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二十一中联片教研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二十一中联片教研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解放军及特邀代表662人参加。会议上,通过政治协商,共同讨论成立新中国问题。从这段材料看,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来会演化成(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多党合作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2.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达成,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 )
A.祖国获得了统一 B.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C.西藏自治区成立 D.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3.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大型军事专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醒目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 )
A.林彪 B.邓小平 C.彭德怀 D.刘伯承
4.“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衣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材料意在强调( )
A.克服财政上的困难是当务之急 B.彻底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经济
C.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十分必要 D.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
5.1950年6月,刘少奇所做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指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状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刘少奇主要论述了( )
A.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 B.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C.土地改革的必要性 D.人民革命的主要目的
6.新中国建立后,社会上有观点认为,中国国力贫弱,政府应“施仁政”,与民休息,应多发展轻工业,改善民众生活。毛泽东在1953年指出,所谓仁政有两种: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毛泽东的谈话旨在( )
A.强调快速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B.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
C.加快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进程 D.重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
7.据统计,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这反映了( )
A.人民对于新宪法的拥护 B.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
C.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 D.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
8.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关于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通过借鉴苏联的过渡模式,中国共产党决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这里的“道路”指( )
A.生产合作社 B.施行赎买政策 C.中外合资 D.增强企业活力
10.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指( )
A.廉价收购 B.无偿没收 C.赎买政策 D.实行股份制
11.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时代是20世纪( )
A.三十年代 B.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2.民族精神是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0世纪60年代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历程中,人民群众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取得辉煌的成就,如:“人造天河”红旗渠的修建,大庆油田的建成等等涌现一批英雄人物如:“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这一时期展示的时代精神是( )
凌空除险(修建红旗渠的真实写照)
A.保家卫国,英雄主义 B.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
C.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D.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
13.“魂飞万里,盼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总书记这首词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铁人”王进喜
C.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14.“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是因为 ( )
①粉碎了林彪反革命集团
②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③广大人民群众、干部对“左”的错误的抵制
④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的错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
A.“浮夸风”现象 B.“共产风”现象
C.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16.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此,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 )
A.计划经济体制 B.经营责任制 C.市场经济体制 D.股份制
17.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 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厦门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重大历史贡献是 ( )
A.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B.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D.确立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光辉旗帜
19.中共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世界第一强国 D.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20.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 改革开放 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11大学 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 八荣八耻 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两个一百年
二、综合题
21.材料一 下午3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聚天安门广场,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材料二 彭德怀在某次战争结束后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材料三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以上均摘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是哪次战争?请列举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战斗英雄两例。
(3)材料三所述是哪一场运动后的历史意义?这场运动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22.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材料一 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课后活动
材料二 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是较早冲破旧体制限制,自发采取“包干到户”的地区。1982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第一次肯定“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责任制。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中国农业特点、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中国关键词》网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一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中获得的启示。
23.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材料一 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主席亲自开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这时,在军乐声中使第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
——《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三 “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摘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表述的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于何时?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一年?实际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哪一奋斗目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根据“第一届政协会议在北平召开,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民解放军及特邀代表662人参加。”可得出1949年第一届政协的召开,团结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多党合作制度,B项正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用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1 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经过充分协商谈判,达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B项正确;当时祖国并未统一,还未收回香港、澳门和台湾,排除A项;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排除C项;西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在1965年,排除D项。故选B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彭德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所以另一个塑像应该是彭德怀,C项正确;林彪、邓小平和刘伯承都没有指挥抗美援朝战争,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根据题干“乡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农、贫衣及一部分雇农耕种的,但他们只对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权,对大部分土地则没有所有权。……这种情况如果不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国的工业化就没有实现的可能,人们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和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必须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强调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十分必要,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克服财政上的困难是当务之急,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从1950年开始,到1952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自此,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在我国大陆彻底废除,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C项。
