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信息必刷卷04(湖北省卷专用)-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含解析)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4(湖北专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D B B D C A B C
11 12
D 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36分。
13.(8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1)表现:统治者心胸开阔,目光远大;民族关系和谐;中华文化圈形成。(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原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兴盛;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答出两点即可,4分)
14.(10分)【近代化】
(1)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纳入世界市场;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出现。(2分)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并不断壮大;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4分)
(2)事件:公车上书。(2分)
理由:触动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为以后的革命奠定基础。(2分)
15.(8分)【改革与发展】
(1)特点: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2分)依据: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2分)
(2)观点:坚持利用外资;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资;对外借债要量力而行。(答出两点即可,4分)
16.(10分)【大航海时代】
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2分)
论述: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 欧洲、亚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航海家们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8分)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4(湖北专用)
从2024年开始,全省实施中考统一命题(武汉市按省统一要求单独组织中考命题),新中考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比例提高。考前备考要关注武汉、黄冈、宜昌、襄阳等市中考试题,以及北京、山西、浙江、福建等全国教育前沿省市中考新考法等试题。
本套试卷在立足湖北省考情基础上,借鉴全国视野设置新考法试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命题素材多元化,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提取信息能力 如1、5、7、12等表格、文物图片、地图、漫画。创设相对简单、直观的情境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试题主题立足于小切口,突出“小切口看大历史” 通过小的切入点考查主干知识,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如8题通过湖北旅游业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史事串联起来
试题增强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 考查的知识范畴出现综合性趋势:如16题大航海时代,开放性试题的情境和问题凸显综合性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的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答案】C
【解析】据题干“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主张施行‘仁政’”“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和所学知识可知,从题干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战国时期各家思想观点各异,有批判仁与礼的,有主张仁政的,还有主张法治的,这正体现了战国时期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表格中只有《韩非子》一家强调法治,不能说明法治理念在战国时期盛行,排除A项;“仁”成为主流思想:虽然《孟子》强调仁政,但《庄子》与《韩非子》都对“仁”持批判态度,因此不能断定“仁”成为主流思想,排除B项;题干并未提及教育相关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卫青击匈奴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B.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非洲 D.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推动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张骞出使西域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而不是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排除A项;早在西汉时期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宋元时期继续发展,元朝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时期,而非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B项;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欧洲,不是达到非洲,排除C项。故选D项。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选项中彰显盛唐气象的作品是( )
A.《韩熙载夜宴图》(局部)B.《清明上河图》(局部)C.《兰亭集序》(摹本局部)D.《送子天王图》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被誉为“画圣”,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最能彰显盛唐气象,D项正确;《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排除A项;《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代表作,排除B项;《兰亭集序》是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排除C项。故选D项。
4.1865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考试。这反映了( )
A.“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 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
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 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表明学习的内容增加了学习西方言语的内容和考察社会实事,反映了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清政府寻求向西方学习的救国之路,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国人对京师同文馆设立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教育体系的整体性变化,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教育领域的新变化,未涉及政治制度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5.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一座大型雕塑。雕塑中,红军战士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毛泽东与朱德并肩站立、目视远方。这座雕塑之所以被命名为《胜利的起点》,是因为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革命者在井冈山( )
A.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
C.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一座大型雕塑。雕塑中,红军战士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毛泽东与朱德并肩站立、目视远方。这座雕塑之所以被命名为《胜利的起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来到井冈山,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扩大,B项正确;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排除A项;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排除C项;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排除D项。故选B项。
