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1.1884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今后列强在非洲占领领土或建立保护国时,须通知其它签约国,并保证各国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否则就不属于“有效占领”。这实际上
A.彻底解决列强间的矛盾 B.推动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C.形成了宰割非洲的同盟 D.承认侵略活动的合法性
2.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多年的萧条与衰退,但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高速度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
A.“滞胀”的问题解决 B.跨国公司迅速发展
C.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D.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3.下图的钟摆示意图说明:“当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变慢而且质量增加。”这一理论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B.万有引力定律 C.量子力学 D.相对论原理
4.有学者认为,在联合国大会中,以集团成员国在一项决议草案的表决中的多数意愿为基础,与之不同的投票类型被视为对集团的背离。下图是七十七国集团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中的背离率情况,据图可知
A.冷战后发展中国家群体出现了分化 B.发展中国家在政治议题上更趋--致
C.多极化趋势导致了背离率急剧波动 D.发展需要决定了发展中国家更团结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一大批亚非拉国家加入联合国,同时不结盟运动兴起,七十七国集团的组成以及联合国中新兴国家力量的增强,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这一现象
A.打破了美苏两分世界的局面
B.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使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6.下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
时间 名称
1946年8月 原子能委员会
1950年 国家科学基金会
1957年11月 总统科学技术特别助理
1958年 国家宇航局
1962年 科学技术办公室
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
A.国家干预继续推行 B.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
C.科技发展领先世界 D.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
7.下图是冷战时期美国的遏制大战略体系,据此可知
A.美国本土防御较为松散 B.遏制苏联是美国的根本目的
C.美国称霸全球的意图 D.美苏两国军事对峙日益严重
8.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二战后
A.世界银行促进了国际合作 B.美国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
C.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赖性 D.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
9.肯尼迪认为,20世纪60年代是“决定性的发展的年代”,“整个南半球一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亚洲一都在致力于申述自己的独立和革新它们旧有的生活方式”,而美国必须“为全世界新独立的国家提供领导”。肯尼迪意在
A.扩张美国的经济霸权 B.促进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C.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D.加强对于亚、非、拉地区的控制
10.下表是近代以来西方各国所占世界技术成果的比例(%)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其他
蒸汽时代 39.4 16.8 9.2 24.3 10.3
电气时代 15.8 9.1 17.7 40.4 17
电子时代 12.7 3.9 5.5 65.2 12.7
信息时代 4.3 4 10 64.3 17.4
A.技术成果的时空分布取决于教育 B.世界科技中心从欧洲转移到美国
C.电气时代以来英国科技地位上升 D.信息时代美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
11.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
A.减少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局面
B.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12.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之间最激烈的一次对抗事件。以下为若干记载
面对总统的强力反制措施、美洲国家组织对美国的坚实支持……他(赫鲁晓夫)同意移除攻击型武器。危机就此落寞。 (美国学者)《美国的故事》1964年
总统接到苏联元首赫鲁晓夫信的几天之后,他们对古巴问题达成协议,苏联同意移除飞弹。因之,美国同意结束禁运且不入侵古巴。 (美国教科书)《美国始终如是》1995年
肯尼迪总统说,为了换取撤除我们的飞弹(导弹),他还将会从土耳其和意大利移除美国的飞弹。 《赫鲁晓夫回忆录》1974年版
依据上述材料探究古巴导弹危机的解决,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
A.相关真相已随着时间的逐渐久远而无法揭开
B.美国为此妥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
C.都存在主观色彩,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
D.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
13.发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包括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和现代火箭技术,为这次科技革命提供直接推动力是
A.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各国对科技的重视 D.两极格局的建立
14.从苏联改革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
②因为积重难返,苏联改革步履艰难,效果不大
③社会主义改革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④改革必须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下表为苏联1953-1958年粮食总产量统计表。这说明当时苏联
年份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总产量(单位:万吨) 8250 8560 10370 12500 10260 13470
A.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增长 B.农业集体化取得明显成效
C.农民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 D.生产关系调整具有合理性
16.史学界普遍认为冷战爆发是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而导致的美苏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有学者从战后英苏利益冲突的角度出发,认为是英国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而制定了“联美反苏”政策,美国加入后,因实力雄厚取得反苏阵营的领导权。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两种观点之间相互矛盾故都不能成立 B.英国诱因观点不具有普遍性难以成立
C.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基于不同的解释 D.多视角的分析开阔了史学研究的视野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题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二: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以计算机的升级换代为例:第一代1946到1958年间,这个时期构成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时代;第二代1959到1964年间,称为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第三代1965到1970年间,此阶段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称为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第四代从70年代起,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逻辑元件,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更新换代加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科学技术新发展的特点。
18.进步思潮推动世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法国妇女和男子一起拿起武器攻占了巴士底狱。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但国民议会并没有将这一主张写进法律。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也能够在地方政府担任公职。同年,法国玛丽亚·德莱斯梅等创建了“妇女权利同盟”。
——摘编自(英)沃特斯《女权主义简史》等
