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最初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到春秋战国时期,“编户齐民”逐渐走上社会舞台,所谓“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这说明到春秋战国时期( )
A.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B. 宗法血缘体制解体
C.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D. 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先秦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夏商西周时期,“氏族”“宗族”的构成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到春秋战国时代,国家的“编户齐民”主要以地域关系划定,说明宗法血缘关系解体,B项正确;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在宋代,排除A项;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排除C项;材料宗法血缘的解体与华夏认同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 202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武隆区发掘了一座具有明显中原形制的西汉早期墓葬“关口一号墓”。在出土的600余件随葬器物中,有少量釜、鳌等巴文化铜器,还有来自蜀地的漆器,以及带有秦文化因素的漆扁壶、铜蒜头壶等。该考古发现实证了( )
A. 区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B. 手工业生产工艺的交融
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 D. 全国道路交通网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武隆“关口一号墓”属于中原形制,其随葬品来自各地,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这体现出汉代中原文化向四周的扩展以及大一统时期各地区文化的交汇融合,C项正确;材料无法从考古发现中证实“区域文化”的特色,排除A项;考古发现中发现的文化铜器是产品的交流,不能证明“生产工艺”的交融,排除B项;考古发现中没有涉及交通网络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 根据如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 《晋书·刑法志》
“诸曹决事,皆令其写律文断之” 《隋书·刑法志》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唐律疏议·断狱》
A. 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 B. 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
C 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D. 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晋唐律法规定,司法判罪当以律令或名例为依据,违者受罚,确立了罪刑法定的原则,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司法判罪当以律令或名例为依据,与礼无关,排除A项;“杜绝”说法绝对,排除B项;中国古代法治没有维护专制统治的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
4.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1023年,朝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分界发行交子。每界数额固定为125万余贯,同时备有本钱36万贯,每界以三年为期,到期即以一定折扣兑换新钞。北宋交子发行的变化( )
A. 取代了传统的金属货币 B. 促进了交子的全国流通
C. 加重了商品的流通成本 D. 提高了交子的社会信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材料表明,四川地区的交子最初由民间富商联合办理,后来收归政府(益州交子务)发行,政府参与发行,提高了交子的社会信用,D项正确;交子没有取代传统金属货币,排除A项;全国流通说法错误,排除B项;交子没有加重商品流通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
5.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心学的“良知”出于《孟子》。孟子将良知定义为人所具有的“不虑而知”的先验性道德直觉。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由此可知,心学体系之“良知”( )
A. 回归到先秦儒学传统 B. 具有世界本体意义
C. 摒除了儒学的伦理性 D.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中国)。根据材料信息,王阳明的心学体系中,良知不仅是一种道德心性,也是宇宙万物的本原。B项正确;王阳明的良知说超越了孟子的心性论,排除A项;心学没有摒除儒学伦理,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心学是唯心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
6. 明清时期,中国外销丝织品主要来自江南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广总督李侍尧奏称;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 政府外贸政策的调整 B. 南北漕运蔚为兴盛
C.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 海上丝路开始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表明,产自江南地区的丝织品在乾隆年间需要转运到广东(广州)出口海外市场。清朝前期推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主要通过广州一地的政府特许商行进行,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中国漕运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是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开始”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7. 1872年,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设立邮政代办所,使用英国为香港专门印制的殖民地邮票,为在汉口的各国侨民提供邮政服务。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成立汉口书信馆,并独立发行邮票,其第一枚邮票上是汉口“担茶人”的形象(如图)。由此可知( )
A. 汉口与香港间贸易往来密切 B. 中国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C. 邮票图案刻意丑化国人形象 D. 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鸦片战争后英国在中国开设邮局从事邮政业务,这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侵害,B项正确;汉口设立邮政代办所和书信馆,不能证明汉口与香港间贸易往来密切,排除A项;第一枚邮票上是汉口“担茶人”的形象不能说明丑化国人形象,排除C项;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说法错位,排除D项。故选B项。
8. 状元实业家张謇以“衣被所及遍我东南”自勉,1895年在家乡创办的棉纱厂名为“大生”,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卢作孚以“振兴实业,以苏民困”为志,1925年发起成立轮船公司时,特以“民生”为名。这反映出( )
A. 近代工业扩展到内地 B. 实业救国得到广泛支持
C. 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 爱国实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张謇、卢作孚是近代爱国实业家的杰出代表,他们创办的企业以“大生”“民生”为名,反映出他们振兴实业、改善民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D项正确;近代工业布局没有涉及到,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实业救国思潮得到支持,排除B项;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9. 1944年,乡选运动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根据地民众积极参选,组织乡政府,代替保甲制。在淮北地区选举产生的198名正副乡长中,中农有100人,贫雇农88人,富农只有10人;在苏中区台北县的祥丰等5个乡45名乡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乡选运动的开展( )
