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锦山镇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锦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古代“君子”一词在《周易》中指封君的儿子,自孔子开始,君子被赋予道德品质的内涵,进而成为令人仰慕的、有很高道德地位的人。君子内涵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 封君的道德水平在提升
C. 德治理念得到推广 D. 封建等级秩序开始崩溃
2. 论及茶马贸易,《明史·食货志》中记载:“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以下选项不能从中得出的是( )
A. 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B. 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
C. 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D. 该贸易本质上是贡赐贸易
3. 唐高祖即位后,下诏“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武德七年(624年)下《兴学诏》,诏诸“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这些做法( )
A. 提高了私学的地位 B. 完善了官学教育体系
C 促进了理学世俗化 D. 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4. 有学者认为“反观和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革命不同之处的时候,不难看出五四运动的确比先前的所有革命都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这主要体现在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工商学联合斗争 ④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5. 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A. 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 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C. 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 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的许多农民利用便利的通勤车到城里售卖自家农产品,并捎回紧俏商品,日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东北早市文化。由此可知东北早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B. 居民较强的晨间消费需求
C. 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 D. 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发展
7. 古代印度实行不同种姓同罪异罚的刑法制度。高等种姓对低等种姓实施犯罪时,可以减轻处罚; 低等种姓对高等种姓实施犯罪时, 则必须加以重罚。这说明古代印度( )
A. 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 以法律强化等级秩序
C. 司法标准混乱无序 D. 对高等种姓予以保护
8. 18世纪前,英国的适婚青年为筹集房屋、整套农具、牲畜等必备物件大都晚婚,男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8岁和26岁。19世纪后期,男女大都置办简单生活用品后租房结婚,初婚年龄下降到25岁和23岁。这表明( )
A. 君主立宪制赋予人民婚姻自由权 B. 工业革命后英国人口出生率上升
C. 劳动力紧缺导致了社会习俗革新 D. 社会经济变迁影响婚俗观念变化
9. 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当时的这些变化( )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适应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 体现了世俗王权扩大的要求 D. 表明君权高于教权局面形成
10. 17世纪,西班牙王室将西属美洲的烟叶大量运至塞维尔的皇家工场中加工制造,并严格控制西属美洲的烟叶加工,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烟叶,西班牙一度控制了欧洲的烟草市场。这体现了( )
A. 西班牙本土工业化进程迅猛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殖民体系下国际分工特点 D. 价格革命的影响显著
11. 20世纪初,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开始向制造业的广阔领域扩散,借助标准化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艺和经验被显性化,甚至成为一种启动规模制造的方式。这一进程( )
A. 标志着科学管理方式形成 B. 推动了人个性化发展
C. 有利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 开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12.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①批评了清廷的闭关政策 ②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③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④讽刺了中体西用的荒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3. 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 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
C. 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 D.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14. 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 B. 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
C. 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 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15. 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化( )
A. 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 B. 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C. 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 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
16. 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两大法系法律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 )
①坚持权力制衡 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坚持程序公正 ④司法遵循基督教教义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化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体开始走向创新之略。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体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服饰”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中国服饰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弊端。如今,服饰复兴,汉服热兴。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东方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甚至在国际服饰文化平台制起一股迷人的东方风。
——摘编自应品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创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方风回归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汉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体育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 重要事件
1380年 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家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年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年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年 《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年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表现。
