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一)(含解析)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一)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80分钟  范围:中考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
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
2.某同学利用下边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
A.西周分封 B.春秋五霸 C.战国七雄 D.秦灭六国
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
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 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
4.在陕西西安章台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书时用的封泥(在捆绑简牍的绳端处封上粘土,上盖印章),其中有许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蓝田”“下邦”等县名。而《秦律》明确规定,地方有事奏请,须采用文书形式。据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后(  )
A.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
C.地方政府直接听命于朝廷 D.修筑了贯通全国的道路
5.秦朝行政区划表(部分),该表内容说明秦朝(  )
郡名 辖区
陇西郡 上封县、冀县、故道县……
辽东郡 新昌县、房县、文县……
南海郡 番禺县、四会县、博罗县、龙川县
A.设立了中央政权机构 B.加强了地方权力
C.实行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D.消除了地域差异
6.考古学家在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漆器屏风上发现了《论语》,某报刊评论:“可见墓主人刘贺对儒家典籍,尤其是与孔子相关的著作特别重视,除了大风气外,个人的喜好恐怕也是重要一面。”“大风气”指的是(  )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7.以下是小福同学收集的汉朝实物史料图片,其中反映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的是(  )
A.“汉并天下”瓦当 B.讲经砖像图 C.彩陶说唱俑 D.陶院落(模型)
8.中国传统社会不像古代欧洲、日本等严格讲究贵族政治,而是扩大官吏选拔范围,允许社会阶层流动。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 B.三省六部制的建立和推广
C.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D.“厂卫”特务制度的确立
9.下图是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一书中所举唐朝事例,据此说明唐朝(  )
·阿史那思摩【突厥人】太宗时授右武卫将军 ·契苾何力【铁勒人】太宗时授镇军大将军 ·白孝德【安西人】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 ·崔致远【新罗人】僖宗时一举及第,授具尉 ·卑路斯【波斯王子】高宗时官拜右武卫将军 ·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又名晁衡,任安南都护
A.中外交往活跃 B.民族关系和睦 C.社会经济繁荣 D.文学艺术灿烂
10.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这有利于(  )
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 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使东北地区自然经济解体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11.1890年,已是举人的梁启超对康有为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行为与见解十分钦佩,于是冲破传统观念束缚,拜还是秀才的康有为为师。从此,康有为和梁启超共同(  )
A.走上维新变法之路 B.撰写《资政新篇》
C.创建了中国同盟会 D.提出“扶清灭洋”
12.下图呈现了一位伟大人物早年的革命历程。这位“伟大人物”是(  )
A.张之洞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3.1894年,兴中会创立时,首先参加兴中会的20多人都是华侨,后来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1911年黄花岗起义,“仅仅从新加坡、槟榔屿、缅甸回国参加起义的华侨就不下500人”,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这反映出(  )
A.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 B.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
C.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 D.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
14.《吴玉章回忆录》提到:“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据此可知,他认为(  )
A.五四运动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B.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C.五四运动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
D.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15.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16.1946年6月,毛泽东对国民党统治区域作战思路提出明确规定,“依靠老根据地,逐步向南,稳扎稳打,并不冒险”,这一作战思路在1947年进行了重大调整。标志着这一重大调整的事件是(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17.新中国成立初期,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中国共产党在严峻的形势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这两大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是(  )
A.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B.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
C.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18.生产关系的调整符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下列口号的提出代表了不同时期对生产关系调整的愿景,其中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  )
A.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B.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C.阶级斗争,一抓就灵 D.发展才是硬道理
19.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保证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20.2023年3月,现年73岁的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开始了他人生中的首次大陆之行。马英九此次来访除了祭祖外,还带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他希望通过年轻人的热情、互动,能够改善两岸目前的氛围,“让和平更快、更早到来”。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就创造性地提出了(  )
A.和平统一 B.武力解放 C.“求同存异” D.‘’一国两制"
21.《汉谟拉比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这说明古巴比伦(  )
A.奴隶制度发达 B.社会等级严格 C.自由买卖奴隶 D.商品经济活跃
22.“日本与中国保持着长期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受中国的影响,并在7、8世纪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材料中的“新”表现为(  )
A.大和政权实现统一 B.部民为贵族私有民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23.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分封形式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变化,采用新的生产方式经营,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这种新的生产方式(  )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D.巩固了封建领主的统治
24.1756——1763年是英、法“七年战争”时期。英国因长期的战争而导致财政困难,不断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税收,并实行高压政策,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最终导致战争爆发。材料表明,北美独立战争前双方的矛盾焦点是(  )
A.殖民压榨与北美反殖民统治 B.英、法对北美殖民地的争夺
C.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抗 D.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较量
25.1776年初在北美殖民地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公开提出北美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30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售出50多万册。由此可见,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A.北美民众独立愿望强烈 B.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