6.2024年3月,武汉市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暨“3·5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成功举办。最适合出现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宣传语是( )
A.大庆石油“铁人”精神 B.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
C.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D.助人为乐“解放军好战士”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3·5学雷锋纪念日”并结合所学可知,雷锋以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D项正确;大庆石油“铁人”精神与王进喜有关,排除A项;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指的是焦裕禄,排除B项;鞠躬尽瘁“两弹元勋”指的是邓稼先,排除C项。故选D项。
7.如下图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示意图,据此可知科学技术( )
A.对增强中国国防实力作出了努力 B.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C.对解决世界性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答案】C
【解析】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C项正确;“对增强中国国防实力作出了努力、为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与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无关,排除AB项;袁隆平的成就是农业与“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8.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节前,综合美团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相关订单,武汉成为国内热度最高的十大目的地城市之一。材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C.通讯方式发生变迁 D.城市设施发展完善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可知,2023年“五一”假期期间,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的次数比较2019年、2022年同期有大幅增长,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总量不断增长,消费结构也不断优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A项正确;交通事业不断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增幅与通讯方式的变迁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城市设施发展完善,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A项。
9.下表内容反映出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苏美尔人诗歌 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狂的 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埃及和西亚 B.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C.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多毁灭于洪水泛滥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狂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并结合所学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两河流域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说明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环境影响,B正确;古文明有五大发源地,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A片面,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古文明具有多元特征,排除C;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古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而非毁坏于洪水泛滥,排除。故选B。
10.“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在诸方面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胚芽。”“新品质”有( )
A.西欧庄园的流行 B.劳役地租的兴起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工厂制度的确立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0世纪后期,特别是11世纪,西欧城市开始兴起,后来在13世纪时西欧开始出现手工工场,C项正确;从9世纪开始,庄园逐渐流行开来,当时中世纪城市还没有兴起,排除A项;劳役地租是庄园的主要地租形式,出现的时间比中世纪城市兴起的时间早,排除B项;工厂制度的确立是在19世纪40年代,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 B.新航路开辟加强各地的隔阂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原来拉丁美洲除巴西和一些岛国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通行葡萄牙语以外,还有许多国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出现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的情况,这是殖民统治下文化渗透的结果,D项正确;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说法错误,题干中反映的是拉丁语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排除A项;两种语言通过新航路得以传播,新航路开辟加强各地的隔阂说法错误,排除B项;美国独立战争与拉丁美洲语言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2.如图所示漫画意在揭示( )
A.欧洲福利国家的经济负担沉重 B.西欧在美国的控制下艰难前行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彻底解决 D.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充满曲折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背负沉重“福利”的“欧盟”从“黄金时代”走到“青铜时代”(水平越来越低),可见,该漫画意在揭示欧洲福利国家的经济负担沉重,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福利政策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未涉及对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排除B项;“已彻底解决”说法错误,当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依然存在,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欧洲联合,强调的是福利国家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排除D项。故选A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3.(8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元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极盛,即使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也居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科技文化突飞猛进。
——改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4分)
【答案】(1)表现:统治者心胸开阔,目光远大;民族关系和谐;中华文化圈形成。(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原因: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兴盛;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可知,这体现的盛唐气象是统治者心胸开阔,目光远大;根据材料一“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可知,这体现的盛唐气象是民族关系和谐;根据材料一“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可知,这体现的盛唐气象是中华文化圈形成。
