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答案)

姓名 准考证号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卷 (三)
历 史
注意事项:
1.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从2013 年起,三星堆两次入选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在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致,青铜人像、金面具、金杖等又彰显出古蜀文明的异彩纷呈。三星堆遗址见证了
A.古蜀文明超越中原文明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
C.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 D.早期国家注重祭祀仪式
2.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提道:“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原始史料的是
A.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汉代虎鸟纹画像砖
B.影视剧《大汉帝国》《汉武大帝》
C.民间流传的有关玄奘西行天竺的故事
D.郭沫若著作《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3.《荀子·富国》中记载了稻麦复种制,即在同一块土地上播种和收获两次以上的耕作方法。宋朝时期,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这反映出宋朝
A.农业技术有所发展 B.经济结构得到优化
C.市井文化繁荣发展 D.生产关系得到调整
4.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充当皇帝的顾问和秘书,许多深得皇帝信任的内阁大学士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但当内阁的作用有悖于皇帝的意志时,就会变得一文不值。由此可知
A.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产物 B.明朝中期相权逐渐得到加强
C.内阁大学士拥有法定决策权 D.内阁的职责之一是监察百官
5.小唐同学所在的历史研究小组在学习完中国古代史后,想制作一本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手绘故事书。下面是他们拟定的部分目录,其中①处可填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红楼梦》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交粮纳税’。”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未反映农民阶级现实愿望 B.带有空想的色彩难以实现
C.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要求 D.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7.《秋收起义歌》中有歌词唱道:“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对“秋收起义成了功”理解正确的是
A.起义部队占领大城市长沙 B.此后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
C.正式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8.下图为1937年11 月刊登在《救亡漫画》上的作品。该漫画反映了
A.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 B.中华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C.正面战场沉重打击了日军 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
9.1994年,重庆大江厂组建了工模具中心,第一次进行了资产重组,各分厂按模拟法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各分厂被“逼向”市场,各显其能,职工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大江厂的经历可以用来佐证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乡镇企业的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顺利推行 D.经济特区的设立
10.某校历史小组开展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史实与材料对应正确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的标语
B.中国重返联合国——第26 届联合国大会相关提案
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东欧剧变的中文报道
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APEC 峰会会徽
11.下图描绘了中世纪印刷工人的工作场景。图中左边的人物是印刷工,右边的人物是校样工,他们分工合作、集体劳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A.庄园经济 B.租地农场 C.手工工场 D.机器工厂
12.在学习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示意图反映学习的内容。李明制作的示意图(见下图)所要表达的是它们
A.都采用了暴力手段 B.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都推翻了封建统治 D.都通过法律巩固了革命成果
13.王老师在课上进行专题复习,下面是李华同学的部分课堂笔记,据此你认为这节复习课的主题是
复习主题:________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18—1922 年,埃及进行华夫脱运动 ·1934年,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开始
A.20 世纪印度民族独立斗争 B.英国殖民地抗争运动
C.20 世纪初的资产阶级改革 D.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
山西省某中学历史社团的同学们开展“守护家乡·传承文脉”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14—15 小题。
14.一组同学参观了山西博物院“民族熔炉”展厅,并制作了下面的信息卡。由此可得出该文物
北魏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局部) 出土时间:1965 年 出土地点:山西大同北魏司马金龙墓 材质:木板漆画屏风 内容:题记和榜书文字介于隶、楷之间,气势疏朗,是少见的北魏墨迹;绘画风格色彩富丽,线条流利,部分题材、构图与顾恺之《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相似。
A.兼具艺术和历史价值 B.见证北方书法与漆画水平领先南方
C.反映南朝的社会习俗 D.证明北魏绘画深受顾恺之画风影响
15.太原地铁2号线全线以一站一景的方式设计了不同的车站主题(部分如下)。据此推断车站的整体设计理念源于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B.世界闻名的建筑奇迹
C.绝冠天下的古民居文化
D.山西悠久的历史文化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5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水陆交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有效治理的缩影。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陆路建设】利于国家有效治理。简述罗马道路建设的原因及明清时期我国道路建设的具体成就。(4分)
