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期,在官府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之外,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小手工业者,独立的富商也开始出现。诸侯各国之间经常有商贾往来从事贸易,尤以郑国商人足迹遍布齐、楚、晋、周之间。这表明当时( )
A. 商人经营方式有待调整 B. 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维系 D. 城市经济职能明显增强
2. 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 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3. 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繁荣发展 B. 绘画题材变化 C. 绘画技法成熟 D. 理学逐渐盛行
4. 下表所示为明世宗当政时期(1522—1566年)的部分史实。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1 1530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胡琏把巡海道移镇漳州,在海沧设置安边馆,每年派各府通判一员驻扎
2 1551年,福建巡海道柯乔于月港建靖海馆,由各通判往来巡缉
3 1563年,福建巡抚谭纶把靖海馆改为海防馆,设海防同知驻扎
A. 中外交往影响政府治理 B. 福建成为涉外贸易主要枢纽
C. 市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D. 官商勾连迟滞长途贩运贸易
5.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变人之利器为我之利器”。上述主张( )
A.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出发点 B. 得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认可
C. 阐明了洋务自强与御侮的关系 D. 体现了对洋务运动的初步反思
6. 1914年11月,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忠君爱国”的盲目的“爱国心”,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得出“有国家不为喜,无国家不为忧”的结论,在当时引起了思想界的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B. 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D. 先进人士探索救国道路
7. 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A. 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 B. 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 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 D. 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8. 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该决定主要意在( )
A. 加快科技体制变革 B. 集中领导科研事业
C.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9. 考古学家在埃及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年至前2686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象牙刀柄,它用极其细致的雕刻技法描绘了一位身着苏美尔服饰的长须男性用力分开两只野蛮的狮子的场景,体现了两河流域印章中常见的人类同自然和社会暴力抗争的吉尔伽美什主题。这印证了当时( )
A. 两河流域文明较发达 B. 西亚与北非存在文明交流
C. 西方文明具有包容性 D. 苏美尔文明对外辐射力强
10. 在1868年日本新成立的政府中,领导倒幕运动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占据多半,如萨摩藩士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土佐藩士后藤象二郎、福冈孝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这些下级武士改革派出身的维新官僚,不再是封建领主的下级家臣,而演变成为新兴地主资产阶级效劳的官吏。这( )
A. 表明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 B. 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 为文官制度建立创造条件 D. 彻底推翻了国内封建势力
11. 如表所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德国( )
类型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 42% 35%
工业劳动力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 19% 23%
A.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 国家经济竞争实力增强 D. 国家工业化进程缓慢
12. 下面是创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关于国际时政的漫画。该作品揭示出( )
A 美国调整对日扶持政策 B. 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稳定
C. 世界冷战重心逐步转移 D. 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共9道题,共160分,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契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在世界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提倡个人权利,而且还在公法领域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编自杨国栋《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宪政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10.6%,城市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之间的藩篱开始松动。1982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加之1985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仍表现为传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占比达到51.27%,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2018年的城市人口占比近60%。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同步升级,2012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转型的新信号。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1978—1995年形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1996—2013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2013年以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
——摘编自刘家强等《新中国70年城市化演进逻辑、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径》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演进。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Ⅰ卷(选择题 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时期,在官府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之外,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生产的小手工业者,独立的富商也开始出现。诸侯各国之间经常有商贾往来从事贸易,尤以郑国商人足迹遍布齐、楚、晋、周之间。这表明当时( )