A. 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 D. 扩大了农村基层自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4年(中国)。通过乡选运动,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乡)基本掌握在中农和贫雇农手中,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C项正确。此时是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政权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排除A项;此时没有废除封建剥削制度,排除B项;材料和基层自治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亚非拉史研究力量维厚,建立了深厚的学术积累。1979年以后,非洲、拉美以及日本以外的亚洲史研究开始萎缩,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亚非拉史研究重新兴起热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与亚非拉关系的变化 B. 外交政策方针的调整
C. 第三世界地位变化 D.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我国史学界的亚非拉史研究五六十年代繁荣、八九十年代趋冷、新时期重新兴起,这与我国不同时期外交工作的侧重点密切相关,B项正确;我国一直重视发展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往来,排除A项;第三世界地位的变化与我国史学界研究历史的发展不符,排除C项;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动与我国对亚非拉历史的研究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11. 读《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可以得出造纸术西传欧洲过程中( )
A. 阿拉伯人起了重要作用 B. 君士坦丁堡成为主要通道
C. 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 D. 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中国)。中国造纸术主要经由中亚一西亚一北非直到12、13世纪时传入西南欧地区,阿拉伯人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A项正确;B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排除B项;造纸术西传并没有受到奥斯曼帝国的阻碍,排除C项;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
12. 17~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的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语”的论文竞赛。法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重要原因在于( )
A.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 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 D.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18世纪(西方)。根据材料信息17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18世纪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述学说盛行于欧洲,这成为法语广布欧洲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法语在欧洲形成推动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排除A项;法语流行不能表示天主教会力量被削弱,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B项。
13. 在前工业社会,当一个儿子或女儿找到配偶,他或她就必须离开父母而建立自己的新家,这就是英国传统的“新居原则”。研究表明,到19世纪中期,在普雷斯顿等工业城市,父母与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现象变得十分明显。英国社会“新居原则”的打破( )
A. 导致人口出生率上升 B. 改善了城市居住条件
C. 促使晚婚晚育普遍化 D. 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根据材料信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工业城市人口增多,住房紧张,这使得英国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父母与已婚孩子共同居住的现象较为普遍,A项正确;人口增多,会增加住房的紧张,排除B项;“普遍”说法绝对,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保障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14. 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
A. 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B. 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 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 D. 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6年(美英德)。随着美苏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美国扶植德国(联邦德国)以遏制苏联,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D项正确;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时间是1947年,排除A项;美英是想通过德国对抗苏联,并不想德国统一,排除B项;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不能据材料得出,排除C项。故选D项。
15. 下列数据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全球货物贸易国别分类变化情况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6年 贸易值增加倍数(1995—2016年)
南南贸易 5% 6% 8% 10% 10% 6x
中南贸易 3% 4% 6% 9% 10% 11x
中北贸易 8% 9% 12% 14% 17% 6x
南北贸易 29% 30% 31% 32% 30% 3x
北北贸易 55% 51% 43% 35% 33% 2x
注:中——中国;南——中国除外的发展中国家;北——发达经济体。
A.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 B. 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提高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数据表明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占比增加且贸易值增长数倍,这反映出发展中国家世界经济地位的提高,C项正确;材料是贸易的发展,与经济区域集团化无关,排除A项;贸易自由化没有成为国际共识,排除B项;国际经济新秩序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密集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宋代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元祐元年,苏颂受命召集输林院天文、太史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研制成水运仪象台。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如李诫因在建筑学方面多有建树,被选为将作监,还奉救编修了《营造法式》。此外,朝廷还组织编撰了《开宝本草》《武经总要》等书籍,以整理已有成果。据《宋史》记载,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游;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的同时,还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等。
