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务必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 )
A. 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 B.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C. 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 D. 《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
2.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3. 以下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中央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春秋》等作为教材
地方 “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学习经过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
A.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 B. 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C.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4.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阶段②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5. 清政府规定:“ 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重文轻武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6. 近代某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据此判断该条约( )
A. 方便了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 B. 标志着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腹地
C. 导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见证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7.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D.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基于这一思想,“他们” 创办的企业是( )
A. 汉阳铁厂 B. 福州船政局 C. 开平煤矿 D. 轮船招商局
9.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解决问题’的实践。”材料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
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重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 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1895到1913年间设立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463家,其中沿海有369家,约占80%,内地只有94家,约占20%。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行业比例失衡 B. 发展短暂且曲折 C. 生存环境恶劣 D. 地区分布不平衡
11. 下图是1938年5月1日《抗战漫画》上发表的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惟有军民合作》,其创作意图是
A. 庆祝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 B. 呼吁国共停止内战共赴国难
C. 坚定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D. 批判国民政府制造皖南事变
12. 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刘伯承、陈毅等电文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的中心城市是( )
A. 锦州 B. 北京 C. 徐州 D. 南京
13. 1971年11月8日, 《时代周刊》封面这样写道: “中国人来了”。与《时代周刊》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B.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14.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15. 在世界古代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担当下图中“▲”处角色的是( )
A. 埃及人 B. 希腊人 C. 罗马人 D. 阿拉伯人
16. 《蒙娜丽莎》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反映现实生活和赞美人性的伟大 B. 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D.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17. 《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 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B.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C. 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D. 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18. 下面两幅宣传画是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两项经济措施所分别绘制的。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 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B.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弊端
C. 反映了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D.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19. 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 倒幕运动 B. 二月革命 C. 巴黎公社 D. 明治维新
20. 1948年以来,共有来自125个国家的200多万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在71项行动中服务,成功阻止100多个国家的军事冲突。这表明,联合国( )
A. 得到所有国家的鼎力支持 B. 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C. 消除了世界各地军事冲突 D. 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第Ⅱ卷(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上, 秦朝实行 ① 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汉武帝时期颁布了 ② ,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归纳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三 为开展“我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某同学整理了如下资料
朝代 医学成就
唐朝 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 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明朝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 ,由朝廷颁行
(3)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处内容补充完整。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2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 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大钊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大钊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的判断上有何分歧?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作出的努力。
材料二 毛泽东说“过去我们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指什么? “自己想问题”开始于哪一事件?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 也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解放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
——摘编自赵明豪《从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为破解材料三所描述的“重大实践难题”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材料四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 并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是第一条完全依靠蒸汽动力牵引运输的铁路线,也正是这条铁路的运营使越来越多人了解蒸汽动力的巨大优势,当时有人写道:“如此快的速度,使得教授和艺术家们周一还在利物浦做演讲,周二就到了曼彻斯特,周三就可以到达普列斯顿。”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棉纺织品、生铁产量表
18世纪中期前后 1850年
棉纺织品产量 4000万码(1785年) 20亿码
生铁产量 1.7万砘(1740年) 225万砘
材料三 马克思、 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研究贯穿于他们学术研究的始终,其著作大量使用“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 等词汇。恩格斯察觉到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工业工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闭关自守、与世隔绝、没有精神的活动) ,还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
——摘编自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撰写一篇18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可从材料所反映的史实的背景、影响、史实间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加以阐释。)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检测(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60分钟。共50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务必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4.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0分)
