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川区2024年春季九年级教育质量监测
中考适应性试题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将答案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29题为历史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在一次记者会上,某位领导人在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位领导人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可知,这位领导人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的思想主张。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C项正确;法家强调依法治国,主张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不符合题干材料,排除A项;道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不符合题干内容,排除D项。故选C项。
2.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 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
D. 清朝推行垦荒政策----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汉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西域各国同汉朝的往来日益密切,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就这样,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府正式管理西域各国。也就是说,西域归附西汉后,为了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西汉政府才设立的西域都护,而不是因西域都护府的设置,西域各国才归属的西汉。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ACD项因果关系正确,但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3. 图书馆筹备“中国古代科技”专题图书展,以下图书可以入选此次展览的是
①《史记》
②《齐民要术》
③《天工开物》
④《本草纲目》
⑤《红楼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②《齐民要术》③《天工开物》④《本草纲目》都属于科技著作,故B符合题意;①《史记》是史学著作,⑤《红楼梦》是文学著作,与题意不符,排除含①或⑤的ACD,故选B。
4.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 证明“弱国无外交”
C. 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 是炮舰外交政策的结果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丑条约》没有涉及割地,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A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清政府软弱无能的体现,反映出“弱国无外交”,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这些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基于中国对外战争的失败,体现了列强的炮舰外交,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1月在广州举行,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故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是③②①④,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6. 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由此获得的信息应包括( )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②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③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经过14年抗战,1945年,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期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①③④正确,C项正确;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无法体现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排除②,排除ABD项。故选C项。
7. 1946年夏,有一位记者为某报刊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请你帮助他从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作为文章标题( )
A.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C.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D.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答案】D
【解析】
【详解】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D符合题意;“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与长征有关,长征在1936年胜利结束,排除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指的是1927年的秋收起义,排除B;“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与1927年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关,排除C。故选D。
8.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 10%的地主富农手中……1950 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使数三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次改革实质是
A. 消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公有制 B.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 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0年,我国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次土改彻底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符合题意;土改之后我国实行农民所有制,属于私有制,A不符合题意;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是参加革命的积极性,B不符合题意;D项内容不是土改的实质,是土改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抓住题干的关键信息“实质”,结合土地改革的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需要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9. 1953年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于是国家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为大规模展开经济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党中央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C项正确;土地改革开始于1950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抗美援朝是在1950年10月,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变革,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0. 我国对外开放呈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开放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深圳②上海③长江三角洲④重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④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之后开放的过程是,1984年14个沿海城市→1985 年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其他沿海地区的一些市县→1988 年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1992年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因此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因此①②③④的排序是正确的,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1. 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而位于古希腊中部的雅典城邦于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达到全盛。这一时期雅典城邦的主政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伯里克利 C. 屋大维 D. 查士丁尼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雅典时,雅典城邦达到全盛时期 ,B项正确;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屋大维是罗马元首、查士丁尼是东罗马皇帝,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A. 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 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C. 都推翻了外国的殖民统治
D. 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三国的资产阶级都取得胜利,掌握了政权,对欧美各国革命都有很大影响。所以答案选B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 步入近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A. 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B. 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
C. 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的电话嘀嘀直响
D. 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选项中汽车流水装配、汽车、电话、白炽灯均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其中汽车、电话、白炽灯均发明于19世纪后期,而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是在1913年才开始的,因此BCD都符合史实,A不符合史实,其错误会被观众吐槽,故选A。
【点睛】要求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各项成就出现的时间。
14. 假如让拜登坐着时空穿梭机回到1932年的美国,他将看到( )
A. 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 许多通过炒股发家的“暴发户”挥金如土
C. 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里谈论总统候选人的演讲
D. 穿着长裙的女士们“素颜朝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危机,经济危机使广大劳动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增多,工资下降,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故在1932年穿着长裙的女士们只能“素颜朝天”,D符合题意;1929——1933年,美国发生了经济大危机,农产品相对过剩,产品价格下跌,农民破产,农户喜笑颜开不可能,排除A项;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股市大跌,很多股民破产,不可能通过炒股发家,排除B项;当时人民大量失业,生活十分艰难,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但不是舒适的,排除C项。故选D项。
15. 20世纪上半期发生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是非正义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场反法西斯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故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C符合题意;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A排除;两次世界大战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B排除;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D排除。故选择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材料解析题(共30分;第41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第43小题7分,第44小题10分)
