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四川省版 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0分)
1.流行词汇是时代的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D.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答案】C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表明我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C符合题意;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排除B;
1952年土地改革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C
【知识点】人民政协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等各方面代表600余人出席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筹建新中国,材料中的举动主要是为了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C符合题意;
1949年,毛泽东与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全军“奋勇前进,坚决、干净、彻底全部消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与题意不符,排除A;
新三民主义是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新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创造了条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第一届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3.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  )
A.英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美国和朝鲜 D.美国和越南
【答案】C
【知识点】抗美援朝
【解析】根据题干“19500能主自人侵略而置之不理。”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因此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美国和朝鲜,C符合题意;
英国没有出兵侵略朝鲜,排除A;
日本侵略朝鲜与题干时间“1950年9月30日”不符,排除B;
美国入侵越南与题干“1950年9月30日”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抗美援朝的主要参与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答案】D
【知识点】土地改革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不符合题意;
B. 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不符合题意;
C. 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5.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答案】A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BCD选项是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正确理解;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意义。
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答案】B
【知识点】中华民国;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根基被拔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而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B符合题意;
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符合史实,排除A;
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符合史实,排除C;
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符合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三部法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7.1956年7月19日,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答案】A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依据题干可知反映了1956年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结合所学知识,这主要是由于1953-1957年我国成功实施“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我国向社会主工业化迈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就包括沈阳第一飞机制造厂建立,A符合题意;
1958年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排除C;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一五计划的知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③④符合题意,D正确;
①经济体制改革、②土地改革并未改变社会性质,排除含①或②的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及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  )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C符合题意;
西藏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排除A;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和平的环境,排除B;
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在1957年,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共八大的知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0.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解析】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我国1953-1976这一阶段的历史,主要包括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与艰难探索,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D符合题意;
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排除A;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1978年以后,排除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1.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答案】A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A符合题意;
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排除C;
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真理标志问题讨论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背景 B.性质 C.进程 D.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题干“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结合所学可知,习主席论述了改革开放的进程,C题意相符;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有真理标志问题的讨论等,排除A;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转折性的会议,排除B;
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人们把1984年作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日后很多名扬一时的公司如海尔等均诞生在这一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实行(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A
【知识点】国有企业改革
【解析】据材料可知,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启。1984年,我国城市改革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在分配制度方面克服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主要围绕所有制结构、管理模式和分配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不是题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关史实。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4.20世纪80年代,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深圳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B符合题意;
材料中深圳是经济特区并非经济技术开发区,排除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对农村进行改革的内容,排除C;
特别行政区目前只有香港和澳门,并没有深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经济特区设立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沿海开放城市 B.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
【答案】D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增设了海南经济特区。它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了广州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来又开放沿海经济开放区,并逐渐深入内地,形成了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岛属于这一格局中的经济特区。
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经济特区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16.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贡献是(  )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领导改革开放 ③发表南方谈话 ④勾画中国梦宏伟蓝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对外开放;经济特区;邓小平理论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贡献有:建立经济特区、发表南方谈话和领导改革开放,①②③符合题意。
中国梦宏伟蓝图属于习近平提出的重要思想,分析得知④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需要学生掌握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主要贡献。解题的关键在于区分邓小平和习近平的不同思想和贡献。
1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五大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大会通过了江泽民作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D项,中共十五大正式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D符合题意;
A项,中共十三大提出加快和深化改革,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A不符合题意;
B项,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B不符合题意;
C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进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会议的相关内容,如邓小平理论的确立,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熟记党的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和影响。
18.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列出了如下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为(  )
