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19题
小论文题型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中国改革开放 2023·江苏卷T19 通过图片,考察中国的改革开放 通过图片,考察四次科技革命与经济的发展 通过图片、表格,考察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的联系 (1)关注图片的考察,挖掘图片背后的历史信息 (2)关注表格的考察,挖掘表格背后的历史信息 (3)关注漫画,挖掘漫画背后的历史信息
四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 2022·江苏卷T18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1·江苏卷T18
1.(2023·江苏·高考真题·T19)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我和妈妈去旅游
明媚的夏日里,晴空万里,湛蓝如洗,宽阔平整的飞机场上人头攒动、客人如织,架架银鹰待时起飞、直冲蓝天。妈妈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她着装入时、发型流行、相貌俊秀、身材高挑,背着时髦新款皮包。她带着我一起乘坐飞机外出旅游,我穿着漂亮的裙子,看到宏伟的大飞机,开心得拍手欢呼起来。妈妈脸上流露出兴奋而又含蓄的微笑,开心地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咱们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家家户户开始富裕起来,也可以在农闲时节外出旅游了。不仅是坐汽车、坐火车,还能坐飞机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1985年的中国。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时间是1985年,图片上,一位妇女带着孩子准备乘坐飞机外出旅游,可以提炼主题为:我和妈妈去旅游。其次,结合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等史实,写一篇历史短文。如:明媚的夏日里,晴空万里,湛蓝如洗,宽阔平整的飞机场上人头攒动、客人如织,架架银鹰待时起飞、直冲蓝天。妈妈是一位来自农村的青年妇女,她着装入时、发型流行、相貌俊秀、身材高挑,背着时髦新款皮包。她带着我一起乘坐飞机外出旅游,我穿着漂亮的裙子,看到宏伟的大飞机,开心得拍手欢呼起来。妈妈脸上流露出兴奋而又含蓄的微笑,开心地说“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农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咱们农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家家户户开始富裕起来,也可以在农闲时节外出旅游了。不仅是坐汽车、坐火车,还能坐飞机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2022·江苏·高考真题·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芬)马库 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答案】
【示例1】论题: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
论述:随着技术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车出现,火车应运而生,随后铁路大范围铺设,钢铁行业飞速发展,出现了第一波发现高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推动了汽车行业以及石化品的发展,出现了第二波与第三波经济发展高峰;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科技的发展飞速,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趋势加速发展,出现了第四波高峰。
总之,新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也推动了经济发展高峰的出现。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图片内容,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中的四次经济发展高峰可得出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其次,结合相关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结合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来论证。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3.(2021·江苏·高考真题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1850年大不列颠工业地图(局部)
表 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
年份 总出口(百万英镑) 名义 GDP(百万英镑仅计英格兰) 工业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1780 8.7 116.6 25
1801 28.4 230.9 40
1831 38.9 372.4 49
1851 67.3 505.5 69
——以上材料摘自(英)乔尔·默克儿《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联系。
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深入发展,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英国的技术革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断向外输送工业品,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和材料可知,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不断增加,究其原因在于英国开展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论题是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联系。关于阐述,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含义、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持论有据,表述清晰即可。如工业革命加强了世界联系。18世纪60年代,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中,大机器生产开始取代工场手工业,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在生产领域中、社会领域中都引起根本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发展深入发展,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产生了一批新兴的工业城市。英国的技术革新,推动了英国生产力的发展,在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不断向外输送工业品,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注意小论文题的解题步骤
一、审题:
(1)审设问:审清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2)读材料:
泛读:①找出关键词(时间、主体、事件、内容、出处等),划分层次
②明确主题。开放型看题头、表格尾段注释、书名等
精读:把握关键信息和主题的关系,构思观点。
要求:①严格按要求作答
②明确材料主题:观点须围绕主题,主题要找准,以免跑偏
③明确关键信息与主题的关系
二、拟定观点
(1)观点围绕主题
限定型:“围绕xxx”拟定论题,“xxx”写在最前面!!
开放型:找准主题,看表格头、表格尾段注释、书名等
(2)拟题三角度:原因背景、发展变化、影响评价。(历史概念三要素)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考察不同项目的共性或同一项目的变化,从原因、过程、影响等维度拟题。
(3)标题要明确,判断句式。 例如:避免“17世纪中西交往的情况”作为论题,改为“17世纪中西交往逐步加强”/“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态度明确,不要让阅卷老师猜。
三、论证:层次性!逻辑性!