C.北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6.恩格斯说:拿破仑走到哪里,哪里的徭役劳动、代役租、对老爷的供赋等一大堆陈腐废物,连同老爷本身就像魔杖点了一样似的立即消失。材料说明拿破仑对外战争(  )
A.拓展了法国的外部空间 B.把法国革命推向高潮
C.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D.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27.“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几乎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A.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B.使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垄断组织
C.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 D.科学发现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28.苏联政府在实施“一五计划”期间,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政府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业。到了1937年,从西方国家进口机器的比重仅占苏联国内需求量的0.9%。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苏联(  )
A.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趋势加强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已调整
C.工业生产的自主能力快速提升 D.已经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2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下表中史实和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 马歇尔计划 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C 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 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D 东欧剧变 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结束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B.马歇尔计划促进西欧国家经济开始复苏
C.德国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D.东欧剧变标志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结束
30.有学者指出,发展中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为改变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而相互合作,增强集体力量。同时,全球化大潮中的区域经济集团化方兴未艾,这将削弱占有优势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该学者认为(  )
A.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B.世界多极化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发展
C.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多极化相互促进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中国古代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简表(部分)
时间 历史事件 影响
春秋后期 儒家学派创立 儒家学说经发展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
战国末年 庄子提出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治国理念 对后世各朝代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具有指导作用
公元前221年 秦统一中国 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229年 三国鼎立 实现了局部的统一
约480年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完善了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
约533—544年 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据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
32.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到了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
——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
材料二
丝绸之路路线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示意图 文成公主入藏图
材料三
从事基因研究的人类学家通过对56个民族的基因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
——肖春杰、杜若甫《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材料四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民族交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北方汉族基因差别很大”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多元”“一体”各自的含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两条建议。(4分)
33.人口的迁移见证了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不同朝代南北方人口比例饼状图
图一 A朝南北方人口比例 图二 B朝南北方人口比例 图三 C朝南北方人口比例
材料二
从10世纪起,西欧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手工工匠和商人是城市的基本居民,他们一般是从周围农村的农民转变而来的。很多人进入城市以前还是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随着更多的城市取得自由,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成了自由人,而且,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在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之后,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2500万锐减到150万,印加文明区的印第安人口从900万锐减到60万。??非洲人到哪里去了呢?他们被捉去当奴隶,或者在奴隶捕捉者到来时逃走了。那些侥幸逃走的人们,不得不游居到深山云雾老林。
——《早期殖民主义侵略史》
材料四
1750年英国城镇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21%,1851年增加到52%,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同时,城市的数量不断增加,1851年,英国已有580多座城镇,十万人以上的城市已有7个,移民人数约1790万人。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和休闲城镇层出不穷。英国的近代城市化并无先例可循,此时的英国又处在自由主义时期,城市化发展产生了区域的非均衡性、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和组织混乱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摘编自彼得·克拉克《欧洲城镇史》
材料五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青岛市于2022年5月发布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明确规定: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条件,放宽学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取消国内外专科以上高校在校生来青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技能人才来青落户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要求……
——摘编自青岛政务网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是隋朝、唐朝和南宋三朝的南北人口比例图,但是顺序被打乱了。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哪一幅图是南宋时期南北人口比例图?整理好顺序后,三幅图的人口分布情况变化可以佐证我国自隋朝到南宋,经济重心区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有哪些具体表现?(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0世纪以来西欧人口移动的主要方向及其影响。(2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哪一事件揭开“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的序幕?材料中非洲人的遭遇与哪一贸易有关?(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的原因。材料中“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铁路的延伸”与哪些机器的发明有关?(3分)
(5)根据材料五谈一谈,为什么要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又是如何落实这一计划的?(2分)
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一)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C C B C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A B D A A D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A A C D C B A
