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春学期初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3.04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第Ⅰ卷客观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庆龄先生:……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此信邀请宋庆龄北上(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参加重庆谈判
C.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参加开国大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庆龄先生:……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庆龄北上是为了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会议的议题是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C项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重庆谈判发生在1945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2. “喜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顶啊,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啊。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啊。”歌词中藏族人民“苦变甜”始于(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西藏民主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它开辟了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藏族人民“苦变甜”开始了,C项正确;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排除A项; 开国大典举行标志着新中国成立,排除B项;西藏民主改革是在“共产党来了苦变甜”之后,排除D项。故选C项。
3.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 )
A. 为了保家卫国 B. 防止了朝鲜战争爆发
C. 提升了国际地位 D. 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和所学可知,我国抗美援朝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保家卫国,A项正确;1950年6月,朝鲜战争已经爆发,为了保家卫国,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排除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我国抗美援朝是为了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在抗美援朝中国际主义精神,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 1954年,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颁布了(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 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C项正确;1949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排除A项;1952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B项;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排除D项。故选C项。
5. 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 “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答案】B
【解析】
【详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反映的是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B项正确;“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与新中国成立有关,排除A项;“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排除C项;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与上海浦东开放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点评】
6. 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些富裕户曾经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 供销社 B. 生产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联产承包小组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是指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1956年的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就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让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B项正确;供销社是指导全国供销合作事业发展的机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人民公社是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农村生产生活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联产承包小组是改革开放后实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 下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 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实行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关键信息“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合作社”反映的是1953年—1956年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公私合营”反映的是1953年—1956年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由此可见,它们共同佐证的是1953年—1956年三大改造的实行,故C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帝国主义重新入侵,民族工业衰落,体现了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故A不符合题意;抗美援朝是1950到1953年,故B不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 学习历史要能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国家在对资本主义的改造过程中进行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具体事件,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评价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明确主要任务,所以,中共八大作为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对中中共八大这一历史事实的评价,属于历史评价,B项正确;其他选项均属于是对历史真实情况的表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要问白薯多么大,火车才能拉动它”“美国产量何足道,一天胜它二十年”,这些“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画中的诗句反映了这场运动
A.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 体现国家国力强大
C. 激化中美两国矛盾 D. 提高社会生产能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画中的这些诗句明显是夸大了客观事实,不符合实际,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故选A;这些诗句是对客观事实的扭曲和夸大,不能体现中国国力的强大和提高社会生产能力,排除BD;这些诗句的目的不是为了激化中美矛盾,排除C。
10.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图。图中国民经济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八字方针和国民经济调整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959年到1961年,我国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随后,我国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C项正确;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是1953年到1957年,排除A项;1958年开始实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国民经济,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持续下降,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的时间是1966年到1976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11. 该年代尺中,④阶段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D. 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④“1978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项正确;政权巩固,社会过渡是在①阶段,排除A项;②是指1956—1966年,这一阶段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在曲折发展,排除B项;③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其历史阶段特征是“左”倾泛滥,国家内乱,排除C项。故选D项。
12. 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 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题干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和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项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共十二大上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共十九大提出的,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13.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文章中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 )