1.层次性:围绕观点涉及的史实进行说明,选取两/三个角度说明。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按时间顺序的三个具体史实。
思路三:国际、国内。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2.逻辑性:
逻辑一:总分总结构。首句总括论证角度,后以史实说明角度。
逻辑二:事件三要素(背景、内容/过程、影响)
注意:不堆砌史实,不长篇大论,不记流水账
要求:
(1)从2则以上史实论证观点,一则史实一个论证,不堆积史料。
(2)视角要多维,层次要清晰
(3)语言学术化,历史专业语言
(4)客观叙述,不要抒情
材料论述题(本大题共4题)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献名称 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 (首次出版于1719年) [美]丹尼尔·笛福
《新民说》(创作于 1902-1906年) 梁启超
《资本论》 [德]马克思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希腊化时代》 [英] 彼得·索恩曼
《法国大革命》 [英]托马斯·卡莱尔
《1607-1860 大西洋移民》 [美]马库斯·李·汉森
《货品易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 郭卫东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从表中任选2个或以上的文献作为切入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文献名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答案】选择:《1607-1860 大西洋移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论题:早期殖民扩张给非洲、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迅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美洲,殖民者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殖民者还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补助,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如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使得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为了保证殖民者利益,殖民国家还禁止或限制殖民地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西方殖民者对美洲、非洲的侵略,为美洲和非洲带去了巨大的灾难,是造成美洲、非洲落后的重要原
因之一。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1607-1860 大西洋移民”“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即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快速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大西洋移民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拉丁美洲被削弱、掠夺也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据此可拟定论题:早期殖民扩张给非洲、美洲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阐述中主要结合,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罪恶的黑奴贸易等史实进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迅速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在美洲,殖民者实行专制统治,推行农奴制,发展种植园经济,疯狂开采金银矿,掠夺了巨额财富。殖民者还奴役和屠杀印第安人,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劳动力的补助,殖民者又从非洲贩如黑人奴隶,发展起罪恶的黑奴贸易,使得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同时,为了保证殖民者利益,殖民国家还禁止或限制殖民地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限制了殖民地经济的发展。最后进行总结,西方殖民者对美洲、非洲的侵略,为美洲和非洲带去了巨大的灾难,是造成美洲、非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NO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
二战改变了国际力量对比,以英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国走向衰落;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力量逐渐强大,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东欧一些国家在苏联的影响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二战结束后,苏联与西方国家战时同盟的基础不复存在,同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存在尖锐的对立和冲突。世界格局开始发生深刻变化。
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攻击苏联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控诉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漫画中幕墙上有“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字样,表明西方国家认为苏联阻碍了东欧国家与西方的交往,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负有破坏战时同盟的主要责任。幕墙将“通向俄罗斯”、铁路和整个“欧洲”截断,预示着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战时盟友走向对手。丘吉尔的窥视、远处逃离铁幕的欧洲人都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安。不安引发的敌视与攻击激化了美苏矛盾,最终推动冷战的全面爆发。国际格局逐渐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时政漫画是对特定时代政治事件、思想观念等的艺术反映,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时政漫画也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时代性,需要与其他史料互证,才能更加客观研究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二战后(世界)。设问要求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综合漫画信息可知,漫画与冷战有关,在小论文创作时,可以从漫画出现的背景、漫画的内容和漫画的史料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在漫画内容上,据材料“《铁幕下的窥视》”及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发表演说,攻击苏联将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用铁幕笼罩起来”,控诉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漫画中幕墙上有“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字样,表明西方国家认为苏联阻碍了东欧国家与西方的交往,导致了欧洲的分裂,负有破坏战时同盟的主要责任。幕墙将“通向俄罗斯”、铁路和整个“欧洲”截断,预示着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从战时盟友走向对手。丘吉尔的窥视、远处逃离铁幕的欧洲人都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安。不安引发的敌视与攻击激化了美苏矛盾,最终推动冷战的全面爆发。国际格局逐渐从欧洲中心走向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在漫画背景上,可以从二战后国际力量格局的变化和冷战形成的原因角度进行说明,漫画的价值可以从漫画的史料价值和影响进行说明。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前436—前338) 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
