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时作业--2023-2024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答案))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那一幕幕惊险离奇的故事。那里有爬满青藤的金字塔,有古木参天的城市废墟,有令人瞠目的巨大而精美的雕刻艺术,有无数让人难以解释的谜团……奥尔梅克、玛雅、托尔特克、阿兹特克、印加……数不清的故事在密林中悄然上演,难以计数的黄金在无人知晓的洞穴、深井中沉睡,直到欧洲人背着火枪的身影在密林外闪现……这是某部著作中的一段描述,可能出自( )
A.《古代近东文明——古代两河文明、埃及文明、波斯文明研究》
B.《亚历山大远征记》
C.《探寻古罗马文明》
D.《黄金帝国的落日:追踪美洲古代文明》
2.如图是出土于墨西哥东南部的石斧上的一个侧面人像,该石斧用料为绿石,斧上的形象可能代表着玉米神。绿石是与“珍贵”“生命”“繁衍”这些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此形象具有祈祷玉米丰收的寓意。这反映了( )

A.印加人对玉米神的高度崇拜 B.玉米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
C.阿兹特克人出口玉米颇负盛名 D.玛雅人以盛产绿石闻名于世
3.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图1出土的甲骨文 图2古埃及罗塞塔石碑 图3《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4.文化交流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史实 结论
A 中世纪阿拉伯民间集体创作《天方夜谭》 奥斯曼帝国成为东西文化的桥梁
B 古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成为后世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C 日本平安时代紫式部创作《源氏物语》 日本古代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影响
D 19世纪中期英国人流行喝“下午茶” 中国茶文化传播并影响世界
A.A B.B C.C D.D
5.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古代不同地区分别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字。其中,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分别出现于下图中的(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
6.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下列关于古代文字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楔形文字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②古代中国的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③印加人的文字由很多图画和符号组成
④印章文字是古代印度最有代表性的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玛雅文明从开始到鼎盛再到最后衰亡,经历了7 000多年历史
B.公元8世纪,既是玛雅文明达到顶峰的时期,也是玛雅文明衰落之时
C.城市规模扩大和神庙、纪念碑的建造标志着玛雅文明的兴盛
D.玛雅地区如果不发生干旱,玛雅文明就永远不会衰落
8.中古西欧的教会学校教授数学、天文、音乐、文学等,虽以宗教为目的,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杀人等,这表明教会学校( )
A.推动自然科学发展 B.强化思想文化控制
C.重视宗教伦理教化 D.促进理性思维形成
9.在印度文化体系中,包含有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成分。如果从宗教派别区分的话,印度文化可分为婆罗门教文化、佛教文化、印度伊斯兰教文化、耆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和近代发展起来的巴哈伊教文化。这反映了印度文明( )
A.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B.推动世界文明的融合
C.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 D.包含世界所有的文化
10.古代玛雅人的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300多座金字塔庙宇;阿兹特克人国家的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城内最著名的建筑是太阳金字塔。古代美洲金字塔的主要用途是
A.传播宗教场所 B.用于祭祀 C.用作国王陵寝 D.贮藏文化遗存
11.朝鲜古代哲学家奇大升与同时代的李滉进行了长达8年的 “四七之争”,李滉认为,孟子提出的“四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发于形而上之纯理,而《礼记》中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则直接发于形而下之气,并认为气随理发;而奇大升却认为“四端”是“七情”的部分,“四七”同质、皆发于理。由此可见( )
A.奇李发展了孟子的思想 B.朝鲜非常欣赏理学
C.理学对朝鲜有较深影响 D.朝鲜思想学术混乱
12.有学者认为: “日本人的创世神话中有个太阳女神,即天照大神,她在创造万事万物之前就创造了日本列岛及其民族。之所以会这样追溯自己民族的源流,部分原因在于,日本人希望自己能有些本土的东西来抵消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强烈影响。”该学者意在强调( )
A.神道教是日本的主要宗教 B.日本独立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化
C.日本注重强调自身文化的独特性 D.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13.8世纪中期,日本在中央设置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选择儒雅博学之士担任博士、教授、助教等职位,授课内容为唐朝的律令经学、音韵、文学、书法算数等知识。这些举措( )
A.反映了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B.表明日本全面效仿唐朝制度
C.促进了“大化改新”的推行 D.推动了汉文化在日本的传播
14.下图中的日文(片假名)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颜真卿 C.张旭 D.怀素
15.下表为越南李朝、陈朝、梁朝(分黎初、莫朝、黎中兴三阶段)开科次数统计。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越南( )
朝代 李朝 陈朝 黎初 莫朝 黎中兴
1009—1225 1226—1400 1428—1527 1527—1592 1533—1789
开科次数 8 13 30 22 73
考试内容 儒道释三教合一 全部考儒学
A.科举制度变化频繁 B.选官制度中国化程度加深
C.官修队伍急剧膨胀 D.立国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