——摘编自刘尚希等《唐宋科技繁荣:政府行为与创新环境》等
材料二 1914年夏,一批留美学生认为“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决意成立科学社,发行杂志,将“科学发明之效用于寻常事物而影响于国计民生者”,告诉“父老昆季”。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该刊首先改竖排为横排,并采用白话文,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物的形式。同年10月,科学社改组为中国科学社,由国内外各类科学学术团体联合组建,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学术团体。1924年,该社研制出中国首台无线电话机,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中国通讯挂术的局面。上海“孤岛”期间,该社通过《科学》等媒介宣扬科学抗战报国。虽在广大社员的努力下,社务一直坚持,但从抗战伊始,中国科学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表落。
——摘编自《“科学救国”的践行者——中国科学社》
材料三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体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型举国体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邵鹏《深刻认识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并归纳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的实践活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认识。
【答案】(1)地位:成就突出,世界领先;光照四邻(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举措:设立机构,组织科研;选拔任用科技人才;组织编撰科技书籍;奖励科技发明;引进国外科技成果。
(2)进步性: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怀;促进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推动了新闻刊物的变革。
局限性:在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难以真正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
(3)认识:新型举国体制根植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党的伟大历程;有利于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顺应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代(中国)。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密集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得出成就突出,世界领先;根据材料一“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的同时,还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等。”光照四邻(为世界科技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小问举措:根据材料一“宋代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元祐元年,苏颂受命召集输林院天文、太史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研制成水运仪象台。”得出设立机构,组织科研;根据材料一“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如李诫因在建筑学方面多有建树,被选为将作监,还奉救编修了《营造法式》。”得出选拔任用科技人才;组织编撰科技书籍;根据材料一“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游;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得出奖励科技发明;根据材料一“还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等。”得出引进国外科技成果。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评价可从进步和局限两个方面回答。进步性:根据材料二“1914年夏,一批留美学生认为‘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决意成立科学社,发行杂志,将‘科学发明之效用于寻常事物而影响于国计民生者’,告诉‘父老昆季’。”得出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体现进步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根据材料二“1924年,该社研制出中国首台无线电话机,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中国通讯挂术的局面。”得出促进中国近代科学事业的发展进步;根据材料二“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该刊首先改竖排为横排,并采用白话文,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物的形式。”得出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先导);推动了新闻刊物的变革。
局限性:根据材料二“虽在广大社员的努力下,社务一直坚持,但从抗战伊始,中国科学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表落。”并结合所学得出在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前提下,难以真正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
【小问3详解】
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认识:从背景、意义两个方面回答,根据材料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得出新型举国体制根植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党的伟大历程;根据所学可知,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提升科技攻关能力,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顺应了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客运交通系统。1863年,伦敦的“大都会铁路”正式通车运行。至1924年,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美国组约等大城市相继建成地铁。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汽车产业和快速公路的退猛发展,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低潮。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越性,此后数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且制式渐趋多样化。我国首都北京于1969年开始试运营第一条地铁。