16. 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和日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材料四中的国家变革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述,依据俄美日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答案】(1)不同:城市化水平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2)俄国:改革;美国:革命或战争。相同的条件:自由的劳动力;扩大的商品市场。(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符合题意的其它答案也可。)
(3)措施: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4)经验:废除旧制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不同:分析材料一的“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可以看出美国工业发达,重工业和交通业比俄国发达;美国存在劳动力不足,但城市人口比俄国多或者说城市化水平不同;工业化程度不同。
【小问2详解】
俄国: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进行1861年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美国:分析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进行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相同的条件: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可知,俄国1861年改革扫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障碍——封建农奴制,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商品市场。美国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黑人奴隶制,为资本主义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商品市场。
【小问3详解】
措施:根据材料四“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和所学可知,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有:在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以“殖产兴业”为口号,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小问4详解】
经验:通过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南北战争,纵观俄美的近代化历程,我们得到的认识是:废除旧制度,顺应社会的发展;改变旧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7. 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地位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这个时期的外交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的外交舞台。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的情形?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与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根据材料二回答,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人物是谁?这位人物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试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果(至少写两项)。
【答案】(1)会议:巴黎和会;历史事件:五四运动。
(2)人物:周恩来;方针:求同存异。
(3)成果:1971年,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一“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和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法、美、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所谓的“和平会议”。在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列强操纵了会议,竟然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由此可知,材料一描述的是巴黎和会;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一“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和以上所述,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小问2详解】
人物:根据材料二“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和所学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方针: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尼的万隆会议时,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小问3详解】
成果:根据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和所学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中驱逐出去;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崛起篇】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合作胜利篇】
材料二 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
——摘自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材料一中使西班牙发生“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个变化主要受益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面临什么挑战(至少写一个)?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答案】(1)事件:新航路开辟;
(2)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陆战役:诺曼底登陆
(3)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任意答出1点)
(4)挑战:“新冷战”人为制造隔离;公共卫生事件;局部战争威胁(任意答出1点)内涵: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言之有理,任意答出1点)
【解析】
【小问1详解】
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在15世纪末16世纪初,西班牙人大批开始海外冒险,最终开辟了新航路,促进了本国以及世界的发展,所以使西班牙发生“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个变化主要受益于新航路开辟。
小问2详解】
战役:根据材料“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登陆战:根据材料“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英、美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所以斯大林评价的登陆战役是诺曼底登陆。
【小问3详解】
趋势:根据材料三“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在政治上是政治多极化趋势;在经济上是经济全球化趋势。
【小问4详解】
挑战:根据材料五“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可以得出当今世界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新冷战”人为制造隔离;根据材料五“抗疫专家组”可以得出当今世界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材料五“俄乌战争”可以得出今世界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有局部战争威胁。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可以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伙伴关系;营造公道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等。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书写了壮丽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必武1963年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联
(1)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在此会上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时间轴上列举的中共会议,填写与A、B、C有关的内容。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精神 重大事例
示例:长征精神 示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长征会师等
A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等
抗战精神 B(一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示例写出A、B两处的内容。
材料四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军队的名称。
材料五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5)材料五中“中国新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中共一大的召开。实现共产主义。
(2)A:中共七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A:井冈山精神;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立、百团大战等。
(4)中国人民志愿军。
(5)新中国的成立(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会议:根据材料“董必武1963年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联”及所学可知,董必武参加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从上海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因此描述的是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信息;奋斗目标: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大会确立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小问2详解】
填写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及时间信息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是党的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转折。2017年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小问3详解】
A:根据材料“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等”可知,这一阶段是毛泽东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进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立足国情的革命探索,形成了井冈山精神;B:根据材料“抗战精神”及所学可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对于推动抗日战争胜利有重大影响的事例主要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建立、百团大战等。
【小问4详解】
军队名称:根据材料“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及所学可知,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军队的名称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他们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小问5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及所学可知,“中国新生”指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真正成为独立知足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建议:结合所学可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等。达川区2024年春季九年级教育质量监测
