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下期期中八年级
阶段练习题历史
注意事项:
1.本练习题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练习时间为50分钟。
2.本练习题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 绘画能力较强 B.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 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国内外人士对于新中国成立的热切期望与拥护反映出了国内外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盼望之情,故选B.
A选项绘画能力较强并不是本题考查的主题,也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主题;
C选项《共同纲领》规定我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但题目中主要通过人民对新中国国旗的重视程度体现对新中国成立的期待,C选项与题意无关;
D项,1949年9月中华大民共和国还未成立,巩固新生政权说法错误,故本题选择B选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位民主人士说:“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意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这一制度是(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项正确;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与民主党派无关,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采取的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3. 如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的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C.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D. 致力实现国家统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调整后的方案是军费开支加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当时的抗美援朝有关,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国家安全的需要,C项正确;军费与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无关,排除AB项;当时的目标并不是国家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中国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对这一历史巨变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 B.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 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D. 实现了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C项正确;中共力量壮大、中共帮助西藏人民等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排除A项;解放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排除D项。故选C项。
5. 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有学者对下图中人物描写道:“他们没有暖和的冬装,没有先进的武器,临危受命奔赴战场,而对手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他们用铮铮铁骨向霸权主义表明,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 抗日战争精神
C. 抗美援朝精神 D. “两弹一星”精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他们没有暖和的冬装,没有先进的武器,临危受命奔赴战场,而对手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他们用铮铮铁骨向霸权主义表明,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可知与抗美援朝战争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中朝人民的艰苦抗争,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抗美援朝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伟大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C项正确;红军长征,谱写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与抗美援朝战争不符,排除A项;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谱写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精神,与抗美援朝战争不符,排除B项;“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研制工作者的坚强精神支柱,与抗美援朝战争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6.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 1953—1957年
B. 1957—1965年
C. 1966—1976年
D. 1978—2000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工业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取得了重大成就,建成“一桥”“二铁”“三藏”“四厂”。“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二铁”指宝成铁路、鹰厦铁路,“三藏”指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四厂”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沈阳第一机床厂。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择A。
7.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1954年9月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项正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项;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C项;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D项。故选B项。
8.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一些弯路。下列属于“弯路”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的弯路有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毛泽东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结果被林彪和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灾难。A项正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探索,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9. 在美国有佩戴“雷锋”字样标记的救护队,法国有“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主动做好事,在日本有人设立“雷锋奖金”。这表明雷锋精神( )
A.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C. 消除西方国家贫富差距 D. 成为西方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法国老年雷锋、荷兰牛仔雷锋、日本雷锋奖金”可知,中国宣扬雷锋精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也宣扬雷锋精神,这体现出雷锋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A项正确;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排除B项;“消除西方国家贫富差距”史实表述错误,排除C项;西方主流思想是自由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
10.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文化大革命”,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查找了如下资料,其中属于可信度最高的一手资料是( )
A. 某同学转述爷爷的“文革”回忆 B.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相关故事情节
C. 当代学者对“文革”的研究论文 D. “文革”时期的新闻报纸、照片、档案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文革”时期的新闻报纸、照片、档案,是当时事件的真实反映,是第一手资料,故D符合题意;ABC均是第二手资料,故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1.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再结合所学,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对内改革农村城市经济体制,在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材料表明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改革开放对内改革,C项正确;材料说的是从农村改革促进城乡商贸不是城市改革,排除A项;对外开放首先从广东省开始,排除B项;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是在1992年十四大,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84年,有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B. 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和所学知识可知,1984年,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城市,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B项正确;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是在1985年,排除A项;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是在1985年,排除C项;设立上海浦东新区是在1990年,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的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观察图示可知,2001年之后,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度提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并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履行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将进一步融人世界经济之中,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从而促进了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大幅度提升,D项正确;1984年我国开放沿海城市,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均与题干特指“2001年之后”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这段讲话推动了(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D项正确;“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生在1954--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产生于198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 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17年,十九大在北京召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A项;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排除B项;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排除D项。故选C项。
16. 下面为小艳同学搜集的一组板报图片。下列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B. 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
