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答案
寻你做寻,想你所想

专题03 比较类选择题-(含解析答案)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专题03 比较类选择题
中考历史中的比较类选择题是一种重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对两个或多个历史事件、人物、观点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类题型有助于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首先,比较类选择题在题干中通常会明确标出比较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比较的对象和角度,以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比较。其次,比较类选择题涉及的历史知识比较广泛,可能涵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能够准确地掌握和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1.理解比较对象:对比较的对象进行深入理解,包括它们的历史背景、性质、影响等方面。
2.分析异同点: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比较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要求考生具备历史比较分析能力,能够准确找出不同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3.注意题干要求:题干中通常会明确指出要求比较的内容,如“相同点”、“不同点”、“相似之处”等。考生需要按照题干的要求进行回答,不要偏离主题。
4.排除干扰项:在选项中,往往会有一些干扰项,它们看似与比较对象有关,但实际上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生需要通过仔细分析和比较,排除这些干扰项,选出正确答案。
1.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三个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图1 稻谷 图2 猪纹陶钵 图3 骨耜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2.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民族迎来了第一次精神觉醒。有学者认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较早自觉地、直接地思考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问题的人,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无为而治 B.为政以德
C.兼爱非攻 D.以法治国
3.下列文物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的是( )

A.司母戊鼎 B.五铢钱 C.击鼓说唱俑 D.青瓷莲花尊
4.秦王朝建立起这套地方行政制度后,国家权力乃自上而下延伸到社会最底层,又自下而上逐级集中到皇帝手中,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该制度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三司制
5.比较“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图片可知,北京人( )

“古猿头像”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现代人头像”
A.仍然保留猿类特征 B.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
6.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
A.阶级基础 B.斗争方式 C.失败原因 D.斗争对象
7.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比较分析法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下表是英国1770—1821年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时 间 1770年 …… 1821年
农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40% …… 16.1%
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 24% …… 31%
据表分析,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三角贸易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9.对同类事件进行分析、比较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学生在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的内容时,对两次战争的相同点进行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都推翻本国封建专制统治 B.都受到外国势力干涉
C.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 D.革命都具有双重性质
10.某班复习课上要求学生对秦、隋两朝的治乱兴衰进行比较,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王朝 B.都在长安定都
C.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 D.都实行科举制
11.如图。比较了两个年份力织机(以电力或其他动力驱动的织布机)和手织机纱线消费量。据此可知,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 )
A.力织布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B.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C.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 D.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
12. 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对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行比较,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C.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D.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
13.比较分析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时,某同学增制了如下表格,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项目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开始标志 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性质 ①
A.资产阶级改革 B.社会主义革命 C.思想解放运幼 D.资产阶级革命
14.归纳和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之一。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是( )
A.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都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
C.都让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D.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5.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16.如果给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7.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8.小明同学在归纳世界古代史上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时,罗列了四个国家(见下表)。
世界古代史的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 西罗马帝国 阿拉伯帝国 拜占庭帝国
其中不属于地跨三洲大帝国的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拜占庭帝国
19.对下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给下面方框内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21.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小明同学整理了如下学习笔记,从中可看出( )
1653年,顺治皇帝册封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
1713年,康熙皇帝册封西藏的宗教首领五世班禅“班禅额尔稳尼”的封号;
1727年,清制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793年,清朝颁布《饮定藏内善后章程》,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A.清朝逐步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B.清朝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管辖
C.清朝是一个强大的多民族国家 D.清朝加强了对西藏的有效管辖
22.从下面材料中可归纳出中国古代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这一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勤俭治国 D.重视科举
23.对比和归纳是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的方法之一。下列是两位同学对两个“帝国”的表述,据此,有关它们的共同点的结论正确的是( )
A.都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 B.都因为封闭保守走向衰亡
C.都建立起地跨亚、非、美三洲的大帝国 D.都创造了兼收并蓄的文化
24.借助时间轴来归纳史实、梳理线索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如图时间轴可用于研究( )
1684年 签订《尼布楚条约》 1727年 设置伊犁将军
设置台湾府 1689年 设置驻藏大臣 1762年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C.统治危机的加剧 D.清朝对外交往日益频繁的趋势
25.归纳主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主题是( )
A.列强的侵略 B.侵略与反抗 C.近代化探索 D.中国人民抗争