A. 经济建设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平反冤假错案 D.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1978年12月”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凡冤假错案工作陆续开展,但不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排除C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只是停止了错误的政治路线,而“中心工作”指的是经济建设,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增强企业活力
C. 鼓励租赁经营 D. 加强对外开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城市经济改革全面开展,中心环节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企业活力,题干正是反映江苏省人民政府将省属企业的权利下放给地方,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将省属企业下放到所在地市领导管理,没有涉及工业布局的空间变化,排除A项;题干没有体现鼓励租赁经营,而是扩大地方企业的自主权,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5. 《春天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歌曲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和“圈”指的是( )
A. 邓小平经济特区 B. 邓小平特别行政区
C. 毛泽东新解放区 D. 习近平“一带一路”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歌词“一个圈”是指1980年设置的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目的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A项正确,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时间是1997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时间是1999年,排除B项;1950年,毛泽东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排除C项;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排除D项,故选A项。
16.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等重点领域,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材料体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A. 宽领域 B. 全方位 C. 多层次 D. 立体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可知,这是多个领域,是宽领域,A项正确;全方位是指沿海、沿江、沿边、内陆, 多层次是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层次, 立体化是外交格局一个特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地推出了“党史知识大赛”,参赛选手在答题中看到了以下流行语,其中出现在2012年以后的流行语是( )
A. 当家作主、土地改革、一化三改 B. 上山下乡、阶级斗争、两弹一星
C. 经济特区、下海经商、体制改革 D. 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伟大复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4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则将“三个全面”上升到了“四个全面”,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新增了“全面从严治党”;2013年9月和10月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据此可知,出现在2012年以后的流行语是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伟大复兴,D项正确;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与题干“2021年以后”不符,排除A项;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1955年我国开始进行“上山下乡”,阶级斗争是文革时期的口号,与题干“2021年以后”不符,排除B项;1980年,我国设立了首批经济特区,与题干“2021年以后”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8. 下图是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该语句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这次会谈是针对香港回归问题进行的会谈,因此主题是主权问题,即“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符合题意,D项正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科技论述的基础上,针对世界科技发展形势和我国科技发展任务,提出的一个创造性论断,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针对教育问题的发言,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9. 如下表为澳门回归后教育首要目标的相关阐述,该史料可以说明:
学段 教育的首要目标
小学 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意识,养成其爱自己、爱他人、爱澳门、爱国家及爱大自然的情怀。
初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自尊感,使其乐观进取,关心他人及澳门和国家的发展,热心参与社会,关注生态环境。
高中 增进学生的国家观念、全球视野及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其对澳门的了解和归属感,使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A. 澳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B. 中央行使国家管治权
C. 澳门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D. 一国两制的全面落实
【答案】A
【解析】
【详解】澳门回归后,在基本法的保障下,澳门各类学校继续享有办学自主性、教学自由和学术自由。特区政府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操和国家意识。题干的澳门回归后教育首要目标“爱国家及爱大自然的情怀,关心他人及澳门和国家的发展,增进学生的国家观念”可以说明澳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A项正确;中央行使国家管治权在题干材料中不能说明,排除B项;澳门优化人才选拔机制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C项;一国两制的全面落实在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A项。
20. 据图,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和所学可知,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B项正确;政治协商会议制度解决的是我国的政党问题,排除A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排除C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仅仅是针对民族问题,是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排除D项。故选B项。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 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抗美援朝精神,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以________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答案】 ①. 邱少云 ②. 王进喜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美援朝战争的一次战斗中,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以顽强的意志,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变革是________。
【答案】 ①. 开国大典 ②. 三大改造
【解析】
【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
②: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变革是三大改造。
23.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此后________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答案】 ①. 深圳 ②. WTO(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相关知识可知,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此后①深圳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中国加入②WTO(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11分,第26题7分,共24分)
24.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如下图)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6.7公里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世界最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某同学在了解有关国家帮助西藏地区发展时查找的资料,请将以上资料按照下面的类别进行分类。(请将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政策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认为两岸“共同的立场”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一对台基本方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港珠澳大桥修建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当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答案】(1)政策支持:②基础设施建设: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①。
(2)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的回归;综合国力增强;科技进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等。
