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阶段质量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共19小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人民日报》曾刊载文章指出:“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2.对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证
B.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D.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统一
3.“朝鲜战争不是我们预料的,可是也不应该看成完全不是我们预料的……美帝国主义退出中国大陆……它是不会就此甘心的,必然要和我们较量,这一点我们是看到的。”材料表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意图在于( )
A.争夺世界霸权 B.刺激美国经济发展
C.转嫁经济危机 D.遏制新中国的崛起
4.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到1952年年底,包括老解放区在内,全国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这说明,土地改革( )
A.使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B.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C.使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 D.使工业建设取得新成果
5.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人口流动高峰出现在1952—1957年,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人增加到3101万人,当时东三省成为主要的人口迁移目的地。上述人口流动( )
A.加快实现了农业集体化 B.适应了土地改革的需要
C.支援了国家工业化建设 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6.下表所列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制定过程中,毛泽东要求中央政治局委员参考的主要文献。它主要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
国家或地区 主要文献
苏联 1918年苏俄宪法、1936年苏联宪法
中国 1913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年曹锟宪法
欧洲 罗马尼亚、波兰、德国、法国等国宪法
A.体现了开放的国际视野 B.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制思想
C.以苏联宪法为主要依据 D.沿袭中国近代宪法的精神
7.下图所示凭证可以说明( )
A.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 B.抗美援朝战争的开展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8.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造成我国1959—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在于( )
A.没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过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D.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蓄意破坏
9.邓小平曾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这个“反面教训”提醒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 )
A.爱国、敬业 B.诚信、友善 C.自由、平等 D.民主、法治
10.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出现严重失误,但仍然取得显著成就。下列各项成就中,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建成 ②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 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④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最根本的,就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据此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的精神
C.作出改革开放决策,推动社会发展 D.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12.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打破这种“模式”的关键是( )
A.增强企业活力 B.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设立经济特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3.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过下面的年代尺可以了解我国( )
A.外交事业的重大成就 B.农村改革的全面推进
C.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D.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
14.最新版《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些理论能够一脉相承并与时俱进的根本原因是( )
A.坚持独立自主 B.坚持实事求是
C.都“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中国道路
15.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于破解我国发展难题有着重要意义。其中,“协调”发展理念致力于破解的难题是( )
A.生态环境恶化 B.发展动力不足 C.内外联动不畅 D.发展的不平衡
二、辨析改错(12分)
16.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中共十七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全面部署。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第17小题13分,第18小题14分,共27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革命的胜利带来了(现代化)发展模式的一次全面大转换,中国力图探索一条非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1979年以来,在国际国内出现巨大变化的形势下,我国进行了又一次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换,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开始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全面大转换”和“独特的体制内模式转换”各自反映的内容,(4分)并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这一“大转换”的实践探索。(3分)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作出的……这一判断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党的奋斗目标有了新要求……从中共十九大到中共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摘编自《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7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目前我国发展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具体内容。(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2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对内改革的推进方式,(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的理解。(3分)
材料二
1978年年底,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实行试点……1980年9月,中央下发文件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试点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的……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农村迅速推广。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小岗村18户农民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主要贡献。(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们要完成民族复兴的伟业应该具备哪些优秀品质?(4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材料
时间 代表性作品 主要内容
20世纪50年代 1951年4月,魏巍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1959年,柳青发表《创业史》 《谁是最可爱的人》以饱含深情和诗意的笔触,报道了抗美援朝战场上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创业史》以秦岭山脚黄堡区下堡乡第五村互助组的曲折发展过程来反映当时农村的状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等 这些文艺作品被统称为“革命样板戏”或“革命样板作品”,俗称“样板戏”
20世纪80年代 孙力、余小惠合著的长篇小说《都市风流》发表 《都市风流》塑造了从都市大杂院居民到身居要职的一市之长、从摆摊的大学生个体户到高级工程师等近40个身份各异的人物,全景式地描绘了处于社会变革中的人的命运和心态
——摘编自张健主编《新中国文学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位“最可爱的人”:______;(2分)《创业史》描绘的当时农村的状况是实行______的结果;(2分)《都市风流》描绘的社会变革始于______。(填写会议名称)(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新中国某一时期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写出其反映的时代主题或观点并予以阐释。(要求:时代主题或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0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