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二)(含解析)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80分钟  范围:中考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
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
2.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B.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C.加强了君主专制 D.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3.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春秋时期则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一变化说明了(  )
A.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 B.春秋时期社会文明已有很大进步
C.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已急剧减少 D.春秋时期周王室实力已开始衰落
4.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商鞅变法中体现“国家形态”转折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B.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C.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公元前237年,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秦)穆公求士……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至今强国;惠王用张仪之计……逐散六国之从;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李斯意在强调(  )
A.人才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B.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
C.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主要原因 D.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
6.“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讲话强调,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追溯历史,秦朝设置的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县长官
7.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并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这主要得益于(  )
A.人口数量的增长 B.铁制工具的出现
C.国家体制的作用 D.筑路技术的提高
8.百度词条:“楚河汉界”,是秦朝灭亡后的楚汉争霸时期的历史典故。楚、汉双方曾在荥阳展开长达四年(从公元前206年到公元前202年)的争夺战,后双方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从词条中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楚汉争霸的双方是楚庄王和西楚霸王 B.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
C.楚汉之争是一场农民起义 D.楚汉之争无果而终
9.张骞出使西域后,西方的商人纷纷而来,他们将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输入到欧洲,也把西方的货物带到中国,这条商道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它的路线大致是(  )
A.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
B.长安—西域—河西走廊—欧洲—中亚、西亚
C.长安—西域—河西走廊—中亚、西亚—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西域—欧洲—中亚、西亚
10.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 B.②③①④⑥⑤ C.②③④①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11.“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  )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②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③革命派想以此限制袁世凯的独裁
④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1915年未,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日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  )
A.军阀割据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法运动
14.把科学和民主结合起来,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合之者则接受、信仰,反之者则摒弃、批判。在近代中国首先倡导这一“原则”的代表人物是(  )
A.魏源 B.严复 C.孙中山 D.陈独秀
15.北京学生发动五四运动后,首先支持他们的是以商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而那时商会已遍及各地;随之,上海等大城市的工人也投入运动。吴佩孚5月9日通电说,“萃孝学子……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有可原。”这反映出(  )
A.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
C.经济诉求是运动的重要目标 D.军队支持是胜利的重要原因
16.1918年,李大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以上材料说明李大钊(  )
A.宣传自由平等的新思想 B.积极倡导使用白话文
C.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17.《信念永恒》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材料所述事件(  )
A.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18.罗斯福谈到中国抗战时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日本有多少师团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谈话表明(  )
A.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
B.中国抗战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C.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D.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9.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是(  )
A.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B.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C.马车及木船是人们出行的工具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0.1952年8月间,会城手工业发展遇到困难,木器行业最为突出。此时,在党的领导下,县恢复经济委员会和县供销社在工人中宣传走合作化的道路,组织了生产合作社……成立会城镇木器生产合作社,选出理监事,成立之初只有13名社员,全部资金只有股金35元。到55年发展到社员43人,股金1350元,生产总值达94091元。材料表明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
A.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 B.实行个体经营
C.成立生产合作社 D.成立人民公社
21.阅读下面表格内容,这说明古代文明(  )
埃及谚语: 两河流域苏美尔人诗歌:
尼罗河上午干涸,埃及下午死亡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
A.发源于北非西亚 B.受自然环境影响
C.毁灭于洪水泛滥 D.具有多元的特征
22.下图为《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它宣扬了(  )
A.民主共和 B.君主专制 C.君权神授 D.人人平等
23.随着亚历山大帝国版图的扩张,整个地中海地区出现了许多希腊式的城市,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接受希腊化的生活。材料反映的是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
A.造成被征服地区的灾难 B.促进希腊文化的传播
C.致使民主政治制度瓦解 D.推动殖民时代的到来
24.649年,孝德天皇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昊负责设计“置八省百官”,地方设国、郡、里……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这些措施(  )
A.创立天皇制度 B.维护贵族权利 C.加强中央集权 D.形成武士阶层
25.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
A.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 B.封建文化的兴盛
C.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D.封建神学的复兴
26.某学习小组以“转型的欧洲”为研究主题,绘制了如下思维导图。导图中①、②、③空白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文艺复兴运动②君主立宪③信息 B.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民主共和③电气
C.①文艺复兴运动②民主共和③信息 D.①文艺复兴运动②君主立宪③电气
27.有学者指出,一战后,各个阶层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来描述战争惨状,但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中东欧国家相继独立,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英国女性获得了普选权,福利国家逐渐出现,该学者意在说明,一战(  )
A.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B.奠定了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
C.拓展了文明发展的道路 D.强化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8.这场危机开始于美国的金融业,很快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面对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措施,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美国走出了困境;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最终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据此判断当时的时代特征应是(  )
A.法西斯侵略扩张 B.国家干预经济
C.危机与应对 D.冷战与对峙
29.某班组织主题探究活动,他们在网上输入“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关键词查找资料,其探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B.国际经济格局的全球化
C.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D.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
30.在化学、金属等传统男性占主导地位的行业中,德国女性所占的比例从1914年前的22%猛增到1918年的38%。德国女性在全部领域中的就业比重更是在这短短四年中增长了17%,远远超过了19世纪90年代以来的就业比例。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妇女地位的提高 B.工业革命的发展
C.传统观念的改变 D.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40分)
31.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14分)