26.利用表格对同类事件进行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表所列事件可以归纳的主题是( )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9年 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
1960年 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9年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A.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C.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发展 D.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27.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运用比较归纳的方法,找出下面与其相似的历史事件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 C.启蒙运动 D.光荣革命
28.比较对照式学习历史很有效的方法,某同学在学习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后,整理归纳出了三者具有以下的共同点,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使农奴或者奴隶获得了解放 ②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③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都发生或开始于在19世纪60年代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29.对同类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课堂上同学们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两次变法的相同之处是( )
A.都受到美国的侵略 B.都采用了暴力斗争
C.都主张向西方学习 D.都取得变法的成功
30. 1859年、1910年美国部分粮食作物产量比较(重量单位:千蒲氏尔)据表推知,当时的美国( )
年份 小麦 玉米 燕麦 大麦
1859年 173105 838793 172643 15826
1910年 625476 2852794 1106162 1424
A.种植园经济促进农业的发展 B.国家统一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C.东部农业发展速度超过西部 D.农业发展水平居于世界首位
31.运用表格归纳比较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请你完善如表格中的“★”( )
主题:★
项目 新中国成立前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来
交通 很落后 “自行车王国” 到2021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位居世界第一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衣 百姓衣衫褴褛 凭布票购买、色彩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
A.教育事业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迁 C.民族关系的和睦 D.国防力量的强大
32.关于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下列表格内容的比较材料表明( )
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畜牧 生产力、生产方式
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使用金属、工具城市功能完善 农业进步、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私有制、城市
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石碑上出现统治者,印章上的人拥有宗教、军事权力 阶级分化、城市国家、宗教和社会意识体系
A.人类文明具有多元化特征 B.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
C.其客观基础是农业生产力 D.交流互动中产生了文明
33.下表是某个时期美国的经济状况数据比较表。该表反映了
A.南方经济发展占绝对优势 B.南北方经济竞争激烈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著影响 D.北方经济发展更符合历史潮流
34.比较分析法是指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或作出正确评价的方法。通过下表的比较分析能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改革 内容(部分) 作用
新经济政策 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迅速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罗斯福新政 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 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
A.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B.坚持对外开放是推动社会经济变革的强大动力
C.社会制度总是在不断的革命和斗争中不断完善
D.提升人民幸福感是推行社会改革的重要出发点
35.下面是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不同看法,这说明( )
印第安人:他把欧洲强盗带到了美洲,破坏了我们的文化,……他是一个恶魔
欧洲人:他“发现”新大陆,把欧洲文明传到美洲,……他是一个功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使“两个大陆相遇”
A.立场不同导致认识迥异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识特别地客观公正
C.不同观点都需史料实证 D.欧洲人与拉美国家民众具有民族主义情绪
36.如图所示为某历史老师绘制的儒家思想地位在封建社会不同阶段的变化坐标轴示意图。AB处变化的原因是( )
A.社会动荡使学术思想活跃 B.科举制创立并得到了发展
C.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变化 D.八股取士并提倡尊孔崇儒
37.下面是后人对隋朝大运河的不同评述,据此关于大运河的开通理解最准确的是( )
皮日休:“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李敬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A.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B.促进了南北间交流
C.应一分为二来看待 D.应持完全肯定态度
38.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手工业生产分为两大类(如下表)。这反映了( )
类别 器物 作用
奢侈品行业 铜器、玉器、漆器、白陶 彰显社会地位
日常生活用品 陶器、骨器、石器 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生产需求
A.夏朝阶级分化明显 B.商朝手工业的兴盛
C.西周礼乐制度严格 D.早期国家关注民生
39.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史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图②里的各类史料都反映了中国古代( )
东汉画像砖上的集市情景 西夏货币 北宋交子 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
A.畜牧业的发展 B.商业的发展 C.手工业的发展 D.农业的发展
40.阅读下表中的材料,可以比较出两种交流的共同作用是( )
阿拉伯人 亚历山大东征
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 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希腊文化被渐渐地传播到东方。
A.使欧洲与中国建立直接交流 B.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种交流 D.促进欧洲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
1. B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共同反映了原始农耕生活:河姆渡人遗址发现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河姆渡人还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如猪纹陶钵,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B项正确;人类起源的内容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的发现等,排除A项;远古的传说主要包括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期的传说等,排除C项;夏商周时期属于早期国家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B项。
2.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B项正确;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项;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故选B项。
3.A
【详解】根据题干“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因此司母戊鼎可以入选博物馆“宅兹中国——夏商周三代文明展”,A项正确;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回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排除B项;击鼓说唱陶俑是东汉明器,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排除C项;青瓷莲花尊是北魏封氏墓群出土的四件青釉仰覆莲花尊之一,排除D项。故选A项。
4.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开创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B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开创的制度,排除A项;行省制出现于元朝,排除C项;三司制出现于明朝,排除D项。故选B项。
5.A
【详解】据题干“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可知,北京人与现代人差别较大,与古猿的形态相似,A项正确;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排除B项;山顶洞人具备现代人的特征,排除C项;北京人未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排除D项。故选A项。
6.D
