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模拟试题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口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下列哪处遗址能支撑这一说法(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元谋人 D. 二里头遗址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周口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A项正确;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排除B项;元谋人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排除C项;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遗址,位于河南偃师西南二里头村,排除D项。故选A项。
2. 《汉书·食货志》记载“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材料反映汉初统治者( )
A. 注重以农为本 B. 提倡节俭治国
C. 废除严刑峻法 D. 减免徭役赋税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汉初统治者注重以农为本,皇帝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夫农,天下之本也”,未提及提倡节俭治国内容,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夫农,天下之本也”,而没有体现减免徭役赋税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3. 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扎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王朝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段话描述了黄巾起义的( )
A. 背景和过程 B. 原因和影响 C. 背景和影响 D. 过程和影响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的“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扎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王朝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可知描述的是黄巾起义的过程。分析题干的“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可知描述的是黄巾起义的影响。故D符合题意;黄巾起义的背景和原因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4. 归类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根据下表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 加强对外交往 B. 推动文化发展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巩固局部统一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三国时期的局部统一,客观上都促进了各地的发展,比较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各国统治者又都重视发展生产,为全国的再次统一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交往”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文化发展,排除B项;只有“蜀汉”“改善民族关系”能体现促进民族交融,排除C项。故选D项。
5. 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加活跃,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经济重心的转移
C. 市舶司的设置 D. 北方战乱,南方稳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时期相比汉唐,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活跃,其主要政治方面的原因是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D项正确;重文轻武政策强调重视文官,轻视武将,与材料所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得到发展是材料所述现象的经济方面的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B项;宋朝时期海上交通发达,政府鼓励发展海外贸易,宋朝还专门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这是海上丝绸之路活跃的主要经济方面原因,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C项。故选D项。
6. 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 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B. 极大地增强地方独立性
C. 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D. 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止地方出现割据现象,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元朝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C项正确;元代此举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没有于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排除A项;元代以“犬牙相入”的原则划分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没有增强地方独立性,排除B项;材料信息纸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没有显示地方财政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7. 2024年2月23日在元宵佳节来临前夕,东部战区发布重磅海报《回家》画面上一只大手拉住一只小手,小手上佩戴着“台湾”图案的手链,大手的手腕上则是醒目的五星红旗,引发全网关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 )
A. 安西都护府 B.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台湾府 D. 伊犁将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684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C项正确;安西都护府是唐朝设立的管辖西域地区的最高军政机构,排除A项;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是元代设立的管辖西藏的机构,排除B项;伊犁将军是清朝设立的管辖新疆的机构,排除D项。故选C项。
8. 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该政策指的是(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时,由于与西班牙争夺殖民地,美国没有参与,为此1899提出“门户开放”政策,A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中国提出的,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签订的《虎门条约》中英国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排除C项;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择A项。
9.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红军面临分裂溃散甚至变色的危急关头,带领红军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定了型。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初步实现了理论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源于这次会议确立了哪一原则( )
A. 政治建党,思想建军 B.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C.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红军面临分裂溃散甚至变色的危急关头,带领红军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定了型。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初步实现了理论化、制度化、规范化”可知,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初步实现了理论化、制度化、规范化,在红军面临分裂溃散甚至变色的危急关头,带领红军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定了型,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而不是“政治建党,思想建军”,排除A项;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是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排除C项;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人民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0. 1944年3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前,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这体现了( )
A.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C. 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 D. 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并结合所学可知,豫湘桂战役打响前,敌后战场抗击了64.5%的日军,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A项正确;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但题干未涉及,排除B项;题干只能体现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情况,没有体现出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排除C项;题干材料说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战的情况,没有涉及到国民党抗战情况,因此没有体现出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排除D项。故选A项。
11. 黄炎培说:在东半球大陆上,建造一所新的大厦。这座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里“新的大厦”指的是
A. 全国人大召开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在东半球大陆上,建造一所新的大厦。这座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可知这里“新的大厦”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选项D符合题意;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A排除;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B排除;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C排除。故选D。
12. 2014年10月是历史上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开始80周年,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经历这一历史事件,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历史事件的“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可知是红军长征,D项正确;八一南昌起义,又称南昌起义或者八一起义,指在1927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秋收起义是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和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原宁冈县龙市镇)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进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乐松生的这一举动( )
A. 限制了企业自主发展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同仁堂是首批实行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作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公私合营,这一现象符合当时进行的三大改造,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B项正确;据题意可知,同仁堂是首批实行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在当时符合国家政策要求,有利于企业发展,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C项;同仁堂是首批实行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作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进行公私合营,与农业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 2024年是临沂市建市30周年。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6105亿元,是1994年的26.1倍,省内排名跃升至第5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规模进入全国Ⅰ型大城市标准。革命老区的这一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B. 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
C.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扶持农村和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策、经济等的扶助,因此,革命老区的跨越发展主要得益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A项正确;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表述片面,排除B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表述片面,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属于跨越发展的原因,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是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行,排除D项。故选A项。
15.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指出,中法双方要相互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说明中国坚持(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方针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法双方要相互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可知,这体现的是和平与共同发展,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项正确;“一国两制”方针是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排除B项;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体现不出“求同存异”方针,求同存异强调找出共同,保留不同,排除C项;四项基本原则是对内而不是对外,排除D项。故选A项。