罗马道路建设是紧随罗马军事扩张而延伸,军队走到哪里,道路建设就到哪里。罗马人在西班牙的道路建设即是如此。到帝国时代,奥古斯都出于安定行省(在被征服地区设立的管理制度)的考虑,积极修建道路。 ——摘编自冯定雄《罗马道路 与帝国统治》 明朝贵州女土司奢香修通了从云贵到四川的山路。政府修通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使西藏与内地的往来更加方便。清康熙增修了东北的驿道,瑷珲、雅克萨等地行旅可通过吉林、盛京直达京师。 ——摘编自陆文熙、陆铭宁《古代中国政府的交通建设与管理》
(2)【海路开通】促进文明相互交流。分别从文明交流方式及影响的角度对下面两件史事进行解读。(4分)
(3)【工具革新】改变世界面貌。下面交通工具的革新分别是如何改变时代面貌的 (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铁器生产使列国的生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牛耕的推广和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使一家一户为一个生产单位的个体经营方式成为可能,这就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男耕女织的综合型小农经济开始形成,并成为我国封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刘涛、齐秀生《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
对社会进步的促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并简述其影响。(3分)
材料二 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4卷
(2)材料二中“改良主义的办法”指的是什么 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它是如何实行“国家调节”的。(4分)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出现了明显的逆全球化倾向。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宣称只买美国商品和雇佣美国工人。经济逆全球化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边缘化,与发达国家甚至新兴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矛盾加剧。发达国家甚至抱团向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联系和国际社会和平合作共赢的发展态势。
----摘编自吴志成、吴宇《逆全球化的演进及其应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今国际贸易中逆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并简述其危害。(3分)
18.杰出人物的言论见证着社会发展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 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短的一生,就太长了。 ——莎士比亚 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于国防上中国断然不容他国之争执也。……其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固无讨论之余地。 ——顾维钧
材料二 通过减轻我国人民还债和付息的负担,来恢复购买力,这是至为必要的。国会通过了农场法和工业复兴法,从而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此外,正如你们大家所知道的,我们还把30万青年人安排在森林里从事实用而有效的工作,从事防洪和水土保持。……迄今我主要谈到的是一些基本措施——重建信用以及通过政府部门尽力组织生产来解决人民温饱所必需的措施。
----摘自罗斯福第三次炉边谈话(1933 年7 月24 日)
材料三 我们这个普通的超级稻已经出了国了,越南、孟加拉国、菲律宾他们已经运用了……我们第一代超级稻大概比他们当地的品种要增产3吨到4吨,第二代的超级稻每公顷可以增产4吨到5吨……我是有信心的,中国人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能为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为粮食短缺问题作出贡献。
——袁隆平
(1)分别简述材料一中莎士比亚和顾维钧的言论出现的背景。(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说明罗斯福政府是如何重建信用及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的。(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说明袁隆平是如何运用科技成果解决现实问题的。(3分)
(4)综上所述,归纳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格局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李老师以“古今中外的格局演进”为主题设计了下面大单元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释读图片——感悟文化格局发展】(4分)
(1)文化格局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传承和演变的总体态势。下面图片反映的史实是如何推动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发展的
任务二 【解读材料——分析经济格局变化】(4分)
(2)经济格局是特定时期内,国家或地区在经济领域中所处的地位模式。分别简述下面两则史料中经济格局出现变化的原因。
从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始,江南得到开发,为经济中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中晚期开始,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此后,南盛北衰的局面完全确立。通过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具体原因,不难发现其离不开自然和人为两大因素。 ——摘编自陈霜霜《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大战前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19世纪中叶的英国单极格局进一步演变成20世纪初期的第一次多极格局。这是由于:一方面是英国的技术落后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以及它在其他一系列重要领域(世界市场、世界贸易等)中优势地位的削弱;另一方面是美、德两国经济力量特别是技术、工业实力的急剧增长。 ——摘编自郭吴新《20 世纪初期的 世界经济格局》
任务三 【梳理年表——阐述政治格局演进】(7分)
(3)政治格局是一定历史阶段内,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形成的较稳定的结构。请从下面大事年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时间 事件
1917 年 俄国爆发十月革命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
1921 年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42 年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1945年 雅尔塔会议召开
1947 年 杜鲁门主义出台
1955年 万隆会议召开
1967 年 欧共体成立历史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A A C B B B C B C B D A D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 (1)原因:罗马对外扩张的需要;为了巩固罗马在被征服地区的统治等。(答出任意一点得
1分,共2分)
成就:陆路交通发达;修通了从云贵到四川的山路;修通雅州到乌斯藏的驿道;增修了东北的驿
道,瑗珲、雅克萨等地行旅可通过吉林、盛京直达京师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2)图一方式:海外贸易、殖民掠夺。(1分)
