑”不符,排除C项;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建立经济特区,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B。
25. 改革开放以来,归国华侨钱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回国投资兴办企业,其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城市?( )
A. 上海 B. 重庆 C. 厦门 D. 海南岛
【答案】C
【解析】
【详解】1980年,我国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起步,因此钱先生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四个经济特区之一的厦门,C正确;1990年中国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88年中国划海南岛为经济特区,因此都与题干中“最早”不符,ABD排除。故选C。
26.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是( )
A. 中共十一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项正确;中共十一大,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提出了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八项任务,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B项;中共十三大,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
27.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市场经济的确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12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选项D符合题意;经济特区的建立,为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A排除;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有利于中国把握全球经济合作的最新发展形势,因势利导地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做出规划,B排除;市场经济的确立,极大的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C排除。故选D。
28.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 “四个全面”战略 B. “实现共产主义”
C. “两个一百年” D. “三步走”战略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觉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项正确;“四个全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方法,排除A项;“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排除B项;“三步走”战略是中共十三大的内容,不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而确立的奋斗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
二、简答题(44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放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成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所讲的“伟大事件”。
(2)上述材料中说这一事件“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同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成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可知,这论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因此同意材料中“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的说法。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底,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1956年6月底,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
材料二: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回忆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等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根本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和实行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的启示。
【答案】(1)变化:由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公有制)。影响: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2)原因:人民公社制度的弊端;减轻国家负担;发展生产。特点:逐步推行(渐进改革)。
(3)启示:农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促进生产力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循序渐进(与时俱进)。
【解析】
【小问1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得出经过三大改造,农村土地所有制由农民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变为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土地公有制)。影响:结合三大改造的影响可得出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二“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是人民公社制度存在弊端;减轻国家负担,发展生产。特点:结合材料二“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和所学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逐步推行,实行渐进改革。
【小问3详解】
启示: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得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政策经过了多次调整,其中既有成功的变革,如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但是也出现过严重的失误,如50年代中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违背国情。由此可得出农业政策的调整要依据国情;促进生产力发展;保障农民利益;循序渐进(与时俱进)。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成就表(部分)
项目时间 1978年 2017年
GDP(国内生产总值) 1495亿美元 12.3万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206亿美元 4.11万亿美元
铁路营业总里程 100(指数) 245(指数)
城乡贫困人口 7亿多 基本实现脱贫,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
人均预期寿命 65.9岁 76.7岁
——据《人民日报》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
【答案】(1)特点: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之上开展;在苏联帮助下展开;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原因:一五计划的开展;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等。
(2)成就: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总体小康。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3)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一“1953年开始”结合所学可知,1949-1952年是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因此一五计划是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之上开展的;根据材料“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加强国防建设”可概括出在苏联帮助下展开,以重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核心;根据材料“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可概括出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开展;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的援助;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等。
【小问2详解】
成就: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有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实现总体小康。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等。
【小问3详解】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有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
32. 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图片,指出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所选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事件一:土地改革;事件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观点:改革是强国之路。
论述:建国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走上富裕之路。
综上所述,改革可以冲破发展的束缚,促进经济发展,是强国之路。
其他参考观点:加强法制建设是国家健康发展的保障。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图一是土地改革;图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图三是刘少奇追悼大会;图四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土地上的改革,两次改革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可以选取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个事件,确立观点为:改革是强国之路。进行论述的时候说清楚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体现改革是强国之路的,也就是阐述清楚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来的意义,如建国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摧毁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走上富裕之路。最后结论进行升华,改革可以冲破发展的束缚,促进经济发展,是强国之路。福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
一、选择题(56分)
1. 文史学者宋云彬先生的日记中记载“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他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
A. 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中共七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 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 )
A. 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 实行土地改革
C. 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 采用公元纪年
3. 下列图片资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大历史事件的相关资料,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朝鲜战场
烈火中的邱少云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字现场
