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质量监测(A)(答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质量监测(A)
一、选择题
1.1860年,恭亲王奕 在奏章中将当时局势比喻为魏、蜀、吴三国鼎立,认为应当暂时放弃敌视西方的政策,以条约羁縻各国,赢得时间“自图振兴”,最终战胜西方。实践这一主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
2.近代一位外国人这样评价戊戌变法:“如果认为维新是要从顶端而不是从基础上开始的话,在这一张变法的清单上是挑剔不出什么毛病的。条条都很健全,条条都打中一个显著的弊端,并且条条都是可以付诸实施的;但是这种以上谕变法的整套结构就是一个倒置的金字塔。”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  )
A.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 B.变法措施贪大求全
C.缺乏充分的思想动员 D.社会没有广泛支持
3.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自强运动的倡者……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中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在这个国家里,占主导的仍然是旧式制度。”作者意在强调,洋务运动(  )
A.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维护和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
C.成功抵御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4.“这些经济性质,无论在生产力方面还是在生产关系方面,都表明它们已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属性,因而具有中国现代工业诞生的意义。”材料适合评价(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一五计划
5.如表是中国近代某历史人物的经历简表(部分)。据此可知,该历史人物是(  )
时间 主要经历
1852﹣1864年 与太平军作战
1866年 创办福州船政局
1875年 出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A.左宗棠 B.冯子材 C.曾国藩 D.李鸿章
6.19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初,清政府相继设立江南制造局附设机械学校、福州船政局附设船政学堂天津电报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广东水师学堂等学校。风气稍开之后,又出现了以西学为主的自强学堂,甚至旧式书院也开设了一部分西学课程。这些做法旨在(  )
A.推动官学教育全面近代化
B.着力培养专业化军事人才
C.废除科举落实学堂选官制
D.倡导科技推进清政府自救
7.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8.1895年美国《PUCK》杂志上刊登了《一只新孵化出的鸡》的漫画,漫画中一只全副武装、手拿日本军刀的日本鸡破中日战争的蛋壳而出,脚下踩着清政府的龙旗。此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启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9.义和团揭帖《只因鬼子闹中原》中写道:“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这一揭帖反映了义和团的主张和行为。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  )
A.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具有完全意义的民族民主革命
C.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D.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启蒙运动
10.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创办近代工矿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中日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变革。以下属于制度变革的史事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西安事变
11.2024年是甲午海战130周年,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拟以《甲午战争:1894﹣1895》为主题举办纪念展。下列能选入此次展览的诗句是(  )
A.“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
B.“黄海有幸葬忠骨,马关耻辱血泪飞”
C.“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
D.“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
12.《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
A.英军攻陷南京 B.太平军占领天津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13.《吴玉章文集》中写道:“甲午之前,在我的头脑中占主导地位的还是传统的忠孝节义的思想。甲午战争的失败,更激发了我的救国热忱,我需要找寻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材料反映了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分子的价值观的变化为(  )
A.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B.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国家发展与自身紧密联系起来
C.推行“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
D.团结贫苦农民,沉重打击清王朝的统治
14.1894年,当时日本国内舆论普遍宣扬: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
A.正确分析了战争爆发原因
B.试图竭力掩盖战争的本质
C.准确分析了中日两国国情
D.表明中国备受侵略的事实
15.1877~1889年,英国太古、怡和,美国旗昌等轮船公司与轮船招商局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最终旗昌公司破产,而太古、怡和公司不得不与招商局达成协议:中外公司在各条航线上共同议定统一的价格。这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壮大(  )
A.完全无力与外国的企业抗衡
B.达到了“自强”“求富”的目标
C.完成了中国近代社会工业化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略
16.以下是洋务学堂简况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类别 时间 数量(所) 地点
外语学校 1862﹣1864 3 北京、上海、广州
军事学校 1874﹣1894 9 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旅顺、威海、刘公岛
技术学校 1867﹣1886 16 福州、上海、天津、广州、武昌、南京、台湾
①重点培养军事和实用技术人才
②维护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③学堂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
④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7.甲午战争后,先进知识分子具有群体意识的觉醒由此开始,以下哪一事件是“群体意识觉醒”的表现(  )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金田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8.洋务派认为开办洋务新政,购置船炮器械,“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这表明洋务运动的目的是(  )
A.维护清朝统治 B.发展资本主义
C.缓和阶级矛盾 D.实现中外友好
19.甲午中日战争进行过程中,当时美国驻华代办巴夏礼说:“应该让战争顺着自己的道路走下去,如果靠干涉带来和平,那种和平是不会持久的。惟有使用武力,才能使这个国家(指中国)和世界(指帝国主义列强)融洽共处。只要清王朝不致受到威胁,中国战败倒是一个有益的经验。”这说明巴夏礼(  )
A.希望中国能够融入世界
B.认为战争可以让中国屈服
C.全面推行门户开放政策
D.努力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20.著名学者金冲及曾提到:“作为一次具有相当规模的思想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兴起,是甲午战争强烈刺激下的产物……这次运动把倡导新学和人们救亡的迫切要求紧紧联结在一起。”“这次运动”使中国(  )
A.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B.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C.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D.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蒙
二、综合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
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
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
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或已失德性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
(1)根据材料一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在A、B两个空白方框内填入恰当的内容。
(2)材料二中的内容是瓦德西针对材料一中的哪一个事件发表的?你是如何理解他的这段话的?
(3)综上所述,请你写出近代中国人民反抗的特点并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参考答案
1-10 BDBAA DCDCB
11-20 BDBBD BBABD
21.(1)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2)李鸿章的评价观点不完全正确。学习了西方的皮毛而并未学习西方的政治。
(3)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
(4)条约:《马关条约》;新增内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22.(1)A:林则徐、关天培、陈化成;B:甲午中日战争。
(2)事件:义和团运动;理解: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认识到了中国人民力量的伟大,展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3)特点:持续性、广泛性;认识: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是列强未能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八上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单元质量监测(A)(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