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崇左市宁明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他在位期间在经济和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这里的“他”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隋炀帝
2.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该运河的开通( )
A.推动了隋朝统一的完成 B.进一步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C.大大巩固了中央集权制 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3.如下为“隋炀帝统治时期使用民力的统计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 )
名称 营建东都 开凿运河 修筑长城 远征辽东 巡游江南
数量(万人) 每月200 380 20 300 40
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C.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D.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4.她治宏“贞观”政启“开元”,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开创作出了贡献。下列与“她”相关的统治措施是( )
A.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B.订立官制、减轻刑罚
C.发展科举、创立殿试 D.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5.下图是唐朝时期造型精美、色彩绚丽、闻名中外的著名陶器,该“陶器”是( )
A.青瓷 B.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6.唐朝的著名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这位诗人被誉为( )
A.诗圣 B.诗仙 C.画圣 D.医圣
7.唐朝时期,绘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下图的绘画作品,落笔雄劲,风格奔放,它的作者是( )
唐代 《送子天王图》(局部)
A.吴道子 B.阎立本 C.欧阳询 D.颜真卿
8.史书记载,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该记载表明唐都长安( )
A.文化事业发展 B.商业经济繁荣 C.娱乐活动丰富 D.建筑规模宏伟
9.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材料涉及的事件是( )
A.楚汉之争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安史之乱
10.唐朝后期,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该起义( )
A.彻底地平定了安史之乱 B.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C.直接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D.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11.北宋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宋太祖为“制其钱谷”在地方设置( )
A.知州 B.转运使 C.通判 D.枢密使
12.“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出现这些现象是因为宋朝实行(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文化专制政策 D.开放对外政策
13.王安石说:“先王以农为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为此,王安石变法中提出的措施是( )
A.保甲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募役法
14.澶渊之盟是北宋和辽在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后,于1005年缔结的盟约。该盟约( )
A.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 B.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
C.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 D.促进了汉族与党项族的友好往来
15.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习小组进行历史探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建立”“宋夏和战”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C.民族政权的并立 D.中外政治的交流
16.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下列曾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A.辽 B.西夏 C.金 D.北宋
17.电影《满江红》是以岳飞抗金为背景,围绕秦桧前往边境与金会谈展开,这部电影荣获“2023年最高票房亚洲电影奖”,该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人们纪念岳飞的热潮,因为岳飞抗金( )
A.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 B.平定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C.打击了宋朝的腐朽统治 D.促成与辽的“澶渊之盟”
18.南宋时的《陶记》是我国第一部有关陶瓷的专著,其中记载的一种瓷器“洁白不疵,故鬻于他所,皆有‘饶玉’之称”。这种瓷器产自( )
A.河北的定窑 B.河南的汝窑 C.浙江的哥窑 D.江西景德镇
19.结束了蒙古草原“没有逃避的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一局面的历史人物的突出贡献是( )
A.建立蒙古政权 B.率军灭南宋 C.建立元朝 D.实现全国统一
20.比较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B.都建立起空前辽阔疆域的王朝
C.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二、综合题
21.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推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不仅在规模上远超过前朝,而且为政府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益。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
——杭侃《两宋:在繁华中沉没》
材料三: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时期……许多中原人民流入江南。在以“靖康之变”为转折点的南宋时期,北方人纷纷迁往南方,使南方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太湖流域的农业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如何理解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的工具名称。这三幅图都是_____。(①交通运输工具;②农业生产工具。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空白处)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宋朝为“推广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哪一机构?
(3)根据材料三,“南方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国古代的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最后到什么时期完成?
(4)综上所述材料,概括推进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22.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族交融】
材料一: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唐朝是民族交融的又一次高峰,而这首先表现为民族血缘的交融……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成为平常事。
——摘编自郑师渠《中华民族精神研究》
材料二:元朝大一统的政治形势,极大地促进了边疆地区各族人民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和发展。而民族交融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改变了宋、辽、西夏、金对峙时期各少数民族偏守一隅的状况,过去视为边陲绝域的地区与中原地区成为同呼吸共命运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
【传播互鉴】
材料三: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一年1300多卷,精练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鉴真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过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思想认识】
材料四:在悠远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以独树一帜的创新创造、一脉相承的坚持坚守,树立起一座座文明高峰。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3年12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首届“良渚论坛”致贺信
(1)根据材料一,唐朝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联系所学的知识,请列举一个“唐朝皇室与少数民族联姻”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归纳元朝“民族交融”所产生的重要意义。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哪一个新的民族?
(3)材料三反映唐朝外交的哪两个历史事件?它们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人类世界的不同文明?