【详解】此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材料“比较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进行了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清政府,义和团运动主要斗争对象是帝国主义,D项符合题意,选择D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阶级基础都是农民阶级,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武装起义的方式,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原因都是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和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个过程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是由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8.C
【详解】根据所学,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上升,农业下降,C项正确;三角贸易是贩卖黑奴,与率是无关,排除A项;B项主要是政治方面,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D项。故选C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发展,C项正确;美国没有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受到外国势力干涉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排除B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具有双重性质,排除D项。故选C项。
10.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朝统一了六国,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他们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实现了统一,C项正确;秦朝和隋朝都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排除A项;秦朝定都咸阳,排除B项;秦朝时期还没有出现科举制,排除D项。故选C项。
11.B
【详解】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相比于1913年,1930年中国纺织行业力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B项正确;力织布机纱线消费量下降、手织机纱线消费量下降、手织机纱线消费量占比上升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C
【详解】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C项错误,符合题意;英国、美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都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以及都产生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影响,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13.D
【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使得美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法国大革命则推翻了本国波旁王朝的封建统治,使得法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两者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D正确,ABC排除。故选D。
14.D
【详解】俄国通过彼得一世改革,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通过1861年农奴制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说明两次改革都推动了俄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故D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不是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排除A;B只适合彼得一世改革,排除;C 只适合农奴制改革,排除。故选D。
15.D
【详解】根据“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可知,材料措施都强化了皇权,反映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强化皇权的措施,排除A项;材料反映相权不断被削弱,明朝时期废除丞相,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中枢机构办事效率如何,排除C项。故选D项。
16.C
【详解】据题干“ 开凿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开元盛世 遣唐使”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和科举制度反映的是隋朝的史实;开元盛世和遣唐使反映的是唐朝的盛世,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是夏商周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是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7.B
【详解】分析题干学习笔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鼎立指的是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并立,西晋短暂统一后,中国又陷入分裂混战之中,进入了十六国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大批北方人南迁,既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也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交融。由此可知,题干学习笔记的学习主题可归纳为“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项正确;夏商周是我国的早期国家,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处于变革的时期。由此可知,“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这一主题与题干学习笔记无关,排除A项;“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应是隋唐时期的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应是明清时期的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世纪起,罗马帝国爆发了全面危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占据原罗马帝国西半部,即意大利、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中欧、北非。因此,西罗马帝国地域没有涉及亚洲,B项符合题意,选择B项;亚历山大帝国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至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亚、欧、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拜占庭帝国的版图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19.A
【详解】从材料的内容可得出,表格中即有列强侵略的内容,如鸦片战争,也有中国人民抗争的内容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A项正确;BCD都不全面,排除BCD项。故选A项。
20.B
【详解】秦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汉朝进一步巩固大一统王朝,故材料的主题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项正确;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符合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C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符合明清时期的社会特征,排除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清政府通过设置驻藏大臣,册封宗教首领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治理,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全国,排除A项;西藏是西南,而不是西北,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清政府的实力大小,排除C项。故选D项。
22.B
【详解】根据材料“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提倡勤俭治国”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可知,中国古代两个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轻徭薄赋,B项正确;虚心纳谏反应的是唐太宗的治国措施,排除A项;勤俭治国体现的是文帝景帝的治国措施,排除C项;西汉文景时期还没有建立科举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
23.D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这两个“帝国”是指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它们都创造了兼收并蓄的文化,D项正确;拜占庭文化为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基础,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因为封闭保守走向衰亡,排除B项;它们都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排除C项。故选D项。
24.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签订《尼布楚条约》”“设置伊犁将军”“设置台湾府”和“设置驻藏大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B项正确;清朝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项;题干涉及的是清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未反映出统治危机的加剧,排除C项;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25.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可知反映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根据“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抗击英军”“太平天国运动”可知反映的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因此反映的主题是侵略与反抗,B项正确;“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对题干信息概括不全,排除AD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事件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题干未涉及,排除C项。故选B项。
