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2(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纲要下1-17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全新世(1万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在欧亚大陆出现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陆则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 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新世初期(欧亚)。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全新世初期,人类开始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业,这使得食物来源更加稳定可靠。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在固定的地点长期居住并建立起较为复杂的社会结构,C项正确;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是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进一步演化的社会现象,但它们并不是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于村落生活出现之后,排除B项;材料主旨“原始农耕经济”,而“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与其他地区同时期农业文明不同的是,虽然古代两河流域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商人阶层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社会中有着非常浓厚的重商氛围。这表明,古代两河流域( )
A.经济结构相对均衡 B.文明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C.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D.文明形态呈现出独特性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上古时期(西亚地区)。据材料可知,与其他农耕文明不同,两河流域是农耕文明,但商人地位重要和重商氛围浓厚,这表明两河流域的文明形态有独特性,D项正确;两河流域文明是以农业为主,不能得出经济结构均衡,排除A项;两河流域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不同,不能得出文明程度高于其他地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自然条件的比较,排除C项。故选D项。
3.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实行经济改革,推行度量衡双轨制。一方面,融合波斯本土度量衡和巴比伦、亚述度量衡,推出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另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这些举措旨在( )
A.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矛盾 B.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
C.加强对被征服地的控制 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波斯)。根据材料,大流士一世推行度量衡双轨制,既有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适应了帝国统一后的经济需求,又允许被征服地区本土的度量衡存在,有利于缓和帝国内部矛盾,维护秩序稳定,这些举措从主观动机上看,旨在维护自身统治巩固政权,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大流士一世的经济改革有利于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但没有“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的矛盾,A项夸大了经济改革的作用,排除A项;据材料“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可知,被征服地区保留了较大的自主权,排除C项;促进波斯境内民族的交往交融是客观结果而非主观目的,排除D项。故选B项。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西欧。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致使大量农民放弃农耕,这有利于推动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D项正确;这些状况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城市社会结构”“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在材料中都体现不出,排除AC项;“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故选D项。
5.7世纪至8世纪时,阿拉伯人多次向外发动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的扩张而非宗教的扩张。由于阿拉伯帝国向异教徒征收的赋税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基于财政考量,阿拉伯人不强迫被征服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徒改变信仰。这种做法( )
A.反映了信仰自由的原则 B.有利于商贸交流的环境
C.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D.激化了境内的民族矛盾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7-8世纪(阿拉伯帝国)。据材料所述,基于财政收入的考虑,阿拉伯帝国在宗教领域较为宽容,这有利于缓和矛盾,为欧亚间的商贸活动提供较稳定的社会环境,B项正确;“信仰自由原则”一方面体现在民众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另一方面体现在政教分离原则,即不利用宗教干预世俗和社会公共事务。从这两方面看,阿拉伯帝国并不奉行“信仰自由原则”,排除A项;阿拉伯帝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材料所述现象并未改变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排除C项;由于阿拉伯帝国不推行宗教迫害,被征服地区内的信奉各种宗教的多个民族不存在激烈的宗教冲突,也就缓和了民族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
6.14世纪,阿兹特克人定居于特斯科科湖沼泽地区的一个岛屿上,面对不便利的地形,阿兹特克人从湖底挖掘出肥沃的淤泥,在湖中建成一块块“浮园”,用来种植玉米、番茄等作物,有时耕种者每年甚至可以从浮园中收获七次。“浮园”的发明( )
A.体现人类适应自然能力增强 B.得益于海外物种的引入
