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五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的方格内)
1.隋灭陈的作战,仅经2月之余,便将立国三十多年的南陈一举灭亡,接收陈朝土地共三十州,一百郡与四百县,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和财富,隋灭陈标志着隋朝( )
A.建立政权 B.统一全国 C.穷兵黩武 D.加强集权
2.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若将科举制比作一棵树苗,有了光合作用,还需要人给它精心浇水和施肥。以下皇帝浇水和施肥做得比较好的是( )
A.隋文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B.隋炀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C.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D.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五经为教材
3.6世纪末,隋朝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但在我国历史上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下列表述最能反映隋朝历史特点的是( )
A.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开凿大运河 C.统治残暴 D.繁荣而短暂
4.治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统治者合理的措施,唐太宗开创的治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5.唐朝前期,社会经济一派高度繁荣,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6.九年级(1)班黑板报展示了下列一组图片,图片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 )
A.社会风气开放 B.民族文化交融
C.海外贸易发达 D.社会经济繁荣
7.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周边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唐朝的文学艺术成就多姿多彩,其中唐诗是这个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性成就。下列有关唐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唐朝诗坛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牧、白居易
B.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C.杜甫的诗反映真实的历史,他被誉为“诗史”
D.白居易的诗飘逸洒脱,深受大众欢迎
9.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到:“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唐朝比较开放的政策 ③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④对外交通发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下列对外文化交流事件,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特点的是( )
A.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B.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C.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D.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11.把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②唐朝打败安史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 ④安史之乱爆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图中空格内应填写的是( )
A.春秋战国 B.三国鼎立 C.南北朝 D.五代十国
13.《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安史之乱 B.王安石变法 C.黄巢起义 D.陈桥驿兵变
14.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李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借用该理论绘制了如下示意图。钟摆在10世纪中后期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唐朝在地方增设节度使 B.北宋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 D.朱元璋设立五军都督府
15.下列关于北宋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②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③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④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6.在变法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地主兼并农民土地之后逃税漏税的问题,王安石实行了哪项措施( )
A.青苗法 B.方田均税法 C.重农抑商 D.重文轻武
17.辽、西夏、金、元四个政权,分别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 B.党项、契丹、女真、蒙古
C.女真、契丹、党项、蒙古 D.党项、契丹、满族、蒙古
18.下图是中国古代某阶段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政权分别是( )
A.①元②金③辽 B.①辽②金③元 C.①金②辽③元 D.①金②元③辽
19.从下面的《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中可以看出( )
政权 较大规模交战时间 和平时间
北宋与辽 960-1004,约44年 100多年
北宋与西夏 1038-1044,约6年 100多年
南宋与金 1127-1141,约14年 近100年
合计 约70年 约300多年
A.频繁战争给各民族带来灾难 B.民族交融促进民族共同繁荣
C.战争导致民族对峙局面形成 D.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20.油条是出现在我国早餐频率非常高的食品,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反映了百姓对下列哪个历史人物的同情与肯定(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21.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冰河大散关”的诗句,这里的大散关和淮水一线是哪两个政权的分界线( )
A.金与南宋 B.辽与北宋 C.元朝与南宋 D.北宋与西夏
22.13世纪,北方的草原部落在蒙古首领领导下得到了空前统一,进而横扫欧亚,建立了令世人瞠目的蒙古帝国。材料中的“蒙古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成吉思汗
C.完颜阿骨打 D.渥巴锡
23.《蒙元帝国》一书讲述了蒙古汗国、元朝和四大汗国的历史,其中第一部第十四章讲述的是“再统中华”,元朝“再统中华”的标志是( )
A.1234年,蒙古汗国灭金 B.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
C.1276年,元军攻占南宋都城临安 D.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
24.一代代爱国名将前赴后继,抛洒热血,写下保家卫国的壮丽篇章。著名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作者是( )
A.岳飞 B.辛弃疾 C.陆游 D.文天祥
25.下图为中国古代时间轴图示,其中④阶段的主要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计50分)
