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答案】B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朝鲜政府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美国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为了保卫中国安全,派志愿军入朝进行抗美援朝战争。②④符合题意,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祖国统—大业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的完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D符合题意;
土地改革的完成是在1952年底,排除A;
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时是指香港、澳门、台湾的回归,所以祖国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排除B;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在1956年底,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一五计划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题干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未进入社会主义,排除A;
土地改革的完成消灭了封建剥削的地主阶级,排除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三大改革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各大报刊的经济新闻报道成为重点,并且报道的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C项正确;
国企改革1984年开始,排除A项;
1992年中共十四大,唐朝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
经济特区的建立是1980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重点掌握工作中心的转移等知识。
6.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答案】D
【知识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符合题意;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无关,排除A;
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无关,排除B;
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与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掌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体现了创新精神,都符合中国国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ABC说法正确,与题意不符;
D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前建立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特别行政区的相关知识。
8.中共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世界第一强国
D.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答案】B
【知识点】中共十八大
【解析】依据题干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及所学可知,习近平指出,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B符合题意,AC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与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中共十八大”,然后联系其内容,即可获取正确答案。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问中国梦深刻内涵的是( )
①国家富强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国梦”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3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在会上,他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强调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A:①②④,排除;
B:②③④,排除;
C:①②③,排除;
D: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只需识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0.“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他们因时、因地、因族制宜,赢得了不同民族群体的拥护。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A项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不属于民族政策,不符合题意;
B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符合题意;
CD两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属于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的民族政策及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识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1.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图一: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 图二: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①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③都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的区域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知识点】西藏和平解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都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两种制度都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都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只有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因此:①②③表述正确,符合题意;④不是二者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知识。难度不大,掌握只有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区即可作答。
12.“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等流行词的出现,生动地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 )
A.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 B.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描述的是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因此:
B符合题意;ACD与题意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海峡两岸的关系。难度不大,掌握两岸关系的发展变化即可作答。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旋律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5分)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带来那些影响?(5分)
【答案】(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他们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使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2)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由于他们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使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所以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2)依据材料的“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美援朝战争影响及“最可爱的人”相关知识的掌握,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8.2%用于工业,其中重工业占88.8%。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1)依据材料一请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5分)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5分)
【答案】(1)重工业
(2)材料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3)教训:经济发展一定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1)依据材料一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8.2%用于工业,其中重工业占88.8%。”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重工业。
(2)依据材料二的“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依据材料三的“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3)依据材料三的“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我们吸取的教训是:经济发展一定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本国国情发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及教训相关知识的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 指出材料一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所实行的历史性决策。(5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4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智慧”并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5分)
【答案】(1)改革开放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或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
(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等。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特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八大;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1)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可知,材料一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所实行的历史性决策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
(2)根据材料二“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概括可知,中国对外开放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可知,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智慧”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或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分析可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是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所实行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智慧”并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等知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元旦讲话依旧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表示不会屈服于压力。如此强硬的态度预示着今年两岸关系僵局在没有“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将难以化解,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势必增添不确定因素。
──中国台湾网
(1)材料一中这一“天才创造”指的是什么?香港是何时回归的?(4分)
(2)材料二中声声呼唤“母亲”的是谁?它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5分)
(3)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5分)
【答案】(1)一国两制,1997.7.1
(2)澳门,葡萄牙
(3)1949年渡江战役国民党退守台湾造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有利: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或一国两制等),不利:台独势力(或国际反华势力等)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结合所学可知,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首先被运用与解决香港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2)依据材料二所给信息“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结合所学可知,Macau是葡语澳门,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49年4月23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打败退守大台湾造成的,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国共内战的遗留问题,属于中国人民的内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 1992年11月,在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海峡两岸同宗同文,中华文化影响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党和政府审时度势、制定、调整、完善对台方针政策;实行“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为了两岸三地繁荣稳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等。不利因素:国外反华势力和敌对分子亡我之心不死,他们不希望中国统一,千方百计的利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阻止中国崛起;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希望把台湾独立出去,他们与过外反华势力勾结,阻止国家的统一 ;海峡两岸长期分离,部分台湾民众对大陆的了解不够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国两制的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是在( )上。
A.中共“七大”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2.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有( )
①出兵朝鲜
②侵朝美军飞机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
③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
④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智造”,反映了我国工业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标志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祖国统—大业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邓小平在《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中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材料中的“初级阶段”开始于( )
A.新中国成立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
A.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7.关于“经济特区”“民族自治区”“特别行政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享受到了中央给予的特殊政策
B.符合中国国情,且都体现了创新精神
C.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
8.中共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要建成( )
A.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世界第一强国
D.世界一流军事强国
9.“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请问中国梦深刻内涵的是( )
①国家富强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 ③民族振兴 ④人民幸福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是“和而不同”文化观念在民族政策中的体现,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策略。新中国成立后实践这一理念的治国策略是( )
A.进行一系列的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大力提倡“求同存异”
11.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我国在这两个地区实行的民主制度,这两种制度的共同之处有( )
图一: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邮票 图二:澳门回归祖国十周年邮票
①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②都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③都能从国情出发,具有中国特色 ④都在各自的区域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九二共识”“汪辜会谈”“三通”等流行词的出现,生动地再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 )
A.外交事业的重大突破 B.两岸关系的密切发展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民主法制的逐步健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13题10分,14、15、16题每题14分,共52分)
13.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唱出的时代旋律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的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5分)
(2)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带来那些影响?(5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用于建设的投资总额达766.4亿元,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58.2%用于工业,其中重工业占88.8%。
材料二 土地改革后,中国共产党及时把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互助合作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
材料三 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提倡吃饭不要钱。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归公社所有。许多果树被砍、家畜被屠宰。
(1)依据材料一请问“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三分别反映的是我国现代史上哪些重大事件?(5分)
(3)从材料三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5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迈出对外开放的步伐。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从建立经济特区、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开始,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摘编自二十一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将为世界经济企稳复苏提供强大动能,为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机会……我们将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新发展给世界带来新机遇,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编自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 指出材料一中“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所实行的历史性决策。(5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4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的“智慧”并分析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香港传媒评价“收回香港,是邓小平的天才创造”。这一“创造”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开辟了新途径。
材料二: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七子之歌》
材料三: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元旦讲话依旧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表示不会屈服于压力。如此强硬的态度预示着今年两岸关系僵局在没有“九二共识”的情况下,将难以化解,两岸和平发展面临的威胁和挑战势必增添不确定因素。
──中国台湾网
(1)材料一中这一“天才创造”指的是什么?香港是何时回归的?(4分)
(2)材料二中声声呼唤“母亲”的是谁?它是被哪个国家侵占的?(5分)
(3)今天的台湾问题是如何造成的?材料三中“九二共识”的核心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目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分别有哪些?(5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