1.【答案】B【解析】据“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故选B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题干主旨未涉及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排除C项;审美意识增强多指山顶洞人,且题干并无材料支撑北京人的审美意识到底如何,排除D项。
2.【答案】B【解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中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这幅地图反映的是春秋争霸形势图,故选B项;图片中出现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等都是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君,不是出现于西周时期,排除A项;战国七雄主要是指战国时期的七个强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秦灭六国主要是指战国末期秦国进行消灭六国,完成中国统一的战争,它们都与题干材料中图片所出现的历史人物不在同一时期,排除C项、D项。
3.【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铁质农具的使用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加速了落后制度瓦解,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形成,推动了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说明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故选A项;题干未体现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各国变法对生产工具的作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铁质农具的使用推动社会发展,未体现水利工程建设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知,秦朝实行郡县制,秦朝时期地方的郡、县政府有事需要以文书的形式向朝廷奏请,说明秦朝统一后,地方政府受到中央控制,听命于朝廷,故选C项;秦朝取消了分封制,诸侯管理土地和人民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题目不能反映中央与地方组成政治联盟,且不属于秦朝的史实,排除B项;题目信息与修筑道路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秦朝实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制度,故选C项;题目没有反映秦朝的中央政权机构,排除A项;郡县制的实行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而不是加强了地方权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郡县制消除了地域差异,排除D项。
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崇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还兴办太学,推崇儒学教育,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尊崇儒学成为当时的“大风气”,故选B项;“焚书坑儒”是秦朝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与题目中对儒学的重视也不符合,排除A项;“兼爱非攻”是墨家思想,与孔子和儒学无关,排除C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与孔子和儒学无关,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时期的彩陶说唱俑,造型简单,形体动态略加夸张,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故选C项;“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统一天下与民间生活气息关系不大,排除A项;“讲经砖像图”反映的是讲授儒学,不能体现民间生活气息,排除B项;“陶院落”可以了解当时的房屋建筑和构建,与民间生活气息关系不大,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建立科举制,开创了新的选官制度,打破了贵族对官员的垄断,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故选C项;休养生息政策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官制,提高了行政效率,不能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排除B项;“厂卫”是特务机构,不能选拔人才,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据材料“突厥”“新罗”“波斯王子”“日本”等可知,其主要和唐朝的中外交往有关,故选A项;民族关系和睦与题干的“新罗人、日本人”等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唐朝中外交往的史实见证,未提及当时具体的社会经济繁荣和文学艺术灿烂等情况,排除C项、D项。
10.【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清朝时期东北地区语言的变化,由接近于满语、蒙古语,到后来“其中间杂汉语”,嘉庆时期已能用汉语与晋商“问答如流”,这体现了汉语得到日益广泛的认同,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故选D项;材料主要涉及东北地区,没有体现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排除A项;清王朝没有改变重农抑商政策,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东北地区自然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C项。
1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梁启超对康有为提倡变法改革的行为十分认同,随后两人共同走上维新变法之路,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戊戌变法,故选A项;《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性文件,由洪仁玕撰写,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孙中山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了中国同盟会,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的口号,与康有为、梁启超不符,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图片信息“檀香山”“兴中会”“广州起义”“宣传革命”“在东京成立同盟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1894 年11月,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朝统治,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1896年,流亡海外宣传革命,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创立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学说,故选C项;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创办了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排除A项;康有为是中国晚清到民国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宣传维新变法,领导了戊戌变法,排除B项;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宣传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党早期主要领导人,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参加兴中会的......华侨竟占参会成员的60%以上”“英勇就义的72位烈士中有1/3是华侨”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前,爱国华侨参与组建兴中会,参加黄花岗起义,人数众多,支持并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可以得出华侨助推近代社会变革,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华侨参加民主革命人数多,不能直接得出华侨反清情绪普遍高涨,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华侨支持革命斗争,不能得出革命党人缺乏资金支持,也不能体现清朝统治逐渐土崩瓦解,排除C项、D项。
1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无坚不摧的”可知, 吴玉章认为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所表现出的力量比上层的社会力量要大得多,说明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体现革命主力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且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排除C项;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完成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排除D项。
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受到挫折后,毛泽东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故选D项;“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是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排除B项;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
