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1.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1年首先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而得名。距今约7000—5000年,分布在陕西、河南、山西等地区,并分为不同的文化类型。下列哪一文化遗址最可能是考古学家研究仰韶文化类型的对象(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2024年3月在北京召开十四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各方代表发表各自建议,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
A.孟子——民贵君轻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庄子——以“法”治国
3.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错误的是( )
A.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
B.汉朝设置西域都护——成为今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C.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为近代印刷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4.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日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卓有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的局面已经结束
5.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
A.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D.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6.在历史学习中应正确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甲午中日战争后,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
B.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等法令
C.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
D.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下图是我国占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手工业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8.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时的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由这些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9.在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有一份台历(如图),透过历史的尘埃还可以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二十三日星期六”作为历史记录,它已定格为永恒。由此记录,你能想到的是( )
A.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B.日军攻占南京,进行大屠杀
C.抗战胜利,举行日本投降仪式 D.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10.毛泽东曾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推行的土地改革政策是( )
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B.核定全国地价,征收地租税
C.废除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
11.人类的文明,只有在特定的时空中才能对历史有准确的理解,下列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
A.人类最早文明发祥地之一 B.产生于北非的尼罗河流域
C.此地人们发明了象形文字 D.奥林匹克运动会发源于此
12.《全球通史》记述“自6世纪中叶起,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从事着远距离高档奢侈品贸易……他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还附加学习指南”。材料着重记述的是( )
A.西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3.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A.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B.以农业为主 C.是独立的政治单位 D.领主特权受到限制
14.1877年东京大学建立初期,39名教授中有27名外籍教授。当时东京大学的经费占总教育经费的40.9%,而外籍教授的工资就占了1/3左右。日本这一做法旨在( )
A.削弱幕府势力 B.加强天皇权威 C.加速文明开化 D.推助义务教育
15.列宁多次指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的儿年内,俄国农村的灾难并不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而是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够。这一认识推动了苏俄(联)( )
A.推行农业集体化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实行新经济政策 D.建设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6.漫画《来自西边的风》创作于1948年7月,漫画中立于云端之上的西风神(ERP,马歇尔计划的缩写)正鼓起双腮,向寓意欧洲的大风车吹来劲风,大风车转动起来,吹走了欧洲的发展。这幅漫画说明了美国企图( )
A.通过新政缓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B.通过经济援助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秩序
C.建立军事同盟与社会主义阵营相抗衡 D.革新技术谋求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17.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使命:一个是破坏革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重建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里“重建的使命”是指英国殖民统治( )
A.摧毁了印度的封建制度 B.加速了印度生产方式的近代化
C.造成了印度的贫穷落后 D.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18.“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主要差别在于欧洲殖民地的结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地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这段话说明二战( )
A.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B.壮大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
C.巩固了欧洲列强的殖民利益 D.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9.苏联是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但怎样才能使各加盟共和国自愿留在联盟内,并保证它们行使自己的主权,苏共领导人没有认真从理论和实践中加以解决。这无疑为联盟的解体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由此可见,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是( )
A.在国家建设上存在巨大缺陷 B.西方国家实施“和平演变”战略
C.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 D.戈尔巴乔夫实施的改革失败
20.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贫富分化严重,地区冲突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这些问题说明( )
A.挑战与变革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B.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当今世界存在诸多不稳定的因素 D.当今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共同体
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8分,22题10分,23题9分,24题13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将上述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进行排序(只写序号)。(2分)