C. 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路 D. 学科学知识,攀科学高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因此,与绘画主题最贴切的是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B项正确;题干反映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道路和精神,“传承古文化”说法错误,排除A项;“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路”体现的是创新精神,题干中的中国精神,不仅包括创新精神,还包含爱国主义等精神,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道路和精神,与科学知识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提干“中共中央政治局”“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可知,这是关于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问题,即全面从严治党,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题意不符。故选D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的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三步走”战略
C. 全面深化改革 D. 新发展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地球生物。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材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绿色发展理念,D项正确;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198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经济建设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9.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 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C项正确;我国的第二个百年目标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前这个目标还没有实现,排除A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如图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A. 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亚投行”可知我国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故选择B;材料主要是经济方面的成就,与科技无关,故排除A;产业结构的升级涉及到产业的调整,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C;宏观调控指政府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D。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及解决办法。
(3)请你为上述探究拟定一个合适的学习主题。
【答案】(1)联系: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一系列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考验面对经济困难,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解决办法:面对美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3)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解析】
【小问1详解】
联系:根据图示结合所学可知,第一幅图中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一系列决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的准备,第二幅图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小问2详解】
严峻考验:根据材料“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得出经济困难,根据材料“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得出美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
解决办法:结合所学可知,面对经济困难,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面对美国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威胁,我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小问3详解】
主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因此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2年与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表
年份 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1958—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19766.3万吨 16969.2万吨 14385.7万吨 13650.9万吨
(1)为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据材料一分析编制这一计划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在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的趋势及其最主要的原因。
【答案】(1)计划:“一五”计划。
必要性: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变化: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私有制经济比例下降;
主要原因:三大改造的完成。
(3)趋势:下降(减少);
最主要的原因: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犯了“左”的错误)。
【解析】
小问1详解】
计划:根据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和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即一五计划。
必要性:根据材料“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和结合所学可知,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只有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根据材料“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可知,严峻的国际环境也需要我国通过发展工业来增强国防力量。
【小问2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二国民经济结构表可知,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占比趋于零,个体经济从71.8%降低到7.1%,国民经济以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主,说明从1952年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上升,私有制经济比例下降。
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二国民经济结构表可知,到1956年,资本主义经济的占比趋于零,国民经济以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为主,和结合所学可知,从1953到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小问3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三粮食产量表可知,粮食产量从1958年的19766.3万吨,到1961年的13650.9万吨,粮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原因:根据根据材料三粮食产量表可知,从1958-1961年粮食产量呈现下降趋势,和结合所学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了失误,导致农业发展受挫。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请归纳材料一三段论述共同主题。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哪件事。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最终推动形成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答案】(1)发展;闭关自守,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不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2)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要改革开放
(3)原则: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格局: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题:根据材料一“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则材料论述的一个共同主题是发展。原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可从闭关自守,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不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来回答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原因。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因为中国要改革开放。
【小问3详解】
原则:根据材料三“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的原则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格局:根据材料可知最终推动形成的开放格局是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材料二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在什么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2)材料二中“小岗破冰”成功实例逐步在全国推开有何意义?海南是如何开启“弄潮”之路的?
(3)从材料三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答案】(1)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
措施: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3)中国速度:经济快速发展,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等。
做法: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邓小平的讲话,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决策:根据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小问2详解】
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新路。措施:结合所学可知,1988 年,海南岛被划为经济特区,开启了“弄潮”之路。
【小问3详解】
中国速度:根据材料三“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今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可知,中国速度是经济快速发展;根据材料三“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可知,中国速度是高科技成就竞相涌现;根据材料三“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可知,中国速度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做法:根据所学知识从坚持改革开放等可归纳为: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
2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3)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
【答案】(1)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会议:中共十二大。 (2)目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3)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中国道路”:根据材料一中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具体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会议:据所学知识可知,1982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邓小平明确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小问2详解】