1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故选A项;辽沈战役发生于1948年,淮海战役发生于1948年底到1949年初,解放南京发生于1949年4月,这三个事件发生的事件均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排除B项、C项、D项。
17.【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通过抗美援朝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内外两个方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A项;实现了祖国大陆统一的是西藏的和平解放,排除B项;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是抗美援朝,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C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D项。
18.【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的,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D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属于社会主义探索的失误,排除A项;“三年超英,五年赶美”也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这些口号违反了客观经济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排除B项;“阶级斗争,一抓就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文革是历史浩劫,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灾难,排除C项。
19.【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党为实现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在制度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故选B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是我国的重要舆论制度之一,是包括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的爱国统一战线,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一般指社会主义基本民主制度。民主作为政治范畴,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同时也是公民的权利和自由,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不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
20.【答案】D【解析】据材料“两岸”“八十年代”可知,早在八十年代,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就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是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提出的伟大构想,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所采用的制度,同时也是新时期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故选D项;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排除A项;我国主张继续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排除B项;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21.【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许多内容与买卖、租借有关,说明古巴比伦社会商品经济活跃,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古巴比伦实行奴隶制,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古巴比伦社会的等级制度,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古巴比伦可以自由买卖奴隶,排除C项。
22.【答案】C【解析】由题干材料中“深受中国的影响”“7、8世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新”表现为日本通过大化改新,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不再是奴隶制国家,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5世纪,大和政权已基本实现统一,时间不符,排除A项;在7世纪中期大化改新后,日本已废除一切私地、私民,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日本在12世纪晚期才设幕府,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时间不符,排除D项。
23.【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这种新的生产方式是租地农场。租地农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故选C项;市民阶层随着中世纪城市的兴起而产生,与题目中的农村租地农场不符,排除A项;租地农场不能推动人们思想解放,中世纪晚期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排除B项;租地农场中领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不能起到巩固封建领主统治的作用,排除D项。
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英国希望北美永远做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殖民地人民不满英国的盘剥和束缚”“最终导致战争爆发”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殖民压榨阻碍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激起北美人民的反抗,这是北美独立战争前双方的矛盾焦点,故选A项;北美反对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是英法,排除B项;英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北美殖民地发展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因此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对抗、先进文明与落后文明的较量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D项。
25.【答案】A【解析】据材料“1776年初在北美殖民地”“提出北美独立问题”“人口不到30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售出50多万册”并结合所学可知,小册子《常识》的高销量,体现了人们对其提出的“北美独立”观点的认可赞同,反映出了北美民众对独立的强烈愿望,故选A项;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使北美人民渴望独立,但材料并未直接提供相关信息,排除B项;北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但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这是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可材料未提及,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1776年时法国大革命还未发生,无法对美国独立战争产生影响,排除D项。
26.【答案】C【解析】据材料“徭役劳动、代役租……一大堆陈腐废物”“姥爷……立即消失”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经济和政治制度,故选C项;“拓展了法国的外部空间”主要涉及疆域的扩大,与“一大堆陈腐废物”不符,排除A项;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是在罗伯斯庇尔执政时期,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拿破仑对外战争对封建势力的打击,且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没有确立了欧洲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2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没有什么工业部门未曾受到科学新发现的影响”可知,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发现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故选D项;题干材料重在强调的是科学技术对工业部门生产的影响,体现的是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间的联系,“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的表述均没能完整表达材料传递的信息,排除A、C两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垄断组织出现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
2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政府“一五计划”时期从西方国家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到“二五计划”期间的大力发展本国机器制造的变化,可以得出苏联工业生产的自主能力快速提升,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苏联内部自主能力提高,与西方的经济技术封锁无关,排除A项;“二五计划”时期苏联仍然优先发展重工业,并未调整,排除B项;“一五计划”到“二五计划”期间,苏联正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中,已经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说法错误,排除D项。