5.C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50年6月,刘少奇所做的《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指出了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问题,论述了开展土地改革的必要性,C项正确;“封建土地制度的危害”是刘少奇论述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A项;当时尚未开展土地革命,排除B项;土地改革是对人民革命胜利成果的巩固, 不是刘少奇论述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
6.A
【详解】根据材料“一种是为人民的当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是大仁政,重点应当放在大仁政上”可知,毛泽东认为应该从长远利益着手,扭转国家工业落后的面貌,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A项正确;1956年,我国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排除B项;材料强调国家工业发展,不属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排除C项;重视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属于小仁政,而毛泽东强调大仁政,排除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干“1954年宪法初步起草过程中,参加讨论的各界人民有103万余人,共提出118万多条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根据人民群众所提意见,对宪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动”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制宪过程中人民群众积极提供修改意见,反映了制宪过程中的民主精神,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制宪过程中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没有体现出人民对新宪法的拥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政治建设的法制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起草宪法工作的艰巨性,排除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妇女地位等提供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1956年初,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生产合作社是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A项;中外合资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增强企业活力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C项正确;廉价收购、无偿没收不符合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史实,也与题干“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不符,排除AB项;实行股份制是改革开放后的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53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继建立建立农村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都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体现了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的时代精神,B项正确;保家卫国,英雄主义出现在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项;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出现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C项;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出现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焦裕禄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后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最后因病去世被誉为“党的好干部”,C正确;雷锋是解放军好战士,王进喜是著名石油工人,和为官一任无关,AB排除;周恩来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是造福一方,D排除。故选C。
14.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相关内容。“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就,这是因为广大人民群众、干部对“左”的错误的抵制;周恩来、邓小平努力纠正“左”的错误。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文化大革命的斗争结果,不是原因。所以③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文革结束后,党内仍然支持“两个凡是”的方针,它不利于新时期的经济和法制建设,1978年在全国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了思想准备,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D。
16.C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法。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计划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前的经济体制,排除A项;经营责任制、股份制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排除B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根据题干“第一个阶段”“让世界进入中国”可知,第一阶段的对外开放指的是1980我国决定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因此,“让世界进入中国 ”开始于经济特区的建立,B项正确;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属于外交成就,不能代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排除A项;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中国统一大业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不能反映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排除C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着“中国开始走向世界”,排除D项。故选B项。
18.D
【详解】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辨能力。据所学知识可知,A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B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C发生于1976年。显然A、B、C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中共十五大首次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确定了该理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9.B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项正确;A项不全面,还有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排除A项;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D项。故选B项。
20.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中国梦。提出了一带一路和两个一百年。故D正确。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故排除A项。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排除B项。2007年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故排除C项。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关注时间点。本题的时间点的限制是2012~201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21.(1)1949年10月1日(未具体到月和日不得分);开国大典。
(2)抗美援朝战争;黄继光、邱少云。
(3)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详解】(1)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和所学可知,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战争:根据所学可知,1950-1953年彭德怀领导了抗美援朝战争;
英雄:根据所学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罗盛教等战斗英雄。
(3)运动:根据材料“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法律依据: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2.(1)目的: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
(2)影响: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等。
(3)启示:改革要循序渐进;要立足国情,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改革创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等。
【详解】(1)目的:根据材料一“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对外影响”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可知,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吸取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作为对外开放的试点。
(2)影响:根据材料二“中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适应中国农业特点、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可知,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农民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根据所学可知,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3)启示: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获得的启示是改革要循序渐进;要立足国情,不断改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等。要积极拥护、支持、参与改革开放;从改革开放的影响上可得到启示是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改革创新,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等。
23.(1)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2)1978;邓小平。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详解】(1)历史事件、时间:根据材料一“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毛……”结合所学知识,材料描述是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故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开国大典;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
(2)时间、人物: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3)奋斗目标:据材料“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知,材料反映了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武威二十一中联片教研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