26.C
【详解】根据表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巴推翻了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材料涉及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反帝反殖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由此可以归纳出的主题是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的独立与发展,C项正确;题干与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无关,排除A项;表格信息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表格信息涉及的是亚非拉地区的独立与发展,未涉及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排除D项。故选C项。
27.C
【详解】根据材料“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知材料强调文艺复兴,为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也属于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属于“海外冒险”,排除A项;三角贸易属于殖民扩张的方式之一,排除B项;光荣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排除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中期以后,资本主义制度不断扩展,主要史实有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和日本明治维新,它们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④符合题意;都使农奴或者奴隶获得了解放,只符合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与日本明治维新无关,①不符合题意;都使本国摆脱了民族危机,只符合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无关,②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根据所学,明治维新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戊戌变法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二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C项正确;日本当时受到美国的侵略而进行改革,而中国戊戌变法主要是受到日本的侵略,甲午战败,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通过改良的道路,排除B项;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而戊戌变法失败。排除D项。故选C项。
30.B
【详解】根据题干中的表格“美国在1859年—1910年期间各种粮食作物产量”可以得出,1910年小麦、玉米、燕麦、大麦的产量相比1859年增长迅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北方获得胜利,这场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推动了农业的发展,B项正确;题干材料是美国在1859年—1910年期间各种粮食作物产量变化情况,无法看出是否是种植园经济,与种植园经济无关,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只能看出1910年小麦、玉米、燕麦、大麦的产量相比1859年增长迅速,没有涉及东西部对比,不能推断出美国东部农业发展速度超过西部,排除C项;没有涉及其他国家对比,不能推断出农业发展居世界首位,排除D项。故选B项。
31.B
【详解】根据题干表格信息可知,表格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我国的交通和衣着的变化,体现的是社会生活的变迁,B项正确;交通、衣着与教育事业、民族关系、国防力量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CD项。故选B项。
32.C
【详解】根据材料“公元前9000年左右,西亚出现农耕”、“公元前4500年,苏美尔人进行农业灌溉”、“公元前2900年,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再结合所学可知,古代西亚文明的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农业,C项正确;材料中未显示西亚地区出现多种文明,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古代西亚地区在不同时间的文明状态,未能体现早期文明趋向整体发展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文明之间出现互动,排除D项。故选C项。
33.D
【详解】根据图表可知,19世纪中期,美国北方经济数据远远超过南方,说明北方经济发展更符合历史潮流,D项正确;美国北方经济数据远远超过南方,南方经济发展占绝对优势与图表不符,排除A项;南北经济数据的差别体现不出南北方经济竞争激烈,排除B项;19世纪5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没有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34.A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可知,这些措施都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根据“迅速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可知这些措施促进了经济发展,A项正确;“坚持对外开放”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这一时期,苏联和美国的社会制度并非发生变化,排除C项;“提升人民幸福感”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35.A
【详解】根据题干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恶魔,欧洲人认为哥伦布是一个功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哥伦布使“两个大陆相遇”,这说明不同的立场导致对哥伦布开辟到达美洲新航路的认识不同,A项正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识也带有一定的立场,并非特别客观公正,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史料实证的问题,排除C项;题干没有涉及拉美国家民众,排除D项。故选A项。
36.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焚书坑儒,排斥儒家思想,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从A到B儒家地位不断上升是由于秦始皇到汉武帝治国理念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社会动荡使得学术思想活跃应该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从而出现“百家争鸣”局面,排除A项;隋唐创立科举制应该在坐标轴的c段,科举制主要是分科考试选拔人才,排除B项;明朝推行尊孔崇儒并实行八股取士,明清时期对应的阶段是坐标轴示意图中的d段,排除D项。故选择C。
3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凿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由此可知,大运河的开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另一方面,隋朝开凿大运河加强了南北的交通和经济联系,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对大运河开通的评价是有利有弊,最准确的理解是应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的来看待,C项正确;ABD三项对大运河开通的理解都不全面,排除ABD项。故选C项。
38.A
【详解】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文化遗址,题干所给材料中:手工业生产的两大类,一是奢侈品,彰显社会地位;二是日常生活用品,满足人们基本生活生产需求,说明当时有了社会等级高低之分,也就是阶级出现,A项正确;题干中二里头遗址是夏朝的文化遗址,不是商朝的,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没有提及礼乐制度,排除B项;夏朝是我国早期国家的开始,但题干奢侈品显然不是一般民众能够使用的,而日常生活用品仅满足基本生活,因而不能得出统治者关注民生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
39.B
【详解】根据图片“集市、西夏货币、北宋交子、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内容都与商业相关,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B项正确;图片“集市、西夏货币、北宋交子、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都与商业相关,没有涉及畜牧业的发展,排除A项;图片“集市、西夏货币、北宋交子、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都与商业相关,没有反映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图片“集市、西夏货币、北宋交子、清北京前门贸易情景”都与商业相关,没有反映农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
4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阿拉伯人将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根据题干信息,“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了许多城市,有些城市逐渐发展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希腊文化被渐渐地传播到东方”可知,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因此阿拉伯人和亚历山大东征都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阿拉伯人、亚历山大东征都没有使欧洲与中国建立直接交流,排除A项;阿拉伯人、亚历山大东征不仅仅有利于东西方之间物种交流,还促进了文化交流,排除C项;阿拉伯人不仅仅促进欧洲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亚洲的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中试卷答案网 » 专题03 比较类选择题-(含解析答案)备战2024年中考历史必背答题模板与题型精练(统部编版)

分享:

相关推荐