中考适应性试题历史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将答案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74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15-29题为历史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 在一次记者会上,某位领导人在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问题时说:“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这位领导人所引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派别的思想主张( )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2.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 孔子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B. 西汉朝廷设置了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C. 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出现“光武中兴”
D. 清朝推行垦荒政策----出现苏湖熟,天下足
3. 图书馆筹备“中国古代科技”专题图书展,以下图书可以入选此次展览的是
①《史记》
②《齐民要术》
③《天工开物》
④《本草纲目》
⑤《红楼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4. 在中国近代史上,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这些条约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 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 证明“弱国无外交”
C. 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 是炮舰外交政策的结果
5.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以下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③①
6. 下图是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年代尺,由此获得的信息应包括( )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起点
②世界各国人民团结协作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③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7. 1946年夏,有一位记者为某报刊写了一篇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请你帮助他从下列各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主题作为文章标题( )
A.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C. “红军荟萃井冈山,主力形成在此间”
D. “煮豆燃豆萁,相煎何太急”
8.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 世纪 30 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 10%的地主富农手中……1950 年,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使数三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土地,这次改革实质是
A. 消除了土地私有制,建立土地公有制 B.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C. 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D. 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9. 1953年国民经济已经得到全面恢复与初步发展,政治趋于稳定,经济秩序恢复正常,社会秩序较为安定,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于是国家实行了(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 三大改造
10. 我国对外开放呈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城市或地区开放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
①深圳②上海③长江三角洲④重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③④①
11. 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冬奥会,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而位于古希腊中部的雅典城邦于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达到全盛。这一时期雅典城邦的主政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伯里克利 C. 屋大维 D. 查士丁尼
12.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历史影响是
A. 都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B. 都促进了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C. 都推翻了外国的殖民统治
D. 都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1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部19世纪后期的电影中有如下情景,你认为可能会被吐槽的是
A. 福特向观众介绍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装配线
B. 男主角驾车带爱犬游巴黎
C. 男女主角默默相视,旁边茶几上电话嘀嘀直响
D. 女主角在白炽灯下完成绘画作品
14. 假如让拜登坐着时空穿梭机回到1932年的美国,他将看到( )
A. 农产品堆积如山,农户喜笑颜开
B. 许多通过炒股发家的“暴发户”挥金如土
C. 住在舒适的“胡佛小屋”里谈论总统候选人的演讲
D. 穿着长裙的女士们“素颜朝天”
15. 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了空前的浩劫,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以下关于两次世界大战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 都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C. 性质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D. 战后都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
第Ⅱ卷非选择题
四、材料解析题(共30分;第41小题7分,第42小题6分,第43小题7分,第44小题10分)
16. 19世纪60年代,俄国、美国和日本在近代化的道路上,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以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材料四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材料四中的国家变革在经济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综上所述,依据俄美日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17. 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是外交地位的决定性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很失望,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你们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中国人民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我想问问,这样一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啊!所以我们拒绝签字……6月28日,中国代表没有出现在签字现场。
——摘编自《顾维钧回忆录》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对外关系掀开了新的篇章,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在国际上得到普遍认可。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突破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这个时期的外交也极大地改善了中国的安全环境拓展了中国的外交舞台。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次会议的情形?中国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与当时国内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
(2)根据材料二回答,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人物是谁?这位人物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3)试列举20世纪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果(至少写两项)。
1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国崛起篇】
材料一 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合作胜利篇】
材料二 罗斯福曾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
【合作共赢篇】
材料三 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四 我们要坚持开放包容,不搞封闭排他。多边主义的要义是国际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着办,世界前途命运由各国共同掌握。在国际上搞“小圈子”、“新冷战”,排斥、威胁、恐吓他人,动不动就搞脱钩、断供、制裁,人为造成相互隔离甚至隔绝,只能把世界推向分裂甚至对抗。一个分裂的世界无法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对抗将把人类引入死胡同。
——摘自习近平《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1)材料一中使西班牙发生“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个变化主要受益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所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
(3)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哪些发展趋势(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回答)?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面临什么挑战(至少写一个)?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进一步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
19.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的革命与建设,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书写了壮丽的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
——董必武1963年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联
(1)对联中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哪次会议有关?在此会上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时间轴上列举的中共会议,填写与A、B、C有关的内容。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伟大的红色精神,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伴随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共同构成我们党不断夺取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红色精神 重大事例
示例:长征精神 示例: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长征会师等
A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等
抗战精神 B(一例即可)
(3)根据材料三示例写出A、B两处的内容。
材料四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抗美援朝战争锻造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王寿林、蔡雪芹《大力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中国人民军队的名称。
材料五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是“中国新生”、“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5)材料五中“中国新生”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合理化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24年九年级教育质量监测(中考适应性试题)文综-初中历史(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