C.巩固了印加帝国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种植园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世纪美洲。根据材料可知,阿兹特克人因地制宜,在湖中建成“浮园”,用来种植农作物,体现了人类适应自然能力增强,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海外物种的引入,材料主要反映了阿兹特克人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排除B项;材料与印加帝国无关,材料涉及阿兹特克文明,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种植园经济,材料反映的是阿兹特克人极强的适应自然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
7.16世纪30年代始,西班牙颁布的《西印度法》中明确禁止外国人参与殖民地贸易的法律条款有37条之多,甚至规定凡与外国人通商的西班牙人一律处死并没收财产。这表明,西班牙( )
A.推行贸易垄断制度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D.中断与外界的联系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根据材料“西班牙颁布的《西印度法》中明确禁止外国人参与殖民地贸易的法律条款有37条之多,甚至规定凡与外国人通商的西班牙人一律处死并没收财产”可知,西班牙以明确法律禁止外国人参与殖民地贸易,同时还禁止西班牙人与外国人经商,此举是为了减少贸易竞争,保护本国政府利益,推行贸易垄断制度,A项正确;君主专制制度指的是权力高度集中在君主手中,材料未体现君主的权力,排除B项;西班牙颁布法律目的在于减少贸易竞争,推行贸易垄断制度,并非保护殖民地的利益,排除C项;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为新航路开辟之后,西班牙等国家正在海外疯狂殖民掠夺,并未中断与外界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8.16、17世纪,西欧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本与技术,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菲和烟蓝种植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利颇丰。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欧洲( )
A.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B.价格革命促进物质交流
C.积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原始积累步伐加快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人凭借着资本与技术,扩大贸易范围,从奴隶贸易等活动中获得丰厚利润,这加快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发展与西欧国内市场扩大之间的关联性,排除A项;价格革命是指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扰乱传统的经济秩序,这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欧商人获利,“积极建立”无法从材料中反映,排除C项。故选D项。
9.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的美洲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和欧洲。这一现象( )
A.加速了美洲的社会转型 B.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C.引发了全球性价格革命 D.推动了全球贸易均衡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美洲的白银流入中国和欧洲,推动了欧亚等地区的贸易发展,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建立在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掠夺基础之上,不利于美洲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价格革命主要发生在欧洲地区,排除C项;D项“均衡发展”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0.15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学家弗吉里奥在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时说,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全面认识和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的个性、训练人的身体和灵魂于完美。据此可知,弗吉里奥( )
A.追求人的解放 B.反抗宗教压迫 C.推崇古典教育 D.传播启蒙思想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欧洲)。据材料可知,弗吉里奥主张教育应包括德育、智育、体育和军事教育等各种思想,要使受教育者认识和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欲望,主张人的个性,这表明弗吉里奥追求人的解放,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人文主义”不符,排除B项;弗吉里奥强调新式教育,而不是推崇古典教育,排除C项;当时尚未产生启蒙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
11.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同一年,尼德兰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论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经等7大系统,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
A.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 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C.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D.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科学验证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6世纪(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都是近代重要的科学成就,都是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取得的,体现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B项正确;现代科技革命一般指的是20世纪以后的科技突破,与材料所述相距时间很长,“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说法不恰当,排除A项;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14世纪末,时间上更早,排除C项;“太阳中心说”要直接验证,应当通过宇宙观测而非实验,排除D项。故选B项。
12.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 )
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