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 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1分)
图二方式:友好交往。(1分)
影响:郑和的远航,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为人类的航海事业
作出了伟大贡献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
(3)图三:以蒸汽机作动力,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廉价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
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1分)
图四:中国高铁“复兴号”标志着我国交通条件改善的巨大飞跃;有效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是中国综合国力提高的重要表现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1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1)主要表现: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1分)
影响: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出现;加速了社会的进步与转型等。(答
出任意一 点得1分,共2分)
(2)“改良主义的办法”: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
说明: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等。(答
出任意一点史实得1分,共2分)从苏俄(联)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
工农联盟。(1分)
(3)表现:大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1分)
危害:使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渐边缘化;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矛盾加剧;影响了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18.(1)莎士比亚:15、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英国等西欧其他国家和地区传播,人文主义思潮 得到发展。(1分)顾维钧: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严重
损害了中国的利益。(1分)
(2)特点:采用国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1分)
说明: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业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加 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 会;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
家庭等。(答出任意一 点得1分,共2分)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作为人口大国面临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 家粮食短缺问题严重。(答出任意一个史实得1分,共2分)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 稻,并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和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作出重
要贡献。(1分)
(4)主要因素:思想的解放;政治的变革;科技的发展;杰出人物的推动等。(答出任意一点
得1分,共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5分)
19.(1)图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 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书》《礼》《易》《春 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儒士也进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
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等。(分别答出史实和影响各得1分,共2分)
图二:19世纪中期,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著作《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打破了千百 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使人们从神学束缚
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西方思想的解放等。(分别答出史实和影响各得1分,共2分)
(2)中国:南方自然环境优越;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北方战乱频繁;北人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 动力及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政府政策的支持等。(答出任意一点
得1分,共2分)
世界: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技术相对落后,工业垄断地位丧失;美、德两国利用第二次工 业革命的新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工业实力急剧增长;美、德两国通过政治变革,促进了本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
(3)示例一
观点:国家利益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选择的史事:巴黎和会召开、杜鲁门主义出台、欧共体成立
论述: 一战后,战胜国为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国际秩序,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了巴黎和会,会 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 《凡尔赛条约》 一起构成了战胜国在欧洲的统治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二战后,美国成为 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欲望十分强烈,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 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 的开始,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最终形成两极格局。随着二战后经济的繁荣,西欧国家 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1967年,欧共体成
立,欧洲对美国由依附转向自强,逐渐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结论:国家利益的博弈,深刻地影响着国际格局的变化。
(评分说明:给出恰当的观点得1分;论述过程中围绕基本史事有理有据,任意一点得2分,
共 6 分 )
示例二
观点:面对危机,只有合作才能共赢。
(要点提示:《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万隆会议召开、欧共体成立)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模拟历史试卷(三)(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