——摘编自罗钦、陈菁菁主编《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材料二 1988年8月,重庆的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90年代初,在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60%。1997年直辖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并提出要将轨道交通线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上的18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犷大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9号线红岩村站雕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介绍。随着新时代多媒体的广泛传播,重庆地铁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一些车站更是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车站。
——摘编自张乃基《山城轨道交通三十年建设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1)阶段:①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快速发展;②20世纪中期,发展低谷;③20世纪后期以来,发展迅速。
成因:阶段①,两次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加快。阶段②,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公路交通快速发展。阶段③,石油危机的冲击,欧美城市化问题加剧,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
(2)特点:起步晚,发展速度快;在引进外国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将科技、交通与历史文化艺术相结合。
意义: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了城市和经济发展;宣传了巴渝历史文化;促进了重庆文旅事业发展;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阶段:根据材料“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客运交通系统。1863年,伦敦的‘大都会铁路’正式通车运行。至1924年,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美国组约等大城市相继建成地铁”可知,①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快速发展;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汽车产业和快速公路的退猛发展,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低潮”可知,②20世纪中期,发展低谷;根据材料“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越性,此后数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且制式渐趋多样化”可知,③20世纪后期以来,发展迅速。
成因:根据材料“1863年,伦敦的‘大都会铁路’正式通车运行。至1924年,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美国组约等大城市相继建成地铁”和所学知识可知,阶段①,两次工业革命,欧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加快。根据材料“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汽车产业和快速公路的退猛发展,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低潮”和所学知识可知,阶段②,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危机的冲击,公路交通快速发展。根据材料“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越性,此后数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且制式渐趋多样化。我国首都北京于1969年开始试运营第一条地铁”和所学知识可知,阶段③,石油危机的冲击,欧美城市化问题加剧,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振兴。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1988年8月,重庆的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90年代初,在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60%”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起步晚,发展速度快; 在引进外国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根据材料“1997年直辖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并提出要将轨道交通线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上的18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犷大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9号线红岩村站雕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介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科技、交通与历史文化艺术相结合。
意义:根据材料“1988年8月,重庆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90年代初,在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60%”可知,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推动中国轨道交通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上的18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犷大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9号线红岩村站雕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介绍”可知,宣传了巴渝历史文化;根据材料“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可知,推动了城市和经济发展;根据材料“随着新时代多媒体的广泛传播,重庆地铁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一些车站更是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车站”可知,促进了重庆文旅事业发展。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写道,对文明地区的国家来说,代议制政府或许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对尚木文明的地区来说,代议制政府未必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衡量是否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倒有一个普遍的标准:这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这样的政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进步。
1908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在《代议然否论》一文中,仔细分析了西方议会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得失,指出制度建设与历史流变息息相关,不可轻易比附。他特别强调,在师法和移植西方这些制度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他国未有议员时,实验未著,从人心所县揣,谓其必优于昔。今则弊害己章,不能如向日所县拟者。汉土承其末流,苓瑟不调,即改弦而更张之尔,何取刻画以求肖。”因此,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代议制,而要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抑官吏,伸齐民”的方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条理清晰)