目标:根据材料二“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战略布局:据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小问3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三“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可得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是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
努力: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如,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如下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勇于创新,敢于担当等。2023—2024学年下期期中八年级
阶段练习题历史
注意事项:
1.本练习题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练习时间为50分钟。
2.本练习题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练习题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1949年7月,新政治协商合议辩备会向全社会征求国旗设计方案,在一个月零五天时间里,共收到来自国内外的应征稿件1920件,图案2992幅。这一现象反映人民
A. 绘画能力较强 B. 热切盼望新中国成立
C. 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D. 积极巩固新生政权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位民主人士说:“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意指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这一制度是( )
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 如图是关于1950年中央财政预算支出两个方案,方案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
C. 维护国家安全需要 D. 致力实现国家统一
4.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中国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对这一历史巨变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和平解放西藏创造了条件 B.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 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D. 实现了土地由私有变为公有
5. 在一次纪念活动中,有学者对下图中人物描写道:“他们没有暖和的冬装,没有先进的武器,临危受命奔赴战场,而对手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他们用铮铮铁骨向霸权主义表明,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他们”身上体现的精神是( )
A. 长征精神 B. 抗日战争精神
C. 抗美援朝精神 D. “两弹一星”精神
6. 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哪一时期的建设成就
A 1953—1957年
B. 1957—1965年
C. 1966—1976年
D. 1978—2000年
7. 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农业战线的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上,他为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一部宪法的诞生投上了庄严的一票。这部宪法是(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8.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走了一些弯路。下列属于“弯路”的是( )
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文化大革命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9. 在美国有佩戴“雷锋”字样标记的救护队,法国有“老年雷锋”、荷兰有“牛仔雷锋”主动做好事,在日本有人设立“雷锋奖金”。这表明雷锋精神( )
A.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C. 消除西方国家贫富差距 D. 成为西方社会主流思想
10. 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文化大革命”,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查找了如下资料,其中属于可信度最高的一手资料是( )
A. 某同学转述爷爷的“文革”回忆 B. 小说《平凡的世界》的相关故事情节
C. 当代学者对“文革”的研究论文 D. “文革”时期的新闻报纸、照片、档案
11. 1978—1982年,农村改革使城乡农贸市场得到恢复和繁荣,出现了农民长途贩运、异地经商,还出现了各种专业市场,如浙江温州、台州、义乌等地的小商品市场。这说明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 对外开放首先从浙江省开始
C. 国内改革释放社会经济活力 D.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2. 1984年,有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行动”指的是( )
A.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 B. 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 设立珠江三角洲开放区 D. 建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
13. 对比图中2001年和2010年数据,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开始开放沿海城市 B. 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4.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到南方视察的这段讲话推动了(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产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15.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次会议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 毛泽东思想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16. 下面为小艳同学搜集的一组板报图片。下列主题最贴切的是( )
A. 传承古文化,塑造新人才 B. 永远跟党走,共筑中国梦
C. 敢为天下先,开拓创新路 D. 学科学知识,攀科学高峰
17.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出台后,各地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全面深化改革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从严治党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体现的是( )
A. 全面依法治国 B. “三步走”战略
C. 全面深化改革 D. 新发展理念
19.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过八年持续努力,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体现了( )
A. 我国已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生产发展
20. 如图所反映的重大活动,集中体现了
A. 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创新 B. 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 我国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D. 我国创新宏观调控机制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结合史实,分析材料一中图一与图二之间的联系。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新中国面临的严峻考验及解决办法。
(3)请你为上述探究拟定一个合适的学习主题。
2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2年与1956年国民经济结构表
年份 成分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1958—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表
时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粮食产量 19766.3万吨 16969.2万吨 14385.7万吨 13650.9万吨
(1)为改变材料一中的状况,我国政府编制了什么计划?据材料一分析编制这一计划的必要性。
(2)据材料二,指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简析在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1年我国粮食产量呈现的趋势及其最主要的原因。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邓小平曾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是不可能的,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行,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成果和资金不行,关起门来是不行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二:“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材料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1)请归纳材料一三段论述的共同主题。根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认为我们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的对外开放始于哪件事。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有哪些?
(3)从材料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遵循什么原则?最终推动形成什么样开放格局?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材料二 小岗破冰,深圳探路,浦东闯关,前海开发,雄安启航,海南弄潮……一次次观念裂变、一轮轮探索突破、一场场攻坚克难,我们党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富民之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摘编自钟华论《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坚如磐石的中流砥柱》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众多领域跑出了中国速度,交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答卷: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排名,改革开放之初是第11位,到2010年就跃居第2位;“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大飞机首飞、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摘编自欧阳淞主编《写给中学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是在什么会议上的讲话。这次会议作出了怎样的历史性决策?
(2)材料二中“小岗破冰”的成功实例逐步在全国推开有何意义?海南是如何开启“弄潮”之路的?
(3)从材料三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中国速度”?今天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二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三 综合国力的持续增强,使我国在实现国家重大战略发展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形成了怎样的战略布局?
(3)据材料三,指出实现中国梦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能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哪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