材料一
到了秦代,国家的统一,消除了华夏族各支系间彼此隔离的状态,形成了华夏族共同的地域、语言、文化和经济生活,加强了华夏族与内迁的蛮夷戎狄的融合。
——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
材料二
丝绸之路路线图 北魏孝文帝改革示意图 文成公主入藏图
材料三
从事基因研究的人类学家通过对56个民族的基因研究,发现南北方汉族的基因差别很大,北方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而南方汉族则与南方少数民族的基因较接近。
——肖春杰、杜若甫《中国人群基因频率的主成分分析》
材料四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秦朝实行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民族交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古代中国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北方汉族基因差别很大”原因。(2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分析“多元”“一体”各自的含义。(2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维护民族团结提出两条建议。(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从6月11日……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100多道上谕,试图以空前的规模大力推行改良运动。在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但是他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在上谕中均未提出。
——摘编自【美】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
图A 戊戌变法
(1)依据材料一,概括图A所示这场“改良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及宣扬变法的方式。(3分)
材料二
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先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内容,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卢冬生
        图B 嘉兴南湖红船(复制品)
材料三
“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
 
          图C 某指挥部旧址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材料二中的“南湖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会议确定党的“奋斗目标”与“中心工作”分别是什么?(5分)
②材料三图C所反映的是哪一次起义?起义是何时发生的?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4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18世纪欧洲大事年表
1640年 议会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1688年 “光荣革命”
1689年 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1776年 《独立宣言》发表,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87年 美国制定三权分立的宪法
1789年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
1789年 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1793年 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1804年 《拿破仑法典》颁布实施
——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编制
(1)根据材料,以世纪、年代的呈现方式简述《权利法案》通过的时间。(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确定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逻辑通顺)(12分)
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二)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A A C C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A D C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C A D C C D D
1.【答案】B【解析】据“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故选B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题干主旨未涉及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排除C项;审美意识增强多指山顶洞人,且题干并无材料支撑北京人的审美意识到底如何,排除D项。
2.【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君主专制从秦朝开始,与西周的分封制无关,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同姓封国居多,西周通过分封制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过分封制,使周文化传播到各地,推动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扩大了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说明此时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大诸侯竞相争霸,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故选D项;题目不能反映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题目没有提到春秋时期社会文明的进步,排除B项;题目没有反映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减少,排除C项。
4.【答案】A【解析】据题干“东周是中国古代国家形态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国家的治理方式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这项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对秦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产生了很大影响,故选A项;题干“由分封制向直接行政管理过渡”,与改革户籍制度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项措施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力,但不是体现“国家形态”转折的措施,不属于政治上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这项措施有利于激励士兵,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不能体现“国家形态”的转折,不属于政治上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列举了秦国多位国君选用人才给秦国带来的影响,重在强调人才为秦国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A项;题干材料中提到了秦国多位国君重用人才的示例,但不能就此证明历代秦王都励精图治,排除B项;商鞅变法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原因,但这不是题干材料要强调的重点,表述片面,排除C项;“秦灭六国是大势所趋”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材料强调的是各位秦王重视人才使秦国得到发展,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设置郡守和县令。因此秦朝设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故选C项。丞相管行政,排除A项;太尉管军事,排除B项;郡县长官掌管地方行政,排除D项。
7.【答案】C【解析】据题干“秦始皇下令全国‘车同轨’”“全长约700千米,仅用两年半时间即修通”并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能在全国迅速实行“车同轨”的措施,主要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工程的建设,主要得益于国家体制的作用,故选C项;人口数量的增长、筑路技术的提高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且都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D项;铁制工具早在春秋末期就已经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可知,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统治权继续战争。因此,楚汉争霸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故选B项;楚汉争霸的双方是自诩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和被封为汉王的刘邦,排除A项;楚汉之争不是农民起义的性质,排除C项;楚汉之争的结果是项羽兵败垓下,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建立西汉,排除D项。
9.【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选A项;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再到西域,最终达到欧洲,排除B项、C项;丝绸之路经过中亚、西亚,最终达到欧洲,排除D项。
10.【答案】B【解析】据“排序正确”可知,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的场景;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描写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场景;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写的是南朝时期佛教盛行的场景;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描写的是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场景;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描写的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抗倭决心和势在必行的坚强意志;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对蒙古政权开创者成吉思汗(铁木真)的评价,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在其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之后,故而,按照年代顺序排列,应为:秦→南朝→唐朝→南宋→蒙元→明朝,②③①④⑥⑤符合题意,B项正确;②①③④⑥⑤、②③④①⑥⑤、②①③⑥④⑤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C项、D项。