(2)原因:根据材料二“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和“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可得出原因是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元朝实现了大统一,使社会出现相对安定局面;根据材料二“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可得出原因是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对外贸易兴盛;再结合所学,从民族交融和前代的历史积淀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族人民互相学习,促使各族文化共同提高;这一时期的文化是在隋唐文化高峰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光辉灿烂的文明。
14.(10分)【近代化】
材料一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004万元,工人总数91350~98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
——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并说明“戊戌变法被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4分)
【答案】(1)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被纳入世界市场;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出现。(2分)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出现并不断壮大;中国社会向近代化转型。(4分)
(2)事件:公车上书。(2分)理由:触动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为以后的革命奠定基础。(2分)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可得出,因为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根据材料一“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可得出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根据材料一“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可得出,中国向西方学习,近代企业开始出现;根据材料一“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可得出,因为外来入侵,近代运输业和工商业初现。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出现,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社会的发展,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中国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
(2)事件:根据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和所学知识可得出,百日维新的导火索是公车上书;理由:根据材料二“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可得出,戊戌变法触动Elle中国传统的政治体制,期望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可得出,戊戌变法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开启了政治近代化的探索;根据材料二“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可得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15.(8分)【改革与发展】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的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利用外资的问题。1979年10月,他在中央高级干部座谈会上指出:“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应该坚持”。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邓小平也特别强调,利用外资要合理、适度,不能过分依赖外资,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对外借债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邓小平在多个场合指示:建设量力而行,这是我们的方针。宁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欠太多的债,借债必须放在有能力偿还的基础上。拉丁美洲国家举债过多的路我们是不可以走的。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列宁制定重大决策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利用外资的观点。(4分)
【答案】(1)特点: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2分)依据: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2分)
(2)观点:坚持利用外资;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资;对外借债要量力而行。(答出两点即可,4分)
【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依据:根据材料一“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列宁制定重大决策的依据是具体国情和实际情况。
(2)观点:根据材料二“‘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应该坚持’”可知,坚持利用外资;根据材料二“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可知,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材料二“利用外资要合理、适度,不能过分依赖外资,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可知,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资;根据材料二“对外借债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建设量力而行,这是我们的方针。宁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欠太多的债”可知,对外借债要量力而行。
16.(10分)【大航海时代】
材料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请围绕“大航海时代”,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答案】观点: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 (2分)
论述: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 欧洲、亚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航海家们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8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题干图片信息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结合所学可知,二者都开辟了海上新航线,为全球联系奠定了基础,故可拟定观点为:大航海时代推动了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论述时可从郑和下西洋的意义,新航路开辟的主要航线及影响方面简要论论述,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言之有理即可。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航海活动,它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各个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 欧洲、亚洲、美洲之间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由此可见,亚洲和欧洲航海家们发起的大规模航海活动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4(湖北专用)
从2024年开始,全省实施中考统一命题(武汉市按省统一要求单独组织中考命题),新中考将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比例提高。考前备考要关注武汉、黄冈、宜昌、襄阳等市中考试题,以及北京、山西、浙江、福建等全国教育前沿省市中考新考法等试题。
本套试卷在立足湖北省考情基础上,借鉴全国视野设置新考法试题,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命题素材多元化,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提取信息能力 如1、5、7、12等表格、文物图片、地图、漫画。创设相对简单、直观的情境考查学生从不同材料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试题主题立足于小切口,突出“小切口看大历史” 通过小的切入点考查主干知识,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如8题通过湖北旅游业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史事串联起来
试题增强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 考查的知识范畴出现综合性趋势:如16题大航海时代,开放性试题的情境和问题凸显综合性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表,反映出战国时期( )
著作 思想
《庄子》 认为仁与礼是造成人世祸害的根源
《孟子》 主张施行“仁政”
《韩非子》 把仁、礼比作虱子、蠹虫
A.以法治国理念盛行 B.“仁”成为主流的思想