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 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近代欧洲。结合所学可知,近代科学革命,冲击了专制权威,①错误;根据材料“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和所学可知,《心血运动论》引入政治比喻,试图利用国王的权威来减少出版的阻力,②符合题意;解剖学之父是维萨里,非哈维,③错误;根据材料“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和所学可知,《心血运动论》利用科学理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体现的是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13.19世纪初,俄国军队进入西欧,使成千上万的俄国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俄军将士深深地被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所吸引。对于那些优秀的贵族军官来说,远征西欧使他们有机会直接会见那里的自由派人士。这可直接用于印证( )
A.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 B.反法同盟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C.大革命成为俄国改革运动的先导 D.俄国资产阶级反思沙皇的集权体制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欧洲。依据材料概括可知:由于反法联盟的建立俄国将士深受西欧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所吸引,使他们有机会会见自由派人士,表明发对拿破仑的战争,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促进了俄国的思想解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反法同盟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大革命和俄国改革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俄国资产阶级的态度,俄军将士不都是资产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
14.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农业现代化进程 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据本题材料“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可知,西欧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有利于强制流浪者劳动,减轻社会负担,促进资本原始积累,D项正确;工业革命18世纪中期才开始,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关,与流浪者无关,排除B项;农业现代化得益于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
15.在1860—1870年间,美国农场工具和机器的价值增加了10.1%,其中西部增加了102.9%;至1880年,美国全国此项价值增加了50.1%,西部增加了92.2%。这表明当时( )
A.农业技术投资居于各行业首位 B.西部经济发展超过东部地区
C.美国经济政策逐渐向西部倾斜 D.技术革新加速美国西部开发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860至1880年的美国。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农场工具和机器的价值呈现出增加的情况,其中西部地区的增幅较高,说明技术革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及发展,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其他行业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农业技术投资具有首位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强调技术革新对西部地区开发的作用,未涉及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比较信息,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技术革新的影响,无法得出经济政策倾斜于西部地区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
16.19 世纪中叶,许多西方史学家强调历史研究者必须从文献或文献所揭示的事实入手,然后依据科学范型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形成实证主义史学,这样就能揭示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法则。这一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
A.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世界 B.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诞生
C.欧洲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基督教神学历史观瓦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19 世纪中叶(世界)。根据材料可知19 世纪中叶,许多西方史学家强调历史研究者必须从文献或文献所揭示的事实入手,然后依据科学范型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可知这一思想强调“科学归纳”,由此可知受到当时科技革命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通过归纳法得出史学结论,这明显是受科技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的影响,排除B项;欧洲启蒙运动达到高潮是18世纪,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到神学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17.下表为第一国际的部分活动简表。据此表可知,第一国际( )
时间 活动
1865年6月 马克思发表了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演说,通俗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
19世纪60年代 马克思指导组织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和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