1. 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 “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的是( )
A. 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 B. 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
C. 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 D. 《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研究史前时期提供原始史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第一手资料没有掺杂个人观点,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半坡遗址出土的鱼纹彩陶盆是原始材料,属于第一手资料,B项正确;传说中炎帝教民种植五谷,没有得到相关史料的证实,不能作为第一手史料,排除A项;“电视纪录片《解密甲骨》、《史记》中记载的大禹治水”都经过后人加工,属于第二手史料,排除CD项。故选B项。
2.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 春秋后期 B. 秦朝 C. 西汉 D. 唐朝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再结合所学,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成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其余三项都是春秋之后的朝代,排除BCD项。故选A项。
3. 以下汉武帝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中央 在长安兴办太学,以《诗》<书》《春秋》等作为教材
地方 “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学习经过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
A. 打破官府垄断教育 B. 诸子百家学说兴起
C.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D.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汉武帝时期在中央办太学,以《诗》《书》《春秋》等作为教材,在地方也设立学校,学习孔子整理的先秦古籍,表明儒学在汉代居于主导地位,C项正确;打破官府垄断教育的是孔子创办私学,排除A项;诸子百家学说兴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且汉武帝采取的是|“罢黜百家,尊崇儒术”,题干也只涉及儒家思想,排除B项;汉武帝在思想上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与文学艺术繁荣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4. 阅读中国古代时间轴,关于阶段②的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轴可知,②处于时间段是581年—907年,是隋唐时期,该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是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5. 清政府规定:“ 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这体现了清政府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重文轻武 C. 重农抑商 D. 闭关锁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 出海商人必须三年之内回国,否则不许入籍;严禁米粮、铁器的出口……”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为巩固清王朝的统治,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又限制商民出海,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政府特许设立了广东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闭关锁国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最终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D项正确;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排除A项;重文轻武是宋朝的特点,排除B项;重农抑商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6. 近代某条约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据此判断该条约( )
A. 方便了英国殖民者打开中国市场 B. 标志着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腹地
C. 导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 见证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和所学可知,该条约是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A项正确;《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项;《马关条约》导致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排除C项;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与主权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进一步丧失,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排除D项。故选A项。
7.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单纯的农民战争遇到这样的敌人,就不能不失败。该观点旨在表明太平天国( )
A. 把反侵略作为革命的侧重点 B. 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C. 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D. 肩负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正是资本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时候,列强和封建势力结合在一起,就变成了凶恶的敌人”可知,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既反封建又反侵略,即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D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是反对清王朝,排除A项;材料主要描述太平天国运动承担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使命,没有提及其影响,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但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使命,排除C项。故选D项。
8.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 自强运动的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基于这一思想,“他们” 创办的企业是( )
A. 汉阳铁厂 B. 福州船政局 C. 开平煤矿 D. 轮船招商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自强运动领导者没有一个完整的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性。”结合所学知识,“自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初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属于军事工业,B项正确;汉阳铁厂、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都是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五四运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思想洪流;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解决问题’的实践。”材料旨在强调五四运动( )
A.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 重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C. 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 D.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向前,我们可以看到历经数年积蓄而成的文化”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是对近代前期救亡图存的延续,“向后,我们同样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施行主义’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反映的是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无产阶级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因此,题干重在突出五四运动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延续和发展,C项正确;题目未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的内容,排除A项;题干侧重于五四运动的思想和政治属性,而不是重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排除B项;根据材料表示五四运动是之前多年文化、思想积累的结果,同时也是其后各种“解决问题”的实践的起点,强调五四运动是是近代救亡图存运动的延续和发,排除D项。故选C项。
10. 1895到1913年间设立的1万元以上的民族工矿企业有463家,其中沿海有369家,约占80%,内地只有94家,约占20%。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
A. 行业比例失衡 B. 发展短暂且曲折 C. 生存环境恶劣 D. 地区分布不平衡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沿海地区有369家,约占80%,内地只有94家,约占2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沿海地区与内地民族工矿企业数量上存在巨大差距,说明地区分布不平衡,D项正确;题干并未涉及民族企业的产业分布,无法说明行业比例失衡,排除A项;题干并没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历程,排除B项;题干也未提及企业生存环境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11. 下图是1938年5月1日《抗战漫画》上发表的张乐平先生创作的漫画《惟有军民合作》,其创作意图是
A 庆祝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寇 B. 呼吁国共停止内战共赴国难