29.【答案】B【解析】据所学可知,1947年,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进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使得西欧丧失了自主权,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欧的经济复苏,故选B项;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和冷战的开始,排除A项;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分区占领,随着冷战愈演愈烈,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从此,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而不是冷战开始,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结束,排除D项。
30.【答案】A【解析】据材料“全球化……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可知,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经济全球化削弱了优势国家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即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故选A项;材料强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并非世界多极化的影响,排除B项;“区域经济集团化……实行单极秩序的能力”与“区域经济集团化阻碍多极化趋势”不符,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全球化对多极化的影响,未提及多极化对全球化的影响,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0分)
观点: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2分)
论述:南朝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还擅长机械制造,设计了指南车、千里船、水碓磨等。《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贾思勰写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的思想,对后世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先民聪明智慧,其中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8分)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选取材料“儒家学派创立”和“庄子提出顺应自然和民心的治国理念”,两者都属于百家争鸣的派别,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可确定观点为“百家争鸣对后世影响深远”,论述可以从儒家、道家的主要主张及对后世影响方面分析,如儒家学说在汉代成为正统,道家的“无为而治”与后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关系等;也可以选取材料“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和“贾思勰著《齐民要术》”,两者都属于杰出人物推动古代科技进步的事例,因此可以确定观点为杰出人物为我国古代科技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论述可以从祖冲之、贾思勰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以及科技成就的影响或地位多方面进行。(参看示例答案)
32.【答案】(14分)
(1)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
(2)途径:贸易往来;统治阶级改革;和亲等。
(3)原因:自然地理;社会环境。
(4)多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一体:坚持平等和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高度认同。
(5)建议: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
【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一“国家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在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加强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大交融。
(2)途径: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是经济贸易交流,“孝文帝改革”属于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改革,“文成公主入藏”是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民族交融。
(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方汉族因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基因上的巨大差别。
(4)多元:表示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
一体:强调各民族都坚持平等互助,捍卫祖国统一,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
(5)建议: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要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
33.【答案】(16分)
(1)南宋人口比例图:B;
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表现:农业方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手工业方面,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商业方面: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广州和泉州市著名的大商港,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2)方向:从农村流向城市;
影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3)事件:哥伦布发现美洲;
贸易:三角贸易
(4)原因:工业革命的推动,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
机器:蒸汽机,蒸汽机车
(5)原因: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落实: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条件,放宽学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取消国内外专科以上高校在校生来青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技能人才来青落户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要求等。
【解析】
(1)南宋人口比例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中期以来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在南宋最终完成了南移。因此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人口的比例图为南宋, 故选B。
变化:从图三秦汉时期北方人口大幅度超过南方人口可知经济重心在北方;到图一唐朝中期开始南北方人口发生较大变化,趋于平衡,体现了南方得到较大发展。到图二南宋时期,南方人口超过北方,体现了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
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宋时期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从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表现。 农业方面,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手工业方面,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都;
商业方面: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广州和泉州市著名的大商港,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形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情况。
(2)方向:根据材料二“越来越多的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可知,10世纪以来西欧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市。
影响:根据材料“城市工商业……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可知,人口涌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美洲成为了殖民者掠夺的重要场所,揭开了“欧洲殖民者抵达美洲”的序幕。
贸易:根据材料三“中美洲阿兹特克和玛雅文明区……印第安人口从900万锐减到60万”可知,非洲人人口锐减主要是由于三角贸易贩卖黑人。
(4)原因:根据材料四“这时期推动城市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海外贸易和服务业的急速扩张,铁路的延伸等。
机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促进了工厂制度的出现,机械化生产为大型纺织和钢铁工业提供条件。英国人斯蒂芬斯发明了蒸汽机车,使得人类进入“铁路时代”。
(5)原因:根据材料五“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计划”可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是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助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
落实:根据材料五“进一步降低……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要落实“人才强青”计划,要进一步降低人才落户条件,放宽学历人才、技术技能人才落户年龄限制,取消国内外专科以上高校在校生来青落户限制,进一步放宽技能人才来青落户缴纳社会保险时限要求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一)(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