(2)将上述图片按以下主题进行归类。(只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4分)
促进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
促进思想解放:_____________
(3)以上图片所示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人们对古典的兴趣并没有完全消失,相反,中世纪的某些特征在文艺复兴时期仍表现得非常明显。文艺复兴不再被认为是与漆黑一团的中世纪相对立的时期,它也不是一个明显的断代时期或转折点,而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是“从中世纪转向现代文明的一个过渡时期”。(2分)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伏尔泰推崇中国儒家学说,对孔子更是尊崇有加。他说:“孔子只是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伏尔泰重视中国文化,完全是为了“为我所用”,借中国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
——摘编白《理性之剑——重读伏尔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为何要“借中国文化表达自己的启蒙思想”。(2分)
材料三 不管是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米……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摘编自《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最近25年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特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思想变革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作者借梦游三界描写现实生活中的各色人物,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把许多主教、僧侣甚至教皇都打入地狱,表达了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在他的笔下,地狱像一个大漏斗,共9层,里面是形形色色的罪人,受到各种酷刑折磨。……天堂为善良的灵魂居住之所,充满着光辉、欢乐和爱。
(1)材料一讲述的是哪一著作的内容?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材料二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建立的“新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确立的历史意义。(3分)
材料三 工业革命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蒸汽机车将廉价的工业产品运往各地的市场,便捷又便宜。船只的改进,使发达国家的廉价制造品可以运往其他国家。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汽车和飞机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进一步降低了运输成本,商品价格更加低廉,人们的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交通工具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2分)
(4)据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2分)
24.中国力量,深刻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人民力量坚不可摧】
材料一 自1894年以来,清政府崩溃的形势在政治范围内曾经是始终存在的。瓜分不止一次地迫在眉睫,如果说瓜分被阻止了的话,那不是由于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人具有任何杰出的政治本领,也不是由于在中国国家结构中具有任何组织特色,更准确地说,那只能归因于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利益冲突,阻止了他们去达成瓜分中国的一致意见。
——约瑟夫
(1)材料一种约瑟夫认为中国没有完全被瓜分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史实对这观点加以批判。(2分)
【团结力量誓不低头】
材料二 《义勇军进行曲》完成于1935年,一经问世便迅速传遍祖国大地,给人们以精神鼓舞。“起来,不愿做奴隶人们,把我们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前进前进进”
(2)歌曲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面临怎样的危险?当时中国人民有怎样的迫切愿望?(2分)
【科技力量影响深远】
材料三
科学家不要以为遇上失败是坏事情,科学家往往与千百次失败结为伴侣。——钱学森
回国时不需要理由的,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彭桓武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原因。(2分)
【经济力量惠及世界】
(4)材料四体现了什么历史信息?(2分)
【外交力量维护和平】
材料五 下面是2021年3月中美阿拉斯加外交对话
“我们还将讨论我们对中国行动的深切关注……这些行动都威胁到维持全球稳定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美国国务卿
“美国本身并不代表国际舆论,西方世界也不代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不承认美国所倡导的普世价值,不承认美国的意见可以代表国际舆论。”
——中国外交部
(5)美国国务卿所说的“规则”指什么?中国外交代表态度体现了怎样的外交政策?(3分)
(6)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2分)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九年级一模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小题,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B A D C D D D C A D A C C B B D A C
二、综合材料分析题(共4小题40分,21题8分,22题10分,23题9分,24题13分)
21.(1)②①③④⑤(2分)
(2)促进经济发展:②①④(2分)促进思想解放:③⑤(2分)
(3)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2分,意思相近即可)
22.(1)理解:文艺复兴对古典文化有继承,更有创新,是一场新文化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答出一点即可,2分)
(2)伏尔泰认为儒家学说只诉于道德,不宣传神,与他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思想一致。(2分)
(3)变化:大工业的巨大发展;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2分)特点: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意思相近即可,2分)
(4)思想变革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促进思想变革。(2分,意思相近即可)
23.(1)《神曲》(1分)人文主义(1分)
(2)君主立宪制。(1分)
英国封建君主专制;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2分)
(3)降低了运输成本;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4)从思想革命到政治革命再到产业(工业)革命。(言之有理即可,2分)
24.(1)原因:列强之间的竞争、猜忌和厉害冲突,阻止了他们达成瓜分中国的一致意见。(1分)史实: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1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危险: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1分)愿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把日本帝国主义驱赶出中国。(1分)
(3)原因: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以钱学森、彭桓武等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自力更生、忘我劳动等。(2分,答出两点即可)
(4)历史信息:当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拉动世界消费增长的重要期因素。(2分,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亦可)
(5)规则: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1分,意思相近即可)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分)
(6)感悟: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前提;只有不断增强综合国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答出一点得2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亦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江西省鹰潭市一模历史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