16. 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颁布,排除A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颁布,排除C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颁布于1954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7.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一国两制”的实施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12月20日,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指导下,澳门回归祖国,并持续稳定繁荣发展,这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正确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澳门回归的相关知识,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导下,澳门回归祖国,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
18. 下图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亲密握手图片,周总理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啊!”表明了( )
A. 中美关系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美国彻底放弃对台湾的支持
D.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A项正确;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B项;美国并没有彻底放弃对台湾的支持,排除C项;尼克松访华并没有体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
19. 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将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 )。
A. 屋大维 B. 克洛维 C. 凯撒 D. 查理曼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不久,凯撒被谋杀,内战又起,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公元前27年,屋大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许多措施解决矛盾,巩固自己的独裁地位,促进了罗马帝国的发展,A项正确;481年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排除B项;凯撒于公元前44年去世,排除C项;查理曼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国王,查理曼帝国建立者,排除D项。故选A项。
20. 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1. 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B.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C.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北美人民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是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是对历史事实“法国大革命”进行评价,属于历史结论。故选项C符合题意;“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北美人民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属于历史事实,故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22. 英国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逐渐把“王权”关进笼子里,这里的“笼子”指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法案》 C. 《独立宣言》 D. 《大宪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逐渐把‘王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及所学可知,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形成君主立宪制,A项正确;《人权法案》是美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立宣言》中揭示的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排除B项;1776年,美国大陆会议通过了由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排除C项;《大宪章》在公元1215年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23. 1929年后的美国,曾流行着一首歌曲:“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 兴建基础设施 B. 乞讨成为时尚
C. 出现经济危机 D. 社会道德沦丧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1929年”“能给我一美元吗”“美国”反映了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美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就业工人的工资大幅度下降,人民失业,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因此出现题干中现象,C项正确;兴建基础设施并不是材料中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乞讨成为时尚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美国社会道德沦丧,排除D项。故选C项。
24. 下列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③雅尔塔会议召开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在1933年;②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在1945年9月2日;③雅尔塔会议召开在1945年2月;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1942年。先后顺序为①④③②,D项正确;ABC项顺序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
25. 北京时间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悍然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这次事件表明( )
A. 加快两极化趋势发展 B.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复杂
C. 是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 D. 促使“一超多强”的格局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第一次打出“人权高于主权”的幌子,侵略一个主权国家,出现了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事件。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B项正确;两极格局1991年伴随着苏联解体已经结束,排除A项;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发动的,排除C项;科索沃战争与一超多强格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材料一中“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七年级下册历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请再举一例同一时期为中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材料三 15世纪初,船队先后七次“出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七年级下册历史》
(3)材料三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显示了我国的哪些技术领先世界?
(4)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出哪些正确的历史认识?
【答案】(1)名称:“丝绸之路”。
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人物:鉴真;
史实:玄奘西行。 (3)事件:郑和下西洋;
技术:造船技术、航海技术。
(4)认识:对外交流促进社会的进步;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称作:根据材料“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丝绸之路极大地促进了商品大流通,率先实现了东西方商贸互通和经济往来,因此材料中“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被称作“丝绸之路”;
意义:根据材料“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陆上商贸通道,该条道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小问2详解】
人物:根据材料“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高僧鉴真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因此题干所述人物是鉴真。
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外交流作出了贡献,如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佛教思想对中国的传播。
【小问3详解】
事件:根据材料“15世纪初,船队先后七次‘出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在明代永乐、宣德年间进行下西洋的远洋活动,途中拜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中国与远洋沿线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因此题干所述历史事件是郑和下西洋。
技术:根据材料“船队先后七次‘出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可知,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体现了我国古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先进。
【小问4详解】
历史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加强了古代中国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唐朝时期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加强了唐朝与外国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也促进了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与繁荣,说明对外交流促进社会的进步;在古代中国,涌现出了众多对中外文化发展作出贡献的杰出人物,如玄奘、鉴真等,说明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阅读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49年 开国大典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4年 “一国两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哪次会议?本次议会做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爱国、民主、科学、进步(两例即可)意义: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2)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策:改革开放
(3)观点一:改革强国之路。
相关事件: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经济体制改革论述:①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1984年,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从而经济出现崭新的局面。
综上所述:改革能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观点二: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事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一国两制
论述: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1984年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要重视制度创新。(只要观点正确、论述合理、结构完整即可得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内涵:根据材料“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学生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爱国革命运动,具有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等内涵。
历史意义:根据材料“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小问2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就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点。
决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注意史论结合。
如选: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经济体制改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件历史事件都与改革有关,观点为:改革是强国之路;接着用具体史实加作用进行阐述,论述:①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1984年,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从而经济出现崭新的局面;最后根据论述的内容,结合观点进行小结,综上所述:改革能够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如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制度、一国两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件历史事件都与制度创新有关,观点为:制度创新推动社会发展;接着用具体史实加作用进行阐述,论述:①1954年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②1984年颁布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③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方向;最后根据论述的内容,结合观点进行小结,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要重视制度创新。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打破人类彼此隔绝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哪些联合措施,试举一例?
