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
七 年 级 历 史 试 题
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清代赵翼在《甘二史札记》中说:“从古至今,论得天下的容易程度,没有人比得过隋文帝。”下列属于隋文帝贡献的是【 】
A,正式设立进士科
B,开凿隋朝大运河
C.缔造了盛唐气象
D.实现了国家统一
2.为了加强对地方以及边疆少数民族的控制,进一步巩固封建统治政权,特别是加强东都
洛阳和江南地区的联系,控制江南地区,开凿了大运河,材料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开通
的【 】
A.原因
B.过程
C.性质
D.影响
3,史学家郑从金说道:“这种制度不重门第,对于有志于仕途者,均给予应试机会,这为出身贫寒者跨入上层社会,参与政治提供了条件。”他认为该制度【 】
A.保证了官吏廉正
B.促使了选拔公平
C.丰富了考试内容
D.推动了教育发展
4.《旧唐书·李密传》描述隋末社会状况:“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出现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规模农民起义
B.法律十分严苛
C.隋炀帝三次东征
D.隋炀帝的暴政
5.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下列举措体现了
这一观念的是【 】
A.兴建皇家宫殿
C.减免农民租税
B.虚心接受进谏
D.加强军队建设
6.《粤剑编》描述某器具:“每辐用水筒一枚,前仰后储,转轮而上,恰注水糟中,以田之高下为轮之大小,即三四丈以上田,亦能灌之,了不用人力。”材料描述的唐代生产工具主要用于【 】
A.耕地
B,纺线
C.灌溉
D.运输
7.唐朝诗人白居易在眺望长安城后,留下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睡”。这
说明长安城【 】
A.布局严整
B.商业繁荣
C.市坊分离
D.交通发达
8.唐朝时期,马球在宫廷大受追捧,一些妇女也喜好,参与人数规模空前,竞争气氛极其浓烈。这体现出唐朝【 】
A.开明的民族政策
B.开放的社会风气
C.频繁的中外交流
D.多彩的文学艺术
9.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大食派使臣与唐朝通好,先后 40
多次,新罗派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上述现象反映了【 】
A.政治制度创新
B.经济迅速发展
C.文学艺术繁荣
D.中外友好往来
10.理清史实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之一。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
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对外开放、交通发达
D.民族交融、互利互惠
11.诗歌能反映社会现实。唐代诗人王维在《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写到“九天间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施 (liu)”,赞颂了唐朝强盛,杜甫在《垂老别》中描绘了“四郊未宁静,垂老不得安。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的凄惨景象。造成唐朝社会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陈桥兵变
12.诸葛亮把“贤臣和小人”看作国家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亲贤臣,远小人”,则国盛:“亲小人,远贤臣”,则国衰。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期间充分验证了诸葛亮的这个用人理论【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唐肃宗
13.安史之乱期间及其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唐朝由此出现的局面是【 】
A.五代十国
B.农民起义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14.历史史实是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C.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D.唐朝灭亡后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15.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某个特定时期的历史。下图能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三国鼎立时期
B.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五代十国时期
16.著名学者王立群这样描述一位历史人物: “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旒冕;披旒冕,定江山,杯酒之间削兵权。”这位历史人物是【 】
A.杨坚
C.朱温
B.李世民
D.赵匡胤
17.据《宋史·兵卫志》记载,宋初设立的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调动,但不直接统领军队:而统军的将帅却没有调兵权。宋太祖这一做法旨在【 】
A.分割相权
B.控制兵权
C.控制地方
D.守内虚外
18.在宋朝文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不仅中央和地方要职由文臣担任,而且文臣统兵,主持军务,地位高过武将。宋朝文人地位高的原因是【 】
A.文武并重
B.重武轻文
C.重文轻武
D.轻视军队
19,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作家党益民精心打造的力作《石羊里的古夏》,是一部全程演绎西夏历史、解密西夏覆灭的长篇小说。西夏政权的都城是【 】
A.长安
B.东京
C.上京
D.兴庆
20.南宋诗人陆游在《书愤》一诗中写道:“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
的“大散关”曾是【 】
A.北宋与辽的边界
B.南宋与金的边界
C.宋夏和议的地方
D.宋辽交战的战场
21.图片是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
A.耕作技术进步
B.灌溉工具改进
C.农业技术进步
D.国家统一发展
22.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瓷都位于【 】
A.湖南
B.江西
C.河南
D.湖北
23.宋代的“行”是指“同业商人组织”。据《西湖老人繁盛录》记载,南宋临安有 414行,比唐代长安增加了近一倍。“行”的增多表明【 】
A.传统经济结构瓦解
B.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C.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D.政府放松社会控制
24.“千百年来的滥垦滥伐,严重破坏了 (北方)黄土高原的植被……自唐以降,陕北黄
土高原上水、旱、风、雹横行肆虐……而诸业并举、农工商并盛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适度开发得到了优厚的回报。”此段史料可用于研究
A.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B.北方连年战乱的影响
C,南北矛盾割据的状态
D.中华文明起源的地点
25,《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针对这一特点,元统治者在地方设置了【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 50分。
26. (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序号 资料 说明
1 “天下英雄,入吾彀(gou) 中矣 (入毅:被收罗笔络的意思)” -- 唐太宗 左侧文字反映了唐太宗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发出的感慨,他增加了考试科目,使①制度进一步完善。
