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届初中毕业班学生学业水平综合测试
九年级历史
(满分90分、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第1面和第3面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室号和座位号,将自己的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处”。
2.请选出1-25 小题的答案,并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具它答案:
3.26-28小题在答题卡上作答。
4.考试结束,试卷和答题卡全部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年是中国传统的农历甲辰年,也就是龙年,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A.原始先民的华夏认同 B.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C.奴隶社会的精神诉求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2.《尚书·牧誓》中记载:时甲子昧爽,王朝玉广商郊牧野,乃誓。无独有偶,青铜器利簋所刻的铭文也有相似的记载。这说明青铜器
A.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种类繁多
C.制作工艺十分高超 D.象征权利
3.有史料表明,秦朝虽然施行了“书同文”的政策,但战国文字系统太复杂,一时之间难以都统一。因此,秦朝制定了八种稍有不同的文体,它们都可以在官方文书中使用。这说明秦朝
A.没有完成文字的统一 B. “书同文”,的效果有限
C.文字系统非常之复杂 D.统一措施具有灵活性
4.某思想家向汉武帝进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该思想的实践
A.推动文景之治的出现 B.表明汉武帝削藩的决心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5.右图是唐·青釉凤首龙柄壶,它新奇的造型,是受到了波斯的鸟首壶影响。 这表明唐代
A.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B.文学艺术丰富多彩
C.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D.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6.《东观汉记·蔡伦传》中记载, “黄门蔡伦,典作上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认可蔡伦“发明”造纸术。随着新疆等地陆续出土多件西汉“纸质”文物,蔡伦“发明”造纸术受到质疑。这说明历史研究中
A.需要实物文献互证 B.史书记载并不可靠
C.立场不同影响观点 D.史学理论指引方向
7.在明末,徽商非常重视水陆交通情况,徽商黄汴编撰的《天下水陆路程》是明代国内贸易往来的交通指南,徽商程春宇编撰的《士商类要》记载了当时进行商品贸易时各地的水陆行程情况。这反映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市民阶层力量壮大
C.地理知识受到关注 D.商帮推动国内贸易
8.1652年西藏地方首领五世达赖喇嘛应召进京,次年顺治帝正式颁赐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来还拨专款重修布达拉宫。朝廷此举
A.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
C.彻底解决西北边疆危机 D.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
9.晚清时期,鸦片战争的失败令国人惊愕:堂堂天朝上国竟然负于西方列强,朝中一些大臣把战争失败的原因归结到林则徐身上,认为他“蠢陋,轻乱”。这一看法
A.全面分析了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B.真实反映了重大历史人物的影响
C.掩盖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客观地指出了林则徐禁烟的不足
10.下表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收集的材料,由此推测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1861 年 总理衙门的设置—洋务运动的开始
1895年 公车上书——拉开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1896年 张謇创建大生纱厂—实业救国
1911年 武昌起义—将辛亥革命推向高潮
1915年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
………
A.清朝打破闭关锁国的状态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中国的自然经济走向瓦解 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1.下表为清末各地反清起义简表,面对四次起义的结果,孙中山先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反清起义简表
时间 地点 领导 结果
1895年 广州 兴中会(孙中山) 计划泄露遭破坏
1898年 皖赣湘鄂 自立军(唐才常) 领导人被捕杀而失败
1900年 惠州 兴中会(郑士亮) 弹尽援绝, 被迫解散
1904年 长沙 华兴会 计划泄露遭破坏
A.寻求美国援助建立黄埔军校 B.开始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
C.集中力量建立了中国同盟会 D.移居海外寻找新的救国之路
12.邮票蕴含着国家深厚的历史文化,记录着时代的发展变迁。2021年7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下图是纪念邮票中的一枚,该邮票所纪念的历史大事变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成熟 B.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C.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13.红色题材的舞台剧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广东歌舞剧团的原创民族舞剧《风雨红棉》,在忠于史实的基础上,艺术再现了 1927 年广州起义烈士周文雍、陈铁军的英勇事迹。下列属于广州起义背景的是
A.星星之火燎原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C.国民革命失败 D.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14.1939年,边区政府积极鼓励广大妇女参与传统体育活动,展示自我风采与魅力;1942年,在“九一”扩大运动会上,工人群体第一次出现在运动赛场,获得参加体育比赛的资格;1943年,延安在开展骡马大会期间举行赛马比赛,参赛选手几乎全是业余水平的普通群众。这说明了
A.体育活动日益政治化的演变态势 B.人民群众在抗战中的作用被重视
C.战时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化改造 D.根据地民众生活丰富多彩的现实
15. 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基础建设投资比重分配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为“三大改造”开始奠定了基础
B.已经改变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C.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确立
D.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化建设开始
16.新中国外交实践充满智慧,下列表格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 实 结 论
A 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B 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加强与东欧国家的合作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多极化局面已形成
17.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 50%降到现在的 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的建设成效很显著
18.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了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下列属于 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高频词汇的是