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这把火”“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等信息可知,题干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发生于1860年,故选C项;圆明园位于北京西郊,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中,侵略者都没有进入北京城,排除A、B两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攻进了北京城,但圆明园已在之前就被焚毁了,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故①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故②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共和制度,为此它特别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实权,以起到限制袁世凯独裁的作用,故③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 袁世凯的复辟活动”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 “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护国战争。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登基称帝,对此,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号召民众奋起反抗,维护共和制度,随后,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历史上称之为护国战争,故选B项;军阀割据,是指袁世凯死亡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系、皖系等,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的军阀割据时期,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二次革命发生在1913年,导火线是“ 宋案”,发生在护国运动之前,排除C项;袁世凯死后,继任的北洋统治者拒绝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认为,约法和国会是共和国的象征,为了维护共和制度,1917年秋,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运动,最后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科学和民主”可知,倡导这一思想原则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代表人物之一,故选D项;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排除A项;严复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B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5.【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五四运动由北京的爱国学生发起,得到了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甚至还有封建军阀的支持,反映出五四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A项;根据题意可知,五四运动是一场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没有提到全国范围内的革命斗争,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全国性革命运动,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不是经济诉求,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军队对五四运动的支持,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李大钊“发表……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创办了《每周评论》”的陈述可知,李大钊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是我国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故选D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李大钊宣传自由平等的新思想,积极倡导使用白话文,完全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B项、C项。
17.【答案】C【解析】据题干材料“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该事件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故选C项;使中国革命从此转危为安的事件是长征的胜利,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的事件是五四运动,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D项。
18.【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罗斯福认为中国抗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主力,肯定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故选D项;题目没有提到中国抗战经历了艰难曲折的斗争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中国抗战取得了完全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中国抗战得到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9.【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中“一刻既万周……行止犹自由……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可知,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出行更便捷,活动范围更大,诗句体现的是交通工具近代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巨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和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排除A项、D项;根据诗句中“一刻既万周……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的描述可知,诗句描述的是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而不是马车及木船等传统交通工具,排除C项。
2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在党的领导下……组织了生产合作社”可知,我国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成立生产合作社,故选C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经营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经营方式,排除A项;实行个体经营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前的经营方式,排除B项;成立人民公社是1958年,排除D项。
21.【答案】B【解析】据材料“埃及”“尼罗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两河流域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说明古埃及、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环境影响,故选B项;古文明有五大发源地,分别是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和古希腊,排除A项;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古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深受自然环境影响,而非毁灭于洪水泛滥,排除C项;材料中的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不能体现出古文明具有多元特征,排除D项。
22.【答案】C【解析】据题干要求并结合图片及所学可知,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思想,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中,太阳神授予国王汉谟拉比权仗,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故选C项;法典宣扬君权神授思想,不是民主共和,且汉谟拉比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A项;古巴比伦王国实行君主专制,但是图片信息宣扬的是君权神授,排除B项;古巴比伦有严格的社会等级,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人人平等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D项。
2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随着……版图的扩张……出现了许多希腊式的城市,希腊语成为官方语言,人们接受希腊化的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促进了希腊文化的传播,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故选B项;题干没有涉及亚历山大东征给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希腊文化的传播,亚历山大彻底终结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但他开启了希腊化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无法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推动殖民时代的到来,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社会开启了近代殖民时代,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24.【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649年,孝德天皇诏令”可知,反映的是日本的“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结合材料“地方设国、郡、里”“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可知,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608年,日本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中第一次出现“天皇”一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维护贵族权利与材料中“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不符,排除B项;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才形成武士阶层,排除D项。
25.【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封建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是由新兴的资产阶级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因此,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兴起,故选A项;“封建文化”说法错误,文艺复兴批判封建的文化,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排除B项;文艺复兴采取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但对古典文化并非是简单的“复兴”,这其中有继承,更有创新。而实质就体现在创新上,排除C项;“封建神学的复兴”说法错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批判封建神学,排除D项。
26.【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4—19世纪的欧洲,出现的思想文化运动主要有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所以①处应填文艺复兴运动;这一时期,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故②处应填君主立宪;这一时期在科技方面出现了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故③处应填电气,故选D项;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英国不是民主共和政体,排除A项、B项、C项。
27.【答案】C【解析】据材料“创造了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福利国家逐渐出现”可知,在一战的冲击之下,中东欧出现了新兴民族国家,苏联建立了新型政治国家,英国注重福利国家的建设,这些都拓展了世界文明发展的道路,故选C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但无法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A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奠定了现代国际治理体系的基础,但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欧洲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排除D项。
