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A卷)
2024.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25题,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26~28题,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I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在本页空白处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 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百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海洋文明 B. 和谐平等 C. 农耕文明 D. 游牧文明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从变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A.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3. 《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劣而无获。”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
A. 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B. 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 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 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4. 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白居易29岁雁塔题名后得意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题名赋诗得益于隋朝开创的( )
A. 学在官府 B. 科举制度 C. 殿试制度 D. 八股取士
5.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  )
A. 社会风气开放 B. 科学技术领先
C. 都市商业繁荣 D. 民族交融加强
6. 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重文轻武 C. 闭关锁国 D. 文化专制
7.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 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8.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君主专制建立与强化
C. 兼容并包社会新风貌 D. 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9. 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评述正确的是( )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史记》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 《齐民要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本草纲目》 对药物重新分类的药物学巨著
④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11.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12.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13. 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14.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 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进博会的举办体现了我国( )
A. 拉动国内内需 B. 优化出口结构 C. 扩大对外开放 D. 深化对内改革
17. 我国农村最先进行“承包”尝试的地点是( )
A. 安阳武官村 B. 西安半坡村 C. 凤阳小岗村 D. 余姚河姆渡村
18. 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19.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 经济建设 B. 外交成就 C. 国防建设 D. 社会生活
20.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条长河哺育了(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中国文明 D. 古印度文明
21. 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 《蒙娜丽莎》 B. 《向日葵》 C. 《最后的晚餐》 D. 《夜间的咖啡馆》
22. 如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
主题: 第一板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板块: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板块:法国大革命
A. 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3. 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A. 主张非暴力抵抗 B. 推动改革内政
C 反对封建专制 D. 反抗殖民压迫
24.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共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此举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增强国际竞争力 B. 整顿了金融秩序
C. 缓解了失业问题 D. 调节了农业生产
25. 下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据此判断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A. 和平与发展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合作与共享 D. 反对霸权与强权政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 2024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11年以来,我国连同世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年以来,一路
繁花一路歌,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湖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中国—中亚合作向世界证明: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加强团结、增进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中国一中亚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图中“大秦”所代表的地方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条商路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3)识图图片信息,请写出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依据图片信息回答,这一事件加强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四概括“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27. 中国的独立之路历经战乱和苦难,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曲折而坚韧的历程,但精神信仰却坚不可摧。曾经的辛酸和奋斗,铺就了今天的幸福和繁荣。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据见证兴衰
国力兴衰的国家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妹《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了25%以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4)材料四标尺中“百年圆梦”指的是什么?完成本次探究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2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1620年英国“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美国拍卖黑奴的广告 欧洲经济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
(2)识读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的独立战争名称;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恶活动?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历史(A卷)
2024.0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I卷1~25题,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26~28题,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2.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第I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在本页空白处写上姓名和准考证号。考试结束,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 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百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海洋文明 B. 和谐平等 C. 农耕文明 D. 游牧文明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题干中的“神农氏教民播百谷”属于农业,因为种五谷要耕地,所以叫农耕。养蚕缫丝,是农业中的副业,也属于农耕的范畴,C项正确;中国古代的文明重心更多地集中在内陆地区,而不是海洋地区,因此海洋文明并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排除A项;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和谐和平等的价值观,但这并不是题干信息所展示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核心特征,排除B项; 游牧文明也叫草原文明,以放牧为基本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从变化中可以看出改革带来的影响是( )
A. 完成了国家统一 B. 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C.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北魏的墓形从传统梯形竖穴土坑墓变为仿汉族的弧边方形砖室墓,墓里的壁画也从描绘狩猎、宴饮等场景变为宣传儒家‘孝悌’等内容”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C项正确;北魏并未完成国家统一,排除A项;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3. 《齐民要术》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劣而无获。”由此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
A. 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 B. 充分利用最先进的历法
C. 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 D. 重视采用铁犁牛耕技术
【答案】A
【解析】
【详解】《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据《齐民要术》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劣而无获。”可知,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历法的相关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和因地制宜,没有涉及合理统筹农林牧副渔等业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4. 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白居易29岁雁塔题名后得意赋诗道:“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白居易题名赋诗得益于隋朝开创的( )