(4)携手各民族共同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政策支持:根据材料一“②援藏干部孔繁森在西藏,截止2021年,国家共派出9682名援藏干部。”得出:政策支持为②;基础设施建设:根据材料一“③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通车。”得出:基础设施建设为③;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根据材料一“①《格萨尔王传》为藏族史诗由国家整理出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为①。
【小问2详解】
共同的立场:根据材料二“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得出: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
基本方针: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出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小问3详解】
原因:根据材料“是粤港澳三地 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并所学知识从“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的回归、综合国力增强等方面可知,港珠澳大桥修建成功的原因有:“一国两制”的构想;港澳的回归;综合国力增强;科技进步;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等等。
【小问4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可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努力学习,增强本领等方面进行归纳。如:携手各民族共同发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努力学习,增强本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等等。
25.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苏南区无锡县土地房产所有证 土地房产所有证 苏南区无锡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政字第六四十号 南泉区湖东乡(镇)居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之规定确定本户全家(本人)所有土地共计可耕地……非耕地……房产共计……,均作为本户全家(本人)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 县长薛永辉张卓如 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发
材料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化起步,并以①实施为标志。周恩来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迟爱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摘编自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材料四:
表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表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哪一领域起步?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①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三中的“一声春雷”是指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答案】(1)历史事件:土地改革。
变化: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领域:工业。
①:一五计划。 (3)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4)变化: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主要原因:改革开放。 (5)原则:根据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南区无锡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政字第六四十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变化:结合所学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可知,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小问2详解】
领域:根据材料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化起步”可知,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领域起步的。
①:根据材料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化起步,并以①实施为标志”并结合所学一五计划的知识可知,①处是一五计划。
【小问3详解】
政策:根据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18位农民没有想到,……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一身春雷”是指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结合所学农村改革影响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
【小问4详解】
变化:根据材料四“表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和“表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可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贫困人口持续减少。
主要原因: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相关知识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小问5详解】
原则: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国情、经济规律、人民利益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根据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6.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孙来斌《人民日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13年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如图①②处,将科学理论成果补充完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答案】(1)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特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①:邓小平理论;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内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认识: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解析】
【小问1详解】
目标:根据材料“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开放的影响是促进了思想解放,使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小问2详解】
特征:根据材料“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的特征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017年,在中共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①处是邓小平理论;②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小问3详解】
内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道路:根据材料“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小问4详解】
认识: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可从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与时俱进;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等角度作答。如: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2023年春学期初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2023.04
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为50分。
第Ⅰ卷客观题(共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庆龄先生:……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此信邀请宋庆龄北上(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参加重庆谈判
C.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参加开国大典
2. “喜马拉雅山啊,再高也有顶啊,雅鲁藏布江啊,再长也有源啊。藏族人民再苦啊,再苦也有边啊,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啊。”歌词中藏族人民“苦变甜”始于( )
A. 抗日战争胜利 B. 新中国成立
C. 西藏和平解放 D. 西藏民主改革
3.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入侵朝鲜的同时,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还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的城市和农村。”这段材料说明我国抗美援朝( )
A. 为了保家卫国 B. 防止了朝鲜战争爆发
C 提升了国际地位 D. 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
4. 1954年,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最大的成果是颁布了( )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5. 下列哪一语句反映的是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
A.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C. “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D.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
6. 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一些富裕户曾经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 供销社 B. 生产合作社
C. 人民公社 D. 联产承包小组
7. 下面两则老广告可共同佐证( )