【答案】论题:良好的制度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年建立起君主立宪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政治基础,英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是欧洲第一大国;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为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综上,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信息“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抑官吏,伸齐民”的方法”可知国家制度建设要符合国情,并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接着根据限制条件“中外历史”进行论证。
例如:论题:良好制度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
阐述: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1689年建立起君主立宪资产阶级代议制后,英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后来率先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政治基础,英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升,是欧洲第一大国;德国统一前,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阻碍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了德国经济迅速发展,为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条件;苏联斯大林时期创立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20世纪30年代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一跃成为工业化国家,并为苏联在二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到二战后,斯大林体制逐渐僵化,没有随着苏联社会条件的变化而进行根本性改革,最终束缚了生产力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
综上,国家政治制度的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2024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高三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
历史测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夏商西周时期,社会成员基本以“族”划分。最初的“族”指氏族,周代则指宗族。到春秋战国时期,“编户齐民”逐渐走上社会舞台,所谓“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这说明到春秋战国时期( )
A. 社会成员趋于平等 B. 宗法血缘体制解体
C.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D. 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2. 2023年以来,考古工作者在重庆市武隆区发掘了一座具有明显中原形制的西汉早期墓葬“关口一号墓”。在出土的600余件随葬器物中,有少量釜、鳌等巴文化铜器,还有来自蜀地的漆器,以及带有秦文化因素的漆扁壶、铜蒜头壶等。该考古发现实证了( )
A. 区域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B. 手工业生产工艺的交融
C.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进程 D. 全国道路交通网的形成
3. 根据如表,可知中国古代法制( )
“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 《晋书·刑法志》
“诸曹决事,皆令其写律文断之” 《隋书·刑法志》
“诸断狱,皆须具引律令格式正文,违者笞三十” 《唐律疏议·断狱》
A. 形成了援礼入法传统 B. 杜绝了司法舞弊现象
C. 确立了罪刑法定原则 D. 维护了专制统治权威
4.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1023年,朝廷置益州(今成都)交子务,分界发行交子。每界数额固定为125万余贯,同时备有本钱36万贯,每界以三年为期,到期即以一定折扣兑换新钞。北宋交子发行的变化( )
A. 取代了传统的金属货币 B. 促进了交子的全国流通
C. 加重了商品的流通成本 D. 提高了交子的社会信用
5.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心学的“良知”出于《孟子》。孟子将良知定义为人所具有的“不虑而知”的先验性道德直觉。在王阳明看来,“良知是造化的精灵。……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出”。由此可知,心学体系之“良知”( )
A. 回归到先秦儒学传统 B. 具有世界本体意义
C. 摒除了儒学的伦理性 D. 具有唯物主义色彩
6. 明清时期,中国外销丝织品主要来自江南地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两广总督李侍尧奏称;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
A. 政府外贸政策的调整 B. 南北漕运蔚为兴盛
C. 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 D. 海上丝路开始兴起
7. 1872年,英国驻汉口领事馆设立邮政代办所,使用英国为香港专门印制的殖民地邮票,为在汉口的各国侨民提供邮政服务。1893年,汉口英租界工部局成立汉口书信馆,并独立发行邮票,其第一枚邮票上是汉口“担茶人”的形象(如图)。由此可知( )
A. 汉口与香港间贸易往来密切 B. 中国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
C. 邮票图案刻意丑化国人形象 D. 英国垄断了汉口进出口贸易
8. 状元实业家张謇以“衣被所及遍我东南”自勉,1895年在家乡创办的棉纱厂名为“大生”,取儒家“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卢作孚以“振兴实业,以苏民困”为志,1925年发起成立轮船公司时,特以“民生”为名。这反映出( )
A. 近代工业扩展到内地 B. 实业救国得到广泛支持
C. 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D. 爱国实业家的社会责任感
9. 1944年,乡选运动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根据地民众积极参选,组织乡政府,代替保甲制。在淮北地区选举产生的198名正副乡长中,中农有100人,贫雇农88人,富农只有10人;在苏中区台北县的祥丰等5个乡45名乡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27名,中间进步人士9名,国民党员9名。乡选运动的开展( )
A. 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加强了党的群众基础 D. 扩大了农村基层自治
1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史学界亚非拉史研究力量维厚,建立了深厚的学术积累。1979年以后,非洲、拉美以及日本以外的亚洲史研究开始萎缩,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亚非拉史研究重新兴起热潮。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与亚非拉关系的变化 B. 外交政策方针的调整
C. 第三世界地位的变化 D.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11. 读《中国造纸术西传简图》,可以得出造纸术西传欧洲过程中( )
A. 阿拉伯人起了重要作用 B. 君士坦丁堡成为主要通道
C. 受到奥斯曼帝国阻碍 D. 中欧之间实现了直接往来
12. 17~18世纪,法语取代拉丁语成为欧洲上层社会和文艺界最时髦的交际语言,各国皇室以在宫廷中讲法语为荣。普鲁士的柏林科学院,在1782年还举办了题为“是什么让法语成为通用语”的论文竞赛。法语成为欧洲的通用语,重要原因在于( )
A. 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B.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中心
C. 天主教会统治力量削弱 D.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
13. 在前工业社会,当一个儿子或女儿找到配偶,他或她就必须离开父母而建立自己的新家,这就是英国传统的“新居原则”。研究表明,到19世纪中期,在普雷斯顿等工业城市,父母与已婚子女共同居住的现象变得十分明显。英国社会“新居原则”的打破( )
A. 导致人口出生率上升 B. 改善了城市居住条件
C 促使晚婚晚育普遍化 D. 提高了社会保障水平
