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七年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某学校开展“隋朝图片展”活动,下列教材插图可以入选的是( )
A. 大运河示意图 B. 开元通宝 C. 秧马 D. 火铳
2.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段文字表明科举制( )
A. 选官看中门第 B. 消除藩镇割据局面 C. 隋炀帝时创立 D. 扩大官员选拔的范围
3. 下列图片展现的陶俑作品共同体现了我国古代( )
A. 农业发展成就 B. 手工业发展成就 C. 商业发展成就 D. 科技发展成就
4. 某篇历史笔记上的关键词有“册封”“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下列选项适合做这篇笔记标题的是( )
A. 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B. 唐朝经济的繁荣 C. 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 D. 唐与新罗的关系
5. 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三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6.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该材料反映了唐朝长安( )
A 规划有序、商业繁荣 B. 街道宅巷均可开店
C. 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D. 百姓日常出行不便
7.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主要描绘了唐朝宫廷女子骑马游春的场景。这幅作品反映了唐朝( )
A. 中外文化的交流 B. 民族政策的开明 C.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诗歌创作的繁荣
8.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古代政治变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B.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C.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 D.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大元
9. 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这首民谣反映出( )
A. 百姓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B. 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战争
C. 朝中大臣都非常拥护寇准 D. 北宋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10.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南宋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将领是( )
A. 黄巢 B. 范仲淹 C. 岳飞 D. 文天祥
11.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
A. 货币 B. 纸币 C. 商品 D. 食物
12. “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地区开发 D.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13.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写,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又有说书,李逵定要进去听听。其中的“热闹处”可能是( )
A. 榷场 B. 杭州 C. 瓦子 D. 船坞
14.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请将以下人物生活的年代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以下图片进行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A. 繁华的都市生活 B. 发达的交通 C. 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繁荣的贸易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16. 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解读图片】
人物:鉴真 朝代:唐朝 事件:鉴真东渡 贡献:①____ 人物:玄奘 朝代:唐朝 事件:②____ 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请将任务一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任务二 【考古发现】
(2)任务二中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任务三 【研读资料】
材料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写出一个即可)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4)唐宋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17. 某班布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主题展板,同学们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
地方治理篇 A.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B.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D.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
治国方略篇 材料一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朝儿童发蒙念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谚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
治国能陈篇
(1)请按照示例,将地方治理篇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所属历史时期,放入相应的板块。
示例:板块一西汉时期A
板块二唐朝时期____
板块三宋朝时期____
板块四元朝时期____
(2)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哪个方面推行的革新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3)材料二中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北宋的什么政策有关?
(4)想要了解北宋时期的重要改革,可以学习“治国能臣篇”中哪位人物的事迹。
18. 某校围绕“历史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研习图表】
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人物 事件
①____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1115年 阿丹打 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1206年 ②____ 建立蒙古政权
——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1)请将表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儿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匙临安邸》
(2)西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一、二反映了南宋时期形成的什么局面?
【论证观点】
(3)请以“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为观点,从以下科技成就中任选一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唐朝曲辕犁的发明推广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指南针的应用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第一次质量监测七年历史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1. 历史教材中的插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某学校开展“隋朝图片展”活动,下列教材插图可以入选的是( )
A. 大运河示意图 B. 开元通宝 C. 秧马 D. 火铳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题干“隋朝图片展”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因此大运河示意图可以直观地展示隋朝这一重大工程,可入选,A项正确;开元通宝是唐朝的货币,不是隋朝的,不能入选,排除B项;秧马是宋代用于插秧的农具,与隋朝无关,不能入选,排除C项;火铳发明于元代,和隋朝没有关系,不能入选,排除D项。故选A项。
2. 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段文字表明科举制( )
A. 选官看中门第 B. 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 C. 隋炀帝时创立 D. 扩大官员选拔的范围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材料“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可知,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平民有机会当官,D项正确;科举制打破了旧的门阀氏族看门第的九品中正制,排除A项;科举制无法消除藩镇割据的局面,排除C项;隋炀帝时期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确立,但是材料中体现的是科举制带来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 下列图片展现的陶俑作品共同体现了我国古代( )