三、论述题
23.中国自古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历代王朝积极探索治国方略。下面以“中国古代统治者治国理政”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史料解读——体会制度创新】
材料一: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摘编自《深圳特区报》
任务二【列表比较——共享治国智慧】
材料二:唐初统治者治国理政简表(部分)
人物 治国措施 盛世局面
唐太宗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 统治期间出现了“__A_”的局面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 统治前期出现了“_B_”的局面
任务三【机构设立——论证统一巩固】
材料三:元朝部分统治机构的名称: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1)写出材料一中的“制度”名称。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制度“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原因。
(2)分别写出材料二简表内A、B处的盛世名称。比较材料二中唐太宗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概括他们治国措施的共同点。
(3)请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三的史实加以论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当隋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C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的是秦朝,,排除A项;汉武帝巩固了大一统王朝,将汉朝推行鼎盛时期,排除B项;隋炀帝是隋文帝的儿子,由于暴政导致隋朝二世而亡。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D项正确;大运河开凿之前隋文帝时期已经完成了隋朝的统一,排除A项;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所致,材料体现的大运河是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体现了开通大运河的积极影响,排除B项;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促进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没有大大巩固中央集权制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表格可以总结出,隋炀帝征调大批人力从事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修筑长城等工程,屡次发动战争,纵情享乐,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从表中可以看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B项正确;表格材料是隋炀帝统治时期营建重大工程,发动战争,纵情享乐使用民力的统计,与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无关,排除A项;表格材料是隋炀帝统治时期营建重大工程,发动战争,纵情享乐使用民力的统计,表格材料没有提及自然灾害,排除C项;题干材料是隋炀帝统治时期使用民力的统计表,与北方游牧民族入侵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武则天弘扬“贞观”引启“开元”,她发展科举、创立殿试,推动了科举制的发展,C项正确;唐玄宗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排除A项;唐太宗制定法律、减轻刑罚,排除B项;宋太祖重文轻武、分化事权,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其中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是世界工艺的珍品。唐三彩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后来人们习惯地把这类陶器称为“唐三彩”,图中的骆驼载乐俑即是唐三彩中的著名瓷器,反映了唐朝盛世景象,同时体现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发展,C项正确;唐朝的越窑青瓷如冰如玉,与题干所示不符,排除A项;唐朝邢窑白瓷类雪似银,与题干色彩绚丽不符,排除B项;青花瓷是明清时期的瓷器,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题干“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由于杜甫的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执政,他被誉为“诗圣”,A项正确;诗仙是李白,排除B项;画圣是吴道子,排除C项;医圣是张仲景,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是唐代《送子天王图》局部的作者是吴道子,A项正确;阎立本是唐朝时期画家,代表作品《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排除B项;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排除C项;颜真卿是唐代名臣、书法家,作品有《颜勤礼碑》等,排除D项。故选A项。
8.B
【详解】根据材料“唐都长安的崇仁坊多修造乐器的商店;延寿坊有出售金银珠宝的店;胜业坊有‘以小车推蒸饼卖之’;永昌坊有茶肆;新昌坊有客舍”等信息可知,唐朝长安城由卖乐器的商店、出售金银珠宝的商店,也有茶肆、客舍等,说明长安城商业经济较为繁荣,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长安城商业经济的发展情况,没有涉及思想文化方面的史实,排除A项;材料所述“商店”、“出售”、“卖之”的词语体现了唐朝长安城商业的发展,而不是娱乐活动,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唐朝长安城由卖乐器的商店、出售金银珠宝的商店,也有茶肆、客舍等,说明长安城商业经济较为繁荣,而不是建筑规模宏伟,排除D项。故选B项。
9.D
【详解】根据题干“唐朝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55年,唐玄宗后期,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D项正确;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刘邦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中国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B项;八王之乱是发生于中国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唐朝后期,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一击,加速了唐朝灭亡,D项正确;黄巢起义是一场农民起义,安史之乱是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两个事件无直接联系,排除A项;北宋的建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排除B项;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根据题干中“制其钱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因此,通过转运使控制了地方的财权,B项正确;在地方上,派文臣担任知州,知州是管理地方行政事务,排除A项;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是政治方面的措施,排除C项;枢密使是中央分化宰相权力设置的官职,排除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现重文轻武的政策,即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因此题干描述体现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B项正确;汉朝初年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是文化方面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对外关系上的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3.A
【详解】由题干材料“先王以农为兵,今欲公私财用不匮,为宗社长久计,当罢募兵,用民兵。”并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强兵方面,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实行保甲法,希望借以逐渐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A项正确;方田均税法是核实土地,按土地的多少、好坏平均征税,排除B项;农田水利法是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排除C项;募役法是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排除D项。故选A项。
14.C
【详解】根据题干“澶渊之盟”和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C项正确;澶渊之盟签订后宋给辽岁币,所以没有“使辽国面临严重的财政危机”,排除A项;澶渊之盟的签订并没有完全消除了宋辽之间的民族隔阂,排除B项;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签订,辽是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5.C
【详解】根据题干关键词“契丹的兴起”、“西夏建立”、“宋夏和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契丹阿保机统一各部,建立契丹国(辽),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历史上称为西夏。1044年,北宋与西夏达成和议,北宋与辽、西夏并立。这些史实都体现了多民族政权的并立,C项正确;早期国家的产生是夏商周时期,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唐朝是统一的政权,与题干中不同民族建立不同政权不符,排除B项;中外政治交流体现的是外交方面,题干所示为国内的不同民族建立的政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被杀害后,宋金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因此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C项正确;辽与北宋并立,排除A项;西夏与南宋并立,而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排除B项;北宋灭亡后,赵构建立南宋,排除D项。故选C项。
