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五)(含解析)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五)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考试时间:80分钟  范围:中考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夏朝筑有以城墙和护城河作为防护的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  )
A.经济发展迅速 B.国家特征明显 C.疆域空前辽阔 D.思想学术繁荣
2.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下图所示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商代的(  )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A.农业 B.手工业 C.商业 D.畜牧业
3.陕西省宝鸡市出土的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何尊”,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铭文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宅兹中国”,即建都于天下的中心,这一铭文内容与《尚书》等文献的记载可互相印证。由此可知,青铜器(  )
A.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B.制作精美工艺精湛
C.是主要的书写载体 D.数量众多种类齐全
4.周初号称“千八百国”,春秋时还剩一百四十八国,战国初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了。由此现象我们可以推断(  )
A.周王朝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B.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
C.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 D.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
5.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大一统国家建立的重要酝酿、准备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源头活水”在当时表现为(  )
A.商鞅变法 B.诸侯纷争 C.铁犁牛耕 D.百家争鸣
6.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鞅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7.“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产品远抵西亚和欧洲,西域乃至印度的文明成果,也源源不断地涌进中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开辟(  )
A.导致了西汉出现王国问题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导致了中国北方出现战乱 D.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8.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以下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 B.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C.司马迁的《史记》 D.诸葛亮的《出师表》
9.“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锐意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他”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10.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华,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和探索。按照“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这个探索模式,“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__________”,横线上应该是(  )
A.洋务运动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1.陈独秀曾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一文,对当时的北洋政府进行痛斥,提出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才能避免亡国。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  )
A.发动武装革命 B.革新政治制度 C.解放民众思想 D.提倡学术自由
12.“《新青年》出版以后,有易家钺、罗教伟等组织研究家族问题的团体,并实行对家庭的奋斗。潮流一开,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就几乎传遍了全国。”由此可知,新文化运动(  )
A.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具有片面性 B.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C.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D.拉开了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13.下表中毛泽东的主要履历能够折射出(  )
毛泽东主要履历(1924~1926) ◎1924 年 2 月,任国民党执行部委员、组织部秘书 ◎1925 年 10 月,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 ◎1926 年 11 月,创办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
A.辛亥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
C.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 D.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
14.南昌起义诞生的人民军队,“不同于以往历朝历代的军队,不同于当时新旧军阀的军队,甚至也不同于现在诸如美国的所谓现代国家的军队。它是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材料中的“新型”是指(  )
A.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和领导 B.肩负着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C.拥有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 D.它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
15.美国作家哈里森说:“(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在本世纪没有哪一个事件如此地触发世界的想象。”材料所述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使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C.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6.“1930年由上海进口的货品中,日货达到29%,但1931年底下降到3%。”这一时期日货进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货质量问题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国货质量提高 D.九一八事变激起全国人民抗日怒潮
17.习近平主席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8年4月27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用身躯堵枪眼,为部队开辟通路”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发生在(  )
A.台儿庄战役 B.百团大战 C.孟良崮战役 D.上甘岭战役
18.抓关键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等关键词可用于学习(  )
A.开国大典 B.祖国统一 C.改革开放 D.钢铁长城
19.1971年的11月11日,以乔冠华为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达纽约,准备参加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他们受到了爱国华侨的热烈欢迎,也将一股“中国风”吹拂到了纽约城的各个角落。中餐馆排起了长队;梅西百货卖起了中山装;一些中小学办起了“中国日”“中国周”。这一现象出现是因为(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D.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20.学习历史要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
B.全体佃户可以共同使用庄园的“共用地”
C.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能获得市民身份
D.《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1.法兰克王国在改革土地分封形式的基础上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下列对这一制度的表述有误的是(  )
A.封臣效忠于封君,封君保护封臣
B.封臣要无偿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
C.封君与封臣之间等级关系严格
D.封臣土地扩张到一定规模就可成为封君
22.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明治维新 D.农奴制改革
23.“将分散的手工工匠集中在同一工作场所,不仅能更有效地使用资本,而且可以缩短各道工序间的空间距离。”材料中的现象的主要影响是(  )
A.推动垦殖运动的发展 B.使更多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
C.促进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 D.促进城市商品需求增加
24.数千年来,大洋洲的原住民形成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但是到了18、19世纪,他们的生活方式却逐渐难以为继。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化的发展 B.殖民者的破坏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人口的快速增长
25.苏俄农民彼得·伊里奇在日记里写道:“1922年春,阳光明媚,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让他产生“幸福感”的原因可能是(  )
A.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