A. 农业发展成就 B. 手工业发展成就 C. 商业发展成就 D. 科技发展成就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下列图片展现的陶俑作品:隋朝士兵俑、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南宋持罗盘陶俑、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共同体现了我国古代,”结合图片信息可得出,这些陶俑作品共同体现体现了我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成就。B项正确;四幅陶俑图片反映信息与农业无关,排除A项 ;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与商业发展成就、科技发展成就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4. 某篇历史笔记上的关键词有“册封”“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下列选项适合做这篇笔记标题的是( )
A. 隋炀帝三次征辽东 B. 唐朝经济的繁荣 C. 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 D. 唐与新罗的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册封”“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民族交融,唐吐-蕃会盟碑见证唐蕃友好交往,唐玄宗册封渤海郡王和怀仁可汗等,体现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交融,C项正确;隋炀帝三次征辽东与“文成公主入藏”无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而非经济的繁荣,排除B项;文成公主入藏等信息体现民族交往,而不是与新罗等中外交往,排除D项。故选C项。
5. 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三部课本剧,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干“某学校历史社团编演了三部课本剧”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发展经济,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唐朝时期社会繁荣,对外交流频繁,遣唐使体现了开放的一面,唐玄宗时期国力强大,也体现了繁荣,三部剧都能反映出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特点,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主要是指夏商周时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更多的是强调秦统一及相关时期,排除B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 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该材料反映了唐朝长安( )
A. 规划有序、商业繁荣 B. 街道宅巷均可开店
C. 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D. 百姓日常出行不便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都长安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了长安城规划有序,人口众多,商铺林立,商业繁荣,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东西两市为商业区,没有体现街道宅巷均可开店,排除B项;唐朝长安城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但是材料中没有国际性方面的体现,排除C项;规划有序,百姓出行方便,与百姓日常出行不便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7. 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主要描绘了唐朝宫廷女子骑马游春的场景。这幅作品反映了唐朝( )
A. 中外文化的交流 B. 民族政策的开明 C. 社会风气的开放 D. 诗歌创作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战国夫人游春图》主要描绘了唐朝宫廷女子骑马游春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女子可以参加骑马春游等活动,社会风气开放,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外交流的信息,排除A项;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交融,与女子骑马春游无关,排除B项;材料为绘画艺术,无法体现诗歌创作的繁荣,排除D项。故选C项。
8.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关于古代政治变动的表述,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B. 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C. 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 D.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是对安史之乱影响所作出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价,属于历史解释,B项正确;“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发动兵变”“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均是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属于历史事实,排除ACD项。故选B项。
9. 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这首民谣反映出( )
A. 百姓对寇准的景仰和爱戴 B. 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战争
C. 朝中大臣都非常拥护寇准 D. 北宋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答案】A
【解析】
【详解】澶渊之盟后,朝中大臣排挤寇准,寇准被罢去相职。当时京城里流传着民谣:“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真宗时(1004年),辽大举进攻北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第二年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这首民谣反映出民众对寇准的景仰与爱戴。A项正确;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较长时间的和平,排除B项;朝中大臣排挤寇准而不是拥护寇准,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北宋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
10. 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南宋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其中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抗金将领是( )
A. 黄巢 B. 范仲淹 C. 岳飞 D. 文天祥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南宋抗战派将领岳飞率军英勇抵抗。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取得郾城大捷,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收复了很多失地。但宋高宗和权臣秦桧却一意向金求和,令岳飞退兵回朝。后来,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C项正确;黄巢是领导唐朝末年农民起义的人物,排除A项;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文人和高级官员,与“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不符,排除B项;南宋大臣文天祥开展抗元斗争,与“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 商贸的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 )
A. 货币 B. 纸币 C. 商品 D. 食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但长期以来市场上流通的是金属货币,携带很不方便,由此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项正确;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贝币,排除A项;世界上最早的商品是食物等日常用品,进行的是物物交换,排除C项;世界上最早的食物可能包括一些根茎类植物和谷物,排除D项。故选B项。
12. “宋朝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经济重心南移 B.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 江南地区开发 D. 北方地区战乱频繁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A项正确;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开发是“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南宋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的原因之一,并非材料反映的现象,排除B、C项;材料反映的是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北方地区战乱频繁”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13. 《水浒传》中有这样的描写,燕青带着李逵在东京城内游玩,来到一热闹处,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又有说书,李逵定要进去听听。其中的“热闹处”可能是( )