A 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
B 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 先进
C 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 开放 稳定 企业 改革
19. 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复苏的标志之一是“修建城墙”,一“墙”之隔区分了墙内外居民的法律身份:墙内居民因特许权解除了在采邑制和庄园制之下形成的人身依附关系,并可自由选择其经济活动的内容和方式。西欧城市“修建城墙”
A.为城市自治提供了一定条件 B.使封建庄园自然经济得到强化
C.表明封君封臣关系逐渐松弛 D.反映封建王权得到了基本保障
20.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吉诃德》、 《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这反映了
A.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 B.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C.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 D.启蒙运动开始出现
21. 1804年,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根据以上法律条文,由此可知
A.用法律手段来捍卫大革命的成果 B.法典有利于拿破仑维护封建帝制
C.法典主要用途在于解决刑事问题 D.保护法国人民获得免费私有财产
22.下表为19世纪末非洲的国界划分占比图,表中数据可以用于说明
非洲的国界划分占比图
划分依据 按经或纬线划分 按直线或曲线的几何方法 自然边界
占比情况 44% 30% 26%
——摘编自金点强等著《非洲:几何线边界埋下祸根》
A.列强殖民扩张无视非洲的国家主权
B.自然地理是非洲边界划分主要依据
C.非洲国家的边界划分减少种族纠纷
D.非洲国家几何线边界不断扩张发展
23.“‘本宣言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这一宣言
A.标志着二战中欧洲战场的胜利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C.是英法等国对德国的绥靖政策 D.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24. 据统计, 1933-1937年, 苏联一共建成2730家电影院和工人文化宫; 1935年,苏联绝大部分市民不用再凭借票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和粮食;远东地区工人平均月工资也超过了莫斯科工人平均工资的70%。这主要得益于苏联
A.新经济政策的长期推行 B.国家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C.与发达国家的关系改善 D.农业集体化的大力推行
25. 1945年,联合国成立; 1961 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由此可知
A.趋向多极化世界不断发展 B.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各国的竞争逐渐减弱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2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4分,共40分)。
26.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流行“袴褶服”,劳动人民将袖口部分逐渐收紧,形成了窄袖衫、小口裤等样式,从此中华民族上衣下裤的服饰形制普遍推广开来。北魏建立政权后十分重视服饰礼仪的作用,从拓跋珪到孝文帝,逐渐将其延伸到日常生活领域,改穿农耕汉服。游牧文化和西域文化的服饰在民族杂处和商旅往来中汇聚,各种文化传播也为这一时期服饰文化的自由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摘编自江冰《魏晋南北朝服饰文化论略》
材料二 “ (女子)或有著丈夫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
——《旧唐书·舆服志》
(中宗后) “宫人从驾,皆胡冒乘马,海内效之,至露髻驰骋……”
——《新唐书·车服志》
材料三 2024央视春晚节目《年锦》,以纹样传统服饰来展示中国传统服饰之美,穿着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女性服饰,其服饰纹样采用的具有敦煌风格,寓意吉祥和美如意的纹样,兼有中西合璧风尚,呈现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特点。为了让纹样呈现得更加生动、立体,技术团队运用虚拟技术对纹样进一步加工创作,将三十多种平面纹样,以AR形式,幻化成汉代的漆器、唐代的丝绸、宋代的玉、明代的珐琅彩,在与舞台、服装、音乐、表演的自然融合中。
——改编自《央视新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服饰文化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代女性服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特征。(4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服饰文化演变的认识。 (4分)
2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法治建设一步一个脚印跨越百年,走出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法治成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题27表 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部分)
时期 时间 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22年8月 《劳动立法原则》《劳动法案大纲》
1928年12月 井冈山《土地法》, 由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制定的第一部成文土地法由此诞生
1947年9月 《中国土地法大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 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
1950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1982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4年10月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少年法庭。
1993年8月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和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同时宣布成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13年11月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
(1)整理史实的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关键技巧,除上面的大事年表外,还有哪些整理史实的方法,请列举。 (4分)
(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事件,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14分)
材料一 14~15 世纪的英国,由于生产力相对低下,疾病和瘟疫严重困扰着英国人口发展,致使英国人口呈长周期衰落。18世纪初,英国的人口出生率为32%, 1851~1855年平均每年仍达33.9%.与此同时, 新生婴儿的死亡率下降十分明显。……上述状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18世纪中期以后,作为英国重要产业棉纺和煤炭钢铁工业迅速在英国西北崛起,人口的重心也随之由东南向西北转移。据统计,1696 年,英国农村人口约占总人数的3/4,而到1831年,包括地主、农场主、自耕农和雇工,还不到全国总户数的30%。随着人口的集中,一大批大城市迅速崛起。
—摘编自黄光耀《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时期英国人口发展的特点,并说明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分)
(2)根据材料二图片提取历史信息,并选取其中2幅图片加以说明。 (8分)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历史试卷(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