2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左侧诗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政 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克盈,民众 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②
3 左侧地图反映了贞观初年,③ 西行天竺取经,他跋山涉水,历经磨难,带回大量经书,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4 左侧人物画像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他享有④的美誉。
5
(1)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历史解释”素养的要求。上面是某校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和整理有关唐朝的史料,在①②③④处填写相应内容。(8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学会看历史地图是地理与历史学科综合学习的途径之一。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 A 政权的名称和建立 B 政权的民族名称,并归纳材料一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材料二
“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每年送给辽银 10万两,绢 20 万匹,称为“岁币”。 “澶渊之盟”对北宋并非是完全消极的和议,辽宋维持了百年之久的和平局面,通使不断, 平等相待。沿边开设梳场,进行互市贸易。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潼渊之盟”签订带来的影响。 (6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
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夺财物。
有草皮的地翻转着,全部百姓反了,
不卧自己的被儿里,互相攻打。
《蒙古秘史》对
12
世纪蒙古草原的描述
1
260
年,忽必烈继承汗位
1271
年,改国号为元
1272
年,定都大都,
1276
年,灭南宋,
1279
年,统一全国。
摘选自七下《中国古代史》
)材料一
(1)材料一《蒙古秘史》这一描述反映了蒙古草原上的什么局面 写出结束这一局面
的历史人物。根据材料一,概括忽必烈的贡献。 (8 分)
材料二 元朝对全国的统治,结束了此前 500 年间中国国内五六个民族或区域性的政
权并存、互相割据纷争、战乱频仍的时代,促进了全国范围内的和平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的
历史走向。元朝所管辖地区各有不同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特点,因此在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上
也体现出因地制宜的特点。
--摘白《元朝疆域治理的历史借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元朝“治理模式和统治方式”的特点。(6分)
29. (1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古代史大事记(部分)
朝代 事件(史实)
隋朝 大运河开通
唐朝 贞观之治
鉴真东渡日本
唐蕃会盟
北宋 宋夏合约
占城稻推广
四川地区出现交子
南宋 岳飞抗金
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元朝 回族形成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阅读以上材料,从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10分)
章丘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C A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D D B C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D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26.(14分)
(1) ①科举。②开元盛世。③玄奘。④诗仙。(8分,每点 2分)
(2)说明:左侧绘画反映了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西藏的历史(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
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和大量书籍等。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强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6分,每点 2分)
27.(12分)
(1)A:辽 。(2分) B:女真 。(2分)
特征:民族政权并立。(2分)
(2)影响:辽宋之间保持了(长期)和平局面;(互市贸易)促进了双方经济交流;(宋给
辽的钱物)增加了北宋的负担。(6分,每点 2分)
28.(14分)
(1)局面:部落间互相争战,社会动荡不安。(2分)
人物:铁木真(成吉思汗)。(2 分)
贡献:建立元朝;统一全国。(4分,每点 2分)
(2)特点:因地制宜。(2分)
举例: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台湾);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加强
对西域的管辖;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统辖),掌管西藏事务。(机构2分,地区2分,共4分。任选一个即可)
29.(10 分)
评分标准
等级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和论述
4(8~10分) 明确。有新意或有思想深度 进口自己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事,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6~8分) 明确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事,但不够充分或不够典型
2(3~5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1(0~2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事
观点一: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繁荣开放的时代。(2分)
选择的史事:大运河开通;贞观之治;鉴真东渡日本;唐蕃会盟。(2分)
论述:隋炀帝利用原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唐太宗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唐穆宗时期,唐蕃会盟,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总之,隋唐时期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对待少数民族开明,是繁荣开放的时代(6分)
观点二:两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2分)
选择的史事:占城稻推广;四川地区出现交子;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2分)
论述:北宋时期,我国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南宋时期,主要港口都设立了市舶司,海外贸易发达,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总之,两宋时期,我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经济重心南移。(6分)
观点三:宋元时期民族关系进一步发展……
阅卷说明:凡是涉及到中国人名、地名、专有名词(比如:重大事件、民族名称、机构名等)出现错别字的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