B.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
C.加入集体农庄,走上合作化道路
D.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26.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1861年俄国农奴起义达1000多年,20世纪30年代美国失业率近25%,面对危机两国领导人都通过改革探寻出路。两次改革的共同影响是(  )
A.改革前两国都有民族危机 B.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都导致原来社会性质的改变 D.改革都实现了农奴的解放
27.“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河。它迫使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这次行动”是指(  )
A.凡尔登战役 B.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C.萨拉热窝事件 D.诺曼底登陆
28.苏联1957年10月4日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又用火箭将宇航员尤利·加加林加林送入太空。很快,美也在空间领域获得了成功——于1962年发射了探索者1号,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十一号落在了月球上,这使得美国第—次实现了“人类的伟大飞跃”。材料表明,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之一是(  )
A.科学家的努力 B.两极格局形成
C.国际军备竞赛 D.经济的迅速发展
29.宋朝科举考试严格限定考生户籍,考生在科举考试前必须有人为其担保,审核其籍贯、品行、年龄等信息,如考生出现上述违制行为,担保者则会受到处罚。以上规定意在(  )
A.选拔忠于皇帝的人才 B.提高士人的综合素养
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D.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
30.郑和使团的言行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数十国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不远万里前往中国,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品。材料强调郑和下西洋(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B.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C.发展了各国间平等贸易 D.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材料二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
——《史记》
材料四
烧来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戍。
——《说文系传》
阅读上述记载秦始皇功过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题为《我心目中的秦始皇》历史小作文。(要求:史论结合,语言通顺;表述成文,言之有理,字数在150左右。)
32.以下为某校开展大单元研究性学习整理的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15分)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部分)
时间 重大事件
5月1、2日 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传出后,全国愤慨至极
5月4日 北京3000多名学生手执写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等口号的旗帜在天安门前示威游行
6月5日 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要求释放学生,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6月28日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1935年1月,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了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逐步走上了顺利发展的道路。
——据《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红军长征示意图
材料三
1998年11月24日,国家邮政局发行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纪念邮票》,全套5枚,主题分别为运筹帷幄、攻克锦州、决战淮海、解放北平、支援前线。三大战役使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据温佳纳《邮票中的党史》
(1)根据材料一,写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并概括五四运动的取得的成果。(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根据材料二,概括遵义会议的影响。(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三大战役中“决战淮海”和“解放北平”的战役名称。(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及问题,请为该大单元研究性学习归纳一个主题名称。(2分)
33.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首批开辟者,但经过100余年的时间,美国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我们形象地称之为“从蚂蚁到大象”“正是这个设计……使这个稚嫩的国家在草莽中崛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美利坚民族并不是北美大陆的首批开辟者”,那么请问是谁在哪一年率领船队成为美洲大陆的开辟者?(2分)
(2)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次战争,这次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战役?这次战争的性质是什么?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什么?(3分)
(3)“正是这个设计”把美国设计成什么制度的国家?(2分)
(4)美国独立及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B D D B D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A A D D C A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A C B B B D C D A
1.【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城堡和大型宫殿”说明阶级分化与对立,国家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军队”“监狱”等都是国家机器,材料的夏朝城堡和大型宫殿,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这说明夏朝国家特征明显,故选B项;题干内容中没有涉及对夏朝经济、疆域及思想学术的介绍,排除A项、C项、D项。
2.【答案】B【解析】据材料“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可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而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这反映了商朝时青铜铸造业的发展,属于手工业,故选B项;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不是农业生产工具,不体现农业的发展,排除A项;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为礼器,并不用于商业贸易,排除C项;畜牧业的发展与青铜器关系不大,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青铜器作为考古发现的实物史料,是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文献史料相互印证,故选A项;材料未体现青铜器制作精美,工艺精湛,材料只是强调考古发现的青铜器与文字史料相互印证,排除B项;青铜器上刻有铭文,是书写载体,但商周时期的文字主要是甲骨文,书写在龟甲和兽骨之上,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齐全,材料只强调了“何尊”这一个青铜器,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千八百国”“一百四十八国”“仅余七大国与十几个小国”可知,由周初到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数目大量减少,表明了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激烈,战国时期统一趋势渐现,故选B项;材料没有提及民族融合的加强,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先秦列国纷争局面结束于秦朝的建立,此时秦朝还未建立,排除C项;必将由一国统一天下的说法材料中没有提及,排除D项。
5.【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繁荣,百家争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故选D项;商鞅变法属于制度变革层面的表现,与题干“思想文化角度”不符,排除A项;诸侯纷争属于社会面貌层面,与题干“思想文化角度”不符,排除B项;铁犁牛耕属于经济发展层面,与题干“思想文化角度”不符,排除C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并结合所学可知,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王室衰微的表现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商鞅变法的背景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纷纷进行变法等,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材料没有体现秦灭六国的过程,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7.【答案】B【解析】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故选B项;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为巩固汉王朝的统治,分封诸侯王,最终导致了西汉出现王国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和平交往的表现,不是中国北方出现战乱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对外交往,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对内统治,两者不符,排除D项。