材料三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制衡国,但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战争虽然使英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其实力地位却大大降低了,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依附美国。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抑制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此外,他还希望推进世界革命,使更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史下卷》
(3)二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什么样的格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还有哪些新变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4)结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人类从彼此隔绝到开始直接交往(或把世界联在一起,打破彼此隔绝的局面)。
(2)原因: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遭到了日本的突然进攻)。
举措: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雅尔塔会议。
(3)格局:两极格局;变化: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崛起。(举一例即可)
努力: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举一例即可)
(4)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原有相对封闭、隔绝的局面,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因此材料所述1500年左右发生的打破人类彼此隔绝的历史事件是新航路的开辟;
理解:根据材料“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之间原有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人类从彼此隔绝到开始直接交往。
【小问2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可得出这一天美国受到日本的进攻,即日本偷袭珍珠港。
措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合,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发表的宣言,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正式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召开雅尔塔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问题、波兰问题、远东问题、联合国问题。
【小问3详解】
格局:根据材料“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抑制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与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即两极格局。
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并且对战争进行反思,加强了欧洲各国之间的联合,逐渐在国际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战后,随着日本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也逐渐崛起,促进了国际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等。
努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做出了很多努力,如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逐渐成为国际社会中各国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团结。
【小问4详解】
认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的事实说明,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倍感珍惜,同时也说明了人类加强团结和合作以共同应对灾难的重要性;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是我们认识到,发展经济,增强国力是我们的首要目标,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为把我国变成一个文明富强的国家而奋斗。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模拟试题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周口店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骨山北部,是世界上材料最丰富、最系统、最有价值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遗址。下列哪处遗址能支撑这一说法( )
A. 北京人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元谋人 D. 二里头遗址
2. 《汉书·食货志》记载“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cheng)(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材料反映汉初统治者( )
A. 注重以农为本 B. 提倡节俭治国
C. 废除严刑峻法 D. 减免徭役赋税
3. 公元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头扎黄巾,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王朝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黄巾起义严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这段话描述了黄巾起义的( )
A. 背景和过程 B. 原因和影响 C. 背景和影响 D. 过程和影响
4. 归类整理表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根据下表分析,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曹魏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 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
蜀汉 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
A. 加强对外交往 B. 推动文化发展 C. 促进民族交融 D. 巩固局部统一
5. 汉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更加活跃,海陆形成了多条航线。出现这一变化的政治原因是( )
A. 重文轻武政策 B. 经济重心的转移
C. 市舶司的设置 D. 北方战乱,南方稳定
6. 下图是汉、元两代汉中地区的行政区域图。汉代主要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元代主要以“犬牙相入”的原则来划分行省。元代此举目的在于( )
A. 削弱地方社会治理水平 B. 极大地增强地方独立性
C. 加强对地方政治军事控制 D. 减轻地方财政经济的负担
7. 2024年2月23日在元宵佳节来临前夕,东部战区发布重磅海报《回家》画面上一只大手拉住一只小手,小手上佩戴着“台湾”图案的手链,大手的手腕上则是醒目的五星红旗,引发全网关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684年,清政府为巩固东南海防设置了隶属于福建省的( )
A. 安西都护府 B. 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C. 台湾府 D. 伊犁将军
8. 该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一改追随英国侵略中国的作法,提出独立的对华政策。这是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规定的“利益均沾”原则,在帝国主义时代的新发展。美国企图通过它迅速增长的经济力量,进行畅通无阻的渗透和扩张,绕过其他国家的军事优势,最终达到独占中国的目的。该政策指的是(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片面最惠国待遇 D.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9. 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红军面临分裂溃散甚至变色的危急关头,带领红军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建军方向,为无产阶级革命军队定了型。古田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使党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初步实现了理论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源于这次会议确立了哪一原则( )
A. 政治建党,思想建军 B.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C.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 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0. 1944年3月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前,敌后战场抗击日军56万人的64.5%,正面战场抗击35.5%。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134万中的110万,即82%。这体现了( )
A.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C. 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主力 D. 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
11. 黄炎培说:在东半球大陆上,建造一所新的大厦。这座大厦是钢骨水泥的许多柱子撑起来的。这些柱子是什么?第一是中国共产党,还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其他爱国分子,这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些单位就是一根一根柱子。这钢骨水泥是什么?就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里“新的大厦”指的是