17.A
【详解】根据题干“电影的热度再次引发了纪念岳飞的热潮”和所学知识可知,宋金战争中,岳飞抗金,维护了人民利益,他受到人民爱戴,A项正确;戚继光是平定东南沿海的倭患的民族英雄,排除B项;方腊起义沉重打击了宋王朝的腐朽统治,岳飞抗金是为了维护南宋统治,排除C项;1005年签订“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岳飞还没出生,不可能参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8.D
【详解】根据题干“景德镇陶……皆有‘饶玉’之称”和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瓷器产自江西景德镇,D项正确;河北的定窑、河南的汝窑和浙江的哥窑都是五大名窑之一,但它们的特点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9.A
【详解】依据“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A项正确;率军灭南宋是忽必烈时期,排除B项;建立元朝的人是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排除C项;元朝1279年消灭南宋残部,统一了全国,此时为忽必烈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灭南陈实现了全国统一,元朝1276年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C项正确;隋朝是外戚夺权建立,元朝是少数民族统一全国,排除A项;元朝的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隋朝没有空前辽阔的疆域,排除B项;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21.(1)名称: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都是:②。
(2)机构:市舶司。
(3)变化:经济重心南移。
时间:南宋。
(4)因素: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发展经济政策;商品经济的带动;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详解】(1)名称:根据图一、图二并结合所学唐朝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进行分析可得出,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都是:根据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图三秧马分析可知,都属于农业生产工具,因此填入②。
(2)机构:根据材料二“宋朝因此增设机构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并结合所学市舶司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可得出宋朝时期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了市舶司加以管理。
(3)变化:根据材料三“南方的经济情况都是北方所不能及的,这都说明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可得出,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完成的。
(4)因素:根据材料一涉及的农业生产工具、材料二涉及的海外贸易和材料三涉及的南方地区的经济开放等信息,从生产工具的革新、统治者的对经济的的重视程度、人民的辛勤劳动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统治阶级注意调整发展经济政策;商品经济的带动;北方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2.(1)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历史事件:文成公主入藏(或金城公主入藏)。
(2)意义: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回族。
(3)历史事件: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共同作用: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4)做法: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平等尊重.双向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唐朝的民族政策,有利于唐政权与周边各少数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加速了民族交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历史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是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联姻,后来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入藏,嫁给尺带珠丹。
(2) 意义:根据材料“而民族交融和各族人民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民族交融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族长期杂居相处,相互通婚,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唐朝外交方面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两个历史事件。
共同作用:根据材料“精练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可知,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贡献。
(4)做法:根据材料“中华文明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不断丰富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吸取世界不同文明的精华,极大丰富了世界文明百花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平等尊重.双向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23.(1)名称:科举制度。
原因:这一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
(2)盛世名称:A:贞观之治B:开元盛世;共同点:善于用人;重视经济发展。
(3)【示例】
观点: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或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论述:元朝统一后,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结论:综上所述,元朝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到地方的管辖,因此,元朝对全国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详解】(1)名称:根据材料“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可知材料中的“制度”的名称是科举制。
原因:根据材料“中国建立了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可得出这一制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
(2)名称:A:根据材料“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时期,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等,出现了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治世局面,即“贞观之治”,因此A处应是贞观之治;
B:根据材料“唐玄宗……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发展经济、改革税制等,其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因此B处应是开元盛世。
共同点:根据材料“虚心纳谏、善于用人”“重用贤能、整顿吏治”可得出善于用人;根据材料“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发展经济”可得出重视经济发展。
(3)本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三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三的史实加以论证。材料三主要体现了元朝时期部分统治机构的名称,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北庭都元帅府、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等,解答时选择自己熟悉的角度,如可以选择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角度,结合元朝治理疆域的措施、地方制度等角度分析回答;也可以选择元朝治理国家的效能角度入手,结合所学元朝史实分析回答。要求,史论结合,史实正确,言之有理。示例如下:
观点:元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或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论述:元朝统一后,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元朝还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在西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宜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结论:综上所述,元朝统治者在中央和地方建立了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到地方的管辖,因此,元朝对全国的统一得到了巩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