1871年9月 马克思在庆祝第一国际成立的大会上讲话指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马克思发表了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演说”“马克思指导组织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和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等可知,第一国际的部分活动都跟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有关,故第一国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项正确;巴黎公社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排除A项;《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18.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是:18世纪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黑斯廷斯不仅绘制印度地图,还开展对印度文化的研究,这不仅利于殖民者掌握印度的地理环境状况,以便殖民活动的开展,还利于统治者了解印度文化,扩大文化渗透,进而维护其殖民统治,C项正确;黑斯廷斯这些举措影响了印度,但没有到“重构”印度文明的程度,排除A项;黑斯廷斯的措施不仅有文化渗透的目的,还有政治、经济方面的殖民侵略意图,仅仅说“文化渗透”不全面,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英国强化对印度文化侵略的举措,激化而非缓和英国与印度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19.19世纪中期,埃及赛义德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1854年,埃及的棉花产量是2147.6万吨,到1863年产量达到了5310.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卖到了英国,以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这可以用于说明( )
A.埃及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B.工业革命带动农业变革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发展 D.埃及已沦为英国殖民地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中期(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埃及大面积种植棉花,棉花产量大增,其中绝大部分被卖到了英国,这说明国际贸易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发展,C项正确;棉花不属于工业,排除A项;增加种植面积不属于农业改革,且和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1914年埃及正式沦为英国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
20.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本质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后的苏丹。依据材料概况可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是近代北非的主流宗教,材料中苏丹马赫迪起义以伊斯兰教为指导,并通过伊斯兰教神化传说号召人民反抗侵略者,这正是其革命斗争本土化的体现,D项正确;马赫迪起义最终失败,并未能阻止苏丹的殖民化进程,排除A项;马赫迪起义源于民族矛盾的加剧,排除B项;马赫迪起义是具有反帝色彩,并没有反封建使命,排除C项。故选D项。
21.20世纪初,提拉克号召印度各阶层群众支持自主自产运动,并主张在全国各地多办小工业、改变农业经济的性质、采用先进技术、引用先进设备。据此可知,提拉克意在( )
A.复兴印度的传统经济 B.谋求印度的自立自强
C.以非暴力的手段实现独立 D.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
【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印度)。根据材料“提拉克号召印度各阶层群众支持自主自产运动,并主张在全国各地多办小工业、改变农业经济的性质、采用先进技术、引用先进设备”并结合所学可知,提拉克主张印度在全国办小工业等措施,主要是为了发展印度经济,谋求自立自强,B项正确;提拉克不是为了复兴印度传统农业经济,而是发展工业,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非暴力手段,排除C项;办工厂,引进先进设备并不是为工人争取合法利益,排除D项。故选B项。
22.1920年,日本国会批准了一项海军扩张计划,即八年内增加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以它们为主力组成“八八舰队”。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终止了该计划的实施,英美还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但日本强硬坚持,陆奥号最终建成。由材料可知( )
A.日本力图获取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B.凡尔赛体系是对战败国的掠夺
C.华盛顿会议解决了列强间的矛盾 D.美英日三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据材料“日本国会批准了一项海军扩张计划”“《五国海军条约》终止了该计划的实施,英美还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但日本强硬坚持,陆奥号最终建成”及所学知识可知,虽然华盛顿体系对于美英日的海军进行了规定和限制,但日本却强硬的扩张海军,反映了美英日三国在亚太地区的军备竞赛,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扩张海军军备,与日本想要获得德国在山东的特权没有直接关系,且巴黎和会上已经把德国原来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美英日三国的竞争,没有涉及对战败国的掠夺,排除B项;据材料“日本强硬坚持,陆奥号最终建成”可知,华盛顿会议并没有解决列强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3.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
A.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 B.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C.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成果显著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3-1924年(苏联)。根据材料“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可知,这一时期苏联自然经济、小商品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经济都有所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调整,成果显著,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此时苏联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苏联此时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排除B项;苏联没有在这一时期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排除D项。故选C项。
24.1920年,英国输入印度的纺织品减少了25%,有25000人放弃了政府的官职和爵位。仅1921——1922年,工人罢工674次,参加人数达百万以上,共损失劳动日1095万多个。许多地区都发生了新的农民运动,农民进攻地主的庄园,和不合作运动的参加者一起举行群众示威游行。据此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基本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地位