A. 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 B. 抗美援朝运动的开展
C. 三大改造的实行 D. 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
8. 学习历史要能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评价。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国家在对资本主义的改造过程中进行公私合营,实行赎买政策
B.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C.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D. 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9. “要问白薯多么大,火车才能拉动它”“美国产量何足道,一天胜它二十年”,这些“大跃进”时期政治宣传画中的诗句反映了这场运动
A.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 体现国家国力强大
C 激化中美两国矛盾 D. 提高社会生产能力
10.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图。图中国民经济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八字方针和国民经济调整 D. “文化大革命”
11. 该年代尺中,④阶段体现的历史阶段特征是( )
A. 政权巩固,社会过渡 B. 探索建设,曲折发展
C. “左”倾泛滥,国家内乱 D. 伟大转折,改革开放
12. 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丰碑,辉煌的岁月——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A. 阐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 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D. 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3.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文章中说:“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它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这个“中心工作”是( )
A. 经济建设 B.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 平反冤假错案 D.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
14. 1985年1月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一批省属企业下放给所在地(市)领导管理,下放的企业中有南京机床厂、江南水泥厂、江苏玻璃厂等34个省属企业。这反映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 调整工业布局 B. 增强企业活力
C. 鼓励租赁经营 D. 加强对外开放
15. 《春天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歌曲,歌曲唱道“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个“老人”和“圈”指的是( )
A. 邓小平经济特区 B. 邓小平特别行政区
C. 毛泽东新解放区 D. 习近平“一带一路”
16. “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围绕种业、医疗、教育、体育等重点领域,深化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材料体现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 )
A. 宽领域 B. 全方位 C. 多层次 D. 立体化
17.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某地推出了“党史知识大赛”,参赛选手在答题中看到了以下流行语,其中出现在2012年以后的流行语是( )
A. 当家作主、土地改革、一化三改 B. 上山下乡、阶级斗争、两弹一星
C. 经济特区、下海经商、体制改革 D. 四个全面、一带一路、伟大复兴
18. 下图是1982年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一张照片,请你从下面选项中选择最恰当的语句为会谈中的邓小平配音。该语句是( )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19. 如下表为澳门回归后教育首要目标的相关阐述,该史料可以说明:
学段 教育的首要目标
小学 培养学生基本的公民意识,养成其爱自己、爱他人、爱澳门、爱国家及爱大自然的情怀。
初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自尊感,使其乐观进取,关心他人及澳门和国家的发展,热心参与社会,关注生态环境。
高中 增进学生的国家观念、全球视野及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其对澳门的了解和归属感,使其成为有责任感的公民。
A. 澳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 B. 中央行使国家管治权
C. 澳门优化人才选拔机制 D. 一国两制的全面落实
20. 据图,新中国成立前后,先后建立了五个省级自治区。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政治协商会议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第Ⅱ卷主观题(共3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
21. 中国人民志愿军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以________为代表的石油工人所表现出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变革是________。
23. 1980年,中央决定兴办经济特区,此后________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2001年,中国加入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6分,第25题11分,第26题7分,共24分)
24. 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三:港珠澳大桥(如下图)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总长约5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外媒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6.7公里长的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世界最长!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4日报道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某同学在了解有关国家帮助西藏地区发展时查找的资料,请将以上资料按照下面的类别进行分类。(请将序号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
政策支持:
基础设施建设: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认为两岸“共同的立场”是什么?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提出了哪一对台基本方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港珠澳大桥修建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青少年应当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25.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推动现代化转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苏南区无锡县土地房产所有证 土地房产所有证 苏南区无锡县土地房产所有证政字第六四十号 南泉区湖东乡(镇)居民……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三十条“土地改革完成后由人民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之规定确定本户全家(本人)所有土地共计可耕地……非耕地……房产共计……,均作为本户全家(本人)私有产业,有耕种、居住、典卖、转让、赠与、出租等完全自由,任何人不得侵犯,特给此证。 县长薛永辉张卓如 一九五一年七月九日发
材料二:新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从工业化起步,并以①实施为标志。周恩来在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经过几个五年计划,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工业国家”。
——迟爱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起步》
材料三: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18位农民没有想到,他们被饥饿逼迫而成的这份“生死契约”,无意间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一份宣言,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声春雷,从这里响彻神州大地。
——摘编自文献纪录片《筑梦路上》解说词
材料四:
表1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表2全国贫困人口数量变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当时我国的土地所有制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中国现代化建设从哪一领域起步?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①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3)材料三中的“一声春雷”是指哪一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何重要作用?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
26. 改革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材料二:一百多年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孙来斌《人民日报——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材料三:习近平同志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我们也能够继续拓展和走好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2013年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有何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如图①②处,将科学理论成果补充完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梦”内涵是什么?“中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建设道路?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23-2024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