A. 学在官府 B. 科举制度 C. 殿试制度 D. 八股取士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当时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遍游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登高,留诗题名,象征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科举制始创于隋朝,B项正确;学在官府是西周教育制度的特点,排除A项;殿试是武则天创立的,排除C项;八股取士开始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B项。
5. 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这反映了宋朝(  )
A. 社会风气开放 B. 科学技术领先
C. 都市商业繁荣 D. 民族交融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宋朝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和所学可知,随着都市商业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而且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反映出当时都市商业繁荣,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科技的情况,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
6. 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重文轻武 C. 闭关锁国 D. 文化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宋室对统兵将帅的猜忌,始终不解。所信用者大都才调平庸,不足制敌。统兵大员,也多用文官,以没有战阵经历的文人主持军事,自然败事者居多。”可知,材料反映宋朝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政策,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目的是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的具体表现是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B项正确;西汉初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清朝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文化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
7. 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下图中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明清社会文化繁荣 B. 科举考试快速发展
C. 南方政局更加稳定 D.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中国古代南北方人才比重”可以看出,在北宋之前北方人才比重超过南方,南方人才在北宋之后开始超过北方。根据题干“文化发展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南方经济发展逐渐超过北方,所以说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项正确;根据题干可知,在北宋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与明清无关,排除A项;科举考试快速发展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南方政局更加稳定是重要原因,不是南北方人才比重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8. 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了如下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入( )
A.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 君主专制建立与强化
C. 兼容并包的社会新风貌 D. 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西汉在西城设置西城都护”、“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元朝由宣政院统辖西藏”、“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及所学知识可得,这四个例子都是关于边疆地区管理,D项正确;西汉属于统一的政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说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加强皇帝的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对不同民族之间交融的兼容并包社会新风貌,排除C项。故选D项。
9. 书籍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对下列书籍评述正确的是( )
序号 书籍 评述
① 《史记》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 《齐民要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③ 《本草纲目》 对药物重新分类的药物学巨著
④ 《红楼梦》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李时珍编写的《本草纲目》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是李时珍对药物重新分类的药物学巨著,代表了明朝药物学发展的成就,C项正确;《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不是编年体,排除A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时期贾思勰编写的一本农书,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排除B项;《西游记》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排除D项。故选C项。
10.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了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序幕,B项正确;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排除A项;辛亥革命发生于1911年,排除C项;义和团运动是农民运动,不是社会变革运动,排除D项。故选B项。
11. 以下内容是一位历史人物的部分经历,他是( )
时间 1894年 1905年 1912年 1913年
事件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发动“二次革命”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905年,孙中山联络其他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孙中山和黄兴发动“二次革命”。所以,上述事件均与孙中山有关,C项正确;康有为、梁启超都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他们参与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表中的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排除AB项;陈独秀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参与党的创建工作等,排除D项。故选C项。
12. “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诗歌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红军长征 C. 百团大战 D. 淮海战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题干“马嘶人叫角号吹,万面红旗天际挥。赤水金沙辗转渡,雪山草地等闲飞。”结合所学可知,材料描述的红军长征。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后来爬雪山、过草地,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B项正确;北伐战争以消灭军阀为目的,排除A项;百团大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淮海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
13. 据历史学家刘大年研究,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止,日军出国作战共伤病战死287.4万人。其中,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这表明,中国战场( )
A. 始终坚持了积极进攻的作战策略 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 D. 得到盟军援助的大量先进武器装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日军出国作战……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概括可知,二战时期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的日本军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作战策略与盟军装备援助,排除AD项;根据“89万余人死于太平洋战争,多达198.4万人死于中国战场”可知,中国战场不是日军对外侵略扩张的唯一战场,排除C项。故选B项。
14. 我国当代著名诗人何其芳在《我们最伟大的节日》中写道:“你,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 )
A. 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 B. 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 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 D.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故这个“东方巨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A项正确;1952年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排除B项;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大陆获得了完全的统一,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15. 申纪兰(1929—2020)是唯一一位连任第一至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提出很多聚焦农村、农民的议案,2019年获得“共和国勋章”。她的这些成就得益于实行(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保障人民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妇女地位等提供了法律保障,B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具有参政党的地位,与中共合作,参与执政,材料未涉及,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
16.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进博会的举办体现了我国( )
A. 拉动国内内需 B. 优化出口结构 C. 扩大对外开放 D. 深化对内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3年11月5日至10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进博会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了‘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干可知,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实现“买全球、卖全球、惠全球”,共享中国市场机遇,C项正确;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拉动国内内需,但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而没有涉及拉动国内内需,排除A项;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优化进口结构,而不是出口结构,排除B项;进博会的举办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深化对内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