(2)“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
阶段 现象
16—17世纪的欧洲 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 现象二: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
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 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 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 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
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 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 。 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 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
——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
请选取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就该阶段的2—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锦山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中国古代“君子”一词在《周易》中指封君的儿子,自孔子开始,君子被赋予道德品质的内涵,进而成为令人仰慕的、有很高道德地位的人。君子内涵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
A.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B. 封君的道德水平在提升
C. 德治理念得到推广 D. 封建等级秩序开始崩溃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旧的贵族等级体系开始瓦解,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君子”内涵的变化,正是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A项正确;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君子”内涵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君的道德水平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德治理念得到推广的相关情况,排除C项;西周末年至春秋初期,封建等级秩序已经开始瓦解,而孔子为春秋后期人,排除D项。故选A项。
2. 论及茶马贸易,《明史·食货志》中记载:“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定税额,陕西二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以下选项不能从中得出的是( )
A. 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 B. 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
C. 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 D. 该贸易本质上是贡赐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贡赐贸易指周边各国派使臣向中原王朝进贡,中原王朝进行赏赐的一种贸易形式,材料并未体现茶马贸易是贡赐贸易,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根据材料“诸茶场地设茶客司”可得出设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西南地区的茶马贸易,可得出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根据材料“定税额”可知,政府在贸易中征税,扩大了财政收入来源,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3. 唐高祖即位后,下诏“别立小学,以教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武德七年(624年)下《兴学诏》,诏诸“州县及乡里,并令置学”;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敕“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这些做法( )
A. 提高了私学的地位 B. 完善了官学教育体系
C. 促进了理学世俗化 D. 扩大了官员选拔范围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唐高祖即位后,先后三次下诏关于设立宗室子孙及功臣子弟的小学、州县及乡里的学校及乡学师资问题,这说明当时官学教育体系逐步在完善,B项正确;材料讲的是统治者要求中央至地方的学校设立相关问题,不涉及私学的地位提高,排除A项;理学世俗化、官员选拔范围也都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D项。故选B项。
4. 有学者认为“反观和比较五四运动与以往革命不同之处的时候,不难看出五四运动的确比先前的所有革命都大大地前进了一步”,这主要体现在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马克思主义指导 ③工商学联合斗争 ④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还未成立,也未受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故①②错误,ABC排除;③④均是五四运动的特征,D正确。故选D。
5. 有学者认为:“在朝鲜战争中,中国领导人虽然赢得了广大新独立国家甚至有力对手美国的敬重,但也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从而使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做出某些改变。”该学者旨在说明朝鲜战争
A. 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B. 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C. 推动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D. 促进“求同存异”原则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1950.10~1953.7)让周边国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在致力于缓和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大背景下,影响到我国在1953年12月与印度代表团谈判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C项正确;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壮大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项;“求同存异”原则是我国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的原则,目的是缓和与会国关系,推进万隆会议顺利进行,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 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许多农民利用便利的通勤车到城里售卖自家农产品,并捎回紧俏商品,日渐形成独树一帜的东北早市文化。由此可知东北早市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A.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B. 居民较强的晨间消费需求
C. 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 D. 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以后,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国家在东北等地区集中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以装备制造、能源、原材料为主的战略产业和骨干企业,形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东北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大规模发展,工厂通勤上班,促进了早上八九点钟结束的东北早市文化的形成,D项正确;居民较强的晨间消费需求、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B项;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为结果并非原因的表述,排除C项。故选D项。
7. 古代印度实行不同种姓同罪异罚的刑法制度。高等种姓对低等种姓实施犯罪时,可以减轻处罚; 低等种姓对高等种姓实施犯罪时, 则必须加以重罚。这说明古代印度( )
A. 确立封建等级制度 B. 以法律强化等级秩序
C. 司法标准混乱无序 D. 对高等种姓予以保护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题意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下,不同等级的种姓在犯罪时会受到区别对待,这样就更强化了高种姓的优越地位,以法律的手段强化了等级秩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种姓制度的强化,并不是确立封建等级制度,排除A项;古代印度的司法标准是倾向高种姓,并不是混乱无序,排除C项;对高等种姓予以保护仅仅是材料中的部分内容,因为还对低等种姓进行抑制,D项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8. 18世纪前,英国的适婚青年为筹集房屋、整套农具、牲畜等必备物件大都晚婚,男女平均初婚年龄为28岁和26岁。19世纪后期,男女大都置办简单生活用品后租房结婚,初婚年龄下降到25岁和23岁。这表明( )