C. 坚定全民族抗战必胜的信念 D. 批判国民政府制造皖南事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图片中的“军”“民”二字可知,材料旨在强调抗日战争中军民团结抗战,未来必胜,故C正确;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展开的百团大战是在1940年,排除A项;国共停止内战共赴国难是在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之后开始的,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皖南事变发生于1941年,故排除D项;故选C项。
12. 1948年11月16日,毛泽东致刘伯承、陈毅等电文指出“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此战”的中心城市是( )
A. 锦州 B. 北京 C. 徐州 D. 南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中的“此战”是指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到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因此,“此战”的中心城市是徐州,C项正确;由此可知,“此战”是指淮海战役,A项出现在辽沈战役,B项出现在平津战役,D项出现在渡江战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
13. 1971年11月8日, 《时代周刊》封面这样写道: “中国人来了”。与《时代周刊》的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国出兵,抗美援朝 B. 中国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71年11月”和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C项正确;1950年,中国出兵抗美援朝,排除A项;亚非会议是1955年在万隆召开,排除B项;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和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项。
14.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 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依据题干“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说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建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因此此后经济建设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C项正确;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是在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之后,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B项;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是在1990年,排除D项。故选C项。
【点睛】
15. 在世界古代文明的传播过程中,担当下图中“▲”处角色的是( )
A. 埃及人 B. 希腊人 C. 罗马人 D. 阿拉伯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将中国发明的指南针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中国发明的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阿拉伯人在世界古代史上充当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角色,并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D项正确;阿拉伯人把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传播到欧洲,将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与“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16. 《蒙娜丽莎》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
A. 反映现实生活和赞美人性的伟大 B. 反映了对民主共和的追求
C. 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 D. 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达 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歌颂世俗人生,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表现人性的美,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作品,这也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蒙娜丽莎》之所以被誉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作品,主要是因为它表现现实生活和赞美了人性的伟大,A项正确;民主共和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追求,排除B项;揭露了教会的虚伪和腐化是《十日谈》的宣扬的思想,排除C项;反对宗教束缚和封建等级观念也是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
17. 《人权宣言》指出:“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众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其历史进步性在于( )
A. 保证了英国政局稳定 B. 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
C. 宣告了民族国家独立 D. 揭露了剥削的残酷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可知,此宣言的核心内容应是人权与法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要求人权与法治,B项正确;《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纲领性文献,与英国无关,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而不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因此,《人权宣言》不可能宣告民族国家的独立,排除C项;题干材料宣称人权与法治,没有揭露剥削的残酷性,排除D项。故选B项。
18. 下面两幅宣传画是为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实施的两项经济措施所分别绘制的。这两项措施的实施都( )
A. 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 B. 暴露了发展重工业弊端
C. 反映了经济体制日益僵化 D. 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五年计划,四年完成”反映是苏联在斯大林时期积极开展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建设,右图“积极劳动,以工代赈”反映的是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以工代赈”的措施,苏联斯大林模式和美国罗斯福新政都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前者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者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或调控,D项正确;苏联斯大林模式化迅速推进本国工业化完成,使得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而罗斯福新政旨在克服经济危机,恢复发展经济,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排除A项;苏联工业化开展过程中暴露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弊端,造成此后国民经济比例长期失调,但是美国罗斯福新政与此不符,排除B项;苏联斯大林体制这一时期基本适应了苏联的国情,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因此当时并不是日益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
19. 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下列事件属于“社会转型”的是( )
A. 倒幕运动 B. 二月革命 C. 巴黎公社 D. 明治维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社会转型指人类历史上发生的结构性或根本性的社会变动,是超越原有社会模式的全方位、革命性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D项正确;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遭到越来越多人的反对。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的一次伟大尝试,以失败告终,排除C项。故选D项。
20. 1948年以来,共有来自125个国家的200多万名联合国维和人员在71项行动中服务,成功阻止100多个国家的军事冲突。这表明,联合国( )
A. 得到所有国家的鼎力支持 B. 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
C. 消除了世界各地军事冲突 D. 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从1948年月至2023年,联合国维和行动已成功阻止了近100个国家的军事冲突”和所学可知,联合国的宗旨之一就是致力于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为此采取有效的集体安全措施,防止和消除对和平的威胁,制止侵略和对和平的破坏;用和平方法按照正义和国际法原则调整或解决可能导致破坏和平的国际争端或情势,D项正确;得到所有国家的鼎力支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阻止国家之间的军事冲突,没有彻底消除,排除C项。故选D项。
第Ⅱ卷(非选择题)
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个小题,每题10分,共30分)
21. 古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各具特色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方上, 秦朝实行 ① 制,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初,曾在各地分封了一批诸侯王,诸侯国与中央形成了严重的对抗,以至演变为“七国之乱”。叛乱平定后,诸侯王的行政权被剥夺。汉武帝时期颁布了 ② ,解决了地方势力过大的问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①②处内容补充完整。并归纳两项举措产生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下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文物的历史研究价值。
材料三 为开展“我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探究性学习,某同学整理了如下资料
朝代 医学成就
唐朝 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 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明朝 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 ▲ ,由朝廷颁行