1793年出版的 《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 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
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祖国母亲在召唤》 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
1925年闻一多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1935年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
1959年巴金 《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
1984年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试题分析:“祖国母亲”是一个将人伦伦理转化为政治伦理的隐喻概念,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建构了国家的合法性,也塑造了公民的国家想象和国家认同。从历史来看,“祖国母亲”的政治隐喻是在近代以来的民族和民主革命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她主要来自对欧洲政治文化的移植。晚清以来,随着民族国家观念的引入,这种国家象征女性化的欧洲传统也传入中国,法国及苏联政治文化的影响尤其明显。中国“祖国—母亲”的隐喻产生于近代以来“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语境下,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危亡迫在旦夕,因此作为“弱者的母亲”是“祖国母亲”最早的喻象。1949年新中国建立以后,“祖国母亲”的受难形象开始被新的形象所代替。“苦难的母亲”的喻体转变成为“新生的母亲”“强大的母亲”喻体。
观点的拟定可以从以下角度:祖国母亲形象的演变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过程;祖国母亲的形象受到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祖国母亲形象的构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据材料“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可知,在古希腊时期和近代,西方就将“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并逐渐成为近代民族国家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伴随着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西方将祖国比喻为母亲的民族观念也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的民族危机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祖国母亲”的形象。据此可概括论题:祖国母亲的形象受到西方政治文化影响。在进行阐释时主要结合近代西方“祖国母亲”的民族思想形成,近代西方民族思想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与“祖国母亲”形象的形成进行说明。
据材料“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可知,近代以来,中国“祖国母亲”的形象经历了“弱者的母亲”“苦难的母亲”到“新生的母亲”“强大的母亲”的转变。据此可概括论题:祖国母亲形象的演变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过程。在论述中主要结合近代以来中国的民族危机、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发展三个时期对“祖国母亲”形象的影响进行说明。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近代时期“弱者的母亲”“苦难的母亲”形象的构建激发了国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情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据此可概括论点祖国母亲形象的构建对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作用。在阐释时主要结合近代中国的“祖国母亲”形象和这些形象对中国革命的推动进行说明。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
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自古以来汉藏地区就存在密切交流和往来。
汉藏地区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存在密切的交流和往来。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两位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各种物产和生产技术,带去了各类文化书籍,特别重要的是还带去了许多能工巧匠。这样就促进了吐蕃农业、手工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吐蕃地区的牛羊马匹和其他土特产也通过茶马古道不断输入内地,从而活跃了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北宋时期,汉地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汉地与藏区的联系。
【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结论探究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并结合所学内容可得出论题:自古以来汉藏地区就存在密切交流和往来。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汉藏地区关系源远流长,自古以来就存在密切的交流和往来。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先后入藏,两位公主入藏时,带去了中原地区的各种物产和生产技术,带去了各类文化书籍,特别重要的是还带去了许多能工巧匠。这样就促进了吐蕃农业、手工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吐蕃地区的牛羊马匹和其他土特产也通过茶马古道不断输入内地,从而活跃了汉族人民的经济生活。北宋时期,汉地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汉地与藏区的联系。从其他角度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押江苏卷第19题
小论文题型
核心考点 考情统计 考向预测 备考策略
中国改革开放 2023·江苏卷T19 通过图片,考察中国的改革开放 通过图片,考察四次科技革命与经济的发展 通过图片、表格,考察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的联系 (1)关注图片的考察,挖掘图片背后的历史信息 (2)关注表格的考察,挖掘表格背后的历史信息 (3)关注漫画,挖掘漫画背后的历史信息
四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高峰 2022·江苏卷T18
第一次工业革命 2021·江苏卷T18
1.(2023·江苏·高考真题·T19)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和妈妈去旅游(宣传画,1985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2022·江苏·高考真题·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芬)马库 维莱纽斯《第六次浪潮》
图片反映了1830—2010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波动情况。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3.(2021·江苏·高考真题T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1850年大不列颠工业地图(局部)
表 1780年至1851年英国出口增长
年份 总出口(百万英镑) 名义 GDP(百万英镑仅计英格兰) 工业品在工业产品中的比重(%)
1780 8.7 116.6 25
1801 28.4 230.9 40
1831 38.9 372.4 49
1851 67.3 505.5 69
——以上材料摘自(英)乔尔·默克儿《启蒙经济:英国经济史新论》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注意小论文题的解题步骤
一、审题:
(1)审设问:审清题目要求,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2)读材料:
泛读:①找出关键词(时间、主体、事件、内容、出处等),划分层次
②明确主题。开放型看题头、表格尾段注释、书名等
精读:把握关键信息和主题的关系,构思观点。
要求:①严格按要求作答
②明确材料主题:观点须围绕主题,主题要找准,以免跑偏
③明确关键信息与主题的关系
二、拟定观点
(1)观点围绕主题
限定型:“围绕xxx”拟定论题,“xxx”写在最前面!!
