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恩来曾经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的两个天安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三大战役的胜利
C.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D.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答案】C
【知识点】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1919年5月4日,北京天安门游行示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五四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所以两个天安门"的含义分别是五四运动、开国大典,C正确;
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排除A;
新文化运动的爆发是在1915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年的五四运动,排除B;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排除D;
故答案为: C.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下图所示英雄人物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 B.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
C.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 D.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黄继光和邱少云
【解析】 题干给出的图片中人物是黄继光、邱少云,他们身上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在上甘岭战役中的一次战斗中,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所以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的精神无法体现出来,故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黄继光、邱少云。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发挥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3.中国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在哪一事件完成之后(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答案】C
【知识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A.开国大典,不符合题意;
B.抗美援朝,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在全国分批进行,经过土地改革, 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基础知识要牢记。
4.“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1956年我国只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
B.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所有农民的收入
C.社会主义改造后开始进行“一五”计划
D.社会主义改造为“一五”计划完成奠定基础
【答案】D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根据材料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一五计划奠定了物质基础。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与史实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
5.下面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表。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时间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0% 0.1% 7.3% 53.4% 32.2%
A.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确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彻底消亡
D.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
【答案】D
【知识点】三大改造
【解析】由题干表格可以看出,1952年,私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所学,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BC三项都不能从表中直接得出,不符合题意;
D项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6.下列选项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大革命”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化大革命”时期从1966年-1976年;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属于一五计划的成就,故含有①的A不合题意;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5年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不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故含有④⑤的BD不合题意;
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7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3年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②③⑥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识记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等相关史实。
7.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答案】B
【知识点】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春雷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一子目改革开放的春雷中的内容:“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故选B。ACD选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影响。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改革开放的春雷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时间、内容和影响。
8.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有一天,他(孙少安)突然想起,前不久他到石讫节赶集时,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那里有的村子,现在把生产队划成了小组,搞了承包制,超产还带奖励呢;结果庄稼都比往年营务得好,农民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答案】B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这样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连年获得丰收。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有关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农村进行改革,主要形式就是分田包产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政策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
9.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
①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答案】C
【知识点】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开启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我国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域又向纵深推进,开放深入到内地,这样,中国就形成了“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类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10.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发”“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
【知识点】邓小平理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学生注意中共十五大主要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知识的识记。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江泽民作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中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题干中的关键词都指向邓小平理论。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内容,学生注意中共十五大主要内容和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知识的识记。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是指(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A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 四个全面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的,“四个全面”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①②③④ 符合题意。 ⑤全面对外开放 与题意无关,排除BCD。
所以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形成的相关史实 。
12.正确分析不断变化的国情,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下列中共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答案】D
【知识点】中共十九大
【解析】 A.结合所学知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主要矛盾,与当今改革开放新时期不符,故A错误;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是三大改造之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与中共十九大不符,故B错误;
C.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三大改造完成后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与中共十九大不符,故C错误;
D.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故D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的内容。
1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答案】D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依据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第二子目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内容中:“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橡胶事业发展迅速,是我国第二大橡胶基地。”据此可知,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民族共同发展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各民族地区发展的情况。
14.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固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C
【知识点】“一国两制”
【解析】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故选C。
【点评】关于“一国两制”构想,学生还要掌握的内容包括:“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前提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基本含义是我国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之一。
15.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共识是( )
A. 两岸承诺不动用武力实现统一 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受限制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这个共识是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在1992年香港会谈中就“一个中国”问题及其内涵进行讨论所形成之认识见解,其核心内容与精神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 C 项正确;
选项ABD表述错误,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九二共识的相关史实。1990年台湾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探究题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关系的调整。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3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4分)
(3)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3分)
【答案】(1)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
(2)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3 )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
【解析】根据“土改运动”可知,这是1950年至1952年的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以此为依据全国各地纷纷进行了土地改革。
(2)“入社”是指三大改造时期,农民积极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把农业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即走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
(3)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来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此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本题图文结合,综合考查我国建国初期的农村经济改革和建设,土地改革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新中国成立71周年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报纸名称 社论摘要
《人民日报》(中国)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论坛报》(波兰)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材料二 雄越越,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目的,并说说中国政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胜利结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对国家政权所起的作用。
(4分)
【答案】(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目的:保家卫国。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现: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3)原因:农民的支持;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政策。(答出一点即可)作用:巩固了人民政权。
【知识点】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土地改革的意义
【解析】(1)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中国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对于世界而言,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本题考查抗美援朝的知识。依据材料“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可知抗美援朝是为了保家卫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1950年美国派兵侵略朝鲜,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3)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知识。依据材料“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可知,土地改革得到农民的支持和拥护,而这和我们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政策是分不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故答案为:(1)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世界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2)目的:保家卫国。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表现: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
(3)原因:农民的支持;党的正确领导;正确的政策。(答出一点即可)作用:巩固了人民政权。
【点评】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知识。难度不大,本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和来自全国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在北京共商国是。在会上,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民盟中央主席张澜说:“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3分)
(2)材料二中“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指的是什么?这一“创新性发展”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其制度与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异同?