A. 榷场 B. 杭州 C. 瓦子 D. 船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听得里边既有敲锣表演的,又有说评话(评书)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发展,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C项正确;榷场是宋与辽、西夏的边界开设的贸易场所,排除A项;杭州是南宋的都城,与东京城不符,排除B项;船坞是建造和修理船只的地方,主要在泉州等沿海地区,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4. 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请将以下人物生活的年代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③②①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唐诗宋词元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请将以下人物生活的年代按时间先后排序”结合所学可知,杜甫是唐朝诗人,被誉为“诗圣”,苏轼是宋朝著名词人,关汉卿是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三位人物生活年代时间先后排序为唐朝、宋朝、元朝,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15. 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以下图片进行学习,他们学习的内容是( )
A. 繁华的都市生活 B. 发达的交通 C. 先进的科学技术 D. 繁荣的贸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鸡鸣驿”“元朝交通路线图”“急递铺令牌”等信息和所学可知,鸡鸣驿始建于元代,是元代交通路线中驿站代表,急递铺令牌反映了元朝在驿道上设有“急递铺”以快速传递文书等,题干三幅图片均与交通有关,所以他们学习的内容是元代发达的交通,B项正确;材料图片信息中没有体现都市生活,排除A项;材料图片信息反映了元代发达的交通,没有涉及科学技术的情况,排除C项;材料图片信息反映了元代发达的交通,没有体现繁荣的贸易,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16. 七年级某班同学以“唐宋时期的对外交流”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下面是各小组承担的学习任务,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解读图片】
人物:鉴真 朝代:唐朝 事件:鉴真东渡 贡献:①____ 人物:玄奘 朝代:唐朝 事件:②____ 贡献: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请将任务一中的①②处补充完整。
任务二 【考古发现】
(2)任务二中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任务三 【研读资料】
材料 宋朝采取奖励通商的政策,给予外国商人优惠待遇。当时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蕃坊的管理者由外商中最有德望的人充任,由朝廷任命。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写出一个即可)写出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
(4)唐宋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答案】(1)贡献: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事件:玄奘西行。
(2)反映: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3)大商港:泉州、广州。(任答一个即可)机构:市舶司。
(4)启示: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写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补充:①:根据图片信息“鉴真”“鉴真东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他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5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鉴真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②:根据图片信息“玄奘”“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故材料反映的是玄奘西行。
【小问2详解】
反映:根据图片信息“大食人俑”“东罗马金币”“非洲黑人俑”及设问信息“出土于唐朝墓葬”可知,这些文物均出土于唐朝时期的墓葬,说明唐朝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都有交往。
【小问3详解】
大商港:根据设问要求“宋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小问4详解】
启示: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只要是根据唐宋时期对外交流的史实对当前我国的发展有正确启示即可。如根据唐宋时期实行对外交流带来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史实可知,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等。
17. 某班布置“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主题展板,同学们围绕该主题进行了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历史智慧
地方治理篇 A.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B.在澎湖岛设置澎湖巡检司 C.在各州府设置通判D.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
治国方略篇 材料一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宋朝儿童发蒙念的《神童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谚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宁可《宋代重文轻武风气的形成》
治国能陈篇
(1)请按照示例,将地方治理篇中的相关内容按照所属历史时期,放入相应的板块。
示例:板块一西汉时期A
板块二唐朝时期____
板块三宋朝时期____
板块四元朝时期____
(2)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在哪个方面推行的革新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3)材料二中社会现象的出现与北宋的什么政策有关?
(4)想要了解北宋时期的重要改革,可以学习“治国能臣篇”中哪位人物的事迹。
【答案】(1) ①. D ②. C ③. B
(2)政治;贞观之治;
(3)重文轻武政策; (4)王安石
【解析】
【小问1详解】
板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因此选择D;宋朝时期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选择C;元朝事情在澎湖岛设置棚户巡检司,选择 B。
【小问2详解】
方面:根据材料“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可知,这些措施属于政治方面。
盛世局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使得国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史称“贞观之治”;
【小问3详解】
政策:根据材料“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民间流行的俗谚则是: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为了防止武将专横跋扈,实施重文轻武政策的政策。
小问4详解】
人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神宗在位时期,为了缓解北宋积贫积弱的弊病,实现富国强兵,王安石开始组织变法。
18. 某校围绕“历史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研习图表】
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人物 事件
①____年 李渊 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1115年 阿丹打 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
1206年 ②____ 建立蒙古政权
——根据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1)请将表中①②处补充完整。
材料一 材料二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儿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匙临安邸》
(2)西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材料一、二反映了南宋时期形成的什么局面?
【论证观点】
(3)请以“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为观点,从以下科技成就中任选一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规范)
唐朝曲辕犁的发明推广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宋代指南针的应用
【答案】(1)①618年;②铁木真(或成吉思汗)
(2)党项族;南宋的偏妄
(3)观点、选择史事和结论略;
论述:唐朝曲辕犁的发明推广,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宋代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解析】
【小问1详解】
补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1206年②铁木真(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小问2详解】
民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其首领元昊建立了大夏政权,史称西夏;
局面:根据材料图片1142年南宋、金和西夏形势图以及林升的《题临安邸》中“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可知,南宋时期的局面是南宋的偏妄,不思进取。
【小问3详解】
观点和论述:本题属于给定观点题型,需要从所给的科技成就中选择论据进行论述,实际上也就数用曲辕犁、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等科技成就论证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观点,概述这些科技成就的影响即可。例如:论述:唐朝曲辕犁的发明推广,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唐朝农业的发展。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宋代指南针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