材料二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8世纪末-19世纪女权运动发展的历史条件。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国际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取得的成果。
(3)读材料三地图,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兴民族国家独立的原因及意义。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个主要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西方学者将这个群体称为新中产阶级。新中产阶级崇尚闲暇、厌恶竞争、奉行消费主义。
材料二 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关系。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
三、论述题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及时援助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的衷心拥护。“二战”之后,美国在多处发动战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处处都有“丑陋的美国人”的评价。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理想的领袖国家,是王道和霸道的融合。王道是以仁政为本,近悦远来,也就是说,愿意不愿意接受这个大国的领导,完全由各国自己决定,大国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赢得别人的支持——这是王道。行霸道的国家依仗自己的武力获得领导权,不能长久赢得人心。
——摘自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据材料信息,围绕“大国崛起”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题意可知,列强在非洲的侵略只要得到了其他占领国的承认就算是有效占领,这实际上是侵略活动的合法性,故选D;列强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排除A;推动世界大战爆发的是列强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B;实际上是形成了共同宰割非洲的局面,但没有建立同盟,排除C。
2.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高速度发展,这主要是因为新科技革命的推动,D项正确;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与“滞胀”的问题解决无关,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新科技革命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未涉及社会结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3.D
【详解】“当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变慢而且质量增加。”分析了时间和质量的关系,是相对论内容,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日心说、万有引力无关,排除A、B项;量子力学是微观世界,排除C项。故选D项。
4.D
【详解】从材料“七十七国集团在联合国大会投票中的背离率情况”曲线图可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壮大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受发展的需要,推动着其在联合国中表达自己的权益,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故选D。
5.D
【详解】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冲击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答案为D项;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冲击,但没有被打破,排除A项;多极化格局一直没有形成,排除B项;世界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C项。
【点睛】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舞台上出现了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具体表现在:欧洲走向联合,欧共体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了一体化进程;日本随着经济的崛起,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中国影响力日益提高。出现冲击两极格局的力量即表明,两极格局下已经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6.A
【详解】材料中二战后美国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属于美国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冷战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C
【详解】据材料“二战后美国的遏制大战略体系”,可知,美国从各个方面推行遏制战略,从而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故选C项;材料突出强调美国建立全球战略格局,而非强调美国本土防御,排除A项;遏制苏联不是根本目的,排除B项;D项体现信息不全面。故选C项。
8.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二战后美国之所以能够以美元换取石油,主要是美国仰仗自己强大的国家实力确立了美元世界货币的地位,即新的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D项正确;直接原因是二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新的世界货币体系,而非是世界银行促进了国际合作、美国积极推行马歇尔计划和世界各国对美元的依赖性,排除ABC项。故选D项。
9.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年代美国总统肯尼迪强调,美国必须为亚非拉新独立国家“提供领导”,主要意图在于通过对中间地带的渗透,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C项正确;扩张美国的经济势力并非美国关注第三世界国家政治的主要意图,排除A项;美国领导新独立国家,并非是要促进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排除B项;加强对亚、非、拉地区的控制是美国的外交手段而非根本意图,排除D项。故选C项。
10.D
【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在信息时代,美国在世界技术成果占比最高,说明信息时代美国是世界科技的中心,D正确;技术成果的时空分布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而非教育,排除A;通过题干无法判断世界科技中心应当是从英国转移到美国,排除B。
11.A
【详解】根据“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可得出,7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因此80年代英国政府通过减少国家干预以摆脱经济发展中的困境局面,A项正确,排除B项;C项只是表面,不是最准确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私有化,排除D项。故选A项。
12.D
【详解】由于立场不同,美国学者、美国教科书、《赫鲁晓夫回忆录》对古巴导弹危机的叙述存在差异,都存在相关瑕疵,应结合其他史料相互印证,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协撤走了土耳其和意大利的导弹,排除B项;三个材料虽然存在主观色彩,但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
13.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原子弹和火箭技术都是直接受二战局势的影响发明的,因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直接推动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故B项正确;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各国对科技的重视以及两极格局建立是客观原因之一,不是直接推动力,故AC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设问“直接推动力”,解题时要比较选项和题干的逻辑关系,选出作为内在的直接的推动力的选项。
14.B
【详解】从苏联历届领导人改革的现实情况看,都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束缚,①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难以改变,使其效果不大,②对。从整体改革的情况分析,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这也说明了③对。苏联有些领导人改革不切合实际,导致失败,如赫鲁晓夫的“玉米运动”,所以答案为B。
15.D
【详解】1953一1958年是赫鲁晓夫改革时期,其改革的重点是农业,统计表说明苏联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材料没有涉及人均粮食占有量、农业集体化的信息,排除A、B;粮食总产量的提高,不能说明农民生活水平取得显著提高,排除C。
1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认识,这是由研究者的立场决定的,说明不同研究视角会有不同结论,D项正确;对于冷战的起源,从不同视角和立场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两种观点有其成立的合理性,排除A项;不同的观点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英国诱因观点有其成立的合理性,排除B项;客观历史事实的认定受到很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不只是不同的解释,排除C项。故选D项。
17.(1)特点: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