A. 君主立宪制赋予人民婚姻自由权 B. 工业革命后英国人口出生率上升
C. 劳动力紧缺导致了社会习俗革新 D. 社会经济变迁影响婚俗观念变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前英国青年结婚时对物质需求较高到19世纪后期对物质需求要求简单,18世纪前和19世纪后期,英国青年男女结婚年龄降低,题干信息属于青年男女婚姻观的变化,设问词为说明,从四个选项看,该题为婚姻观变化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的变化,D项正确;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时间上与提干要求不符,排除A项;婚姻观变化与人口出生率不直接相关,排除B项;从题干提供信息判断无法表明英国劳动力短缺,排除C项。故选D项。
9. 12世纪的欧洲社会,思想和文化领域有了一些新变化。不少教士受君主委托著书立说,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高贵出身。随着罗马法的复兴,出现了新的法学和政治观念:认为君主权力的正当性来自法理,而不是来自宗教性的仪式——也就是说,来自血缘而非教会。欧洲当时的这些变化( )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 适应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 体现了世俗王权扩大的要求 D. 表明君权高于教权局面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后期,受城市经济发展和罗马法复兴影响,欧洲人大力宣扬国王功德和出身高贵,强调君主权力的正当性,体现了世俗王权扩大的要求,C项正确;据所学,12世纪的欧洲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据所学,文艺复兴运动直到14世纪才发生,排除B项;材料只体现了欧洲社会宣扬王权和国王功德,并未说明王权已经高于教权,并且王权高于教权是在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7世纪,西班牙王室将西属美洲的烟叶大量运至塞维尔的皇家工场中加工制造,并严格控制西属美洲的烟叶加工,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烟叶,西班牙一度控制了欧洲的烟草市场。这体现了( )
A. 西班牙本土工业化进程迅猛 B. 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殖民体系下国际分工的特点 D. 价格革命的影响显著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美洲。根据材料可知,西属美洲种植烟叶,塞维尔的手工工场加工制造,控制美洲烟叶原料出口和加工,可见西班牙作为宗主国控制欧洲烟草市场,而美洲作为殖民地则负责生产加工,体现了殖民体系下国际分工,C项正确;17世纪欧洲仍是手工工场阶段,没有开始工业化,材料中的塞维尔属于美洲,排除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 15世纪,随着西方殖民者对美洲新大陆的掠夺,大量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等流入欧洲,造成金属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就是“价格革命”,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11. 20世纪初,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开始向制造业的广阔领域扩散,借助标准化和规范的工作流程,工人的手艺和经验被显性化,甚至成为一种启动规模制造的方式。这一进程( )
A. 标志着科学管理方式形成 B. 推动了人的个性化发展
C. 有利于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D. 开始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20世纪初(美国)。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福特工厂的流水线模式开始向制造业扩散,成为一种规模制造的方式。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垄断资本主义得以发展。因此福特流水线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工业生产的规模化,从而推动垄断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流水线模式应用,不能得出是科学管理方式的形成,排除A项;材料涉及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而不是显示人的个性化,排除B项;“开始”说法错误,材料涉及工作流程,未涉及生活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2. 有学者在论及近代中国某一事件时曾用了这样一则比喻:“马体牛用。让马去犁地,让牛去奔跑。”并补充说,“他们一直认为中国的文化与体制是最优秀的,只不过船不坚炮不利罢了。”该学者在此( )
①批评了清廷闭关政策 ②指出了洋务新政的局限
③剖析了维新变法的根源 ④讽刺了中体西用的荒谬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本题要按照题干要求进行准确解读。材料意在批评洋务运动片面学习西方器物文明,缺少对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学习,并讽刺了其“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批评清廷向西方学习存在偏差,并非批评清廷封闭保守,材料也未涉及维新变法运动,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 有学者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之间形成了命运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国家不论实力强弱都不能不在相关领域进行合作,从而使中小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该学者意在强调经济全球化
A. 有利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B. 促进了国际新秩序建立
C. 实现了生产资源合理配置 D.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中小国家参与到国际议事日程中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故选D项;经济全球化拉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差距.故排除A项;国际新秩序迄今为止并未建立,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C项。
14. 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等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儒学是一种人文主义而不是技术,是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化互不相容的。然而,到20世纪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对公司的忠诚,集体环境内的协调与合作,这些因素对东亚很多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亚洲模式的发展与欧洲模式有相似之处 B. 东亚地区发展主要因素是内部团结一致
C. 日本、新加坡善于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 D. 亚洲许多国家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新加坡多数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互不相容,但到七十年代这些学者认识到了儒学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由此可见亚洲许多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儒家文化助力,D项正确;欧洲模式并没有儒学的推动,排除A项;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学者都认识到儒学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得出东亚内部的团结一致,排除B项;儒学属于日本、新加坡的传统文化,并非外来先进文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它是从拜占庭引进并且自上而下推行的,而且拜占庭文化本身就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这表明俄罗斯文化( )
A. 与西方基督教文化截然不同 B. 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
C. 使西方基督教文化发生变异 D. 蕴含着古斯拉夫民族的风情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俄罗斯所接受的东正教有别于西方的天主教,但它也属于基督教文化范畴,因此具有西方文化色彩,又引进具有东方色彩的拜占庭文化,所以说俄罗斯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二重性色彩,故选B,排除A;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6. 无论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还是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律,都属于资产阶级法律,它们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两大法系法律的基本特征也是一致的,具体表现为( )