A.民主与法治的完善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C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共十九大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思想理论,故学习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A项民主与法制的完善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为复习的主题,符合题意;
D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思想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史实。
19.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内涵不包括(  )
A.全面治理环境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答案】A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不包括全面治理环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全面依法治国,不符合题意;
C.全面深化改革,不符合题意;
D.全面从严治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回答。
20.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了(  )
A.“三孩”政策 B.西部大开发
C.对外开放 D.脱贫攻坚
【答案】B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了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西部大开发是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的政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西部大开发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目的与作用。
21.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B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B符合题意;
A项,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规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必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等内容,A不符合题意;
C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根本政治制度,C不符合题意;
D项,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当时主要矛盾和指出当时主要任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考查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几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成果。
2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C
【知识点】香港回归
【解析】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C符合题意;
A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A不符合题意;
B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B不符合题意;
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结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结论的相关知识。
23.毛泽东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邓小平也说,“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必须统一。”由此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三不”政策 D.坚持“三通”
【答案】A
【知识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 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 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必须统一”,由此可知,我国形成的对台基本制度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选项A符合题意;
B.“九二共识”,不符合题意;
C.“三不”政策,不符合题意;
D.坚持“三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4.现代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方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目前,“我要回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  )
A.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 B.台湾经济实力与大陆的差距
C.台湾与大陆的社会制度差异 D.两岸民间团体交流不够深入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目前台湾回归的障碍主要来自于国际反华势力和台湾内部的“台独”势力,故选项A符合题意;
B.台湾经济实力与大陆的差距,不符合题意;
C.台湾与大陆的社会制度差异,不符合题意;
D.两岸民间团体交流不够深入,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 25题 25 分,第 26题12分,第 27题 15 分,共 52分)
25.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某军队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到 1953 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材料一的"70 年前的今天"具体指哪天 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哪三座大山 (7分)
(2)材料二中图片里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这支军队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 举出一位这支军队里的战斗英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6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 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答案】(1)1949年10月1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或邱少云
(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如果出兵,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际和平。
(4)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中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知识。根据材料一“70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可知,材料一的“70年前的今天”具体1949年10月1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观察材料二图片可知,图片里军队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2年10月19日在朝鲜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口,以自己的牺牲掩护部队完成了收复高地的任务。邱少云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了严守潜伏纪律,被大火吞噬,最后壮烈牺牲。
(3)本题考查抗美援朝。根据材料三“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结合所学知,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是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如果出兵,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际和平。
(4)本题考查土地改革。根据材料四“到1953年春……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可知,1953年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中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其原因是中央人民政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
故答案为:
(1)1949年10月1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黄继光或邱少云。
(3)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绿江边,对各方都不利,如果出兵,可以保家卫国,维护国际和平。
(4)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中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实行土地改革。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判断、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分)
【答案】(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顺应全球化趋势;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
(2)(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之后):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经济特区
【解析】(1)本题考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背景。根据材料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有: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根据材料一“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可知,我国对外开放的原因有:顺应全球化趋势;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
(2)本题考查经济特区的知识。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前,深圳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改革开放后,深圳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结合所学可知,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本题考查对外开放的知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后,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故答案为:
(1)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们国家落后于西方;顺应全球化趋势;实现现代化建设现实需要。
(2)(之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之后):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化大都市;意义: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点评】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原因、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等知识。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27.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材料三: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是哪次会议通过的?这次会议确立了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5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提及的会议制定的法律文件及其性质。这次会议又确立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
(5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5分)
【答案】(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前提:国家统一领导。名称:内蒙古自治区。