A. 洗刷民族耻辱 B. 实现经济腾飞
C 推动国家解放 D. 巩固新生政权
4.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魏巍)“他们”指的是( )
A. 红军 B. 八路军 C. 中国人民志愿军 D. 人民解放军
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④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①④③ D. ④②①③
6. 1956年天津市盛锡福帽厂公私合营后挂上新招牌时,工人们聚集在门前互相祝贺。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人民在庆祝( )
A. 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恢复 B.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指标超额完成
C. 出现农业、手工业合作化运动高潮 D. 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
7. 《人民日报》社论称:“这次会议代表我国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它所要通过的宪法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宪法……这就是这次会议的最伟大的历史意义。”该会议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三大
8. 北京同仁堂创办于1669年,是中国中药名牌老店。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同仁堂在生产、销售、开发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国家对同仁堂的改造形式是
A. 强制没收
B. 互助合作
C. 自主经营
D. 公私合营
9.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涌现出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王进喜,解放军的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他们的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D. 坚持科学,崇尚民主
10. 从1956年到1966年,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是( )
①建成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②原子弹和导弹研制成功
③初步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④
11. 《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提到:“文化大革命”期间,有5年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3年负增长:1967年增长-5.7%,1968年增长-4.1%,1976年增长-1.6%,据此说明“文化大革命”期间
A. 我国经济建设无任何成就
B. 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
C. 我国经济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D. 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12. 1978年我国思想理论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大讨论的实质是( )
A. 系统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B. “两个凡是”的延续
C. 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
D. 改革开放政策确立
13. 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直接证据的是
A. 十八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 电影《18个手印》
C. 村民口述 D. 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1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不包括( )
A.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B. 以现代化建设为工作重心
C. 实行改革开放、拨乱反正
D. 通过《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5.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当时对农村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
A. 土地改革后吃大锅饭
B.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土地私有制
C. 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16. 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有( )
①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提出了发展经济的中心任务
③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④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7. 读下表,你认为表中数据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收入
1976年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79年 132 300斤 800斤 200元
A. 土地改革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科学技术的进步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初二某班同学整理的笔记内容为: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同学的笔记主题应为
A. 向社会主义过渡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改革开放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 1979年,面对企业产销脱节的困境,四川宁江机床厂通过《人民日报》向全国发出了一条“我们这里有机床卖”的广告,该厂积压的机床迅速成为畅销产品。这一事件说明了
A. 企业在逐步探索经营自主权
B. 质量是国有企业发展的根基
C. 宣传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D. 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20. 下面为“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其不能说明( )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 人们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 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21. 下列历史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
①新中国建立和巩固时期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③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①③④②
22. 1978年邓小平呼吁“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下列能印证这一思想的是( )
A. 国有企业实行改革 B. 实行分田包产到户
C.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D. 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23. 2019年,深圳外贸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0.18亿美元跃升至4315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比1985年增长31.6倍。这表明我国
A.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性胜利 B. 建立经济特区政策的正确性
C. 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亚洲第一 D. 深圳跃升为南方最大的都市
24. 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设立经济特区
25. 改革开放以来,归国华侨钱先生积极响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策,回国投资兴办企业,其投资办企业最早应该在以下哪个城市?( )
A. 上海 B. 重庆 C. 厦门 D. 海南岛
26. “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明确提出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是( )
A. 中共十一大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27. 新加坡《联合早报》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的标志性事件是
A. 经济特区的建立 B.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市场经济的确立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8.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 “四个全面”战略 B. “实现共产主义”
C. “两个一百年” D. “三步走”战略
二、简答题(44分)
2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解放日报》曾发表社论称,这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统治的历史时代已经结束中国人民已由过去被压迫被剥削的奴役地位,一跃成为现在管理国家政权的主人翁。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中所讲的“伟大事件”。
(2)上述材料中说这一事件“是中国几千年来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你同意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底,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化的决议》。1956年6月底,全国人大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农业生产合作社按照社会主义原则,把社员私有的主要生产资料转为合作社集体所有,组织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到1956年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本形成。
材料二:1980年4月,邓小平明确同意姚依林从减轻国家负担的角度支持落后地区农民包产到户、发展生产。到1987年,全国有1.8亿农户实行了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8%。对这一过程,邓小平回忆说:“搞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开始的时候只有三分之一的省干起来,第二年超过三分之二,第三年才差不多全部跟上,这是就全国范围讲的。”
——以上材料摘编自《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中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意义》等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农村土地所有制的重要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根本变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和实行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的启示。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成就表(部分)
项目时间 1978年 2017年
GDP(国内生产总值) 1495亿美元 12.3万亿美元
进出口总额 206亿美元 4.11万亿美元
铁路营业总里程 100(指数) 245(指数)
城乡贫困人口 7亿多 基本实现脱贫,从解决温饱到实现总体小康
人均预期寿命 65.9岁 76.7岁
——据《人民日报》整理
(1)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对于中国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经验。
32. 阅读材料,按要求答题。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图片,指出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所选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的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