A. 商人经营方式有待调整 B. 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 重农抑商政策难以维系 D. 城市经济职能明显增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私营手工业者和商人,这说明官府垄断和控制工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即商业发展环境较为宽松,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工商业的发展与进步,“有待调整”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在战国时期制定和推行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内部的经济发展概况,无法得出城市经济职能增强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
2. 据里耶秦简显示,洞庭郡迁陵县官府往来公文的接收与发出都有准确的时间记录,不仅记录了年、月、日,还精确到时辰。据此可推断,秦朝官署集中办公时段大致为地方时早上六七点至下午四五点;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这说明秦朝( )
A. 监察机构较为完善 B. 地方行政运行规范有序
C. 基层管理事无巨细 D. 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材料可知,秦朝官的办公时间相对集中,公文传递则是全天候状态,可见当时地方行政运行管理规范有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监察机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在乡里的基层管理,排除C项;地方官吏重视行政效率之说与材料主题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3. 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以形写神”,在大自然固有形态中寻找“理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自然山水中,“观物理以察己”,注重和真山真水进行自然而然的精神交流。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繁荣发展 B. 绘画题材变化 C. 绘画技法成熟 D. 理学逐渐盛行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宋朝画家不断从自然中汲取绘画元素和感悟,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法”和真山真水进行精神交流,这种现象主要是受到理学逐步流行的影响,画家将天理运用到绘画中去,通过对真山真水的探究而实现其对天理的追求与表达,D项正确;经济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宋代绘画的世俗化转向,与本题“以形写神”,穷究天理的主旨不相符,排除A项;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之一,不存在题材变化的情况,排除B项;绘画技法成熟的确可以推动宋代画家实现和真山真水的精神交流,但这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4. 下表所示为明世宗当政时期(1522—1566年)的部分史实。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 )
1 1530年,福建巡抚都御史胡琏把巡海道移镇漳州,在海沧设置安边馆,每年派各府通判一员驻扎
2 1551年,福建巡海道柯乔于月港建靖海馆,由各通判往来巡缉
3 1563年,福建巡抚谭纶把靖海馆改为海防馆,设海防同知驻扎
A. 中外交往影响政府治理 B. 福建成为涉外贸易主要枢纽
C 市镇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D. 官商勾连迟滞长途贩运贸易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22—1566年(中国)。材料“在海沧设置安边馆,每年派各府通判一员驻扎”“月港建靖海馆,由各通判往来巡缉”“把靖海馆改为海防馆,设海防同知驻扎”表明福建地方政府在沿海地区设立了不少机构,以加强管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及中西交流的增多,西方殖民者以及倭寇侵扰明朝沿海地区,造成了福建等地的人员财产损失,所以福建地方当局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应对,A项正确;材料没有把福建与其他沿海省份进行比较,无法得出福建是涉外贸易的主要枢纽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明朝市镇经济发展等相关情况,排除C项;材料只是反映了福建地方政府加强对沿海地区的管理,以应对西方殖民势力和倭寇的侵扰,没有体现出官商勾连对长途贩运贸易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故选A项。
5. 19世纪60年代,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变人之利器为我之利器”。上述主张( )
A. 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主要出发点 B. 得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的认可
C. 阐明了洋务自强与御侮的关系 D. 体现了对洋务运动的初步反思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冯桂芬主张在通商口岸设船炮局,聘用西人技师,培养本国工匠,仿制外国工艺设备,逐步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可知,冯桂芬主张通过一定的方式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器物,进而能够实现自造、自修、自用,这是洋务运动自强、求富口号的生动体现,道出了洋务运动的出发点,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地主阶级抵抗派是林则徐、魏源等人,排除B项;材料只是表明了学习西方的终极目的是实现自造、自修、自用,并没有御侮的信息,排除C项;洋务运动的经验是只学器物不变制度是行不通的,材料并无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6. 1914年11月,陈独秀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批评国人只有“忠君爱国”的盲目的“爱国心”,没有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并得出“有国家不为喜,无国家不为忧”的结论,在当时引起了思想界的广泛关注。这反映出当时( )
A. 新文化运动影响深远 B. 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
C. 儒学的正统地位动摇 D. 先进人士探索救国道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4年陈独秀批评国人只有盲目的“爱国心”,提倡建立近代国家的“自觉心”,这引起了当时思想界的广泛关注,反映出先进人士积极探索救国道路,D项正确;1914年11月,新文化运动尚未兴起,排除A项;思想界已达成救国共识的说法太过绝对,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猛烈抨击传统儒学,动摇儒学正统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7. 有人在北伐战争回忆录中写道,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一带人民的乡土观念及厌恶北军之心理,有助于国民革命军甚大,一旦北伐军出长江后,北上至黄河流域,这些有利条件逐渐淡化,反之北军的乡土观念加强了,故用兵亦渐困难。这反映了( )
A. 南北地缘因素对北伐战争的制约 B. 工农运动影响北伐战争走向
C. 政治宣传对动员民众的作用突出 D. 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北伐战争期间中国。据材料可知,国民革命军在长江以南作战时,乡土观念有利于国民革命军,在长江以北作战时,乡土观念有利于北军,反映了南北地缘因素影响军队的乡土观念,进而影响北伐战争,A项正确;材料体现乡土观念影响北伐战争,没有工农运动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动员民众支援北伐战争,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犯了右倾错误,未提及国民党右派阴谋背叛革命,不能得出革命统一战线存在分裂隐患,排除D项。故选A项。
8. 1985年3月,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该决定主要意在( )
A. 加快科技体制变革 B. 集中领导科研事业