①坚持权力制衡 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
③坚持程序公正 ④司法遵循基督教教义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两大法系法律都是资产阶级法律,资产阶级法律重视权力制衡,注重保护个人的权利,坚持程序公正,故①②③正确,B项正确;A项不全面,排除A项;中世纪教会法遵循基督教教义,故④错误,排除CD项。故选B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均为必做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西方服饰文化有着不同的化势和魅力,但是也都有着自家的不足。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体开始走向创新之略。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故而新设计的服体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中山装”和“旗袍”成为这一时期的经典服装。“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服饰”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中国服饰逐渐改变了原有的弊端。如今,服饰复兴,汉服热兴。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东方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甚至在国际服饰文化平台制起一股迷人的东方风。
——摘编自应品洁《浅谈中西方服饰设计的异同》等
(1)根据材料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服饰创新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方风回归的理解。
【答案】(1)趋势:中西方服饰的融合(中西方服饰的交流与碰撞);大胆追求美感(服饰的价值取向从符合礼法向“得体”发展)。
原因:工业革命后中西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东西方服饰文化各自的优势和魅力;妇女、学生等的推动;中国服装设计师对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西风东渐”(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
(2)理解:东方风回归说明中国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观念的转变,对西方文化日益成熟的看法与评价;显示出了中华文化强烈的吸引力和独有魅力;展现出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与国际竞争力。
【解析】
【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可知,中西方服饰的融合(中西方服饰的交流与碰撞);根据材料“故而新设计的服体变得更有美感、更加贴近身体”可知,大胆追求美感(服饰的价值取向从符合礼法向“得体”发展)。原因: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中西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推动);根据材料“中国的服设计师们不但继承了传统装造型的简洁流杨、宽松逸的特点,而且还取了西方服饰立体曲线剪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服饰文化各自的优势和魅力;中国服装设计师对外界优秀文化的吸收和借鉴;根据材料“当时在‘西风东渐’影响下,中西合的服饰或纯中式的服饰逐渐进入中国人的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风东渐”(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根据材料“‘中山装’一度成为中国学生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而‘服饰’则被公认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妇女服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妇女、学生等的推动。
(2)理解:根据材料“如今,服饰复兴,汉服热兴。服装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东方元素在服装设计上的运用,甚至在国际服饰文化平台制起一股迷人的东方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东方风回归说明中国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观念的转变,对西方文化日益成熟的看法与评价;显示出了中华文化强烈的吸引力和独有魅力;展现出中国日益强大的国力与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谈对东方风回归的理解。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汉代社会的各种力量、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当时,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发展。70多年后,“射、御、数”的体育教育被从“六艺”中剔除,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宣传封建道德的手段。东汉时期,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体育思想。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体育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思想领域的变化对体育发展的影响。
【答案】(1)孔子:体育是一种礼仪活动;体育是实施“仁”教的手段;目的是培养维护上下尊卑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的人。
(2)特点:政府对体育发展影响明显;体育活动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军事体育蓬勃发展。
原因:中央集权的加强;军事斗争的需要(或对匈奴作战、经营西域);社会尚勇习武的民情风俗;统治阶级开拓进取、创造革新的精神风貌;汉代文化包容兼蓄的大度风貌。(任答四点即可)
(3)影响: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任意一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得出体育是一种礼仪活动;根据材料“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得出体育是实施“仁”教的手段;根据材料“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得出目的是培养维护上下尊卑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的人。
【小问2详解】
特点:根据材料“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都被置于中央政府统治和管理之下,体育活动和体育组织当然也不例外”得出政府对体育发展影响明显;根据材料“体育活动也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得出体育活动多与健身和军事有关;根据材料“边境部队经常举行秋射,不仅提高了将士的射艺,而且也推动了体育活动的发展”得出军事体育蓬勃发展。原因:根据汉代政治特点得出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材料“竞争性和对抗性强的体育活动也逐渐变成了传习封建礼节”得出军事斗争的需要(或对匈奴作战、经营西域);根据材料“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也为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得出社会尚勇习武的民情风俗;结合所学统治者的政策得出统治阶级开拓进取、创造革新的精神风貌;结合所学汉文化的特征得出汉代文化包容兼蓄的大度风貌。
【小问3详解】
根据材料“汉初,各家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得出汉初“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发展;结合所学汉武帝统一思想的措施对体育的影响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宣传封建道德弱化了体育的竞技性;根据材料“讲求呼吸守意的习禅方法与养生健体相互结合”并结合所学得出道教和佛教思想促进了养生体育的发展。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 重要事件
1380年 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家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年 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年 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年 《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年 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
(2)“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答案】(1)表现:国家走向统一;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领主制;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强化