C.具有彻底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印度)。根据材料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到了绝大多数印度民众的支持,因而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D项正确。这次运动没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B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限制了人民革命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软弱性与妥协性,排除C项。故选D项。
2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到1933年之前,美国与苏联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在德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罗斯福曾答应过苏联人将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直到1944年6月,英美盟军才在诺曼底登陆。这反映出( )
A.绥靖政策在大战期间进一步蔓延 B.反法西斯同盟没有真正建立
C.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 D.冷战影响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1944年(俄国、美国)。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美国一直没有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是出于意识形态的对立,美国没有及时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出于保存国家实力、削弱苏联的考虑,和英国一起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也是出于击败德国、获取战后话语权的考虑,这些都是出于国家利益的需要,C项正确;绥靖政策随着德国发动二战,占领法国、进攻英国已宣告破产,排除A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在1942年初已经建立,盟国在事实上进行了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排除B项;冷战在二战后才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
第Ⅱ卷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答案】(1)特点:种类多,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与牲畜等;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双向交流,既有欧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欧洲的推广。(9分)
(2)积极影响:丰富了欧洲的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渠道;为欧洲积聚了大量财富,提高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密切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使欧洲快速崛起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答出三点即可9分)
【解析】(1)特点:据材料“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和“木材粮食与牲畜等”可知种类多,有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与牲畜等;据材料“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可知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洲;据材料“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可知双向交流,既有欧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欧洲的推广。
(2)积极影响:根据材料“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可知丰富了欧洲的食品资源,增加了粮食供应渠道;据材料“财富的增加”和“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可知可知为欧洲积聚了大量财富,提高了欧洲人的生活水平;据材料“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可知密切了欧洲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欧洲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欧洲快速崛起并率先开展工业革命。
27.(20分)工业革命是人类近代史中重大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现代工厂制度起源于18世纪后1/3时段的英格兰。世人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它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因而大可以将它比作一场革命,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政治革命会产生如此深远地影响。
——(英)蒂莫西布菜宁《追逐荣耀1648-18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并从技术因素的角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者的显著特点。(10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现代工厂制度的起源”和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10分)
【答案】(1)技术条件:①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工具日趋专门化,工人技术日益纯熟,规模大。
②17世纪中叶英国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许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6分)
显著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4分)
(2)起源: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的水力纺纱厂。(2分)
完成标志: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2分)
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6分)
【解析】(1)技术条件:根据材料“首先,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可得出手工工场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工具日趋专门化;根据材料“其次,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可得出工人技术日益纯熟;根据材料“最后,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可得出规模大;结合所学,工业革命发生还得益于科学和技术的积累与突破。
显著特点: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近代科学理论的指导。