A. 全国人大召开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中华民国成立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2. 2014年10月是历史上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开始80周年,老战士黄镇用画笔记录了他经历这一历史事件,作品中描绘了汹涌的大渡河、白茫茫的雪山和荒芜的草地等。他的这段历史事件的“难忘经历”是指参加了(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13. 1954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进行,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乐松生的这一举动( )
A. 限制了企业自主发展 B. 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 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 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4. 2024年是临沂市建市30周年。30年来,地区生产总值在2023年达到6105亿元,是1994年的26.1倍,省内排名跃升至第5位,进入全国地级市前20强,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城市规模进入全国Ⅰ型大城市标准。革命老区的这一跨越主要得益于( )
A. 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 B. 结合新时代条件弘扬沂蒙精神
C.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会谈。习近平强调指出,中法双方要相互尊重对方主权和领土完整,坚持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这说明中国坚持(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一国两制”方针
C. “求同存异”方针 D. 四项基本原则
16. 1984年正式颁布实施,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法律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17. 2019年是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澳门回归主要得益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B. 经济特区的设立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 “一国两制”的实施
18. 下图是周恩来总理和美国总统尼克松亲密握手图片,周总理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二十五年没有交往啊!”表明了( )
A. 中美关系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美国彻底放弃对台湾的支持
D.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 公元前27年,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将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的是( )。
A. 屋大维 B. 克洛维 C. 凯撒 D. 查理曼
20. 他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对帝国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把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了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十二铜表法》
C. 《查士丁尼法典》
D. 《权利法案》
21. 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是初中历史学习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 1649年英国宣布为共和国
B. 拿破仑主持制定了《拿破仑法典》
C. 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
D. 北美人民在第二届大陆会议上决定组建大陆军
22. 英国通过1640年革命和其后的“光荣革命”逐渐把“王权”关进笼子里,这里的“笼子”指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法案》 C. 《独立宣言》 D. 《大宪章》
23. 1929年后的美国,曾流行着一首歌曲:“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美元吗?”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
A. 兴建基础设施 B. 乞讨成为时尚
C. 出现经济危机 D. 社会道德沦丧
24. 下列发生的重大事件,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③雅尔塔会议召开④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④② D. ①④③②
25. 北京时间 1999年5月8日,以美国为首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部队,悍然轰炸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新华通讯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当场牺牲,数十人受伤,大使馆建筑严重损毁。这次事件表明( )
A. 加快两极化趋势发展 B.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复杂
C. 是经联合国授权发动的 D. 促使“一超多强”的格局形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3道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中西往来密切。
中国输出西方的物品和技术 西方输入中国的物品和文化
①大量的丝织品和漆器 ②凿井、冶铁等技术 ①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等农作物 ②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 ③罗马的杂技、印度的佛教
(1)材料一中“横贯欧亚大陆通道”被称作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七年级下册历史》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请再举一例同一时期为中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材料三 15世纪初,船队先后七次“出海”,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先后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钢器、铁器和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物产,如胡椒、象牙、宝石、香料等……船队所到之处,受到各国的热情接待.……各国也纷纷遣使来华。
——《七年级下册历史》
(3)材料三中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显示了我国的哪些技术领先世界?
(4)结合上述材料,我们能得出哪些正确的历史认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五四精神内涵是什么?据材料概括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阅读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49年 开国大典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4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 三大改造完成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 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
1984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1984年 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984年 “一国两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哪次会议?本次议会做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因此,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1500年左右发生的打破人类彼此隔绝的历史事件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这一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和蓄谋的进攻……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摘自罗斯福《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
(2)材料二中,为什么罗斯福说“1941年12月7日”是“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面对法西斯国家的疯狂侵略,反法西斯国家采取了哪些联合措施,试举一例?
材料三 战争结束时,美国的实力在大国中是首屈一指的。长期以来,英国一直是国际关系中的制衡国,但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其主力是美国而不是英国,战争虽然使英国获得了战胜国的桂冠,但其实力地位却大大降低了,英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开始依附美国。对于战后世界的安排,苏联希望在长时期内保持国际和平,以便抑制战争给苏联带来的严重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此外,他还希望推进世界革命,使更多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世界史下卷》
(3)二战结束后,世界呈现什么样的格局?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还有哪些新变化?为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做出了哪些努力?
(4)结合上述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