17. 我国农村最先进行“承包”尝试的地点是( )
A. 安阳武官村 B. 西安半坡村 C. 凤阳小岗村 D. 余姚河姆渡村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我国农村最先进行‘承包’尝试的地点”和所学知识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率先从安徽凤阳小岗村开始,C项正确;经上述分析,我国农村最先进行“承包”尝试的地点是安徽凤阳小岗村,而不是安阳武官村、西安半坡村、余姚河姆渡村,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 图片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下列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告台湾同胞书》”“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从1979年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停止对金门和马祖的炮击,中央人民政府倡议海峡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欢迎台湾同胞来大陆探亲、旅游、考察、经商等。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因此,题干图片体现的共同内容是“一国两制”构想,D项正确;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是为了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我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均与香港、澳门的回归无直接联系,也与海峡两岸的交往没有直接联系,排除ABC项。故选D项。
19. 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学习中搜集的资料,由此判断他探究学习的主题是( )
A. 经济建设 B. 外交成就 C. 国防建设 D. 社会生活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给出的图片分别涉及航母、空军和坦克,它们都属于国防军事领域,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新中国的国防建设成就,C项正确;材料是国防成就,不是经济建设,排除A项;材料是国防成就,不是外交成就,排除B项;材料是国防成就,不能反映社会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20.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每年定期泛滥,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这条长河哺育了(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中国文明 D. 古印度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A项正确;古巴比伦文明位于西亚的两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黄河与长江,排除BC两项;古印度文明位于南亚,尼罗河位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A项。
21. 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 )
A. 《蒙娜丽莎》 B. 《向日葵》 C. 《最后的晚餐》 D. 《夜间的咖啡馆》
【答案】A
【解析】
【详解】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文艺复兴时期,以描绘神秘而永恒微笑表现出人性光辉的名画是《蒙娜丽莎》,A项正确;《向日葵》、《夜间的咖啡馆》是梵高的代表作,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排除BD项;《最后的晚餐》描述的不是神秘而永恒的微笑,排除C项。故选A项。
22. 如图是某班同学绘制历史板报时拟定的各板块题目。由此判断板报的主题是( )
主题: 第一板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板块:美国独立战争
第三板块:法国大革命
A. 封建时代亚洲文明的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D.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而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因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B项正确;封建时代亚洲文明发展体现在大化改新等方面,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于18、19世纪,与材料中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无关,排除C项;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体现在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农奴制改革等方面,排除D项。故选B项。
23. 下列历史人物具有共同的特征,他们都( )
A. 主张非暴力抵抗 B. 推动改革内政
C. 反对封建专制 D. 反抗殖民压迫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玻璃瓦尔领导了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章西女王是印度反对英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扎格鲁尔建立华夫脱党,开展华夫脱运动,1922年,英国政府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四人都反抗殖民压迫,D项正确;主张非暴力抵抗是甘地,排除A项;推动改革内政是扎格鲁尔,排除B项;反对封建专制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4. 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共花费了130多亿美元,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此举给美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 增强国际竞争力 B. 整顿了金融秩序
C. 缓解了失业问题 D. 调节了农业生产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1935年到1942年,美国政府花费130多亿美元大规模修建了众多公共工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实行了新政,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使大量失业者和穷人有工作可做,兴办公共工程,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吸引大量失业者,增加了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C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并不能直接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排除A项;B项与整顿金融业有关,D项与调整农业有关,排除BD项。故选C项。
25. 下图为矗立在联合国总部的雕塑《铸剑为犁》,“铸剑为犁”出自《孔子家语·致思》:“铸剑戟以为农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据此判断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
A. 和平与发展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 合作与共享 D. 反对霸权与强权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铸剑戟以为衣器,放牛马于原薮,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斗之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世界主题是和平与发展,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苏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A项正确;BCD选项都有利于促进和平与发展,但不是世界的时代主题,排除BCD项。故选A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
26. 2024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1周年。11年以来,我国连同世界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二百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11年以来,一路
繁花一路歌,共同见证了“一带一路”的团结与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湖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自《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三
材料四: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中国—中亚合作向世界证明:世界越是纷乱,局势越是复杂,越要加强团结、增进合作。中国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一摘编自新华社评论员《中国一中亚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正能量》
(1)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图中“大秦”所代表的地方名称;依据材料一概括这条商路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分析导致“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
(3)识图图片信息,请写出图片代表的历史事件;依据图片信息回答,这一事件加强了哪两个大洲之间的联系?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四概括“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
【答案】(1)“大秦”名称:古罗马。
作用: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外经济的交流通道,还是中外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
(2)因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中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政府鼓励海外贸易;中国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高;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等。
(3)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
大洲:亚洲和非洲。 (4)趋势: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意义:促进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解析】
【小问1详解】
“大秦”名称:根据材料一“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并所学知识可知,大秦指的是古罗马,在今地中海地区。
作用:根据材料一“它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它是一条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的交流,还促进了中外科技、思想文化的交流。
【小问2详解】
因素:根据材料二“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和所学知识可知,“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因素是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宋朝政府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鼓励海外贸易;宋朝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航海技术提高,造船业和航海技术的的发达有利于海外贸易的发展;宋朝时期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有利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等。