(2)结合所学,1771 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19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机械化,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结合所学,可从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社会生活变化、世界联系加强、资本主义发展等角度阐述两次工业革命的革命性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倘若将20世纪对半分开,两边的景象大相径庭。两场世界大战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降临。国际联盟这一大胆的构想,原以为可以阻止国际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20世纪上半叶仍然有值得人们乐观的理由。共产主义实验曾让多少亿人欢欣鼓舞,心驰神往。20世纪初,亚洲还势单力薄,到了20世纪中叶,一系列大事件发生,它的地位大大提升——印度独立,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20世纪中后期的太空探索,是五百年前哥伦布和达·伽马跨越重洋以来,最为大胆的探索。20世纪的医疗发展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寿命越来越长,痛苦越来越少。人们史无前例地享受着物质的极大充盈。1901年时,有读写能力的人还不多,但到2001年能读会写已经司空见惯。严格来说,20世纪后半叶出人意料地是在历史长河中最少灾少难的五十年。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 20世纪简史》
概括材料中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答案】核心观点:20世纪前后两个时期世界景象大相径庭
论证:20世纪前半期战争与革命频发。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20世纪后半期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这一时期世界总体和平,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围的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医疗、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纷纷独立,并取得一定发展成果。
【解析】观点:由材料“倘若将20世纪对半分开,两边的景象大相径庭”可知20世纪前后两个时期世界景象大相径庭
论证:由材料“两场世界大战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降临。国际联盟这一大胆的构想,原以为可以阻止国际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得出,20世纪前半期战争与革命频发。这一时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由材料“共产主义实验曾让多少亿人欢欣鼓舞,心驰神往”得出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由材料“20世纪初,亚洲还势单力薄,到了20世纪中叶,一系列大事件发生,它的地位大大提升——印度独立,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得出,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国家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由材料“20世纪后半叶出人意料地是在历史长河中最少灾少难的五十年”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后半期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主题。这一时期世界总体和平,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联合围的维和行动对控制局部战争扩大、解决地区冲突发挥了有效作用。由材料“20世纪的医疗发展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寿命越来越长,痛苦越来越少。人们史无前例地享受着物质的极大充盈。1901年时,有读写能力的人还不多,但到2001年能读会写已经司空见惯”得出,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经济、医疗、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迅速发展,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为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纷纷独立,并取得一定发展成果。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卷02(全国通用)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纲要下1-17课。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全新世(1万年前)的初期,村落生活逐步成为主要的生活方式。这种趋势在欧亚大陆出现于公元前8000年以后,在美洲大陆则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以后。村落生活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房屋建筑技术的提高 B.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形成
C.原始农耕经济的确立 D.土地私有制的初步发展
2.与其他地区同时期农业文明不同的是,虽然古代两河流域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但是商人阶层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社会中有着非常浓厚的重商氛围。这表明,古代两河流域( )
A.经济结构相对均衡 B.文明程度高于其他地区
C.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D.文明形态呈现出独特性
3.公元前6世纪末,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实行经济改革,推行度量衡双轨制。一方面,融合波斯本土度量衡和巴比伦、亚述度量衡,推出帝国官方标准化的度量衡体系;另一方面,在被征服地区允许本地人依旧使用本土度量衡。这些举措旨在( )
A.消弭波斯帝国内部矛盾 B.维护帝国统一和稳定
C.加强对被征服地的控制 D.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
4.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这些状况( )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5.7世纪至8世纪时,阿拉伯人多次向外发动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的扩张而非宗教的扩张。由于阿拉伯帝国向异教徒征收的赋税比向穆斯林征收的高,基于财政考量,阿拉伯人不强迫被征服地区的非伊斯兰教徒改变信仰。这种做法( )
A.反映了信仰自由的原则 B.有利于商贸交流的环境
C.改变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D.激化了境内的民族矛盾
6.14世纪,阿兹特克人定居于特斯科科湖沼泽地区的一个岛屿上,面对不便利的地形,阿兹特克人从湖底挖掘出肥沃的淤泥,在湖中建成一块块“浮园”,用来种植玉米、番茄等作物,有时耕种者每年甚至可以从浮园中收获七次。“浮园”的发明( )
A.体现人类适应自然能力增强 B.得益于海外物种的引入
C.巩固了印加帝国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种植园经济发展