14. 1946年9月,美英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后,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公开表示:“德国是欧洲的一部分,假如具有丰富煤铁资源的德国变成一个贫民院的话,欧洲的恢复……必将很慢。”为此,美、英大幅度削减了用于支付赔偿的德国工厂数量。这表明( )
A. 美国开始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B. 美英有意推动德国的统一
C. 西欧的联合符合美国的利益 D. 德国成为对抗苏联的砝码
15. 下列数据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全球货物贸易国别分类变化情况
1995年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2016年 贸易值增加倍数(1995—2016年)
南南贸易 5% 6% 8% 10% 10% 6x
中南贸易 3% 4% 6% 9% 10% 11x
中北贸易 8% 9% 12% 14% 17% 6x
南北贸易 29% 30% 31% 32% 30% 3x
北北贸易 55% 51% 43% 35% 33% 2x
注:中——中国;南——中国除外的发展中国家;北——发达经济体。
A. 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 B. 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共识
C. 发展中国家经济地位提高 D. 国际经济新秩序逐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我国古代科技创新的密集期,取得了领先世界的成就。宋代在内侍省增设军器监,承担军事科学和武器的研发工作。元祐元年,苏颂受命召集输林院天文、太史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历时三年研制成水运仪象台。朝廷设置博学通艺等特科或通过地方举荐“奇才异行”,如李诫因在建筑学方面多有建树,被选为将作监,还奉救编修了《营造法式》。此外,朝廷还组织编撰了《开宝本草》《武经总要》等书籍,以整理已有成果。据《宋史》记载,宋代有27人获得科技奖励,或树碑立传,或加官进游;还将一些民间科技研究者列入“赐处士号”的序列,给予一定的国家补贴。以三大发明为代表的宋代的科技成就在向朝鲜、日本、阿拉伯传播的同时,还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阿拉伯“土盘算法”以及“占城稻”等。
——摘编自刘尚希等《唐宋科技繁荣:政府行为与创新环境》等
材料二 1914年夏,一批留美学生认为“祖国之所以孱弱,莫过于科学不发达”,决意成立科学社,发行杂志,将“科学发明之效用于寻常事物而影响于国计民生者”,告诉“父老昆季”。1915年1月,首期《科学》月刊在上海出版,发刊词上“科学”与“民权”赫然并列。该刊首先改竖排为横排,并采用白话文,改变了中国传统出版物的形式。同年10月,科学社改组为中国科学社,由国内外各类科学学术团体联合组建,成为当时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科学学术团体。1924年,该社研制出中国首台无线电话机,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中国通讯挂术的局面。上海“孤岛”期间,该社通过《科学》等媒介宣扬科学抗战报国。虽在广大社员的努力下,社务一直坚持,但从抗战伊始,中国科学事业不可避免地走向表落。
——摘编自《“科学救国”的践行者——中国科学社》
材料三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传统。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再到改革开放以来的“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优势的体现。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创新领域,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新型举国体制在诸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邵鹏《深刻认识新型举国体制的重大时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在科技史上的地位并归纳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科学社“科学救国”实践活动。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科技发展的新型举国体制的认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大运量、快速、准时、舒适的客运交通系统。1863年,伦敦的“大都会铁路”正式通车运行。至1924年,法国巴黎、德国柏林、美国组约等大城市相继建成地铁。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汽车产业和快速公路的退猛发展,全世界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处于低潮。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让人们重新认识到城市轨道交通的优越性,此后数十年间,城市轨道交通取得长足发展。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许多城市也在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且制式渐趋多样化。我国首都北京于1969年开始试运营第一条地铁。
——摘编自罗钦、陈菁菁主编《城市轨道交通概论》
材料二 1988年8月,重庆的轨道交通之梦第一次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90年代初,在组织专家团队多次出国考查后,引进了适合重庆地形特色的日本单轨列车。与此同时,通过与西南交通大学、长春客车厂合作自主研发,单轨列车国产率达到60%。1997年直辖之后,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并提出要将轨道交通线发展成“巴渝特色文化的一道风景线”。重庆市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上的18座车站,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36幅粗犷大气的铜雕,讲述了上溯“巫山猿人”时期、下迄“五四运动”的历史文化故事;9号线红岩村站雕刻着《沁园春·雪》,站台层立柱的浮雕上雕刻着包括江姐、陈然等24位红岩英烈的头像以及介绍。随着新时代多媒体的广泛传播,重庆地铁的知名度也逐渐提高,一些车站更是成为广大游客的打卡车站。
——摘编自张乃基《山城轨道交通三十年建设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阶段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重庆轨道交通发展的特点及其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1年,英国自由主义思想家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一书中写道,对文明地区的国家来说,代议制政府或许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对尚木文明的地区来说,代议制政府未必是最好的政府形式。……衡量是否是理想上最好的政府形式倒有一个普遍的标准:这个国家或地区如果没有这样的政府就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和进步。
1908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章太炎在《代议然否论》一文中,仔细分析了西方议会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得失,指出制度建设与历史流变息息相关,不可轻易比附。他特别强调,在师法和移植西方这些制度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他国未有议员时,实验未著,从人心所县揣,谓其必优于昔。今则弊害己章,不能如向日所县拟者。汉土承其末流,苓瑟不调,即改弦而更张之尔,何取刻画以求肖。”因此,不能一厢情愿地寄希望于代议制,而要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抑官吏,伸齐民”的方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相关史实,围绕“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条理清晰)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届重庆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第三次联合诊断检测历史试卷 (原卷版+解析版)

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