【小问3详解】
历史事件:根据题干涉及的“亚洲、非洲、明、路线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指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
大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郑和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线,因此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联系。
【小问4详解】
趋势:结合所学“一带一路”相关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建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全球贸易发展。
意义:根据材料四“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有力促进了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可知,促进中亚五国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根据材料四“在欧亚地区乃至国际社会产生重要示范效应”可知,产生了重要示范效应;根据材料四“中国同中亚国家必能为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中亚贡献,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可知,为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27. 中国独立之路历经战乱和苦难,新中国的成长之路,也是一个曲折而坚韧的历程,但精神信仰却坚不可摧。曾经的辛酸和奋斗,铺就了今天的幸福和繁荣。某校同学以“创新”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数据见证兴衰
国力兴衰的国家
——摘编自王元庆《文明的融合——近代科技简史》
材料二: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来,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加大除旧布新力度,改革在不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摘编自邵梦妹《与苏联东欧相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材料三: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更是进入了一个飞速增长阶段,年增长速度保持了25%以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
——摘编自李坤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评述》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标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促进英国A阶段“兴”的主要因素;并分析英国对B阶段中国“衰”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中共十四大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4)材料四标尺中“百年圆梦”指的是什么?完成本次探究学习后,你有何感悟?
【答案】(1)主要因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统治;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扩张;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
影响:英国完成工业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目标瞄向了落后的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成效: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提高了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3)发展趋势:对外贸易增长迅速,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平均速度;进出口商品得到明显改善。
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中国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受到广大国家的欢迎等。
(4)百年圆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感悟: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要相信党,跟着党走等。
【解析】
【小问1详解】
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数据见证兴衰”可知A阶段处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工业革命完成之前,结合所学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殖民扩张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统治;通过早期的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扩张;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等。
影响:结合所学英国完成工业后对中国的侵略可知,英国完成工业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把目标瞄向了落后的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紧接着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小问2详解】
成效:根据材料二“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可知,推动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根据材料二“改革的深化明显提高了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可知,提高了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小问3详解】
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三“1978—2007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连度达到了14%,远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6%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可知对外贸易增长迅速,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平均速度;根据材料三“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可知进出口商品得到明显改善。
原因:根据材料三“1978—2007年间”并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增长迅速的原因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根据材料三“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可知原因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国民经济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根据材料三“经过近30年的发展,无论出口商品结构还是进口商品结构都经历了一个由初级产品向制成品快速转变的过程”可知原因是中国商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受到广大国家的欢迎等。
【小问4详解】
百年圆梦:根据材料四时间点“2021年”并结合所学“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可知,是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感悟:根据上述材料涉及中国近代史、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给我的感悟是:作为当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要相信党,跟着党走等。
28.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穿越历史的风烟眺望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发展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
——《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西欧纳入其称霸全球的战略轨道,但客观上却为西欧的经济联合开辟了道路。
——王斯德主编《世界当代史》
1620年英国“五月花”号抵达北美 美国拍卖黑奴的广告 欧洲经济
材料四:人类社会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习近平《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班牙人为何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西班牙由此走上了什么道路?
(2)识读材料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五月花”号抵达北美150多年后,北美爆发的独立战争名称;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哪一罪恶活动?
(3)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什么经济政策?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人为加强联合成立了什么组织?
(4)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所说的“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什么?“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怎样的外交政策?
【答案】(1)原因:新航路开辟使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道路:殖民扩张的道路。
(2)名称:美国独立战争。
活动:奴隶贸易。 (3)政策: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组织:欧盟。 (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
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解析】
【小问1详解】
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24年新航路开辟已经结束。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使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欧洲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因此,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
道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走上了殖民扩张掠夺的道路。
【小问2详解】
名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20年英国“五月花”号抵达北美的150多年后,大约是1770年,因此北美爆发的独立战争是指美国独立战争。
活动:结合所学可知,美国“黑奴”最早来源于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并(或奴隶贸易)。
【小问3详解】
政策:由图片“美国、欧洲经济”可知,材料三反映了二战后美国推行的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组织:结合所学可知,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小问4详解】
发展趋势:根据材料五“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可知,“大变革大调整”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趋势是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
外交政策:根据材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可知,“中国方案”体现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二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