【知识点】人民政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设立,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故答案为:(1)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法律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前提:国家统一领导。名称:内蒙古自治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区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建立的民族自治区,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7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4小题,共 48.0分)
1.流行词汇是时代的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人民解放军”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这表明我国(  )
A.已经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D.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2.1949年6月19日毛泽东亲笔致信著名爱国人士宋庆龄:“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诚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
A.彻底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B.恢复新三民主义的主张
C.团结民主派筹建新中国 D.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3.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和“邻人”分别是指(  )
A.英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美国和朝鲜 D.美国和越南
4.下图是农民在土地确权工作中取得的新的权利,它开启了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闸门”。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使土地所有权发生的变化是(  )
A.土地国有为地主所有 B.土地国有为农民所有
C.农民所有为国家所有 D.地主所有为农民所有
5.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巩固了人民政权
C.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对如图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分别颁布于1912年、1949年、1954年
B.分别标志着封建制度结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改革开放时期法制建设成就
C.分别由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D.分别体现的是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7.1956年7月19日,沈阳一架银白色歼击机滑跑了很短的距离,昂首直插蓝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报道“我国试制成功新的喷气式飞机”。该项成就的取得主要是由于(  )
A.“一五”计划的成功实施 B.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C.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推进 D.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
8.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过不同的变化,下列事件促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是(  )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土地改革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根据我国形势的新变化,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新变化”是指(  )
A.祖国大陆获得空前统一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第一个五年计划已完成
10.下图所示是部编八下历史教材目录(局部),它反映的是我国1953-1976这阶段的历史,请问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是(  )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三大改造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A.民主主义革命由失败逐步走向胜利的时期
B.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时期
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1.如下图是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的文章。这一文章的发表深刻地影响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进程,因为该文章的发表(  )
A.深刻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开创了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C.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动乱 D.纠正了“左”倾错误路线
12.习近平主席在2018年曾说:“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这段话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的(  )
A.背景 B.性质 C.进程 D.作用
13.人们把1984年作为“中国现代公司的元年”,日后很多名扬一时的公司如海尔等均诞生在这一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实行(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4.20世纪80年代,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主要得益于(  )
A.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B.经济特区的建立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特别行政区的建立
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海南属于这一格局中的(  )
A.沿海开放城市 B.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经济特区
16.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中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贡献是(  )
①建立经济特区 ②领导改革开放 ③发表南方谈话 ④勾画中国梦宏伟蓝图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7.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七大
C.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五大
18.某同学在历史复习时,列出了如下的提纲。据此判断,他复习的主题应为(  )
A.民主与法治的完善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党中央提出并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内涵不包括(  )
A.全面治理环境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从严治党
20.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扩大内需,党中央实行了(  )
A.“三孩”政策 B.西部大开发
C.对外开放 D.脱贫攻坚
21.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22.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B.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C.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3.毛泽东在谈到台湾问题时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邓小平也说,“台湾的某些制度可以不动……生活方式可以不动,但必须统一。”由此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九二共识”
C.“三不”政策 D.坚持“三通”
24.现代诗人闻一多在《七子之歌.台湾》中写道:“我们是东方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目前,“我要回来”的障碍主要来自于(  )
A.国际反华势力和“台独”势力 B.台湾经济实力与大陆的差距
C.台湾与大陆的社会制度差异 D.两岸民间团体交流不够深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材料解析题(第 25题 25 分,第 26题12分,第 27题 15 分,共 52分)
25.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前仆后继、英勇不屈的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崭新的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0 年前的今天,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 100 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某军队跨过鸭绿江
材料三 毛泽东说∶"我们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后,台湾被美国控制,如果整个朝鲜也被它占领,中国就会处于美国势力南北夹击的态势下,而它随时可以找到借口对中国进犯,中国的国家安全从根本上就失去了保障。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四 到 1953 年春……3 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共没收分配了地主阶级约7亿亩土地和大批耕畜、农具、房屋、粮食。农民从封建土地关系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材料一的"70 年前的今天"具体指哪天 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哪三座大山 (7分)
(2)材料二中图片里军队的名称是什么 这支军队为什么要跨过鸭绿江 举出一位这支军队里的战斗英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共中央作出"积极对策"的依据。(6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1953 年中国农村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之后就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新中国成立之后的30年,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行不通的,是发展不起来的。
——邓小平
材料二 邓小平视察深圳特区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果断而正确的。”
材料三 沿海沿江城市开放得差不多之后,对外开放进入“深水区”。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喀什将面向中亚、西亚的广阔市场,努力建设成为中国内陆新的国际化都市。
(1)根据材料一,说明新时期中国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说出深圳在成为经济特区前后的城市面貌分别是怎样的 深圳作为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指出它在对外开放中的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4分)
27.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全国人民普选的基础上,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聚集一堂,共商国家大事。
材料三:2022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材料一图片所示内容是哪次会议通过的?这次会议确立了我国的哪一项政治制度?(5分)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提及的会议制定的法律文件及其性质。这次会议又确立了我国什么政治制度?
(5分)
(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前提是什么?写出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的名称。
(5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版 八年级下学期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