开放型:找准主题,看表格头、表格尾段注释、书名等
(2)拟题三角度:原因背景、发展变化、影响评价。(历史概念三要素)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考察不同项目的共性或同一项目的变化,从原因、过程、影响等维度拟题。
(3)标题要明确,判断句式。 例如:避免“17世纪中西交往的情况”作为论题,改为“17世纪中西交往逐步加强”/“18世纪英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态度明确,不要让阅卷老师猜。
三、论证:层次性!逻辑性!
1.层次性:围绕观点涉及的史实进行说明,选取两/三个角度说明。
思路一: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社会生活。
思路二:按时间顺序的三个具体史实。
思路三:国际、国内。
思路四:与该事件有关联的多个主体(国家或组织)等。
2.逻辑性:
逻辑一:总分总结构。首句总括论证角度,后以史实说明角度。
逻辑二:事件三要素(背景、内容/过程、影响)
注意:不堆砌史实,不长篇大论,不记流水账
要求:
(1)从2则以上史实论证观点,一则史实一个论证,不堆积史料。
(2)视角要多维,层次要清晰
(3)语言学术化,历史专业语言
(4)客观叙述,不要抒情
材料论述题(本大题共4题)
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献名称 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 (首次出版于1719年) [美]丹尼尔·笛福
《新民说》(创作于 1902-1906年) 梁启超
《资本论》 [德]马克思
《论持久战》 毛泽东
《希腊化时代》 [英] 彼得·索恩曼
《法国大革命》 [英]托马斯·卡莱尔
《1607-1860 大西洋移民》 [美]马库斯·李·汉森
《货品易代——古丝路的衰落与新商道的开辟》 郭卫东
《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 [乌拉圭]爱德华·多加莱亚诺
从表中任选2个或以上的文献作为切入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论题予以阐述。(要求:写出所选文献名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表达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NO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祖国—母亲”通过“拟血缘关系”映射了个体与国家间的关系,是民族国家建构和爱国主义教育中最为常见的话语象征。下表为中外各国关于“祖国—母亲”的经典表达。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伊苏克拉底(前436—前338) 我们在这片乐土出生,能够让至亲具名写信给我们的城市。只有我们雅典人有权利称我们的城市为奶妈、祖国和母亲。
1793年出版的 《法兰西共和教义问答》 儿子的灵魂安慰道:“母亲,不要哭泣,你的儿子为祖国而死。”祖国化身为母亲高呼:“我是共和国母亲,你的热血将为我赢来自由,也将抚慰我的伤痛。”
1941年苏联画家托依泽创作《祖国母亲在召唤》 宣传画上的“母亲”神情严峻,目光坚定,充满激情,她正在号召她的儿女拿起武器,打败侵略者。
1925年闻一多 《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
来,母亲!
1935年方志敏 《可爱的中国》 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我们的母亲太可怜了,一个天生的丽人,现在却变成叫化的婆子!
1959年巴金 《我们伟大的祖国》 国家变了!社会变了!人也变了!这十年来我们创造了多少移山倒海的奇迹!……做儿女的并没有辜负这位返老还童的母亲,我们伟大的祖国也为了儿女们的幸福一直不停地向前飞奔。
1984年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
——据潘祥辉《“祖国母亲”:一种政治隐喻的传播及溯源》等整理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信息,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正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兴起茶马古道,北宋与藏区建立“以茶易马”互市制度,史载:“(宋人与吐蕃)商人博易,甚有信而不受欺绍,商人有信则相与如至亲,借贷有所不吝,岁望其一来,不来则数数念之。”“乾道癸巳(1173年)冬,忽有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皆有礼仪。擎诵佛书,碧纸金银字相间。”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写道:“汉地的货物运到博(藏区),是我们这里不产这些东西吗? 不是的,不过是要把藏汉两地人民的心连在一起罢了。”
——摘编自张嘉琳、梁长平《茶马古道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贡献与价值》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