C.思想自由百家争鸣 D.大众化教育得到普及
2.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赋予古代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时代内涵。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卫青击匈奴奠定了丝绸之路的基础 B.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到达非洲 D.丝绸之路促进了物种的交流与传播
3.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根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下列选项中彰显盛唐气象的作品是( )
A.《韩熙载夜宴图》(局部)B.《清明上河图》(局部)C.《兰亭集序》(摹本局部)D.《送子天王图》
4.1865年,京师同文馆举行了第一次翻译大型考试,考试内容以洋文为主,并增加了文学翻译和口语会话,其中翻译考试注重综合性以及时事性,学生需要了解国家大事并且掌握相关翻译理论知识才可以通过翻译考试。这反映了( )
A.“师夷长技”成为社会的共识 B.学习西方的时代诉求
C.学堂选官引发教育的根本变革 D.变革制度的社会潮流
5.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有一座大型雕塑。雕塑中,红军战士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毛泽东与朱德并肩站立、目视远方。这座雕塑之所以被命名为《胜利的起点》,是因为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革命者在井冈山( )
A.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 B.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新道路
C.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D.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6.2024年3月,武汉市某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暨“3·5学雷锋纪念日”志愿服务活动成功举办。最适合出现在该主题活动中的宣传语是( )
A.大庆石油“铁人”精神 B.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
C.鞠躬尽瘁“两弹元勋” D.助人为乐“解放军好战士”
7.如下图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推广示意图,据此可知科学技术( )
A.对增强中国国防实力作出了努力 B.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
C.对解决世界性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D.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8.2023年“五一”假期,湖北省A级景区接待游客1296万人次,较2019年、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61.88%、116.03%,节前,综合美团住宿、景区、交通等旅游相关订单,武汉成为国内热度最高的十大目的地城市之一。材料反映了(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交通事业不断发展
C.通讯方式发生变迁 D.城市设施发展完善
9.下表内容反映出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苏美尔人诗歌 猖狂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庄稼成熟了,猖狂的 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埃及和西亚 B.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C.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多毁灭于洪水泛滥
10.“中世纪城市兴起后具有越来越多的新品质,在诸方面孕育着近代文明的诸多胚芽。”“新品质”有( )
A.西欧庄园的流行 B.劳役地租的兴起
C.手工工场的出现 D.工厂制度的确立
11.拉丁美洲是以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为主要语言的美洲地区,两种语言都属于拉丁语族,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拉丁语源自印第安人 B.新航路开辟加强各地的隔阂
C.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 D.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统治
12.如图所示漫画意在揭示( )
A.欧洲福利国家的经济负担沉重 B.西欧在美国的控制下艰难前行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彻底解决 D.欧洲走向联合的道路充满曲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6分。
13.(8分)【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材料一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在盛唐时期非常流行,帝王将相、文人雅士,甚至宫廷妇女都参与其中。唐与吐蕃、突厥首领会盟时组织马球比赛。日本遣唐使把马球的玩法带回了日本。马球运动这项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当时社会和平、富足的体现,是“盛唐气象”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吴建华《从马球文化看唐代文化的包容性和盛唐的自信》
材料二 宋元时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达到极盛,即使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中国也居于领先地位。这一时期的科技,是在隋唐基础上的延续。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和混战的局面。那时经济发展,城市繁荣,航海和对外贸易空前活跃。元朝实现了全国性的统一,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两大因素的结合,使宋元科技文化突飞猛进。
——改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马球运动流行所展现的“盛唐气象”。(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宋元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4分)
14.(10分)【近代化】
材料一 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体制,已开始解体。1899年全国进出口货值264748千海关两,出口货值195785千海关两,两笔共达460533千海关两。这就是说,中国经济已基本纳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用机器的近代工矿企业陆续出现。据统计,1895年全国近代工矿企业总数达200家,资本总额5004万元,工人总数91350~98060人。近代交通运输业和近代商业也陆续出现。
——摘编自陈卫文《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是以实现政治制度的现代变革为目的,因而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摘编自《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经济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揭开“戊戌变法”序幕的事件,并说明“戊戌变法被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的理由。(4分)
15.(8分)【改革与发展】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NEP),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的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改革之初,邓小平就提出了利用外资的问题。1979年10月,他在中央高级干部座谈会上指出:“利用外资是一个很大的政策”,“应该坚持”。邓小平多次强调要大量吸收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邓小平也特别强调,利用外资要合理、适度,不能过分依赖外资,主要还是靠自力更生。对外借债是利用外资的一种重要形式,邓小平在多个场合指示:建设量力而行,这是我们的方针。宁肯速度不要太快,也不要欠太多的债,借债必须放在有能力偿还的基础上。拉丁美洲国家举债过多的路我们是不可以走的。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列宁制定重大决策的依据。(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邓小平利用外资的观点。(4分)
16.(10分)【大航海时代】
材料 15—18世纪,由于各种现实动机与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亚洲和欧洲的航海家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近年来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大航海时代”。
请围绕“大航海时代”,任选角度,自拟标题,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中国史与世界史相关内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信息必刷卷04(湖北省卷专用)-2024年中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