(2)作用:强化法国民族认同(民族意识觉醒);推动民族国家形成;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成为革命动员的手段;促进思想解放和启蒙;有利于法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影响:对欧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
启示: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后半期的法国。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根据“ 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 1491 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得出国家走向统一;根据“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得出封建地主制代替封建领主制;根据“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得出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根据“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得出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体系的强化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5世纪后半期的法国。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根据“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得出强化法国民族认同;推动民族国家形成;根据“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得出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根据“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得出成为革命动员的手段;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促进思想解放和启蒙;有利于法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小问3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当代中国。中法建交的影响根据“ 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得出主要是对欧洲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启发了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促进了中国的改革开放;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政治多极化。启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应该秉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坚持互利共赢。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发端于欧洲。下表呈现的是近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不同阶段的历史现象。
阶段 现象
16—17世纪的欧洲 现象一:新教普及,教区和领土纠纷加深,17世纪欧洲战争频仍,严重社会危机。 现象二: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 现象三: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 现象四: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
18—20世纪中期的世界 现象一:欧洲政治革命、经济革命与思想革命交义进行,民主、民族主义逐渐普及。 现象二:以资本主义政治法律规范为政治联系纽带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趋于成型。 现象三:一战与二战,国际关系体系的发展与民族主义的盛行。 现象四:欧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争取独立自主,强调主权完整的民族逐渐成长为民族国家。
20世纪中期至今的世界 现象一:两极格局,殖民体系的瓦解,全球性民族国家体系的建立和强化。 现象二:全球化下,国家主权和国家认同遭受冲击,弱小民族国家的边缘化 。 现象三:传统民族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包容众多族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重构 现象四:区域集团化下,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民族国家新样式的探素。
——摘编自张国清《民族国家的观念》等
请选取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结合世界近现代史,就该阶段的2—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1
论题: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受多重历史因素影响
阐释:社会进步推动民族国家出现。16—17世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出现,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动力。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一道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发展和欧洲的思想解放,也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社会矛盾推动民族国家出现。16—17世纪,宗教矛盾的激化,封建等级制度下的领土纠纷,导致17世纪欧洲战争频繁,严重冲击了传统宗教和封建社会秩序,强化了封建王权和各邦国主权的确认,使各国的独立性和民族性增强,促使近代民族国家开始出现。
综上所述,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是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矛盾产物。我们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辦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示例2
论题:近代民族国家的成型妥多重因素影响
阐释:社会进步推动民族国家成型。18—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革命在各国陆续爆发,封建制度逐渐走向衰亡,以自由平等法制为政治特征的近代民族国家成型。启蒙运动宣扬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等思想则为近代民族国家主权概念的强化提供了思想基础。工业革命的开展则为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强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国际矛盾推动民族国家成型。两次世界大战催生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的建立,强化了国家主权和民族主义原则。根据大国的实力强弱和胜败地位,领土或边界得以重新划分,欧洲因此出现了一些新兴民族国家。同时,很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过程中,逐渐强化了国家主权意识和民族认同观念。
综上所述,民族国家的成型既是国家自身发展的结果,也受国际斗争的影响。热爱国家不仅表现在维护国家主权上,也表现在助力国家进步上。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探究结论论证题、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欧洲)。首先,阅读材料和设问要求,拟定论题,设问要求选择近代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某个阶段,就该阶段的2至3个历史现象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如选择16—17世纪的欧洲,据材料“超过界的宗教权威式微,教权国家衰弱,封建王权正统与国家主权得到确认”、“新民族语言出现,宗教宽容与自由原则确立,世俗的资本主义世界观逐渐成型”、“封建等级制为基础的采邑制向各邦国、城市平等参与的‘联邦制’发展 ”等信息可得出结论:此时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时期,并且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受多重因素影响。其次,结合世界近代史实中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思想解放运动等史实进行分析阐述,如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重要的阶级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兴起和民族意识的觉醒;16—17世纪,宗教矛盾、封建等级制度下的领土纠纷等适合矛盾也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可见,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诞生是既是社会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矛盾产物。我们应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辦证地分析历史现象。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富锦市锦山镇中学2023-2024高二下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