8.【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符合“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因此,诸葛亮的《出师表》可作为研究三国历史第一手史料,故选D项;电视纪录片《三国的世界》是根据第一手史料创作拍摄的,排除A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排除B项;《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中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不符,排除C项。
9.【答案】D【解析】据材料“锐意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推行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故选D项;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10.【答案】B【解析】从材料“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太平天国运动”可以看到,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大门而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并迫使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激化中国社会矛盾,引起中国人民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根据这个探索模式,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并迫使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挽救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戊戌变法运动,公车上书是戊戌变法的开端,故选B项;洋务运动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一战期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国民要有理智与判断的自觉”可知,陈独秀认为救国救民之路在于解放民众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武装革命属于军事斗争的方式,排除A项;材料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革新政治制度属于政治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提倡学术自由”有利于解放思想,而题干强调的是对民智的开化和解放,不是学术自由,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新青年》出版以后”“青年男女对旧家庭的反抗”可知,1916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道德礼教,故选C项;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看法具有片面性,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排除B项;辛亥革命拉开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排除D项。
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展示的毛泽东履历时间“1924—1926”,以及他作为共产党员,先后担任或创办的组织都是以国民党名义,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这是因为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两党以“党内合作”方式进行,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故选B项;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到1912年,在材料反映的时间之前,排除A项;1927年南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是国共合作破裂后,共产党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排除C项;1936年红军长征完成战略转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不同于以往历朝历代的军队,不同于当时新旧军阀的军队”“甚至也不同于现在诸如美国的所谓现代国家的军队”,结合所学可知,1927年南昌起义诞生的军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故选A项;反帝反封建是人民军队肩负的任务,但这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不能体现“新型”,排除B项;南昌起义诞生的人民军队没有拥有现代化的先进武器装备,排除C项;南昌起义发生在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后,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5.【答案】A【解析】据材料“(它)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的凯歌”“……是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它终为毛泽东和共产党赢得了中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所述事件是红军长征,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故选A项;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6.【答案】D【解析】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纷纷抵制日货,所以,1931年日货进口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九一八事变,故选D项;日货质量问题不是这一时期日货进口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排除A项;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发生于1919年,不符合题干时间信息,排除B项;国货质量提高与这一时期日货进口量下降关系不大,排除C项。
17.【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称之为“最可爱的人”。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性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故选D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A项、B项;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排除C项。
18.【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因此题目中的关键词可用于学习改革开放相关内容,故选C项;开国大典是1949年10月1日,与题目中的关键词时间不符,排除A项;祖国统一涉及的是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钢铁长城反映的是新中国的军队建设,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19.【答案】A【解析】据材料“1971年的11月11日”“乔冠华”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故选A项;基辛格秘密访华是在1971年7月9日,与“1971年的11月11日”不符,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与“1971年的11月11日”不符,排除C项;1979年,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与“1971年的11月11日”不符,排除D项。
20.【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等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的原因或意义等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这指出了《罗马民法大全》的作用,是对它的评价,属于历史解释,故选D项;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项;全体佃户可以共同使用庄园的“共用地” ,是对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B项;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能获得市民身份,是对历史的真实情况的客观表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C项。
21.【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封君封臣制度是一种以土地为纽带的契约关系。封臣土地扩张不代表他能在这一契约关系中从封臣转变为封君,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要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22.【答案】A【解析】据题干“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故选A项;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沙皇彼得一世进行的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的改革,与日本无关,排除B项;明治维新是日本明治政府从1868年开始的,是以西方为榜样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实行的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与日本无关,排除D项。
2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更有效地使用资本……缩短各道工序间的空间距离”可知,将分散的手工工匠集中在同一工作场所,组成集中的手工工场,能促进生产组织的资本主义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是对手工工场生产的介绍,而垦殖运动属于农业方面的现象,排除A项;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出现能带来的是手工生产产品的增加,而不是农产品,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现象的出现能带来城市商品供给的增加,但不会对城市商品需求增加产生较大影响,排除D项。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大洋洲与其他大陆相隔绝,长期处于原始部落阶段,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随之到来,他们掠夺当地资源,压迫土著居民,改变了大洋洲原有的生活方式,故选B项;大洋洲的变化与工业化无关,且殖民者到达大洋洲时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A项;大洋洲原住居民生活方式改变主要是由于殖民者的入侵,而不是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排除C项;人口快速增长不是大洋洲生活方式改变的原因,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苏俄农民”“1922年春……一股幸福感深深地拥抱着我”,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业方面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以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缓和了国内矛盾,巩固了工农联盟,故选C项;政府实行实物配给制是1918到1920年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不符合材料反映的1922年,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是1927年斯大林统治时期确定的农业集体化方针的结果,排除B项;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推行的农业政策,排除D项。
