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选择题 时,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非选择题时,用 0.5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1949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开幕词中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里的“工作”是指
A.通过第一部宪法 B.探索发展道路
C.讨论成立新中国 D.恢复国民经济
2.学者杨凯认为,经历了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的探索,到1949 年,中国历史终于迎来了一个新纪元。材料中“新纪元”到来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中共八大召开
3.1950年6月,毛泽东在前不久的一次中央会议上提议大规模地削减解放军兵员,他认为只要留足部队解决台湾问题和解放西藏就行,但这一削减兵员的计划5天后就告吹了,导致削减兵员的计划“告吹”的是
A.美军干涉朝鲜内战 B.美国与苏联冷战对峙
C.西藏解放受到阻碍 D.国民党全面发动内战
4.关于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表述最准确的是
图一:《建国70周年纪念币》 图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纪念币》
A.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基本保障
B.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政治前提
C.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统一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前提
5.中共中央决定分批进行土地改革。第一批从1950年冬至1951年春,在华北、华东、中南、西北等地区进行;第二批从1951年冬至1952年春,在华南、西南地区进行;第三批从1952年冬至1953年春,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当时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6.下列语句与“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相关的是
A.“突破乌江,到遵义去过年”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包干到户生产忙,喜看稻菽千重浪”
7.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极端落后,工业产值仅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1949年,全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原煤产量仅为3243万吨,全国纱产量仅为32.7万吨,布产量18.9亿米。这说明我国当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巩固新政权 B.实现工业化 C.恢复经济 D.建立公有制
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是由于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1954年9月,一位记者记录了一场盛事“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钳子,放下犁耙,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一起,商量着国家大事。”这场“盛事”
A.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
11.北京同仁堂是我国著名老字号,新中国成立初期,同仁堂在党的领导下,顺利完成了公私合营。这主要是因为
A.国家对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国家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家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 展的规律。”邓小平这段话总结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影响 D.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
13.我国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有
①原子能工业 ②航天工业 ③电子工业 ④石油工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4.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科学家们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并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的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利伟 D.袁隆平
15.下图中的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精神是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铁人”王进喜
A.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勤政精神
C.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D.勇于改革、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
16.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 ‘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 邓小平意在强调
A.要从根本上否定“文化大革命” B.要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C.经济建设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 D.严重个人崇拜带来的危害
17.1978年12月22日,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通过收音机收听一次关系中国发展命运的重要会议公告,他们听到的是
A.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平反“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
18.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互动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等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A.开放五口通商 B.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C.开放开发上海浦东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导致图中增速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1988-1994年外商对我国投资变化(单位:亿美元)
A.经济特区设置 B.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
C.加入世贸组织 D.“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
20.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
21.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根据下图内容,①②处应是
A.列宁主义、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C.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2.中共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成果形成于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C.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 D.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3.2023年10月17—18日,来自全世界150多个国家齐聚北京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建设合作大计。这充分说明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中国经济已跃居世界第一
C.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霸权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
24.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是
A.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B.全面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5.某历史老师用以下词语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知识框架体系,下列排序最贴近史实的是
A.建立制度——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伟大转折——探索道路——曲折发展
B.巩固政权——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C.巩固政权——探索道路——恢复经济——建立制度——伟大转折——曲折发展
D.恢复经济——建立制度——探索道路——巩固政权——曲折发展——伟大转折
二、 综合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共50分)
26.某班同学开展新中国史宜讲活动,请你共同完成以下任务。(16分)
【建设·新世界】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旧址 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 (至少答出三点) ( 6 分 )
【开创·新局面】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2)材料二中“第一阶段农村改革”的重大举措是什么 为什么说“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特点。(6分)
【肩负·新使命】
材料三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
(3)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如何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同频共振 (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
材料二 在20世纪70年代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潮流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摘编自宋学勤《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社会》
(1)据材料一,填写方框①②③④的内容。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这一示意图反映的时代特征。(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自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是如何全面融入经济 全球化潮流”的 并分析这一时期取得成就的原因。 (10分)
2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何题。(18分)
材料一 1953—1957年,我国农轻重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变化行业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材料二 1953年就要到来的时候……我国社会生活中又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以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搞包产到户的这些农民,并不懂得什么叫改革,甚至说不出“改革”这个
词。这些农民不知道,他们的行动恰恰是率先破局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对既往的农业管理体制进行的划时代冲击。
——摘自陈思《改革破局》
材料四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 面开放,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扩大开放,保护外资合法权益,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拓展对外贸易多元化,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1)从材料一图表中,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举措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当时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针对新矛盾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 (4分)
(3)材料三中的“重大改革举措”指哪一举措 这项措施的实施有何重要意义 (6分)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具体措施有哪些(至少答两点) (4分)
丰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A D A C B D D C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C D B C D D A D B
二、综合题(26题16分:27题16分;28题18分;其50分
26、(1)措施: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6分)
(2)重大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原因: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主要特点:首先在农村推行,之后在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逐渐突破 计划经济体制,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3)内涵:实现国家市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分)做洁;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来报效祖国,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等。(一点即可2分)”
27、(1)填写: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1992年。(4分)
时代特征:我国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由沿海向内地延伸。(2分)
融入:20世纪7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20世纪90年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21世纪初加入世界留易组织。
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支持、正确的对外开放政策、国际环境相对稳定等。(4分)
28、(1)行业:重工业。(2分)
举措:第一个五年计划。(2分)
分)(2)新矛盾: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粮食和农产品原料的不断增长的需要。(2分)措施: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2分)
(3)举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意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4分)
(4)措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