C. 贯彻科教兴国战略 D.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5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力加强企业的技术吸收与开发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能力,促进研究机构、设计机构、高等学校、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并使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力量形成合理的纵深分配”这一决定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有助于加强各环节对应机构的协作与联合,这些举措都有助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加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中间环节,并不是要加强集中领导,排除B项;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9. 考古学家在埃及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年至前2686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象牙刀柄,它用极其细致的雕刻技法描绘了一位身着苏美尔服饰的长须男性用力分开两只野蛮的狮子的场景,体现了两河流域印章中常见的人类同自然和社会暴力抗争的吉尔伽美什主题。这印证了当时( )
A. 两河流域文明较发达 B. 西亚与北非存在文明交流
C. 西方文明具有包容性 D. 苏美尔文明对外辐射力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埃及、西亚)。据材料“埃及早王朝时期(约前3100年至前2686年)的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可知,埃及早王朝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这证明古代西亚与北非存在交流,B项正确;埃及早王朝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并不能说明两河流域文明较发达,排除A项;西亚、北非文明不属于西方文明,排除C项;辐射力强指的是其他文明吸收、借鉴了两河流域文明,但材料中强调的是埃及早王朝墓葬中发现了两河流域的物件,排除D项。故选B项。
10. 在1868年日本新成立的政府中,领导倒幕运动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占据多半,如萨摩藩士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土佐藩士后藤象二郎、福冈孝弟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变革,这些下级武士改革派出身的维新官僚,不再是封建领主的下级家臣,而演变成为新兴地主资产阶级效劳的官吏。这( )
A. 表明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 B. 导致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C. 文官制度建立创造条件 D. 彻底推翻了国内封建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8年(日本)。领导倒幕运动的下级武士改革派在日本新成立的政府中占据多半,这显然为日本扫除旧的官制、开创新的选官制度即文官制度创造了有利条件,C项正确;仅凭改革派掌握实权与官制的变化,不能得出日本完成了社会转型这一结论,排除A项;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军国主义形成而不是复活,排除B项;日本明治维新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武士就来自封建阵营,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如表所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这一时期德国( )
类型 1882年 1907年
农业劳动力 42% 35%
工业劳动力 39% 42%
服务业劳动力 19% 23%
A. 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B. 社会贫富分化日益加剧
C. 国家经济竞争实力增强 D. 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缓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期与20世纪初德国。据材料可知,与19世纪后期相比较,20世纪初德国三大产业劳动力的占比更加趋于合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德国国家经济竞争实力的增强,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德国产业结构趋于合理,而非严重失衡,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会贫富分化是否日益加剧,排除B项;工业劳动力占比增加,说明工业化程度提升,而非进程缓慢,排除D项。故选C项。
12. 下面是创作于1950年9月4日的一幅关于国际时政的漫画。该作品揭示出( )
A. 美国调整对日扶持政策 B. 中国周边局势趋向稳定
C. 世界冷战重心逐步转移 D. 美国蓄意扩大朝鲜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世界)。图片中“1950年9月4日”“杜鲁门”“麦克阿瑟”以及大炮指向亚洲等信息均表明美国企图在亚洲发动一场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朝鲜战争已经爆发,而美国则鼓励向亚洲增兵,这说明美国正在蓄意扩大朝鲜战争规模,D项正确;图片反映的是美国增兵亚洲地区,蓄意扩大朝鲜战争,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就已经实现了对日政策的调整,排除A项;美国向亚洲增兵,必将会加剧亚太地区的紧张与动荡,对中国周边局势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大阵营的对抗重心一直在欧洲,没有发生转移,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60分)
本卷共9道题,共160分,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契约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与社会生活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在世界政治思想史的历史演进中,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家们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系列篇章。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不仅提倡个人权利,而且还在公法领域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及民主制度的建立健全起到了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或缺的作用。
——摘编自杨国栋《西方近代社会契约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宪政意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阐述:近代西方社会转型为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在近代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市民阶层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专制、反君权的意识,迫使国王或君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限权力,催生了契约在政治领域的传播。此外,古希腊、罗马奠定的社会契约的文化基础和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对契约思想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总之,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是西方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示例二:
论题: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内涵丰富多元。阐述: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是建立在资产阶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其内涵丰富多样。霍布斯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们之间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权力;洛克提出有限君权,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在立法权限制下行使有限的行政权,若国王及其政府不遵守契约,人民便有权将其推翻;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提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主张主权在民,并主张赋予人民推翻暴政的权力。因此,从霍布斯到卢梭,西方启蒙思想家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丰富了社会契约的内涵。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西方国家。首先,根据材料“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等信息可以提炼出论题一: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时代根源。其次,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近代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古希腊、罗马奠定的社会契约的文化基础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近代西方社会转型为社会契约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一方面,在近代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另一方面,随着市民阶层和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在近代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尤其是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专制、反君权的意识,迫使国王或君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有限权力,催生了契约在政治领域的传播。此外,古希腊、罗马奠定的社会契约的文化基础和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对契约思想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的传播。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是西方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首先,根据材料“从霍布斯到洛克、从卢梭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可以提炼出论题二:近代西方社会契约思想内涵丰富多元。其次,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分别从霍布斯提出天赋人权;洛克提出有限君权;卢梭提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等方面分析说明,例如:霍布斯提出天赋人权,主张人们之间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保护人民的公权力;洛克提出有限君权,主张国王及其政府在立法权限制下行使有限的行政权,若国王及其政府不遵守契约,人民便有权将其推翻;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提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性,是自然赋予人的权利,主张主权在民,并主张赋予人民推翻暴政的权力。最后,总结升华,明确主旨,从霍布斯到卢梭,西方启蒙思想家用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有限政府、宪法至上等理论丰富了社会契约的内涵。注意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仅10.6%,城市化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城乡之间的藩篱开始松动。1982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加之1985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但仍表现为传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集中。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首次超越农村人口,占比达到51.27%,农业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2018年的城市人口占比近60%。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同步升级,2012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转型的新信号。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1978—1995年形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1996—2013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2013年以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
——摘编自刘家强等《新中国70年城市化演进逻辑、基本经验与改革路径》
(1)根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演进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演进。
【答案】(1)特点:政府主导;城市化进程加速;阶段性特征明显;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现代性。
(2)评价:密切了城乡关系,推动了城乡人口流动;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逐渐与国际接轨,缩小城市化发展的国际差距;适应中国经济发展要求。
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城市化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方面;现代意义的城市化还需要加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实现城市和农村两个层面突破。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由“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可知,政府主导;由“加之1985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可知,城市化进程加速;由“1978—1995年形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1996—2013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2013年以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可知,阶段性特征明显;由“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同步升级,2012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转型的新信号”可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现代性。
【小问2详解】
本题为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现代中国。由“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可知,政府主导;由“加之1985年国家进一步放开农民进城的限制,我国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可知,城市化进程加速;由“1978—1995年形成以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1996—2013年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城市化,2013年以来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化”可知,阶段性特征明显;由“1978—2017年的40年间,我国城市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10%以上,产业结构也实现了同步升级,2012年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在城市化发展方向上释放出转型的新信号”可知,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现代性。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