26.历朝历代都注重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太宗常说:“为政之要,唯在得人……今所任用,必以德行、学识为本。”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的主要治国理念。(2分)任举一例说明他是如何践行这些理念的(2分)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为分散机构权力,在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参知政事为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后者有统兵权。在地方、包括转运司在内,先后设立了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2)根据材料二,概述宋代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写出两点即可)(4分)
材料三 元统一全国以后,忽必烈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管理机构,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十个行省。以后历代各省的设置,基本上都是从这一制度中派生出来的。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并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元朝为了加强对东南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机构是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今天我们国家的治理应该从历史上汲取哪些政治智慧。(2分)
27.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种因素的推动。七年级历史组以“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8分)
任务一:【地图解读——重大工程】
(1)阅读上图,写出图一水利工程的名称。(2分)想一想:假如今天北京一个商人在隋朝时要乘船要到都城经商,他要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请写出运河段的名称。(2分)
任务二:【图片解读——技术进步】
(2)根据上面图片信息,请指出图二生产工具的名称和图三作物引入的朝代。(4分)
任务三:【史料解读——社会风貌】
(3)根据下列问题作答。
杜甫《忆昔》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治世是( )(2分)
任务四:【数据解读——社会发展】
材料一:
朝代 项目 南方诸路 北方诸路 南北比例
北宋(1045年) 赋税(贯) 35811000 45095000 约44:56
南宋(1196年) 赋税(贯) 60000000 14319000 约81:19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形象地反映了宋代太湖流域地区生产在全国所占的重要地位。此外,棉花的种植推广、造船技术的进步以及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都是北方所不能企及的。这都说明宋代南方经济已经超过了北方,取得了不可动摇的经济重心地位。
(4)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2分)请你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实例说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海外贸易的繁荣”。(4分,请各写一例)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分)
28.多元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16分)
材料一:
(1)请将上面四张不同时期的形势图按时间先后排序(填写序号即可)。(2分)
时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要求将上面的四张图分类。(填写图的序号即可)(4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________、________;多个民族政权并立: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吐蕃赞普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亲,唐太宗同意嫁给他一位公主。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10世纪初,契丹建立政权。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1005年,宋辽议和后,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双方在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根据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3)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往方式,至少写出两个。(4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唐宋时期推动民族交融的典型事例。(2分)
材料三:
【示例】文物解读:唐朝时,唐与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见证了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材料四
文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总制院者,掌浮图氏之教,兼治吐蕃之事。”后更名宣政院。——据《元史·桑哥传》整理
(4)吐蕃地区与中原的民族交融不断深入,历史文物和文献可以佐证这样的发展变化。请仿照对唐蕃会盟碑的解读示例,结合所学,解读材料四。(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谈一谈我们该如何处理今天的民族关系。(2分)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案卷的方格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B C D B C D B B D A D D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C B A B D A A B D D C
26.(16分)(1)以民为本、重视人才、善于纳谏(2分,写出一个角度即可。)
①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②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③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受到唐太宗的赏识;④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等。(2分,任选一个写出即可)
(2)①分化事权,削弱相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定期换防;③设通判,以分知州权力④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分,任意写出两点即可)
(3)行省制度(2分)意义: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任写一点即可) 澎湖巡检司(2分,错字没分)
(4)重视人才,以人为本;坚持民主集中制;重视发展教育;重视制度创新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8分)(1)隋朝大运河或者大运河(2分) 永济渠(2分,错字没分)
(2)图二曲辕犁(2分,错字没分) 图三宋代(2.分)
(3)“开元盛世”;(2分)
(4)趋势:经济重心南移。(2分)
商品经济:街市林立;打破坊市界限,出现早市、夜市、草市;纸币“交子”“会子”的出现;
海外贸易:市舶司的设置;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南宋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4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各写一例即可)
(5)因素:统治者的态度;生产工具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推动;劳动者素质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28.(16分)(1)③④②①(2分)
(2)①③(2分) ②④(2分)
(3)交往方式:和亲、册封、战争、设机构、订立盟约。(至少写出两个,4分)
典型事例: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澶渊之盟(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宋金议和等(2分,举出一例即可)
(4)元朝时设置宣政院,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藏(吐蕃)正式行使行政管辖。(2分)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等方面简要说明,言之有理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