影响: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2)特点: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科技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政府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
【详解】(1)特点:根据“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本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采用机器生产;固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高;根据工厂工人数量可知劳动力高度集中;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影响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主要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英国经济的转型;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奠定了基础;形成了大量工业城市,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激化了阶级矛盾,推动了英国工人运动的兴起。
(2)特点:根据“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的科学技术有了新发展”得出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为标志;根据“更新换代加速发展”得出科技加速发展;根据“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各项技术都是知识密集性、战略性、时效性、风险性强的新技术,没有大规模、多学科的有机配合和国家的统一组织、规划和投资是很难完成的”得出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政府加大对科技研究的投入。
18.(1)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女权运动提供思想条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政治条件;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女权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
(2)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
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等。
(3)原因: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战争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并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意义:第三世界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详解】(1)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8、19世纪(欧洲)。历史条件:据材料“1790年,启蒙思想家孔多塞呼吁将选举权赋予女性”可知,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思想为女权运动提供思想条件;据材料“1832年,在修正选举法时,英国妇女便开始了争取自己社会地位的斗争。1869年,英国女性在地方政府的选举中获得投票权”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为女权运动提供了政治条件;据材料“19世纪20-30年代,更多的女性参与了产业劳动和社会活动”可知,工业革命为妇女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女权运动提供了经济条件。
(2)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以来(世界)。成果:结合所学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知识,可知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第一国际”等国际工人组织相继创立和发展,在不同时期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和斗争。1871年建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极大地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等。
(3)本题为背景类、影响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二战后(世界)。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过程中,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参与其中,战争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并支持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第二小问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兴民族国家独立推动了第三世界崛起;第三世界的发展,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第三世界多为发展中国家,其力量壮大,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9.(1)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办公职员等群体,从而推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
(2)原因: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使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引起社会不满。
【详解】(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据材料一可知新中产阶级指的是“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销售人员”,新中产阶级崛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来归纳,主要包括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科技发展以及福利国家制度的推动。首先,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化政策;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办公职员等群体,从而推动新中产阶级的崛起;再次,“福利国家”政策的推行,也进一步提升了中产阶级的经济能力。
(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的西方国家。据材料二“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可知福利开支大,使政府不堪重负;挫伤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惩勤助懒);据材料二“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可知经济增长速度降低;据材料二“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可以看出贫困人数增加,引起社会不满。
20.论题示例: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大国崛起后,应远离霸权主义;大国崛起,不能以追求霸权为目标;“二战”后美国为什么逐渐走向衰落;苏联,大国崛起与解体的样本……
阐述示例: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英国成为18、19世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由于对广大殖民地的压迫和掠夺,殖民地的人民不断展开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战争,加上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一战后英国走向衰落、英帝国最终瓦解。经过工业化建设和二战,苏联成为世界性大国强国,但二战后苏联走上追求世界霸权的道路,导致与许多国家关系恶化;由于长期忽视国内政治改革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矛盾重重,最终社会剧变、国家解体。
因此,一个国家成为世界性大国强国后,不能谋求对别国的控制、不能追求世界霸权,这样将导致国家衰落甚至解体;应该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这样才能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持国家的繁荣昌盛。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围绕“大国崛起”自拟论题,该论题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题”,依据材料信息“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上,美军都及时援助欧洲民主国家,使得欧洲不至于被独裁专制的一方霸占。这些时候,美国得到的是欧洲各国的衷心拥护”、“‘二战’之后,美国在多处发动战争,又在欧洲长期驻军,虽然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重建了遭战争破坏的经济,但是美国并没有得到称赞,反而处处都有‘丑陋的美国人’的评价”得出:大国崛起后,应致力于促进世界发展与和平;大国崛起后,应远离霸权主义;大国崛起,不能以追求霸权为目标;“二战”后美国为什么逐渐走向衰落等。“阐述”,依据所学世界近代史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单元测试 2024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二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