(3)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处内容补充完整。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古代中医药学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补充:郡县制;推恩令
共同作用:加强中央集权
(2)研究价值:图一是研究北宋最早纸币发行的重要史料;图二是研究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史料。
(3)补充:《本草纲目》
主要因素:政府支持、个人努力
【解析】
【小问1详解】
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朝廷任免;西汉汉武帝时期,针对诸侯王实力威胁中央的问题,采用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没有流血解决了王国问题。
共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因此,两者的共同作用是加强中央集权。
【小问2详解】
研究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料根据价值分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图一是北宋纸币铜板拓片,是研究北宋最早纸币发行的重要第一手史料;图二泉州市市舶司遗址,市舶司是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因此图二是研究宋朝海外贸易发展的第一手史料。
小问3详解】
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我国医药学著作,对后世中医药学影响深远。
主要因素:根据表格内容所示,在唐朝、宋朝和明朝时期的中医药学成就主要是政府编写的、政府官修和朝廷颁行的,因此体现了政府支持,同时,李时珍等个人努力也是我国古代中医药学法发展的重要因素。
2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砥砺前行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在经 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李大钊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大钊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材料一中陈独秀和李大钊在革命力量的判断上有何分歧? 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作出的努力。
材料二 毛泽东说“过去我们由先生把着手学写字,从1921年党成立到1934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特别是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指什么? “自己想问题”开始于哪一事件?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在越过不断变化的“急流险滩”时,“惊涛骇浪” 也一波接着一波,一个获得独立解放的新生政权,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恢复国民经济并走上工业化的道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需要,这对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一个重大实践难题。
——摘编自赵明豪《从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时代历程》
(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为破解材料三所描述的“重大实践难题”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
材料四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中“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是什么? 并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答案】(1)分歧: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
努力: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敌人通知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井冈山建立起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2)很大的损失: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事件:遵义会议。 (3)措施及成就:①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获得了土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实施一五计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③进行了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4)目标: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事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歧: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陈独秀所说的“进步的城市力量”指工人阶级;②根据材料“陈独秀认为进步的城市力量应充当运动先锋……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概括可知,陈独秀认为农民难以参加革命运动;李大钊则认为农民是重要的革命力量。③根据材料“李的观点深刻影响了年轻助手毛泽东的思维。李牺牲后,毛泽东将其导师的理念付诸实践”,
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革命道路进行分析即可,所以,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带领部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在井冈山建立起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此后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小问2详解】
很大的损失:根据材料“1934年,使我们遭到了很大的损失”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事件:根据此材料“从那之后,我们就懂得要自己想问题”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方面问题的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小问3详解】
措施及成就: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以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等角度进行分析,所以,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重大实践难题”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其成效有:①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让农民获得了土地,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②其次,实施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并相应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③最后,进行了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小问4详解】
目标:根据材料“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
事件:根据材料“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中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历史新阶段。
23.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是第一条完全依靠蒸汽动力牵引运输的铁路线,也正是这条铁路的运营使越来越多人了解蒸汽动力的巨大优势,当时有人写道:“如此快的速度,使得教授和艺术家们周一还在利物浦做演讲,周二就到了曼彻斯特,周三就可以到达普列斯顿。”
——摘编自刘佳《简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铁路》
材料二 18-19世纪英国棉纺织品、生铁产量表
18世纪中期前后 1850年
棉纺织品产量 4000万码(1785年) 20亿码
生铁产量 1.7万砘(1740年) 225万砘
材料三 马克思、 恩格斯对工业革命的研究贯穿于他们学术研究的始终,其著作大量使用“工业革命”“机器大工业”“现代工业” 等词汇。恩格斯察觉到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工业工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法(闭关自守、与世隔绝、没有精神的活动) ,还把“工人完全变成了简单的机器”
——摘编自袁明《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
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观点,撰写一篇18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要求:观点正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可从材料所反映的史实的背景、影响、史实间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加以阐释。)
【答案】观点: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发了经济领域的大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显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综上所述,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变革。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题型,需要结合材料的主要内容改善得出观点。材料一体现的是蒸汽机车的发明使人类进入铁路时代,体现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棉纺织品和生铁产量的增加,材料三则体现了工业改变人民生活方式,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在阐述科技进步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得出观点: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论述过程中结合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
观点: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革。
论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引发了经济领域的大变革;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日益显露,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逐渐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工人运动蓬勃发展;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综上所述,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变革。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