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oooooooooooooo
) (
OOOOOOOOOOO000C
CCCCCCOOOOOOOO
) (
O
) (
O
) (
御
) (
O
)
气 B(部编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调研试题(卷)
学 校
(
都
)帮
姓 名
班 级
试 场
O
考 号
H
O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一 二 总 分
得 分
(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
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运河之上,贩运物品的商船,穿梭往来, 一派繁荣景象。运河所经之州,如汴州等,都成为
繁盛一时的都会,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的地方。在运河沿岸一些新兴城市中产生了柜坊、飞
钱等早期汇兑的新方式。”这些现象反映了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 )
A.实现了南北方统一 B. 推动了隋朝的对外贸易
C. 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D. 促进了沿岸经济的发展
2.科举制的创立,打破了世家大族对人才选拔的垄断,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科举制正
式确立的标志是 ( )
A.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B. 隋文帝通过考试选拔人才
C.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D.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3.隋炀帝穷奢极欲,以致“天下死于役而家伤于财”;滥用民力,导致“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人民为了不被冻饿而死,被迫相聚起义。据此可知,当时 ( )
A.外戚专权,政治腐败 B.暴政实行,社会动荡
C.财政危机,皇权势微 D.国家分裂,矛盾尖锐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 B-部编版-1(共6页)
4.唐太宗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怯,兼而用之。
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 ( )
A. 虚心纳谏 B. 重视吏治 C. 知人善任 D.励精图治
5.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
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这反映出唐朝 ( )
A. 边疆治理加强 B. 商品经济发达 C. 社会风气开放 D. 中外交流频繁
6.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爱情、怀古、
山水、田园、边塞等。这主要说明唐诗的特点是 ( )
A. 受限颇多 B. 题材丰富 C.通俗易懂 D.影响深远
7.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其中吴道子的画落笔雄劲,风格奔放。他的代表作是( )
A.《步辇图》 B.《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C.《送子天王图》
D.《韩熙载夜宴图》
8.宋朝蔡襄说过:“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
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材料表明宋朝 ( )
A. 等级森严 B. 都市繁华 C.重农抑商 D. 重文轻武
9. 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户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
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并进行训练。这一措施 ( )
A. 增强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 消除了农民起义的根源
C.扩大了禁军的兵员数量 D. 减轻了农户的赋役负担
10.1141年,宋高宗遣使与北方某民族政权订立盟书,约定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 线,此后南宋每年供奉岁币,并“谨守臣节”。材料中的“北方某民族政权”是 ( )
A. 辽 B. 西夏 C. 北宋 D. 金
11.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与成吉思汗
及其子孙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建立蒙古政权
②定都大都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 B-部编版-2(共6页)
(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共
3
小题,总计
36
分
)
)③改国号为大元 ④灭亡南宋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①②③
12. 元朝在全国各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
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
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 )
A.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B.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C.地方没有任何权力 D. 中央权力不断扩大
得分 评卷人
13.(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唐太宗像
图B 唐朝前期形势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
材料二:北宋椎场贸易货物在“澶渊之盟”前,从宋输出的有香药、犀角、象牙及茶, ……“澶渊 之盟”后,“凡官鬻(卖)物如旧,而增缯帛(丝绸)、漆器、粳糯”等。 ……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 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铜、锡输入辽以后,大大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广泛开发,加速了生产工具
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1)材料一 图A唐太宗实行 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1分)唐朝在图 B① 处设置 ,该机构和北庭都护府,共同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分)641年,
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
的书籍;(1分)元朝时候,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1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 B-部编版-3(共6页)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宋榷场贸易的主要影响。(2分)指出北宋时期民族
关系的特点。(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宋、元民族关系的发展历程中,谈谈对当今发展民族
关系的启示。(2分)
1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安城有上百万人口,需要大量商品供应,因而商业兴隆。当 时的商品交易集中在东、西两市,店铺栉比,货物积聚。唐政府设 “市令”等官吏对市内交易严格管理,商业活动一般限制在市内 进行 .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了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 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
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两宋之际,北方战乱的影响与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我国历史上继西晋、唐
中期以后第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在中国历代的人口分布上,北宋末年首次出现南北均衡。此后,
南方的人口优势逐步确立,南方经济明显领先,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远离了北方,南盛北衰的局面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B-部编版-4(共6页)
完全确立。
摘编自章开沅主编《中国经济史》等
(1)指出材料一图中耕作工具的名称。(2分)根据材料一文字,概括唐代长安城商业活动的
特点。(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新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北宋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宋时期中国人口格局的变化,(2分)并简述其影响。
(2分)
1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85%以上,其中又主 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
权矛盾逐渐加深。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安史之乱》
材料二:武人出身的赵匡胤,经历了五代十国的动乱,深谙军事权力之重要性,但他不是靠暴力
打压武人,而是巧妙地运用制度建设来遏制地方专权。首先,温情地解除了统兵大将的兵权,之后
部署军队以“京师屯十万,足以制外变;外郡屯十万,足以制内患”,又用“更戍法”将兵将分离。解
决完武人乱政隐患后,他基本上是完全重用文官。在地方派文臣出任知州、知府、知县,另设各级通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 B-部编版-5(共6页)
判,而且人为地将各级政府的财政、司法、军事、行政权力分散,又将官、职与差遣分离,“官无定员,
无专职”。
摘编自虞云国《细说宋朝》
材料三:为管理广袤的疆土,元朝设立多个行省……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 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元朝 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相反主要起到了代表中央控制地方局势、征
敛财富的作用。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安史之乱”的爆发原因。(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安史之乱的影响。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2分)概括北宋初期
强化中央集权的特点。(4分)
(3)元朝于哪一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行省制
度的积极作用。(2分)
七年级历史期中调研试题 B-部编版-6(共6页)
O
O
进
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