16.中古中后期的西欧,各国君主为筹措急需费用,常常向城市富有的工商业者借债,数额动辄数十万、上百万之巨。君主可以藉此建立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常备军,而不必从封建领地征召那些桀骜不驯的骑士。这表明当时西欧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
A.为王权加强提供了有利条件 B.推动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
C.得益于新兴生产关系的推动 D.促进了封建骑士制度的瓦解
17.据《新唐书·东夷列传》记载,日本使节在觐见皇帝后,大部分被安排进国子监学习,衣食住行等所有费用均由唐朝政府提供,学成后再返回日本,日本僧人则多在长安各大寺院寻师求法,如空海便在长安的青龙寺学习,这一时期的中日交流( )
A.推动了中国印刷技术的外传 B.造就了东南亚文化圈的繁荣
C.有利于古代日本社会的变革 D.导致日本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18.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
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 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
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 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
19.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半岛的奇琴伊察耸立着库库尔坎金字塔(如图)。库库尔坎被誉为是太阳神的化身。这座金字塔台阶和阶梯平台的数目分别代表了玛雅太阳历一年的天数和月数。与埃及金字塔相比,该金字塔( )
A.主要用于祭祀和天文观测 B.是古代美洲人与洪水斗争的成果
C.彰显玛雅人社会等级色彩浓厚 D.和埃及人一样用金字塔作为陵墓
20.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印度社会进入“吠陀时代”,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成就是( )
A.国家形成 B.种姓制度 C.婆罗门教 D.印度教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 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
22.灿烂的人类文明。
材料一 文明,无论其范围广大还是狭小,在地图上总能找到它们的坐标。每一种文明都立足于一个区域,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一定服制。临近的文明,由于其地理环境相似,受到类似的自然便利或局限。这种局限或便利最终导致了一个又一个文化节
——摘编自布罗代尔《文明史纲》
材料二 《中外历史纲要》(下册)在《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提及的主要国家、地区或文明有西班牙、桑海、印加文明、奥斯曼土耳其、阿克苏姆王国、加纳、津巴布韦、英格兰、马里、阿兹特克文明、印度、朝鲜、拜占庭、玛雅文明、阿拉伯、俄罗斯、法兰西、日本中国。
材料三 阿拉伯地处欧、亚、非三洲要冲,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上起着特殊的作用。阿拉伯人在继承了人类文化遗产之后,经过消化、吸收、发明、创造,又把它贡献给了人类,从而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运发《略论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的成园、成就和世界影响》
(1)根据材料一中的“文化带”概念,将中古时期的世界分为若干个文化带,并将材料二中提及的国家、地区或文明归入所属文化带。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阿拉伯人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23.综合题
唐宋域外交流
材料一:唐宋海上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这一阶段,中国文化开始大范围地与东亚、西亚、南亚文化进行涵化整合,踏上了“亚洲之中国”的道路。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问题:
(1)材料一所示路线沟通了哪几大古代世界文明?
(2)概括这一时期东西方交流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3)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观点的理解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C
6.A
7.C
8.C
9.C
10.B
11.C
12.D
13.D
14.B
15.B
16.A
17.C
18.B
19.A
20.D
21.(1)主要成就:建立独特的历法体系;发明独特的文字;修筑壮观的金字塔庙宇。
(2)欧洲传染病的侵袭;殖民者的掳杀和奴役。
22.(1)西欧文化带:英格兰、法兰西、西班牙。
东欧文化带:拜占庭、俄罗斯。
西亚文化带:阿拉伯、奥斯曼土耳其。
南亚文化带:印度。
东亚文化带:中国、日本、朝鲜。
非洲文化带:阿克苏姆王国、加纳、马里、桑海、津巴布韦。
美洲文化带: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
(2)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发明创造传入西方,对西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阿拉伯一伊斯兰文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成就对西方影响尤为突出,促进了欧洲自然科学的建立。
23.(1)儒家文明(或东亚文明)、古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或阿拉伯文明)等。
(2)特点一:交通途径多样。举例:既有陆上丝绸之路,也有海上丝绸之路。特点二:双向交流(或既有输入,也有输出)。特点三:交流内容丰富(或有物质交流,也有文化交流等)。(特点二及三举例参考——物质交流:输出的主要有丝织品、瓷器、茶叶等;输入的主要有香料、珍宝、药材等。文化交流: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武器等传入西方;西方的佛教、伊斯兰教等传入中国。)
(3)大范围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佛教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整合、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等方面。踏上“亚洲之中国”的道路主要体现在:辉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成就,对周边国家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保障丝绸之路安全,促进亚洲物质文化交流;形成东亚文化圈,发挥在区域内的辐射引领作用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课时作业--2023-2024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 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答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