(3分)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原因: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不同阶层;会议内容讨论的是成立新中国的问题;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等。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我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既推进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现状及当地同胞的各方面意愿;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等;有利于港、澳、台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3)相同: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服从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适用地区不同;设置的目的不同(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一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知识点】人民政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等。 所以说 “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2)根据材料二中“
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可知,创新性发展指的是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提出的意义 为我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既推进了祖国的统一,维护了国家主权,又充分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现状及当地同胞的各方面意愿;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等;有利于港、澳、台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和世界和平。
(3)材料三的制度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材料二制度为“一国两制”。 相同:都以国家统一为前提(服从中央政府统一领导);都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都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地方都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适用地区不同;设置的目的不同(一个是解决民族问题,一个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点评】 解答材料解析题需要首先读懂材料,然后结合问题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根据所学和材料有效信息组织答案,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
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5分)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5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5分)
【答案】(1)图一,图三,图二。
(2)解放农村生产力。
(3)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知识点】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1)根据关于农村建设的三幅图片,由于图片顺序搞乱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农民拔除地主的地界碑(土地改革)、图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图三农民积极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三大改造)。(2)根据关于农村建设的三幅图片,结合历史知识,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因为土地改革、三大改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是为了农民的利益,解放了生产力等。(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第三次月考 历史模拟试卷
时间:70分钟 满分:75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30分)
1.周恩来曾经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这里的两个天安门分别是( )
A.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文化运动、三大战役的胜利
C.五四运动、开国大典 D.鸦片战争、戊戌变法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下图所示英雄人物体现出的民族精神是(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 B.众志成城、自强不息的精神
C.实事求是、勇闯新路的精神 D.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精神
3.中国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在哪一事件完成之后( )
A.开国大典 B.抗美援朝 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
4.“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1956年我国只完成了对农业的改造
B.社会主义改造提高了所有农民的收入
C.社会主义改造后开始进行“一五”计划
D.社会主义改造为“一五”计划完成奠定基础
5.下面是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表。从表中可以直接得出的信息是( )
时间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0% 0.1% 7.3% 53.4% 32.2%
A.社会主义公有制已经完全确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C.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彻底消亡
D.集体所有制经济和国营经济占主体
6.下列选项中,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成就是( )
①沈阳第一机床厂
②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⑤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⑥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7.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之处是( )
A.实行改革开放 B.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C.纠正了“左”倾思想路线 D.是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8.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写道:“有一天,他(孙少安)突然想起,前不久他到石讫节赶集时,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那里有的村子,现在把生产队划成了小组,搞了承包制,超产还带奖励呢;结果庄稼都比往年营务得好,农民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余粮。”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
9.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形成的步骤是( )
①沿海经济开放区 ②沿海开放城市 ③经济特区 ④内地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10.当你看到“中共十五大”“改革开发”“光辉旗帜”等关键词,你能联想到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四个全面”是指( )
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全面深化改革
③全面依法治国 ④全面从严治党 ⑤全面对外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2.正确分析不断变化的国情,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前提。下列中共十九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正确的是( )
A.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主义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13.我国第二橡胶基地是( )
A.西藏地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4.第58届联合国大会主席亨特说:“人们都知道邓小平是一位有远见的中固领导人,他对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前进有着具体和准确的思路。”以下属于邓小平在祖国统一方面的思路是( )
A.初级阶段理论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一国两制”构想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5.1990年11月21日,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正式成立。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达成的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个共识是( )
A. 两岸承诺不动用武力实现统一 B.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受限制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双方领导人可以适当身份互访
二、简答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0分)
16.探究题
下面一组图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农村关系的调整。
(1)图1情景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什么?依据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3分)
(2)观察图2情景“入社”的“社”指什么?“入社”就是要引导农民走什么道路 (4分)
(3)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都是为了?(3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7.新中国成立71周年以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走向伟大复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报纸名称 社论摘要
《人民日报》(中国)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千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人民论坛报》(波兰)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中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灭希特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材料二 雄越越,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
材料三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简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主要目的,并说说中国政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3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土地改革胜利结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对国家政权所起的作用。
(4分)
18.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9年9月21日,中国共产党和来自全国的民主党派、民主团体及无党派人士在北京共商国是。在会上,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宋庆龄说:“这是一个历史的跃进”,民盟中央主席张澜说:“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
——摘编自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不完全要求绝对的“政治上的服从”和制度上的一致,首创了一个国家中允许存在不同社会制度的理论。
——摘编自《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形成的国家观》
材料三: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从今天起,中国人民真正做了自己的主人”。(3分)
(2)材料二中“大陆的统一观已经有了创新性的发展”指的是什么?这一“创新性发展”的提出有何重大意义?
(4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其制度与材料二反映的制度有何异同?
(3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1个小题,共15分)
19.某校以“乡村今昔”为题,举办了一期关于农村建设的图片展,以下是其中的三幅图片:
请阅读上图后回答:
(1)同学们在整理图片时,将图片顺序搞乱了,请你帮助他们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排列三幅图片的顺序。(5分)
(2)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5分)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5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