2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1861年俄国农奴起义频繁,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废除农奴制法令,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遇了严重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上台后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缓解了危机,使美国经济逐渐复苏,新政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促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农奴制改革和罗斯福新政前,俄国和美国都没有民族危机,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实质上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没有改变美国的社会性质,排除C项;罗斯福新政与农奴解放无关,排除D项。
27.【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它迫使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可推知,“这次行动”是指诺曼底登陆,二战中,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故选D项;凡尔登战役是一战中发生于德法两国军队间的战役,以过程惨烈著称,与题干“迫使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内容不符,排除A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发生于德国和苏联之间,是二战的转折点,与题干“迫使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内容不符,排除B项;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索,与题干“迫使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内容不符,排除C项。
28.【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苏联……很快,美也……”可知,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科学家的努力,排除A项;两极格局形成不是科技进步的直接动力,美苏为了争霸而开展军备竞赛推动了技术进步,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美国和苏联的经济发展,排除D项。
29.【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户籍审核和担保制度有利于减少考试舞弊、投机行为,保证考试流程的公平公正,故选D项;材料未强调“忠于皇帝”,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对考生素养的考查,而是在强调对考生资格的审查,排除B项;“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是其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项。
3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郑和使团的言行赢得了亚非许多国家对中国的信任和友谊”“数十国沿着郑和所开辟的航路……向明王朝赠送珍贵礼品”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政府的对外交往行为,以宣扬国威,促进友好交往为目的,故选A项;郑和下西洋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推动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但不符合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B项、D项;郑和下西洋不是为了发展各国间平等贸易,主要以宣扬国威为主,结果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5分)【答案】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
功: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他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凿灵渠。从功劳这方面讲可以说他是千古一帝。
过: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制定严苛的法律,使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解析】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表明了秦始皇的功绩;材料四表明了秦始皇的过失,因此可以结合史实从秦始皇的功与过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如秦始皇是一个有大功也有大过的历史人物。在历史功绩方面,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的实行更是开创了此后中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他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凿灵渠。从功劳这方面讲可以说他是千古一帝。从过失方面来看,秦始皇的统治十分残暴。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制定严苛的法律,使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32.(15分)【答案】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成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4分)
(2)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遵义会议的影响: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分)
(3)战役名称:淮海战役、平津战役。(4分)
(4)名称: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
【解析】
(1)导火线:据材料一“巴黎和会……决定传出后……愤慨至极”可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成果:根据材料一“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可知,五四运动取得的成果是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2)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开辟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影响:据材料二“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挽救了……成为党历史上……转折点”可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实际领导地位,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名称:据所学知识可知,“决战淮海”的是淮海战役、“解放北平”的是平津战役。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东北野战军挥师入关,与聂荣臻指挥的华北人民解放军共同发起平津战役。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 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4)名称: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材料二、三中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容,因此大单元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33.【答案】(10分)
(1)哥伦布;1492年。(2分)
(2)萨拉托加大捷;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独立宣言》的发表。(3分)
(3)联邦制共和国。(2分)
(4)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民族的独立等。(言之有理即可)(3分)
【解析】
(1)开辟者与时间: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的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成为美洲大陆的开辟者。
(2)战役: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从蚂蚁到大象的转变中为争取民族解放进行了一次战争,这场战争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1777年,北美大陆军取得了萨拉托加大捷,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性质: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使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了英国而获得独立,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同时,美国的独立,为北美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所以美国独立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标志:结合所学可知,1776年,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颁布了《独立宣言》,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3)国家:结合所学可知,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了美国新的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及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保持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发展的前提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冲刺历史卷(五)(含解析)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