28.【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其反映了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爆发之下,美国、日本和德国应对的策略,反映了“危机与应对”,故选C项;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使美国走出了困境,与“法西斯侵略扩张”无关,排除A项;“德国和日本则建立了法西斯专政”与“国家干预经济”无关,排除B项;冷战与对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29.【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万隆会议是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反映的是拉丁美洲人民掀起了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主权的斗争。二战后,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捍卫主权的斗争使得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故选D项;题干所列的“万隆会议”“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运河区主权”等关键词没有体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国际经济格局全球化、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B项、C项。
30.【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在一战期间,德国女性就业比例大增,这主要是受到战争的影响,大量女性进入到生产领域,因此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故选D项;妇女地位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因此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工业革命很早就开始,因此不是这一时期影响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传统观念的改变也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31.【答案】(14分)
(1)措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移民戍边、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4分)
(2)途径:贸易往来;统治阶级改革;和亲等。(2分)
(3)原因:自然地理;社会环境。(2分)
(4)多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
一体:坚持平等和谐,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高度认同。(2分)
(5)建议: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4分)
【解析】
(1)措施:根据材料一“国家的统一”结合所学可知,秦统一后,在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在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在思想文化上,统一文字;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地区、修筑灵渠,加强了中华民族内部的大交融。
(2)途径:材料二“丝绸之路路线图”是经济贸易交流,“孝文帝改革”属于少数民族统治阶级的改革,“文成公主入藏”是通过和亲的方式加强民族交融。
(3)原因:结合所学可知,南北方汉族因不同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环境造成了基因上的巨大差别。
(4)多元:表示各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等;
一体:强调各民族都坚持平等互助,捍卫祖国统一,共同创造了丰富多样的中华文化。
(5)建议:综合上述材料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要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自觉关心和帮助少数民族同学,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等。
32.【答案】(12分)
(1)特点:涉及多个领域,但没有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
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方式: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3分)
(2)①会议:中共一大。
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②起义: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5分)
(3)变化: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认识: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要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等等。(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4分)
【解析】
(1)特点:据材料一“图A戊戌变法”“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但是他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在上谕中均未提出”并结合所学可知,图A所示戊戌变法的特点是涉及多个领域,但没有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正式开始的标志是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方式:结合所学可知,维新派宣扬变法的方式是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2)①会议:据材料二“南湖会议继续着上海30日未能进行的议题”“图B嘉兴南湖红船”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继续进行,故材料二中的“南湖会议”指的是中共一大。
党的奋斗目标: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工作:结合所学可知,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②起义:据材料三“周恩来”“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图C某指挥部旧址”并结合所学可知, 图C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反映的是南昌起义。
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发生在1927年8月1日。
意义:结合所学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认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了深刻的认识,即近代救国道路具有一定的艰难性和曲折性;要坚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改革道路;等等。
33.【答案】
(1)17世纪80年代;(2分)
(2)【角度一】
观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通过八年的独立战争,美国实现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使美国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后颁布了法国《人权宣言》,制定了宪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2分)
【角度二】
观点:法律(宪法)的颁布实施(法治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推动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由此建立了统一有力的联邦政府,从而保证了国家政治长期稳定,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实施,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宪法)的颁布实施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国家社会发展。(12分)
【角度三】
观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通过了《权利法案》,逐渐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美国独立战争实现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使美国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结论:综上所述,《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巩固了英美法等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12分)
【解析】
(1)时间: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是17世纪80年代。
(2)题目表格信息反映了17、18世纪,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大事年表,体现了主要欧美国家初步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过程。结合所学可知,英、美、法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各国在革命中还完善了法律,肯定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治的原则,推动了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的进程。
从英、美、法革命的原因入手,选择历史事件: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结合革命的过程、影响,论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有利于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可以提出观点一。
观点一: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1640—1688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776年英属北美殖民地颁布了《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生;通过八年的独立战争,美国实现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组成了“三权分立”的联邦政府,使美国的政局一直保持稳定,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和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之后颁布了法国《人权宣言》,制定了宪法,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使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结论:综上所述,英美法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从资产阶级法制建设的角度出发,选择历史事件: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1787年美国颁布三权分立的宪法、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法典》颁布,可以提出观点二,结合英、美、法颁布资产阶级法律文件的过程和作用进行论述,得出观点二。
观点二:法治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论述: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开始确立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推动了英国历史的发展进程。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美国由此建立了统一有力的联邦政府,从而保证了国家政治长期稳定,为美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1789年法国通过《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实施,这些法律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的思想,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法治建设是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推动国家社会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二)(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