7.16世纪30年代始,西班牙颁布的《西印度法》中明确禁止外国人参与殖民地贸易的法律条款有37条之多,甚至规定凡与外国人通商的西班牙人一律处死并没收财产。这表明,西班牙( )
A.推行贸易垄断制度 B.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C.保护殖民地的利益 D.中断与外界的联系
8.16、17世纪,西欧商人手中掌握着大量的资本与技术,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菲和烟蓝种植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利颇丰。这可用于说明,这一时期欧洲( )
A.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 B.价格革命促进物质交流
C.积极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资本原始积累步伐加快
9.新航路开辟以后,大量的美洲白银通过海外贸易流入中国和欧洲。这一现象( )
A.加速了美洲的社会转型 B.促进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C.引发了全球性价格革命 D.推动了全球贸易均衡发展
10.15世纪初,意大利教育学家弗吉里奥在阐释他的教育思想时说,教育应包括智育、德育、体育、军事教育和休闲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全面认识和尊重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欲望、张扬人的个性、训练人的身体和灵魂于完美。据此可知,弗吉里奥( )
A.追求人的解放 B.反抗宗教压迫 C.推崇古典教育 D.传播启蒙思想
11.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同一年,尼德兰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构造论》,论述了人的骨骼、肌肉、血液、神经等7大系统,是解剖史上的里程碑。二者都( )
A.为现代科技革命准备了条件 B.体现了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
C.为文艺复兴运动奠定了基础 D.用实验方法进行了科学验证
12.长期以来欧洲普遍信奉盖伦的血液运动潮汐说。1628年英国宫廷医生威廉·哈维著成《心血运动论》,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他邀请国王观看证实该理论的解剖实验,并在著作首页给国王的献词中,把国王比作心脏——动物的生命和力量都源自心脏,就像国家的恩典和力量都源自国王。威廉·哈维的医学成果( )
①巩固了英国的专制王权 ②嵌入政治比喻以减少出版阻力
③开创了解剖实验的先例 ④体现科学革命的理性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3.19世纪初,俄国军队进入西欧,使成千上万的俄国人突然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俄军将士深深地被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的进步所吸引。对于那些优秀的贵族军官来说,远征西欧使他们有机会直接会见那里的自由派人士。这可直接用于印证( )
A.拿破仑战争推动启蒙思想的传播 B.反法同盟难以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C.大革命成为俄国改革运动的先导 D.俄国资产阶级反思沙皇的集权体制
14.16世纪,西欧许多国家颁布了惩治流浪者的法律。法律宣布游手好闲和行乞的人为流浪者,法庭的治安法官可以当众鞭打他们。对于不可救药的流浪汉,不仅要在其左肩上烙印,还要强制劳动。如果再度行乞时被捕,就会被处死。这些规定促进了当时西欧( )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农业现代化进程 D.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15.在1860—1870年间,美国农场工具和机器的价值增加了10.1%,其中西部增加了102.9%;至1880年,美国全国此项价值增加了50.1%,西部增加了92.2%。这表明当时( )
A.农业技术投资居于各行业首位 B.西部经济发展超过东部地区
C.美国经济政策逐渐向西部倾斜 D.技术革新加速美国西部开发
16.19 世纪中叶,许多西方史学家强调历史研究者必须从文献或文献所揭示的事实入手,然后依据科学范型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形成实证主义史学,这样就能揭示出决定历史发展的法则。这一史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 )
A.科技革命深刻改变世界 B.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诞生
C.欧洲启蒙运动达到高潮 D.基督教神学历史观瓦解
17.下表为第一国际的部分活动简表。据此表可知,第一国际( )
时间 活动
1865年6月 马克思发表了关于《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演说,通俗地阐述了剩余价值学说
19世纪60年代 马克思指导组织了声援波兰人民起义和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斗争
1871年9月 马克思在庆祝第一国际成立的大会上讲话指出,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尝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政权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C.促进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 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8.英国首任印度总督黑斯廷斯在治期,不仅组织人力绘制印度地图,还大力支持学者对印度文化进行研究。如:将印度文化经典《摩奴法典》《薄伽梵歌》等翻译成英语;组建“亚洲学会”和创办《亚洲研究》,以专门研究印度、波斯和阿拉伯国家的历史文化。黑斯廷斯这些举措( )
A.重构了印度社会的文明 B.旨在扩大对印度的殖民文化渗透
C.服务于殖民统治的需要 D.缓和了英国与印度间的文化冲突
19.19世纪中期,埃及赛义德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1854年,埃及的棉花产量是2147.6万吨,到1863年产量达到了5310.5万吨,其中绝大部分被卖到了英国,以获得更多的外汇收入。这可以用于说明( )
A.埃及政府积极推动工业发展 B.工业革命带动农业变革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发展 D.埃及已沦为英国殖民地
20.19世纪70年代,艾哈迈德在苏丹宣讲《古兰经》教义,谴责富人、官吏和外国侵略者的贪婪、残暴,并提出要把“《古兰经》和先知的圣训作为社会的指导原则”。1881年,艾哈迈德宣布自己是“众所期待的马赫迪(救世主)”,号召人民起来与殖民者作斗争。这反映出苏丹独立运动( )
A.阻止了苏丹的殖民化进程 B.源于宗教信仰的矛盾
C.承担了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D.具有一定本土化色彩
21.20世纪初,提拉克号召印度各阶层群众支持自主自产运动,并主张在全国各地多办小工业、改变农业经济的性质、采用先进技术、引用先进设备。据此可知,提拉克意在( )
A.复兴印度的传统经济 B.谋求印度的自立自强
C.以非暴力的手段实现独立 D.为工人阶级争取合法权益
22.1920年,日本国会批准了一项海军扩张计划,即八年内增加八艘战列舰和八艘战列巡洋舰,以它们为主力组成“八八舰队”。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五国海军条约》终止了该计划的实施,英美还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接近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但日本强硬坚持,陆奥号最终建成。由材料可知( )
A.日本力图获取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B.凡尔赛体系是对战败国的掠夺
C.华盛顿会议解决了列强间的矛盾 D.美英日三国展开海军军备竞赛
23.1923-1924年,苏联的自然经济占比迅速下降到0.6%,小商品经济占比扩大到51%,几乎不复存在的私人资本主义占比恢复为8.9%,国家资本主义由无到有占比为0.1%,社会主义经济占比为38.5%。由此可知,此时苏联( )
A.经济建设的国内外环境恶劣 B.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之路
C.经济发展政策调整成果显著 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4.1920年,英国输入印度的纺织品减少了25%,有25000人放弃了政府的官职和爵位。仅1921——1922年,工人罢工674次,参加人数达百万以上,共损失劳动日1095万多个。许多地区都发生了新的农民运动,农民进攻地主的庄园,和不合作运动的参加者一起举行群众示威游行。据此可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A.基本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B.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地位
C.具有彻底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D.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2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到1933年之前,美国与苏联一直没有建立外交关系。在德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罗斯福曾答应过苏联人将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但直到1944年6月,英美盟军才在诺曼底登陆。这反映出( )
A.绥靖政策在大战期间进一步蔓延 B.反法西斯同盟没有真正建立
C.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的矛盾交织 D.冷战影响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第Ⅱ卷
二、材料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探险的成功自然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欧洲一些比较沉重与粗笨的货物,比如木材粮食与牲畜等,便由水路运至亚洲、非洲或美洲。欧洲人也获得了很多新产品,比如咖啡、茶叶、蔗糖、土豆、玉蜀黍与鲸鱼油等。大量的皮毛、鱼类与木材自美洲海运至欧洲。财富的增加,使得欧洲人的闲暇增加了,奢侈品也大量出现。铺设波斯地毯,身穿用中国丝绸、印度棉花与美洲毛皮制成的衣服,装饰非洲金子与南美洲的宝石:这一切都成为一种普通现象。
——摘编自[美]卡尔顿·海斯等《全球通史一从史前文明到现代化世界》
材料二 欧洲人是世界贸易中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积累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当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获得的收益也最多。有些利益慢慢地为欧洲的人民群众所获得,茶叶的情况就表明了这一点。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当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茶叶已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通消费品。对生活水平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新的全球性贸易对欧洲经济的促进性影响。18世纪中后期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在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日渐增长的需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人“探险”成功以来物种传播的特点。(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物种交流对欧洲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9分)
27.(20分)工业革命是人类近代史中重大的历史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工业革命前夕,它已经在西欧的制造生产领域里取得了统治地位。而英国的手工工场是18世纪欧洲最先进、最发达的资本主义企业,因此,英国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中率先迈开步伐,是不足为怪的。首先,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为机器的使用创造了条件。……其次在英国的手工工场里,集中了一批技术热练的工人和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最后,英国工业革命前夕,手工工场的高级形式——集中的手工工场规模已经很大。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现代工厂制度起源于18世纪后1/3时段的英格兰。世人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它的影响,它也产生了极为重要的成果,因而大可以将它比作一场革命,不过可以肯定地说,很少有政治革命会产生如此深远地影响。
——(英)蒂莫西布菜宁《追逐荣耀1648-18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并从技术因素的角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者的显著特点。(10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中“现代工厂制度的起源”和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阐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的革命性影响。(10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倘若将20世纪对半分开,两边的景象大相径庭。两场世界大战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大萧条降临。国际联盟这一大胆的构想,原以为可以阻止国际战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20世纪上半叶仍然有值得人们乐观的理由。共产主义实验曾让多少亿人欢欣鼓舞,心驰神往。20世纪初,亚洲还势单力薄,到了20世纪中叶,一系列大事件发生,它的地位大大提升——印度独立,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20世纪中后期的太空探索,是五百年前哥伦布和达·伽马跨越重洋以来,最为大胆的探索。20世纪的医疗发展速度之快也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寿命越来越长,痛苦越来越少。人们史无前例地享受着物质的极大充盈。1901年时,有读写能力的人还不多,但到2001年能读会写已经司空见惯。严格来说,20世纪后半叶出人意料地是在历史长河中最少灾少难的五十年。
——摘编自[澳]杰弗里·布莱内《 20世纪简史》
概括材料中作者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